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為什麼疫情之下,對白酒市場依然樂觀?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本該繁榮火爆的白酒春節旺季變為“虛無”,宴席、聚會、走親訪友活動全部取消,飯店關門,群眾居家不出,白酒行業遭受了“風暴”。但縱觀過往與展望未來,我們堅信,疫情當下只是短暫的沉寂,白酒市場將迎來大爆發。

危險機遇並存,行業終歸繁榮

​回顧近20年,作為與社會民生息息相關的白酒行業,遭遇了不少意外情況和挑戰,有危險就會產生機遇。

2003年,非典肆虐,一度讓很多人覺得“寒冬來了”。但事實是,白酒進入了“黃金十年”,產量從331萬千升攀升到1153萬千升,產值從500多億到5000多億,白酒行業營收與利潤規模迅速擴大。

2004年,電商崛起,線上對線下渠道產生衝擊,業內一度出現“電商將取代傳統渠道”的聲音。然而十幾年過去了,菸酒店、便利店依舊還在,並且線下連鎖、體驗店還在持續創新。

2011年,酒駕立法,人們又在著急“喝酒與開車”的問題,認為酒水消費又會流失一大塊兒。

2014年,限制“三公消費”政策影響,白酒行業步入深度調整期。隨著政務消費出清,人們消費升級的需求得到釋放,白酒行業也順利地走了出來。

2015年,自媒體爆發式增長,微商、個性化定製、老酒等愈加碎片化的消費渠道和消費場景讓大家又是一番躁動,但是白酒行業依然穩定、有序地發展。

為什麼疫情之下,對白酒市場依然樂觀?

疫情對於白酒影響偏短期

當前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對白酒行業的又一次衝擊和挑戰。在本次疫情下,禮品消費受影響最大。疫情“凍結”聚集性餐飲消費的同時,釋放了白酒家庭消費潛力,自飲市場或增大。


為什麼疫情之下,對白酒市場依然樂觀?

白酒歷史悠久,作為極具精神文化屬性的特殊消費品,行業具有清晰的內在發展規律,此次疫情只是干擾因素,對白酒中長期影響可以忽略。在疫情得到控制乃至消亡後,白酒市場或將迎來“報復式”反彈消費

疫情對於白酒行業有著不可控的短期影響,但不會出現週期性變化,並且行業也在進行針對性市場策略調整,行業發展的基本面不會改變,白酒行業的明天依舊很美好。


疫情之下,如何破局

面對當下疫情的困境和現實的影響,怎麼做方能率先突出重圍?

首先,擺正心態,好的心態可以帶來積極向上的動力。嘆氣牢騷、懷疑焦慮,只會向外傳遞“負能量”,讓團隊、客戶都錯誤地感受到“寒冬”。

其次,解決自己能做的,不把精力浪費在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上。

堅定奮鬥目標、明確努力方向,把自己手頭的事情、自己的團隊做到極致、極致、再極致;做精、做細,再做精、再做細。

再者,疫情過後,代理商必須努力追趕落下的功課。疫情讓終端門店“冷凍”,隨著疫情的影響減緩,終端陸續開門,代理商和終端店老闆必須要迎頭趕上,要用更多的時間,更多的心思,把工作做多做細,把產品放在終端店最好的位置上,開展終端動銷活動。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過後將是一次彎道超越的好時機。

第一,疫情得到控制後,將爆發超越之前的新活力(社交驅動+收入驅動),一定會出現酒水消費的聚飲小高峰。限制人員流動、長期在家閉關,人們堆積了強烈的社交慾望。因此,在疫情過後,餐飲店陸續續開門,過年期間的酒水消費高峰,部分將後移至疫情結束。


為什麼疫情之下,對白酒市場依然樂觀?

第二,人們的消費理念會轉變,健康消費、理性消費。經過疫情的洗禮,人們更加懂得了生命的可貴和健康的重要性,消費者對健康消費、理性消費會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白酒消費也面臨一個重新洗牌的格局,那就是真正高性價比、純糧健康的白酒將會成為主流


為什麼疫情之下,對白酒市場依然樂觀?

第三,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酒水的消費升級趨勢是不可逆的。白酒行業的銷售收入整體呈上升趨勢,2018年的銷售收入達到了5364億元,未來還會增加。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品牌的市場佔有率都有拓展空間,消費升級也讓銷售額和銷售利潤有提升的動力。


可以預見的是,此次疫情之後,“少喝點,喝好點”將會得到更多消費者的重視。三兩白只做老百姓喝得起的純糧好酒,與茅臺、瀘州、洋河及雙溝等核心白酒產區主要酒廠深度合作,酒品源頭甄選,品質智能管控,向消費者提供隨處可取的、高性價比的純糧白酒和口糧需求,正在迅速成長為中國新零售白酒賽道的先行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