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心经》缘起


唐太宗贞观三年,长安因发生饥荒,朝廷许百姓出城觅食,玄奘就趁机(之前曾申请被拒)潜往西域。

传说到罗宾国(汉代西域地名。约今阿富汗东北,克什米尔一带)道路险恶。虎豹横行。他只得到洞内一宿。

天亮之时。忽见洞中卧一老僧。头面长满疮痍。身被脓血之苦。玄奘便上前施礼求解。且为老僧清洗脓疮,并照料至痊愈。

临别,老僧即口授之与《心经》,且告之说,若路遇险恶,虎豹为害,鬼魅作祟,诚心诵此《心经》,则可化险为夷,虎豹不能害,鬼魅不能祟,玄奘谨记教授。

于是继续西行,一路备受艰险,度「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人马俱绝的」流沙(八百里沙漠),越雪岭,忍饥渴,遭强盗,几经晕死,每诵心经,终得化解。

《心经》文简约只260字,义宏深,涵盖了佛教的般若智慧,理事圆融,知行合一。是觉悟成佛的指南,是利益大众的法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