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把疫情阻断在墙外——株洲市加强特殊场所疫情防控

株洲日报记者 李支国 俞强年 通讯员/曾艳芳 何丽芳

疫情防控不留盲区。株洲市相关部门采取硬核举措,强化对儿童社会福利院、救助管理站、监管中心、精神病防治医院等场所的防控,守好特殊场所和重点人群的疫情防控防线。

养老机构:封闭式管理

2月27日上午,记者到天元区敬老院采访,被挡在门外。天元区民政局副局长彭英过来督查疫情防控工作,也只能隔着铁闸门问询。

“院里人群集中,老人身体抵抗力弱,一旦有人感染,后果不堪设想。”彭英介绍,天元区敬老院实行24小时全封闭管理,酒精、口罩等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都是统一配送至门口,物品外包装经消毒后再由院内专门工作人员转移进去。

把疫情阻断在墙外——株洲市加强特殊场所疫情防控

彭英(左)和工作人员隔着门询问天元区敬老院防疫情况 。记者 俞强年 摄

33天,天元区敬老院院长高秋元与12名工作人员未出门,大家除了做好院内日常防疫工作,更多的是安抚老人及家属们的情绪。80岁的熊奶奶,平时喜欢出院散步,刚开始吵着要出去“走走”,工作人员耐心劝导,陪老人聊天解闷,送去报刊、水果零食,老人的情绪渐渐平稳。

市救助管理站暨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一线工作人员和站领导全部住站,严防“输入性”群体感染。疫情防控期间,凡求助人员必须到指定医院进行核酸检测和肺部CT检查,出具健康证明方可入站,并实行“1人1间”隔离救助。2月12日,该站联合民政部门、芦淞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对市中心广场地下通道聚集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了集中安置、劝返。

“全市所有民办养老机构、公办养老机构、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敬老院)、老年人福利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一律实行封闭式管理。”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把疫情阻断在墙外——株洲市加强特殊场所疫情防控

株洲公安监管部门实施最严封闭管理,每天对出入人员进行严格核查管控。市公安局政治部 供图

监管场所:最高级别管理

杜绝麻痹松懈和侥幸心理,采取非常之举,拿出战时之策,加强隔离戒毒所、监管场所等疫情防控,全力将病毒阻断在高墙之外。

虽已过14天观察期,但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的两名民警,仍然被要求“在家休息”。因为,他们的家属间接接触了疑似人员。尽管两人核酸检测为阴性,但所里要求他们再观察一段时间。

“是否有出行史?”“是否有接触史?”“是否在家居家隔离?”……疫情发生后,市强戒所每日对全所民警职工及家属摸排。自1月27日起,民警分批由所领导带队进入戒治区封闭工作。2月22日,市强戒所按照司法部的命令执行最高级别勤务,实施全封闭管理。

把疫情阻断在墙外——株洲市加强特殊场所疫情防控

民警为戒毒人员进行防疫"体检"。受访者 供图

市戒毒所副所长马星介绍,这期间,每日3次消毒,每隔两小时给民警和戒毒人员测体温并登记,上班期间一律不得聚集、串门和共餐。所里暂停收治、探访探视,外来人员和车辆一律禁止入内。

监管场所人员高度集中、感染风险高,疫情管控难度较大。市公安监管场所实行15天轮班制,前一批连续上15天班后,后一批接班,但休息期间,只能居家观察,不能外出。

2月21日,市公安局下发《关于全市公安监管场所立即执行全员到岗、全体封闭式管理勤务的紧急通知》,要求全市公安监管场所立即实施最严封闭式管理勤务,严防公安监所输入性感染。

把疫情阻断在墙外——株洲市加强特殊场所疫情防控

市监管中心民警每天对监区进行疫情防控排查。市公安局政治部 供图

市三医院承担着株洲地区精神病防治任务,医院门口,增设了3个体温监测点,工作人员对所有进入院区内的人员进行严格排查。该院严禁精神科患者家属探视,对需住院的患者,及时查看其住院卡,监测体温无异常后立即通知收治科室派工作人员到体温监测点处接收。

把疫情阻断在墙外——株洲市加强特殊场所疫情防控

防控期间,市三医院收治精神障碍患者221人次。该院要求新收治患者首诊医师必须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并严格把握住院指征。住院部严禁接诊门诊病人,住院病人不得请假外出。精神科内设置“过渡隔离病间”,新收治的病人先在“过渡隔离病间”内观察治疗,观察内容包括体温、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血象及肺部影像学检查情况等。

“截至目前,我们共诊治发热患者72人次,完成核酸检测16人次,无核酸检测阳性病例。”市三医院相关人员表示。


编 辑 | 孙晓静

审 核 | 李支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