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在政治上颇有争议,他的文学地位如何?

大国重器123


王荆公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学水平自然是第一流的,至于和其他当世名家对比,他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唐宋名家往往以散文出众,而王荆公在各类作品中议论文的成就最大,多是政论文。他行文特点就是语言朴素简洁,文章短小精悍,概括性强,思想深刻,立论高远。

可以列举一篇他的代表名作《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读孟尝君传》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篇驳论文。全文仅有四句话,八十八字,却有四五处转折,严劲紧束,足见荆公笔力雄厚,气势轩昂。荆公直接指出孟尝君并不是“将士之人”,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雄”而已。文章的观点非常新颖,与之前历史上对孟尝君的赞赏大相径庭,但是很有说服力。他认为贤明之士是指治国安邦的人才,正因为孟尝君门下尽是些鸡鸣狗盗之士,所以真正的贤明之士是不肯投靠他的。

唐宋八大家中,可以称得上是真正政治家的仅荆公一位,所以文风也是尽显政治家的高瞻远瞩和敏锐洞察。


孙仲谋l


我是偷听制笔的强哥,很荣幸回答你这个问题。

关于王安石的文学地位如何?

我的回答如下:宋朝的一代文宗。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而是引用原文:《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元年》:“ 王安石为一代文宗。”欧阳修曾以“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的诗句来赞美王安石。

那么文宗是什么意思呢?

《晋书·陆机陆云传论》里说道:文章为世人所师法的人物,百代文宗,一人而已。

文章能为世人去学习,百代只能出一个文学宗师,是为文宗。

那王安石是因为什么能被称为文宗呢?让我们来看他的文学成就。

1、散文

王安石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文道合一。他的散文大致贯彻了他的文学主张,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

王安石的论说文,针对时政或社会问题,观点鲜明,分析深刻,长篇则横铺而不力单,短篇则纡折而不味薄,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结构谨严,说理透彻,语言朴素精练 ,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逻辑力量,为推动变法和巩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成果起了积极的作用。

王安石的短文,直陈己见,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形成了“瘦硬通神”的独特风貌,如史论《读孟尝君传》,全文不足百字,然而层次分明,议论周密,词气凌厉而贯注,势如破竹,具有不容置辩的逻辑力量。还有一部分山水游记散文,简洁明快而省力,亦记游,亦说理。


2、诗歌

王安石的诗作颇丰,有一千五百余首,而且很有特色,别具一格。

王安石的诗歌,大致可以以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第二次罢相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在内容和风格上有较明显的区别。前期创作主要是“不平则鸣”,注重社会现实,反映下层人民的痛苦,倾向性十分鲜明,风格直截刻露;晚年退出政坛后,心情渐趋平淡,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代了前期政治诗的位置。

后期创作“穷而后工”,致力于追求诗歌艺术,重炼意和修辞,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当时诗坛上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张舜民评:“王介甫(诗)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欲有寻绎,不可得矣。”


3、词

王安石的词,今存约二十余首,大致可分为抒写情志和阐释佛理两类,“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

其抒情词作,写物咏怀,多选空阔苍茫、淡远纯朴的形象,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他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豪纵沉郁,同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一词,共开豪放词之先声,给后来词坛以良好的影响。


综上所述,王安石不愧为一代文宗。

现罗列王安石一些经典诗篇,仅供参考。

《感事》、《河北民》、《收盐》、《发廪》、《兼并》、《省兵》、

《次韵和甫雪》、《酬王詹叔奉使江东访茶利害见寄》、《出塞》、

《人塞》、《阴山画虎图》、 《西帅》 、《送赵学士陕西提刑》、

《次韵元厚之平戎庆捷》、《范增》、《商鞅》、《宰蕾》、《韩信》、

《贾生》、《桃源行》、《乌江亭》、《杜甫画像》、《明妃曲》二首、

《北陂杏花》 、《梅花》、《寄蔡天启》


以上是我的答案,希望能给你帮助。


偷听制笔


一,王安石政治人生和文学特点概述

王安石是北宋中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和哲学家。但从根本上来说,王安石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最重要的身份还是政治家,正是其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高瞻远瞩的吏治天分和后期两入两出庙堂的激荡人生铸就了王安石散文朴实务实,讲究逻辑严密,追求简洁峻切,短小精悍的主题形式和劲健胸伟,如意畅达而气雄词峻的语言特点。

语言文字是人内在思想的表达,有时候可以超越我们对文体,文风等行行款款的机械限定。我说这一点是因为我这样两种观点:

1,王安石的散文是题材是丰富的,政论文、书札、序跋文、小品文、山水游记。但在王安石现存的62卷文章中,像《杂著》,《内制》,《表》,《议论》,《书》这样直接纯粹的涉及"治教政令"的就有43卷,而像碑志和记这样文学性更强的文章,王安石也吝啬对叙事的笔墨,集中进行对论点的强健论证。这一切都反应了王安石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文学观,建立在这样的文学观上凝炼出的文章义理十分清晰,读起来很有气魄,但是血肉,也就是情怀部分,也是抒发自己政治追求倾向。这让很多现代学者和中学教育的一线老师都认为王安石的散文和现代定义的散文不是一回事,就连王安石本人都认为经书可以治国,而纯粹的文学没有什么用处。比方说他就曾经在《韩子》中提到文学家都是做的"可怜无补费精神"的事情。

2,王安石的文学风格不是一层不变的,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艺术的人文性。王安石的散文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在高官阶段,拿《答司马谏议书》来说,他以儒家义理为中心,引用盘庚迁都的典故,论证起来像一个正襟危坐的志士,又不失官员理气十足的气度。从内容上来说,把理说的精辟入里,全力为变法辩护,十分激进。到贬官之后的晚年,其虽然还可以写出"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这样的文字,但是风格已经变得十分的深婉,偏向于表达自己高尚节操,可以读出一种隐晦的悲壮感。

二,王安石散文的哲学意识

(1)奇思横出,对一些权威事理都能提出惊天动地独特见解。

王安石的散文带有很多深奥的哲学观点,即使像《游褒禅山记》这样的游记,王安石都可以把用劲健的文字带人转入荆门的哲学里面。这种蕴含在散文中深邃的现实性哲学思辩慢慢的演化成一种整体的艺术风貌,像其在《读孟尝君传》里所说"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这样的评论,没有一点政治阅历和一套属于自己的哲学体系是说不出来的。这种哲学意识构建在富有特色的文法中,、:各种反问句层出不穷。而且他叙说的道理虽然惊艳壮丽,用词却是追求古风,让文章整体特色感觉有一些奇崛。

王安石的政治性哲学

王安石的新法依托的是古制,其论述事理总是显得有些古奥,这是王安石为变法寻求理论依据而必然会选择的一条道路。所以,从文法学科来说,王安石是属于古学古文,但是从文章内容来说却显现的是"新学"的意志,这是一件十分奇妙的事情,这种新学成为其政治改革的哲学基础,本质上说"荆公新学"和同时期的洛学,蜀学一样,属于哲学领域的范畴。

王安石散文中哲学性质的多元性

王安石散文文学中透露出哲学是多元化的,从《易义》,《孟子解》这样的儒学代表,到《老子注》这样的道家典范,王安石均有涉猎,并且把他们都搬上台面,脱离原来空无的纸上谈兵,而让他们融入自己的各类文学中,最终烘托了它们的政治效应。

三,王安石散文的感情特质

(1)喷涌倾泻的感情抒发

王安石的文章总是感情激烈,各种奇思异想也是具有强烈的煽动性和耸动舆论的特点!在逻辑严格的论述背后,他通常喜欢直接宣泄自己内心的感情,读起来总是有一种澎湃感。想来这是必然的,毕竟他是一个大刀阔斧的改革者,多年都陷于旧党的口诛笔伐中,这自然让他把刚毅的"人言不足恤"气魄融入文章之中,这种感情基调还不止是单纯的一种愤怒和威严,更是一种崇高历史使命感赋予的那种不可扼止的顽强意志!即使在《上仁宗皇帝言书》这样给皇帝的文章中,他都没有收敛其"感情特色",当面疾呼"顾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而风俗日以衰坏。"

王安石的感情无疑是饱满的,就像其政治诉求一样一直没有变化,虽然使用的语言风格随着地位的变化在一直改变,但他的情绪一直是那么饱满和充裕的,从"答xx书"里的慷慨严谨的高谈阔论,到各种游记里借景借事来发表的政治诉求和人生感叹,都可以感受到那种感情。散文讲究形散而神聚,王安石的精神人格伴随其激荡文辞从未退却,像多年来一直受到赞誉的苏东坡在多年贬官之后只能修炼自己自身人格,苏东坡多畅想超然的人生格局和逍遥情趣,以求得一种妥协,而王安石的激烈情感始终没有改变过,以至于以散文的形式传递其风骨一直至今。

爱憎分明的政治态度

王安石和司马光是新旧两派的代表人物,王安石写的很多文章都是驳斥旧党对改革的各种阻挠的。王安石对司马光采取的态度是斩钉截铁的,言辞十分激烈,而且"知其如此,也不曾怪怨诽之多"。

但是这么一个"刚硬"的人物,并不很多人认为的那样完全没有常人的感情。在《祭欧阳文忠公》文中,王安石用同样的口吻,把哀思和悲痛倾泻而出,他只是不够婉约,但是他用他独特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哀痛。所以在我看来,王安石的文风肯定不是婉约的,但肯定不是苏东坡那般带有得过且过的羽化登仙一般的超然的豪放,他的那种气势是激进而绚丽的。


锦绣未央61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的人生如同他写的诗一般,为强国坚定竖起改革大旗,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宦海起起伏伏却不改初衷,如寒冬之中的梅花,孤独而又芬芳。相比唐宋八大家的其他人,王安石显得不那么纯文学,不过这正是他的文学特点~充分发挥古文的实际功用,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人民评价他的短文“瘦硬通神”,他的诗如“空中之音”,“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


稼鸣2020


王安石,22岁中进士,先后在地方和朝中做官,很注意民生疾苦。官至宰相,但因“熙宁变法”受阻,成了政治上有争议的人。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在“唐宋八大家”中的地位。

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也是卓越的文学家。他认为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社会服务,文学创作应该“有补于世”、“以适应为本”。因此,他一生的文学活动,大都和政治活动联系在一起。

王安石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很高,被称为“南宋八大家”之一。

散文多揭露时弊,识理透彻,风格雄健,语言简练。

a、论政文在南宋八大家中最为突出。

王安石的文章内容充实,风格峭拔奇崛,尤其是论政文,结构紧凑,逻辑严密,说理透辟,语言概括。在唐宋八大家中是最突出的。

这类文章,在他的文集中居多数,名篇有《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答司马谏议书》等。后者多次司马光对新法的职责言简意赅,措辞委婉而坚决,表现了王安石不为浮议所动的坚定立场。

b、游记式,论文。

最出色的《游褒禅山记》,借游山来说明智学道理,指出求学者要有坚强的意志,充沛的精神,善于利用客观条件,才能达到学问的高深境界。文章见解深刻,至今仍能给人以启示。

c、王安石还有一些以思想深邃著称的小品文。如《书刺客传后》《读孟尝君传》等,这些文章,立意超卓,笔力雄健,往往于尺幅之中展开千里之势,对后世作者影响也比较大。

王安石的诗歌,多有充实的政治内容,同情人民,关心社会前途。

王安石的诗歌成就高于他的文章。这是因为他的文章很重视以理服人,较少注意以情动人,而诗歌则不仅思想深刻,艺术上也比较动人。

①,他的政治诗针砭时弊,有很强的现实性,如《河北民》真实的反应黄河以北地区,民不聊生的惨状。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依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天地白日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可以说是危机重重的北宋中叶社会的一个剪影。

、王安石的咏史诗,大都通过评价历史人物,来抒写他远大的抱负,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杜甫画像》《商鞅》等。

这类诗中以《明妃曲二首》最著名。前人写王昭君的不被知遇,罪过全在毛延寿;而王安石翻了这个旧案:“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第一首),作者本意并非特意要为毛延寿开拓,而是要说明昭君的美,不仅在外貌更在他的风度和仪态,而这种美的神情,美的仪态是画不出的。

由于善翻古人之意,《明妃曲》一出来,就引起了当时诗坛的广泛兴趣,欧阳修等前辈名家一见为之倾倒,都写了和篇。

王安石晚年诗风有所变化,多描写湖光山色,在艺术上更趋成熟。

王安石晚年的写景小诗,用词精工巧丽,意境清新优美,历来被认为是诗中的精金美玉。名篇有《江上》《书湖阴先生壁》等。

其中《泊船瓜洲》最为传诵: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何时明月照我还。

这是他第一次罢相后,回江宁途中的作品。诗中写,作者夜夜泊船瓜洲急切盼望回到家中的心情,意境开阔,情绪乐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后来成为修辞炼字的著名例子。

王安石写词甚少,代表作《桂枝香.金陵怀古》是宋词中的佳作。


文子心语


1、散文

王安石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文道合一。他的散文大致贯彻了他的文学主张,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

王安石的论说文,针对时政或社会问题,观点鲜明,分析深刻,长篇则横铺而不力单,短篇则纡折而不味薄,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结构谨严,说理透彻,语言朴素精练 ,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逻辑力量,为推动变法和巩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成果起了积极的作用。

王安石的短文,直陈己见,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形成了“瘦硬通神”的独特风貌,如史论《读孟尝君传》,全文不足百字,然而层次分明,议论周密,词气凌厉而贯注,势如破竹,具有不容置辩的逻辑力量。还有一部分山水游记散文,简洁明快而省力,亦记游,亦说理。

2、诗歌

王安石的诗歌,大致可以以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第二次罢相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在内容和风格上有较明显的区别。前期创作主要是“不平则鸣”,注重社会现实,反映下层人民的痛苦,倾向性十分鲜明,风格直截刻露;晚年退出政坛后,心情渐趋平淡,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代了前期政治诗的位置。

后期创作“穷而后工”,致力于追求诗歌艺术,重炼意和修辞,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当时诗坛上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张舜民评:“王介甫(诗)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欲有寻绎,不可得矣。”

3、词

王安石的词,今存约二十余首,大致可分为抒写情志和阐释佛理两类,“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

其抒情词作,写物咏怀,多选空阔苍茫、淡远纯朴的形象,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他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豪纵沉郁,同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一词,共开豪放词之先声,给后来词坛以良好的影响。



御前带刀侍卫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号半山,曾封荆国公,后人称王荆公,谥文,又称王文公。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中国散文史上著名的“唐代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峭直简洁、富於哲理、笔力豪悍、气势逼人、词锋犀利、议论风生,开创并发展了说理透辟、论证严谨、逻辑周密、表达清晰得独特散文文体。

唐宋八大家中,可以称得上是真正政治家的仅荆公一位,所以文风也是尽显政治家的高瞻远瞩和敏锐洞察。

如果不变法,王荆公的风评比现在必要高几个层面,真真被政治拖累的一代文宗。



壹麯


先说结论:他是一位被政治生涯拖累的文学宗师,唐宋八大家当之无愧!

王安石初次见到文坛领袖欧阳修时欧公就写了一首《赠王介甫》,诗中写道: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朱门歌舞争新态,绿绮尘埃拂旧弦。

常恨闻名不相识,相逢罇酒曷留连。

其中翰林与吏部分别指的是大文学家李白与韩愈,可见欧公十分欣赏他的才华。简单说下他的文学情况,散文地位仅次于“韩柳欧苏”,诗词开创了江西诗派,引流潮流,政论文与祭文无敌。


雁灰残月天


王安石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应。

王安石的文章,针对社会问题,观点鲜明,分析深刻,语言朴素精练,具有很好旳慨括性与逻辑思维。

王安石的诗词观察细致,立意新颖,意境幽远清新,充满着丰富的想象,表现了对大自然的歌颂和热爱。

王安石文学独成一派,开创阳明学,对中国文学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华夏天道文学


王安石的文学,是比较可以的,比当代苏东坡,当然比不过,后尘之作亦作大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