02.27 养乐多,死不加量为何地位屹立不摇?

lienlien


养乐多在我们老家那边(广东)叫做益力多,是一种老牌子的饮品了。原产于日本,名为ヤクルト,诞生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距今将近百年的历史了,依旧屹立不倒,名气响亮,可与可口可乐相提并论,都是世界上知名度颇高的品牌饮品。

说到养乐多“死不加量为何地位屹立不倒”?原因在于人们的观念被其所影响,从某个角度来讲是被“洗脑”了!详细一一来分析。


健康宣传力度够

打从一开始,养乐多的营销方案主要是围绕着保健养生来售卖的。

它的广告词很打动人心,令多数人不明觉厉。例如“养乐多是一种特殊的饮品,每瓶含有超过上百亿活性乳酸菌”。坚持饮用能呵护肠道,增加肠道的有益菌,达到预防疾病的作用,以及能补充营养。

当老百姓听到100亿多乳酸菌,认为喝了肯定有好处的,自然养乐多的销量步步高升。

确实肠道里的乳酸菌与人体的健康长寿有着密切的关联,但上百亿乳酸菌的数量并不多的,酸奶、奶酪等乳酸菌饮品也同样含有,只是没有像养乐多拿上台面讲。


进口奶源加分项

一听到是进口的,马上加分了不少,特别是奶产品之类的。客观的来看,确实日本的奶制品质量把控得好,得归功于整个产业链已成熟,这一点目前做得比国内好,毕竟我国开始普遍享用奶品,不过百来年的事,以前并没有此传统。

养乐多真的进口就是好的么?真的营养价值高吗?

实际上,养乐多是一种奶味饮料,根本不属于酸奶,甭管它宣传得如何好,但营养价值远比不上纯牛奶,甚至比不上酸奶。道理简单,对比下它们之间的营养成分便知,仔细看下面的图片,发现了什么?



其中蛋白质、钠的含量均低于纯牛奶,只有碳水化合物相对高,并不代表就好,这类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由糖类化合物构成的,摄入过多的糖份,对身体健康是有影响的。

可是,贴上了进口的标签,加上人们不留意对比营养成分,无视化了,自然销量依旧好得狠。

养乐多味道可口

养乐多酸甜可口,比纯牛奶更受人们待见,基本上儿童都爱喝。而且不含乳糖,对于有乳糖不耐受症的人群,喝牛奶会过敏,显然养乐多成了更好的选择。

有的家长也喜欢买给孩子,不单是认为好喝,还觉得能调理肠胃,补钙、补蛋白质等营养。

题外话:想象总是美好的,要靠养乐多来养生,效果甚微!

精准的价格定位

养乐多贵吗?

还行,属于中档价位,如果以单瓶来看,一罐也就两块多钱,一罐纯牛奶也要三块多钱。

相比之下,表面上是划算了,但,养乐多一罐才95ml,就算是量少,销量依然不减。或许是因为宣传理念起得作用“一天两罐养乐多,肠道好免疫力好”。

既然这样,何必加量呢,反正量少多买几瓶,不就解决了。

安全不含添加剂

现在一听到添加剂,人们难免心理有抵触,而养乐多宣称的是不含添加剂,采用的是优质奶源。加上品牌成功了,人们对它有了信任感,自然屹立不摇。

佘小厨(完)


佘小厨


便秘有两年多,不喝常润茶就不排便,产生依赖性,

医生建议养生治疗,后来每天晚上用养乐多加火龙果榨汁喝,

半个月就把肠道调理规律了,现在每天早上排便准时通畅,

后来又接着每天早上喝一瓶,晚上没喝停止,

喝了一个多月以后没喝了,现在排便依然一天一次很正常。


是不是乳酸饮品我不管,反正我个人来说真的挺好用的,

尤其是在减肥方面,也有一定的功效。

养乐多和优益c这两个乳酸菌饮料减肥期间我喝是真的瘦了,

而且喝了很舒服,其他的不是一股腥味就是糖精糊口味,

这还不够说服力嘛,就贵一两块一排,让自己顺心不好嘛


一小瓶,刚好够一次喝的量。

不会剩下,一次喝完,对我来说真的是绝美的选择,

而且最重要的是孩子也喜欢喝 ,每次都会和我抢着喝 ,

但如果是酸奶的话,孩子现在尝都不尝的,很讨厌。

所以说,我还是会继续回购的。


老徐说事999


楼主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一名美食领域创作者,部分菜系美食无界。但是你的这个问题貌似已经跨入到了商业化的一个问题。但我作为一名美食领域创作者,还是知道他在众多消费者之中的口碑如何?

养乐多是一个日本的品牌音译过来。又名益力多。是一种每瓶至少含有100亿特殊活性乳酸菌的乳饮品。

"养乐多"又名Jahurto",意即酸奶。是一种风靡全球的、"养乐多"是什么?养乐多公司是日本最大的乳酸菌发酵制品生产企业,"干酪乳酸杆菌代田株"是最早在1930年,日本医学博士代田稔发现获得的一种活性乳酸杆菌,他在研究有益消化的乳酸菌时,成功地分离、强化培养出乳酸杆菌。并将其命名干酪乳酸杆菌代田株。其特点是:经过强化培养的"干酪乳酸杆菌代田株"具有能够抵抗胃液、胆汁等强力杀菌作用的消化液作用,并以活性状态到达人体的肠道内。其作用在于:活着到达小肠增加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减少肠内有害物质,防止肠内腐败;预防食物中毒菌的感染;提高肠道活性,调节肠内生态平衡;改善便秘和腹泻症状;促进新陈代谢,增进身体健康。

不仅仅因为他所拥有如此多的对人身体有好处的功能。而且在各大,商场的奶茶店。他们制作奶茶所所选用的原料除去纯牛奶外,大多数时候选用养乐多为基础进行制作出各式各样的奶茶。酸奶如今是下至二岁儿童。而且特别年轻化一个趋势,年轻人所喜欢喝的一种饮料。正是因为他口碑极佳,秉持不加量的原则,所以才能一路,销量领先。获得年轻人们的喜爱。


小高讲美食


“一个瓶子,一支队伍,一个有限的市场”

这种很“笨”的生产方式,不但让养乐多生存了82年,也让这个100毫升的红色瓶子,成为风靡全球的最牛产品之一。

面对多口味、系列化、全面开花的中国式市场逻辑,养乐多在乳类市场显得特别另类。养乐多进入中国从广东起步,只推出100毫升红色瓶子的低温乳酸菌饮料。

2011年,凭借单品战略,养乐多在为数不多的28个城市,覆盖率不足对手的百分之一的情况下,销售额一举突破20亿元,坐稳低温乳酸菌市场的龙头。

在市场竞争中,不忘初心,把简单的事情做好。

为了制约野蛮生长的养乐多,蒙牛和伊利不约而同地瞄准养乐多的命门:产品单一,规格单一,诉求单一。


  • 打击产品单一

2011年,蒙牛推出低温乳酸菌饮料优益C,伊利紧随其后,推出每益添,针对养乐多单一的代田干酪乳杆菌,蒙牛和伊利增加保加利亚菌、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等菌种,对养乐多实施群菌包围战术,针对养乐多70多年不变的“每瓶含有100亿活菌”的概念,将包装打上更高的“300亿活菌”标志。

  • 围剿价格战

多年来,养乐多都没有调整过价格,5瓶装的卖11元,相当于一瓶2.2元。蒙牛和伊利瞄准这一点,紧紧咬住养乐多的2.2元,把价格定在2元或者更低,大打价格战。

然而养乐多丝毫没有动摇,不但不增加新产品,2.2元的零售价也是铁板钉钉,对于对手们包围式的策略,养乐多策略也是他强任他强。

但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养乐多还是成功了,它执拗一个道理:在浮躁的工业和信息化时代,专心琢磨一件事,打磨一个产品,做一个行业里的领袖。

养乐多在中国的销售成绩

最近养乐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平野晋」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养乐多 2002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初期,每天大约销售6万瓶,到2018年已经增加到了750万瓶。 也就是说,每1分钟就有5200+瓶养乐多被买走,这还只是中国大陆市场的销售情况。根据养乐多官方公布的数据,养乐多在2019年3月的全球39个国家的日平均销量达到4067 万瓶。 不仅如此,1935年开始销售的养乐多,至今已经85岁。当其他品牌都在担心品牌形象老化,竞品如潮,产品不够丰富无法满足年轻人等等问题时,不骄不躁的养乐多还在主攻单一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显得格外“佛系”。

在饮料行业,能够畅销多年的品牌,都有自己独特的外观设计,譬如:500ml的哇哈哈塑料瓶,旺仔牛奶的小红瓶子,玻璃瓶的可口可乐,红牛独特的黄色瓶子等等。



在乳酸饮料之中,养乐多自1953年启用小红瓶包装以来,一卖就是67年。发展到今天已经具有很高的大众认知度,即便把所有产品信息去掉,仅凭瓶身线条依旧可以一眼辨认出来。

除了瓶身设计形成记忆点,养乐多也是最早定位“活性乳酸菌饮品”的品牌。 这可以追溯到1930年,养乐多创始人「代田稔」医学博士成功培育出可以活着到达肠道并发挥有益作用的乳酸菌,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养乐多——主打有益肠胃的概念,每一瓶至少有100亿活性乳酸菌。 活性乳酸菌到底是如何起作用的,咱老百姓也不太清楚,只知道确实是对肠道好。很多人的便秘都是喝养乐多有了很大的改善。

抖音网红喝法――养乐多配雪碧

在抖音上火了的养乐多加雪碧好喝吗? 其实我也没有尝试过。前段时间风靡朋友圈的江小白加雪碧大家都知道吧,之后抖音大神们又推出了新的喝法,就是养乐多加雪碧,都说还蛮好喝的啊!养乐多也是借助抖音平台又大火一笔呀!



网友评论: 养乐多(及其他乳酸菌饮料)兑雪碧是绝配, 自从第一次尝试以后,再没单独喝过雪碧/养乐多,仿佛它俩变成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超市买了2L雪碧就等着天天兑着喝,猜猜这个月我能胖几斤😁。

写在最后

死不加量的养乐多之所以能屹立不倒,其实很简单,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简单做。把自己的缺点发展成自己的优势,扎稳脚跟,不要初心。

养乐多味道酸酸甜甜,属于低糖,很开胃。大家也喜欢喝吗?那你觉得养乐多能屹立不倒的原因是什么?屏幕下方评论交流。


小晓彪仔


你还别说,养乐多的确是屹立不倒,我小孩喜欢喝,而且我也喜欢喝,记得去年在商场奶茶店里买奶茶,看见做奶茶的小姐姐竟然用养乐多参了进去,它独特的味道的确让人喜欢。

养乐多是一款乳酸菌酸奶饮品,味道酸酸甜甜还带着一种神秘的香气,让大人小孩都喜欢它的味道。

另外说养乐多不加量估计也是一种营销策略,小小的瓶子,一瓶喝下去刚刚感觉挺过瘾的,可是瓶子已经见底了,可是自己却意犹未尽,不知不觉就增加了消费量。

另外养乐多属于益生菌的酸奶饮品,有一定的对胃肠道养护的功效,也是人们青睐它的原因之一。

距销售情况分析,喜欢喝养乐多的大人几乎和小孩是一样多,那么大人爱好可能还有一个原因是,能找回小时候的感觉吧!



吃货慧姐


初,每天售出约6万瓶,到2018年已增至750万瓶。换句话说,在中国大陆市场,每分钟就有5200多瓶养乐多被买走。

养乐多爆款性的战略让养乐多在市场份额上拥有绝对优势。养乐多是第一个定位“活性乳酸菌饮料”的品牌。从此,养乐多牢牢占据了这一类别,坚持产品不会升级,包装也不会改变。它成功地让消费者想到:养乐多=乳酸菌饮料。这一策略以聚焦的方式牢牢占据消费者的头脑,使小红瓶形状的乳酸菌保健理念成为养乐多最强有力的竞争武器。只有当大众基础和市场意识足够强大时,其他产品才会推出。

相比之下,同样属于乳酸菌领域的太子奶集团作为民营企业,尚未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它盲目追求“更大更强”,却忽略了如何变强。八大生产基地的建设暴露了太子奶做大的野心。快速扩张导致太子奶资本链断裂,太子奶破产。作为引领乳酸菌发展的龙头企业,经过两年的成功,终于跌入这种境地,令人感叹。

“养乐多妈妈”的分销模式也是养乐多成功占领市场的主要因素。养乐多与其他乳酸菌饮料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没有建立大规模商品分销的广泛渠道,而是建立了自己的直销团队——养乐多妈妈。养乐多妈妈配送服务是通过养乐多在各地设立的专业家庭配送中心直接向每个家庭(或企业)配送产品的服务系统。乐多妈妈。在中国,养乐多妈妈家庭分配模式于2003年首次登陆广州,随后去了上海、北京、天津、厦门和福州。所以养乐多妈妈也为养乐多在网络不发达的年代打开了中国市场。


齐齐教


主要是它广告打得好!不过听说果葡萄浆是糖的最高级别。只要有这个成分在,我就不买了[大金牙]


水将军帝都


除了糖多没啥毛病


机器猫tu


一个产品,几十年不升级包装,换一般产品早死了。

但这个小魔瓶不仅没死,还活得好好的,创造了“一个单品,82年,年销270亿”的成绩,还落个“一个红瓶闯天下”的美称。

这究竟是为什么?

1

史上最任性、最不求上进的产品

却一路开挂

这个产品最初来源于1930年代田稔医学博士的实验室,代田稔博士在这里成功进行了乳酸菌的强化培养,经培养出的菌株可以经受人们胃液和胆汁的考验,顺利到达肠道发挥作用。

1935年,小魔瓶首次问世,以助人肠道健康为使命。

1964年,小魔瓶首次登陆中国,四年后,小魔瓶换装为环保可降解材料,成了我们今天普遍看到的样子。

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养乐多。

但此后十几年,养乐多就再也没有改变过!

一、拒绝68000人换规格的请求

不仅外包装没有变过,瓶子规格也没有变过。

因此,甚至有68000个菲律宾人民在Facebook上请愿,要求养乐多生产1L装,然而,养乐多公司很是任性,愣是没有理他们。

菲律宾当地广播电视集团ABS-CBN看不过去,加入到为民请命的阵列,特地找官方要说法,才得到了这样的回应:

只生产小瓶是为了能一次性喝完,防止喝不完放着滋生细菌、二次污染,同时活性乳酸菌数量也会下降。对普通人来说,一天一小瓶,所需的活性乳酸菌数量足够。

真是头一个不让人过瘾的企业。

二、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仍拒绝改变

养乐多由于产品单一,进一个市场,都不一定具有对手的强大的资源。

在韩国他不如南阳乳业的强大的产品组合力;在台湾,他不如味全强大资金资源;在内陆他不如蒙牛、伊利强大的草原文化资源。

在这种情况下,养乐多岿然不动,有着极大的自信,即不增加新产品,更不对产品进行任何的升级换代,全程采取不理会,不应招的态度。

这么任性看来是产品够硬?

三、产品有用没用都不知道

养乐多,号称改善肠道菌群的,但知乎上很多人对它的作用产生怀疑。

Discovery几年前一部纪录片做过一次实验:

两组人,一组每天喝高浓度乳酸菌,另一组每天吃韭菜芹菜等高纤维食物,一个月后,食用高纤维实物的人肠道有益菌群数量提高20%,另一组喝高浓度乳酸菌的,与普通人没什么区别,因为胃酸对益生菌杀灭率超过99%。

并且有专业人士表示,养乐多的配方和营养成分中虽然有达标的乳杆菌量,但并没有相关研究支持它还具有调节肠道中其他菌群的作用!

质朴地说,它促进肠胃蠕动的功效远没有我们想象地大!

但就这样一个任性、不求上进,连产品到底有没有效果的都不知道的养乐多,最终还是屹立不倒。

在许多城市,他们的产品在覆盖率不足对手百分之一的情况下,销售额竟然遥遥领先其他产品,并坐稳低温乳酸菌市场的龙头。

产品的销量也从2002年的每日5.9万瓶一直上升至2016年的每日582.5万瓶,过去14年间复合增速为39%。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

2

82年不求上进

却总能后发制人的奥秘:

把2个单点,做到极端!

仔细研究养乐多整个企业发展历史,不难发现一条规律:

在这82年里不求上进的它,却总能做到后发制人。

养乐多进入大陆是在2002年,这其实不算特别好的时机。

官方数据显示:

2002年规模以上乳品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 358 3亿元人民币 ,其中光明、伊利、蒙牛、维维以及三元5家当年的营业额,几乎占到该数据的一半。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乳酸菌这个细分领域,也早有巨头雄踞:

1996年横空出世太子奶的依靠乳酸菌饮料在伊利、光明两大纯牛奶巨头的市场的夹缝里创造出了一个巨大的品类奇迹。

“2004年在北京市场的销售额达到6000多万元。而与此同时,河北市场的销售额已过亿元。整个北方市场销售额达到4个亿元。”

这些数据意味着:巨头们几乎已经将乳品市场瓜分殆尽,留给新人的机会,并不多。

在此背景下,“舶来品”养乐多是如何后发制人的?

其秘诀在一个套招,具体可细分为2点:

一、坚持单一的产品,节省大量成本

靠单一的产品打天下,这个概念,在养乐多进入中国后,尤为明显。

2002年,出身日本的养乐多在台湾、香港扎根50年后转战内陆,这并不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

当时,国内乳业普遍奉行的是:渠道全面开花广覆盖、产品多子多孙的战略。

例如伊利的产品涵盖常温液态奶、酸奶、冷冻食品、乳饮料接近100多种,数千种规格,蒙牛和光明同样如此。

就算是身处在乳酸菌领域的太子奶,也细分出“日出”与“太子”两个子品牌,与10多种规格的常温乳酸菌角逐市场。

养乐多进入后,就靠全力单推100毫升的红色瓶子的低温乳酸菌饮料,竟然在2008年时,依靠上海、广州等为数不多的城市,营业额达到4亿。2011年更是达到20亿!

如此大的销售数据,再加上其巨大且格格不入的缺点——产品单一,迅速遭到友商们精准狙击。

首先是群菌战术、养乐多只有一个益生菌,那友商们就增加其他多种益生菌,养乐多每瓶含有100亿益生菌,那友商的瓶子就标注:

我们有300益生菌。

其次,针对养乐多消费人群一锅端的现象,友商们还采取了分割蚕食策略;老年人、青年人、妇女、男人,亚健康人群、熬夜人群,进一步对人群进行对位。

同时在价格上,也奉行的紧贴黏死的捧杀策略,紧紧咬住养大乐多的2.2元,把价格定在2元或者更低……

结果却是:到2015年前一季度,养乐多的利润增长率超过30%,内陆品牌们的利润竞争力却普遍下降。

二、把更多利润,花在自建的直销团队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在快消品行业,有一条人尽皆知的铁律:

产品未动,渠道先行!

所以大家在铺渠道这件事上,特别喜欢讲求一个字:快!快!快!

蒙牛只用了短短十年就把产品铺到了全国的每一个乡村,伊利只用了的五年就占据了中国大小的超市终端。

但养乐多却反其道而行之,入局后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建立渠道,进行大面积铺货。而是打造“直销团队”。

1963 年,养乐多在日本首创了“家庭配送”服务模式,这些配送员,多由下岗女工、全职主妇担当,她们被称为“养乐多妈妈”。

由于养乐多单价高,盈利也高,同时50%的利润会作为奖金,所以她们的热情很高。

在最早期,就是由她们推着装有养乐多的手推车在社区促销,在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的同时,也依靠自身口碑为养乐多背书。

这只直销团队的战斗力一直很强悍,相关数据显示:

除去商场、超市和零售店等传统渠道,在全世界每天销售的 2800 万瓶养乐多当中,“养乐多妈妈”的销售业绩接近三分之二。

也是因此,即使直到今天,养乐多仅掌握了28个市场,不足别人百分之一,营业额却不容小觑。

3

结语

创业最怕的事情是认不清现实,总是一拍脑袋做决定。

养乐多作为舶来品,成功在大陆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认清现状,坚持屁股决定脑袋,这一点很重要。

首先,养乐多益生菌的技术性,未必能垄断市场。

其次,作为舶来品,想依靠渠道进入已有巨头的他国乳品市场,难度更大,此时,唯有出奇制胜。

但养乐多未来仍然面临各种挑战。

例如,直到目前,养乐多的市占率并不高,且随着常温乳酸菌类饮品的崛起,坚持单品的养乐多,还能再任性多久?


泡面Sir


现在都是信息社会,多看点新闻对脑子有好处益生菌只能在低温下保存,运送途中早死光了,也就骗骗那些中年大妈,稍微读点书的,谁上当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