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首兒戰疫」1歲寶寶吞硬幣,首兒所消化內科30分鐘取出食管異物


“媽媽媽媽,妹妹把硬幣吞下去了!”

聽到兒子的叫喊聲,媽媽爸爸從房間裡衝了出來,爸爸趕快把女兒小穎(化名)倒過來拍背,但拍了幾分鐘後沒有吐出硬幣,女兒也不再哭鬧,像往常一樣自己玩了起來。“可能是硬幣滑到胃裡了,只能等硬幣自己排出來了。”暫時放下心來的家長,這時才顧上問清楚事情經過。

原來1歲的小穎坐在床上玩玩具,看到了一角錢硬幣,便好奇地放在嘴裡品嚐,哥哥看見後慌忙去阻止,但是卻嚇到了小穎,小穎大哭時將硬幣吞了進去。

第二天,小穎吃過早飯後開始嘔吐,父母趕快帶孩子到當地醫院就診,經過胸片檢查後,發現了食道內的異物,於是又從河北趕往北京就醫。


「首兒戰疫」1歲寶寶吞硬幣,首兒所消化內科30分鐘取出食管異物


小穎一家到達首都兒科研究所急診時已是下午,5-6個小時不吃不喝的小穎哭鬧不安,急診科立即請消化內科主任鍾雪梅會診,鍾雪梅仔細詢問了小穎的病史並進行了詳細的查體,考慮到硬幣嵌頓於食道,有食道潰瘍、穿孔的危險,必須進行急診胃鏡取出硬幣。

因為目前處於新冠肺炎疫情時期,入院前需要進行新型冠狀病毒的篩查,鍾雪梅向病毒研究室主任趙林清說明情況後,趙林清立刻組織人員進行加急檢驗。在小穎完善術前檢查同時,病房和手術室也已經做好充分準備,確保小穎能在最短時間內通過內鏡取出嵌頓在食道的硬幣。

2月15日18:00小穎被送進手術室。進行胃鏡手術有被呼吸及消化道分泌物噴濺的危險,但考慮到患兒病情危重,消化內科、麻醉科的醫護人員沒有絲毫猶豫,按照疫情期間醫務人員防護要求做好防護,順利完成了內鏡下食道內異物取出術,在食管上段取出一枚1角錢硬幣。2天后小穎痊癒出院。


「首兒戰疫」1歲寶寶吞硬幣,首兒所消化內科30分鐘取出食管異物

兒童消化道異物在兒科急診中經常遇到,孩子3個月到2歲是成長過程中的口欲期,會用嘴巴來探索世界,由於自控力的不足以及類似小穎哥哥的“神操作”,會讓他們將手裡的物品吞進肚子裡,導致消化道異物事件的發生。

鍾雪梅提示,當家長看到孩子有吞異物危險時,不要大聲呵斥,也不要把手伸進孩子的口中試圖取出異物,這樣有可能使孩子受到驚嚇而吞下異物,要耐心且溫柔的引導孩子吐出異物。如果孩子不慎將異物吞進去,未發生嗆咳、呼吸困難等窒息缺氧表現,不要過分慌張,應立即停止進食,儘快到正規醫院專科就診,以免耽誤治療。

一般體積小且外表光滑的異物,如果到了胃腸道,則可以等待異物從大便中排出。當孩子出現咳嗽、憋悶的症狀時,可能是異物掉進氣管內。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吞嚥的是紐扣電池、尖銳異物、腐蝕性異物、毒性異物、多個磁性異物以及異物引起消化道梗阻時,要立即停止進食,儘快到醫療機構就診,進行急診消化內鏡治療,必要時進行手術治療。

日常生活中,對於年齡小的寶寶,家長要看管好,要讓孩子緩慢、安靜、專心的吃飯,吃飯時不要逗笑或者呵斥孩子,也不要看電視分散注意力;應將尖銳物品、較小的物品統一收好,放到孩子接觸不到的地方;儘量選擇一體合成的玩具。對於年齡大的孩子,要告知吞服異物給身體帶來的危害,幫助孩子改掉不良的習慣,也要告訴他們如果誤吞異物後不要隱瞞,要立即告訴家長。


文、攝 | 姚坤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