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看看这场战“疫”中的“即墨战士”,都是你身边人

半岛记者 王磊 华敬方 李春燕 杨阳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打破了祥和,就在全国各地疫情发展时,即墨的医生、护士、环卫工、老板、理发师、大学生、干部……一一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热血和汗水,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平安与健康。

在这场“战疫”中,我们用镜头记录下了很多可爱的“战士”,但是,还有不计其数的守护者,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姓名,也没有体会到他们的辛劳。

在这里,我们向每一位奋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者,致敬!


看看这场战“疫”中的“即墨战士”,都是你身边人

林帅、张军——

做完CT,病人隔着小窗向他深深鞠躬……

从即墨区人民医院被确定为即墨区发热病人确诊和治疗机构开始,病房CT室被定为发热病人检查和确诊患者复查的专用CT区,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影像依据。

看到科室群里发的号召,技师长林帅没有犹豫就报了名“我年轻,又是党员,这个时候就得冲上去。”46岁的老党员张军也很快报了名。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这样被科里的两名党员担当下来。

发热病人拍完CT后,有的可以比较明确地排除,有的片子却很疑似。对这样的病人检查后,林帅他们就得穿着二级防护,进入机器间进行半小时以上的消毒。

据了解,二级防护和三级防护的区别就是二级不用内穿分体衣,其他的防护服、N95口罩、护目镜、手套……要求都是完全一样的。所有曾经进入隔离区的医生护士体验过的憋闷、晕眩、看不清……林帅他们都同样体验着。最多的一天,他们给12个病人做了CT,进入机器间消毒了4次。

“我们在接诊病人时是当面交流的,消毒时虽然严格防护,毕竟是进入病人停留过的房间,怕万一被传染了再传染别人,我们都特别注意。”怕把病毒带回家,两个人上班24小时,休息24小时,休息时也把自己隔离在值班室里,尽量不跟外界接触。张军的妻子在乡镇医院工作,疫情发生后也是早出晚归非常忙碌,家里的孩子就没人看顾。70多岁的老母亲自己一个人生活,张军已经很久没去看看她了。这些,张军都自己克服了。短短十多天,张军和林帅都憔悴了很多。

2月7日上午,一位确诊患者第二次来复查CT,所以流程他很熟练,脱衣服——放到固定位置——平躺到检查床上——双手举过头顶,都不需要林帅指导。做完CT后,病人穿好衣服,没有转身离开,而是缓缓走到操作间小窗前,向着操作间里的林帅深深鞠了一躬。


看看这场战“疫”中的“即墨战士”,都是你身边人

解璐阳(左)

看看这场战“疫”中的“即墨战士”,都是你身边人

刘婕(右)

刘婕、解璐阳——

还在哺乳期的她们,毅然选择回到一线

即墨区妇幼保健院,全体医务工作者,从除夕开始就取消休假,回到岗位,直面疫情参加“战疫”。

从除夕开始,由院领导带头,相关部门、临床科室均取消休假。医院成立疫情防控应对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例会,医务、护理、门诊、院感、防保等各条线汇报工作进展。会议合理调配人员、物资、后勤保障,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诊治,一线医护人员得到合理防护。

医院职工纷纷上交请战书,很多医护人员都说,“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此时能尽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力量,我觉得非常荣幸。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关键时刻我先上!”

作为预检分诊的主要力量,刘婕、解璐阳的宝宝还未断奶。此次任务艰巨,短期内是无法按时回家,这意味着她们的孩子不能及时吃奶,而她们本人也将忍受哺乳期的不适。但对于她们的选择,家人们都表示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希望不负医院,不负组织期望。”她们奋战一线,在预检分诊守住第一道关卡!


看看这场战“疫”中的“即墨战士”,都是你身边人

王克彬——

“祖孙三代齐上阵,抗疫防控冲在前”

正月初九的早晨,环秀街道国建村宣誓着宏亮、激昂的入党誓词,“我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孽的时期,村庄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坚定抵抗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在宣誓人中有这么老、中、青三代人,国建村党支部书记王克彬和他70岁的父亲王良先,还有正在大上学的儿子王志浩。村民称他们是“上阵父子兵”,在别人眼里,王克彬是受人尊敬的村书记,而对于他们自己而言,他们是父子,是兄弟,一线上亦是战友。

防疫工作开展以来,王克彬带领村庄立即开展防控工作。作为村书记,王克彬一直在村庄防疫一线。王克彬一刻也不敢懈怠,与党员、网格员挨家挨户摸排,对从外地返乡尤其是从武汉返乡人员严格筛查,向村民宣传防控知识,让每家每户每人科学认识新型冠状病毒,有效防治,有问题及时上报。“开展防控工作以来,每天接打无数次电话,一天在村庄里不停地走来走去,有时候累的吃着饭就睡着了。”王克彬说,但是自己从来没有后悔过,因为他是村庄的带头人,就应该为父老乡亲们扛起这份责任。

王克彬的父亲王良先曾经在村里担任过书记,如今已年近70,但每天都能在防控站点看见他忙碌的身影。“年轻人就要冲在前面,克服困难”,这是王克彬的父亲经常对他说过的话,现在王克彬也是这样来教导儿子。王志浩现在是一名大学生,也是一名预备党员,休假在家的他看到父亲和爷爷都义无反顾冲到一线,自己也报名当起了村里的志愿者,站岗执勤、宣传发动,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父亲和爷爷是我的榜样,我很自豪能和他们一起坚守一线,共同为家乡出力。”王志浩说道。


看看这场战“疫”中的“即墨战士”,都是你身边人

孙思兆——

凌晨5点,你还在睡梦中,近七旬的环卫工已上岗

凌晨五点,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即墨通济新区楼子疃村年近七旬的环卫工孙思兆已经早早来到马路上,开始了一天忙碌而又紧张的清洁工作。“我看电视上和大街小巷宣传说这个病毒很严重,早来一会,打扫得会更干净,我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我也想为抗击病毒出一份力。”当记者问起他为什么这么早来工作的时候,他的话语如此平凡而又朴实。说完了孙思兆便又拿起扫帚,开始对垃圾桶周边散落的垃圾进行认真清扫消毒,经常忙起来连早餐都顾不上吃。

这个时候,我们更得干好自己的工作,尽我们的力量,来保障大家的安全。”与孙思兆同龄的环卫工牛清玉正在忙着喷洒消毒液,他是云桥片区的环卫机动工班长,当人们都在家中防控疫情的时候,他带领7名环卫工人从正月初二一早便开始了巡检和机动消毒工作,对辖区的垃圾进行清扫清理并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处理,他们不顾自身危险,每天来回穿梭在大街小巷,不分昼夜的保持环境清洁,从来没有一句怨言。

他们是通济新区190余名环卫工人的缩影,他们的岗位很平凡,但是他们却始终默默坚守在抗疫战场的第一线,同样在奋不顾身的守护着大家的生命防线。


看看这场战“疫”中的“即墨战士”,都是你身边人

于敬涛——

返乡大学生走上战“疫”一线

在即墨区田横镇北芦村,大年初一,在家过年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于敬涛,看见日趋严重的疫情形势,心急如焚,他主动联系自己儿时的小伙伴,商量成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他的提议马上得到了于雪妮、于高杉、于聪敏等人的赞同。就这样,大年初一上午,一支9人的志愿服务队就成立了。他们主动向村委请缨,请求加入一线战斗,村庄支部书记于敬武非常感动,在请示镇防疫指挥部同意后,把他们编进了北芦村防疫队伍中。

“能用自己学到的医学知识,为村民服务,免受肺炎侵袭,感觉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青岛大学医学院学生于超见道出了志愿者们的心声。志愿者们有的“全副武装”走街串巷,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深入村民家中摸摸排情况,认真登记。有的向村民及过往车辆发放口罩及宣传材料,讲解自学的预防措施,有的在村庄主要路口执勤,为外来人员测量体温。目前志愿服务队累计发放宣传材料379份,发放口罩2000多个,测量体温320余人次,用实际行动守护着村庄的父老乡亲。

在返乡大学生志愿者的带动下,村民们也纷纷加入了志愿服务队,目前志愿者队伍已经壮大到了47人,他们有退役士兵,有返乡工人,还有党员……他们还将服务区域扩展到了南芦、北所等周边村庄,为保卫一方平安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看看这场战“疫”中的“即墨战士”,都是你身边人

修世忠——

他捐出宾馆作为留观点

“疫情面前,是你们挡在最前面保护我们,我们宾馆有这个条件,所以我想着应该为疫情防控做点什么。”经营宾馆生意的修世忠决定把自己经营的宾馆免费提供给潮海街道,在疫情防控期间作为街道新冠肺炎留观点,说到动情处,他显得有些激动。

修世忠经营的宾馆,总面积2000余平,一共4层楼,客户总数54间,因为疫情暂时停业。当修世忠得知政府需要设立新冠肺炎留观点时,就第一时间与潮海街道取得联系,将客房全部腾空清洁消毒,提供给政府使用。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修世忠一家三口居住在宾馆,政府将宾馆作为集中留观点后,其一家人起居生活也遇到不少麻烦,16岁的儿子因为疫情延迟返校,需要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外出租房子又租不到;想到亲戚家借住,村庄又不让外人进出。对此,街道领导积极协调,当天就帮助其一家人联系好房子,供一家人免费居住,修世忠一家人很受感动。

修世忠告诉记者,他曾经参与过2003年的防“非典”,深知在这一过程中,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为防止疫情输入和扩散所做的一切,也知道其中的不容易。对于自己的这个决定,刚开始时,老婆也不理解,担心交叉感染,心存恐慌。但是,在看到区、街道各级领导到基层工作人员,大家都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一线,妻子也被感动了。自设立留观点以来,修世忠还负责协助工作组后勤保障任务,妻子、儿子也成了他的好帮手。


看看这场战“疫”中的“即墨战士”,都是你身边人

李崇义——

88岁老支书糊好防疫值班屋

“大爷,你不在家休息,到这来干什么?”工作人员说道。“你们光知道干活,这小屋四面都漏风能不冷?我给你们把小屋糊起来。”老人回答道。

在即墨区龙山街道羊山夼村的疫情防控值班室,北风吹卷刚铺平在墙上的糊墙纸,老大爷不得不腾出扶着墙面的手,左腿为重心半倚靠在墙体上,哆哆嗦嗦抓紧再次将风吹起的纸再抚平、再粘……如此动作,循环往复,直到把小屋封的严严实实,老人才离开。

这位老人是羊山夼村的老书记李崇义,今年88岁的他,先后担任过生产队队长、村支部委员、村支部书记。防疫工作一开始,听说村里要组织防控新冠肺炎值班,他第一时间区村委报名。由于年龄原因,村委没有接受他的“请战”,他又把自己攒的四百块前捐给了村委,留下一句“没有多,给大伙买副口罩”。

“疫情来了,就是基层党员冲锋陷阵的时候。作为一名老党员,我虽然不能像青年人那样冲锋在一线,但我还是能为他们做做后勤,出点力。”李崇义说道。

“年事虽已高,疫情系心间。夕阳近黄昏,余温暖人心。”在老书记的带动下,只有120户人家的羊山夼村涌现出许许多多暖心之举。现役军人王鹏飞利用春节回家省亲的时间,主动参与到防控一线上巡岗执勤,挡疫情于村外;王申山、迟红梅夫妇为执勤的工作人员送上了热乎乎的饺子;65岁的村民王正英晚上煮了500个茶叶蛋送到值班室,驱严寒暖人心……


看看这场战“疫”中的“即墨战士”,都是你身边人

李翠英——

凌晨5点起来包包子送给执勤人员

“来来来,都歇歇吧,早上都还没吃饭吧,这里有刚出锅的炉包,大家都趁热吃。”2月16日一大早,气温骤降,雪花一直不停地落下来,即墨区段泊岚镇东瓦一村村民李翠英端着热腾腾的包子送到了正在村口扫雪的村书记李世伟的手上。连日来,东瓦一村的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们日夜值守,车辆登记检查,入户走访调查,村庄卫生消杀……用责任和担当为村民们筑起了一道疫情防护墙。

李翠英说,看见执勤人员每天顶着寒风在村口值守,她也一直想为疫情防控尽点力。夜里下了大雪,想到村里的党员干部还在外面执勤,于是她凌晨五点就起来包包子,就想让大家吃口热乎儿饭。风雪无情人有情,看着自己亲手做的爱心包子特别受欢迎。

此时,大吕戈庄一村的党支部书记杨洪同也已经扛着铁锹和扫把来到了大街上。“道路积雪结冰严重,为了保障来往群众和车辆的安全,也为了不耽误防疫工作,得及时清理,等上了冻就不好处理了。”杨洪同说。看到杨洪同在村口铲雪,不少村民纷纷拿起了工具,加入到除雪队伍中来。在大家的合力清扫下,不一会儿,卡口处和通村路上的积雪已经被扫得干干净净。


看看这场战“疫”中的“即墨战士”,都是你身边人

王宗瑞——

风雪中抗“疫”送餐的即墨“油条哥”

“早上刚做好的豆浆和油条,热乎着的,大家趁热吃点。”青岛从昨天夜间到今天上午持续降雪,为了保证蓝村火车站、高速路口检测站执勤人员能按时吃上早餐,早上5点,即墨区蓝村镇古城村的“油条哥”王宗瑞就早早起来准备,冒着风雪亲自驱车将早餐送到一线抗疫的同志们手中。

“防疫期间也看到不少村民积极捐款捐物,我本身是做早餐的,咱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给大家送点热乎的早餐也不算啥。”王宗瑞从早上5点忙到8点多,送完早餐又匆匆去村里的检测站值班了。

据了解,王宗瑞是当地有名的“油条哥”,他的早餐店随时给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抗击疫情期间,王宗瑞一家三口,从大年初二就在疫情防控一线进行志愿服务,亲身体会到志愿者的辛苦。开早餐店的他,从今年正月十七开始,每周三次定期给蓝村火车站、高速路等重点监测站提供免费早餐,当地的环卫工人和村庄志愿者,只要没吃饭的,都可以联系他提供免费餐。

在抗击疫情的风雪中,小小的一份早餐,温暖了抗疫一线的志愿者。


看看这场战“疫”中的“即墨战士”,都是你身边人

兰吉友——

“爱心理发师”,为一线人员免费理发

“看到这些一线执勤人员这么辛苦,正好凭着自己的手艺为他们做点事。”从2月17日开始,即墨区潮海街道阿友发吧老板兰吉友便“全副武装”,带着理发工具,到一线执勤点上,为工作人员提供免费理发服务。

理发,在平时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但在疫情防控关键期,却成了一件有难度的事情。“当我把想法给村里书记一说,村书记很支持,给我拿来了全套防护设施,又帮我跟街道提前进行了申请。”兰吉友说。

在东障村疫情防控值班点,兰吉友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手套,再经过体温检测、酒精消毒等措施,来到单独给理发空出的区域,一线工作人员也是戴着口罩、手套等,做好全套防护措施,才开始进行理发。

“这几天我正犯愁,头发长了经常掉下来挡眼,太碍事了,他一来,真是给我们解了燃眉之急。”潮海街道一线值守人员兰胜利说。经过兰吉友的精心修剪,防疫一线人员立马精神了,大家再次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防疫工作中。

一把剪刀、一颗爱心。连续两天,兰吉友已为22名一线疫情防控人员理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