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為什麼河南省會不是歷史更悠久的洛陽?

維護世界和平就靠你了


先看洛陽作為都城的一些優勢

洛陽地處盆地,三面環山,市內還有伊河和洛河經過,在古代也是眾多帝王選擇的都城,因此它不僅可以藉助山脈丘陵進行防禦,這裡水草豐美,還非常適合糧食生產,向東便是中原大地糧食主產區,向西便是八百里秦川的防禦縱深,所以在古代作為都城是很適合的。

但在工業文明下,有一種說法叫交通興國,而洛陽位於河南西部,山地環繞,在古代農業文明的優勢恰恰是現代工業文明的弱勢,不利於經濟的發展和工業城市的建設。

再看鄭州成為省會的一些優勢

早在1909年鄭州便成為了兩條鐵路的交通樞紐(盧漢鐵路建成於1906年,汴洛鐵路建成於1909年),在建國後當時的鄭縣已經憑藉火車帶來了繁榮的商品貿易,並且省會設在鄭州,交通也更為方便,因此才會考慮將省會設在鄭州。

反觀當時的洛陽在經歷戰爭的摧殘後,城市損傷較大,而最後一個建都的朝代是唐朝,也已經過去將近1500年,所以當時一則作為都城的留下的遺存較少,二則在交通上只有隴海線經過,位置偏西,也不適合作為河南省省會。

總之,鄭州能夠成為省會是歷史的選擇,也是工業文明下交通強國思想的選擇,洛陽作為都城的輝煌是既成事實,永遠不會褪色。但從全局出發,河南在開封和洛陽培養鄭州成為全國的交通樞紐也是非常正確的選擇。

我是河南這些事兒,持續更新更多河南本地問答,歡迎關注、點贊、評論、轉發,謝謝!


河南這些事兒


洛陽為什麼沒有被選為河南的省會,我從歷史角度來答吧,因為洛陽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做過河南的省會。

周朝:河南領土上一堆國家各個都是老大,洛陽雖然是王畿,但是列國國政不歸他管——洛陽管不著。



西漢:河南分為兩個郡,河南郡和河內郡,河南郡治所在洛陽,河內郡的治所在焦作市武涉縣——洛陽只管一半地界。

東漢及魏晉時代:不用說洛陽為首都,豫西地區為河南尹管轄。河南其餘地區劃入豫州,而豫州的治所在安徽亳州——洛陽和河南大部分地區互不統屬。


拓跋氏北魏:洛陽還是為首都,豫西地區為河南尹管轄。河南其他地區一部分為豫州管轄,治所在駐馬店。一部分為東豫州管轄,治群在信陽市息縣——洛陽和河南大部分地區互不統屬。

隋唐及五代時期:洛陽是東都,豫西地區為河南府管轄。河南大部分地區劃入河南道。河南道的治所就是開封。還有一部分劃入山南東道,山南東道治所在襄陽——洛陽和河南大部分地區互不統屬。


宋朝時期:河南被劃分為五路,京畿路治所開封,京東東路治所在山東青州,京東西路治所在商丘,京西南路治所在湖北襄陽,京西北路治所在洛陽——洛陽只管河南五分之一地界。

元朝時期:行省制度確立,河南先後劃入河南江北行省和河南行省,但這兩次行省的省會都是開封。

明清時期:這三大時期河南省的轄區基本沒有多大的變化,河南的省會也一直是開封。



民國時期:省會也一直是開封,雖然洛陽當了臨時首都,但是相當於從河南劃分出去了。河南的老大沒有變還是開封。

綜上所述:洛陽及洛陽所在的豫西地區在宋朝之前,經常與河南保持互不統屬的關係。宋朝之後,尤其是元朝確立河南省之後,洛陽也從來沒有當過省會,當省會的一直是開封。


歷史中簡堂羚羊飛渡


因為歷史不能當飯吃,更不能成為省會的唯一入門標準。

作為我國曾經的第二都城甚至第一都城,洛陽在我國數千年的歷史中可謂如雷貫耳、聲名遠揚。尤其是在隋唐兩朝的300多年時間裡,洛陽和長安作為帝國的雙子星,和隋唐盛世一道,成為舉世聞名的國際大都市。

但耀眼的光環在907年唐朝滅亡後徹底走向終結,雖然後唐在建立後仍將洛陽作為都城,但作為割據政權的政治中心,這只是洛陽的迴光返照。因為五代十國的其他政權,早已不由自主地選擇了開封。

北宋建立後,雖然宋太祖趙匡胤有意將都城遷到洛陽,但遭到包括趙光義在內的幾乎所有大臣的反對,從此開封取代洛陽長安,成為帝國的真正都城。

元朝建立後,北京後來居上成為新的政治中心,開封也不可避免地走向沒落。但同樣是風光不再,元朝時開封仍然是河南江北行省的首府,明朝時開封仍然是河南承宣布政使司的省會,清朝時開封仍然是河南省的省會,同時期的洛陽則默默無聞,泯然眾人。

近代以來,我國被捲入“三千年未有之變局”,理論上洛陽也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但隨著列強侵略而不斷延伸的鐵路並未讓洛陽東山再起,反而讓幾千年來默默無聞的鄭縣一騎絕塵,甩開洛陽開封成為河南第一城市,並在1954年最終成為河南省省會並延續至今。

那麼,洛陽為何會淪落到如此境地?昔日的雙子星西安雖然也不可避免地走向沉淪但終歸還是陝西第一城,洛陽為何不能有這樣的命運?關於這一點,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河南省的選擇更多

之所以西安還是陝西乃至西北第一城,而洛陽則默默無聞泯然眾人,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

陝西只有西安,而河南卻有開封、鄭州甚至安陽。

河南省最大的特點,就是歷史太悠久,古都太扎堆。在公認的我國八大古都中,一個河南省就有洛陽、鄭州、開封和安陽四大古都,而其他的西安、北京、南京和杭州則分別位於四個省。

在這樣一個古都雲集的省份,洛陽說自己歷史悠久,其他三個大概是不服的。你要非說歷史悠久就可以做省會,那鄭州作為古都也完全有理由穩坐省會之位。

歷史發展一再證明,無論是大到國家省份,還是小到鄉鎮農村,歷史作為過去式都不能成為政治中心的重要甚至唯一參考標準。歷史和省會的結合,往往是現有省會後有歷史而不是相反,河北省省會石家莊市可以算一個典型案例。

所以,洛陽固然歷史悠久,甚至有都城光環,但這不能當飯吃。

2、河南省定位更現代

自古以來,省會城市除了是領導的辦公場所,還是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等中心所在,代表著本省的發展方向。

宋朝以來,開封地位之所以取代洛陽,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洛陽地理條件更優越,雖然因黃河氾濫出現城摞城的奇觀,但這裡地形平坦,交通條件四通八達,能夠形成“條條大路通汴梁”的局面。相比之下,被洛陽盆地和黃河包圍的洛陽,雖然有較好的防禦性,但對於整個帝國都沒有邊防的北宋而言,都城防禦性的好壞似乎並不重要。

選擇開封做都城,除了交通便利,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平坦的地形是糧食高產的重要保證。相比之下,狹小的洛陽盆地並不理想。

雖說自唐朝以來就形成了大運河南糧北運的局面,但這毫無疑問又回到了交通條件上,汴梁比洛陽更靠近大運河。

而當北京成為都城,京杭大運河“截彎取直”後,沒有糧食救濟的開封真的就只能靠周邊的自產糧食了。

鄭州的崛起,同樣和交通有關,這就是盧漢鐵路的修建。由於地理條件及袁世凱個人意志的干預,本應過開封南下的盧漢鐵路最終西移到鄭州。當河南省政府終於發現鐵路的優勢,並修建了汴洛鐵路後,鐵路十字交叉的鄭州反而成了經濟樞紐,經濟發展異軍突起,連開封也難以望其項背,最終於1954年成為河南省省會。

洛陽相比於河南省其他古都,最大的特點就是地形封閉,這讓洛陽享受到天險之固的同時,也在近代以來成為洛陽保住地位甚至東山再起的最大障礙。

建國以來,洛陽曾是共和國157項目的重要工業基地之一,洛陽模式也風靡全國。60年代的三線建設也為洛陽帶來了大量工礦企業,使洛陽在衰落了數千年後,重新成為河南乃至全國重要的工業城市。但工業實力不代表政治地位。

尤其是改革開放後,省會作為全省對外開放的橋頭堡,絕不是洛陽可以支撐起來的。

所以,洛陽註定不可能成為河南省省會。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洛陽是河南省的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也是中國的八大古都之一。

周秦漢唐這一段歷史,是中國歷史的重要時期,這時候的關中盆地做為京畿之地,長期成為國都所在地,正是這個時候,洛陽做為關中盆地向東的一個自然延伸之站點,成為立國關中而向東方統治的一個重要跳板,所以洛陽這時候屢次成為陪讀,甚至成為真正的國都,如東周,東漢。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在新鄭、安陽、商丘這些古來城市之後,洛陽成為中原地區一個“新興”的國都城市,這時候還沒有開封什麼事。

但是之後開封憑藉大運河後來居上,把洛陽給比下去了,成為宋之後中原的一個經濟政治中心城市,而再後來,鄭州後來居上,憑藉鐵路交通優勢,一下子讓開封成為默默無聞的小城市。

說到歷史久遠,那麼河南的禹州、陽城、新鄭、朝歌、安陽等地,歷史更是久遠,但是省會只能有一個,該花落誰家呢?所以說,一時有一時的城市格局,上述這些城市,包括洛陽,歷史再悠久,也只是往日的輝煌了,鄭州作為當代的省會城市,有其作為省會的交通各方面考量。

縱然省會要比其他城市有更好的發展條件,但是事情都不是絕對的,也許正是因為這些歷史悠久的城市不作為省會,才能少受經濟發展的衝擊,更好去保存古老的歷史與文化。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呢。


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不知道是哪個腦子有屎得人說開封會被水淹,省會改到了開封市鄭縣了,改過去了你還叫開封啊,又起個鄭州的比名,我就想問問你,開封這麼多年被淹了嗎,弄得河南大學沒落河南再也沒有一個像樣的高等學府,害苦了河南學子,除了農業交通,河南在科技創新大幅落後其他省份,等人口紅利也消失,人口第一大省的河南試問你的雞地皮還能前五嗎?



古代由於技術等限制看重易守難攻的城市做都城,洛陽正好滿足條件,便做都城。而易守難攻的近義詞便是交通不便,在古代人口少,人力車的背景下進出洛陽的道路可滿足需要,現在人口多,汽車為主的背景下進出洛陽的道路便不能滿足要求,且多高山不宜修路。一個城市要快速發展僅市內交通順暢是不行的,要進出城市向周邊的道路四通八達,做為省會更要通達周邊各市,洛陽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洛陽在建國初有國家大力支持進駐不少重工業那時洛還是國內可排上名的大城市,隨著改革開放,洛陽思維轉變慢了,沒跟上節奏,漸漸沒落了,最終成了現在的樣子,但洛陽人還是活在不知哪來的驕傲裡…


中華齊魯


洛陽是我國四大古都之一,目前還是河南省域副中心城市,綜合實力僅次於省會鄭州。

為什麼河南省會不是歷史更悠久的洛陽呢?我認為這與當初的地理環境、交通存在很大的關係。有文獻記載鄭州之所以成為河南省會,是當年老前輩在前往原省會開封開會、學習的過程中,總是因為交通環境而在鄭州住宿一晚上。由於那時候的大環境、氛圍非常非常好,為了給予便利性照顧,才由中南地區管理部門將河南省會遷移一事上報京城。


那省會由開封遷移鄭州時就沒有代表選擇支持洛陽嗎?據我分析,那個時候肯定有人建議洛陽,只不過基於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未能實現。鄭州當時的交通具有戰略地位,在全國形勢下相當重要。而且在早期時就擁有了國家規劃佈局,將行政與工業分離是一種保護機制。眾所周知,工業基地就是佈局在洛陽,使之成為穩定時期的大型工業中心。


看鑑襄陽


因為河南位於我國交通樞紐區,省會必然會是樞紐中心,當初河南省會從開封遷址鄭州,就是看中鄭州的地勢。而洛陽周邊群山環繞,名勝古蹟也很多,如果穿山越嶺修建路網,不僅可能會觸及墓葬群之類的,還會大幅增加施工難度以及時間成本,這些方面顯然鄭州更具優勢。從地圖來看,鄭州的主要路網覆蓋區域幾乎都是一馬平川,這對於樞紐系統集成效果來說是最理想的。

至於一些資源被劃給鄭州,這其實並不奇怪,省會或者其他大城市吸收周圍中小城市資源是很常見的事情,尤其鄭州當時規模很小,新晉成為省會必然會佔用周邊資源,以壯大自身。而且既然是為了打造一個大區級樞紐,城市規模是最基本的,尤其河南當時沒有經濟強市,那麼打造一個一城獨大的省會也是最便捷最有必要的做法。

洛陽的未來,我認為應該會不錯。洛陽目前雖然比不了鄭州,但卻是整個中西部除了省會和直轄市以外綜合實力最強的,也是經濟規模最大的,加之河南近幾年經濟發展整體較為迅速,洛陽作為河南副中心城市,又是鄭州的近鄰,幾乎可以說是整個中西部最具發展前景的地級市。但如果說回到歷史的輝煌,恐怕是極難的。


城市發展報告


鄭州八千年具茨山文明,華夏文明的主流源泉,世界文明的燈塔!

鄭州李家溝一萬多年,鄭州具茨山岩畫,其中最早的巖畫也一萬多年。但那時還算不上文明,只有一般的陶器和一般小型打磨的石器,骨器等,那算是文明的前奏。

八千年前,具茨山岩畫有了比較複雜的洛書圖案。而且,具茨山下裴李崗有了大型陶缸和製作複雜的大型石棒盤,有賈湖骨笛和刻有符號的陶器,,,這時東方正式進入文明時代。以後鄭州具茨山上下有七千年葛天氏文化,六千年大河村仰韶文化,五千年西山古城和軒轅丘黃帝文化,四千年大禹文化,3600前商湯文化。——系列文化組成鄭州具茨山文明,這是華夏文明的主流源泉,世界文明的燈塔!


嵩山道士


就地理位置來看,鄭州做省會是最合適的,河南發現比較好的幾個市都是包圍著鄭州的,也就是說鄭州處於中心位置,他更容易帶動周邊的發展,這也是為什麼說鄭州最有發展前景,因為他將來不管朝那個方向發展,都有一個在河南經濟不錯的城市與之呼應,這是很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