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車,究竟對我們意味著什麼


車,究竟對我們意味著什麼

今天,一個多年的朋友又在微信裡問我買車的問題。


“最近幾個月買車劃不划算。”

“10萬左右的轎車怎麼選,SUV怎麼選?”

“XX車油耗高不高,動力怎麼樣?”

“買電動的還是油動的。”


放在以往,我肯定是很樂意回答這些問題的,並且會饒有興致的幫他普及汽車知識。然而,這次我真的是不願意再苦口婆心的幫他解答了,原因是,這已經是他連續第四年問我同樣的問題了,四年裡,他結了婚,生了孩子,車依然沒有買,從國五車討論到國六車,從增壓車研究到電動車,他依然沒有下定決心去買車。

所以,我覺得這次他大概率是不會買的,只是突然心血來潮,問兩句,等熱情過去之後,便會迴歸到平靜。他之所以這麼猶豫,無非是考慮到用車成本的問題。油錢、停車費、維護保養費用,保險支出等等,誠然,這些算下來,確實是一筆不小的支出,然而,他只算到了紙面上的經濟賬,卻忽略了汽車給人們帶來的隱性福利。

例如,你再也不必大冬天站在公交站臺瑟瑟發抖;下雨天也不會被淋成落湯雞;短途出遊再也不會為趕末班旅遊大巴而狼狽不堪。

車,究竟對我們意味著什麼

在我剛剛工作的時候,沒有多少積蓄,在還沒有買房的時候我就先買了車,家裡的長輩們當然是很反對的,反對的理由無外乎就是:車不是必需品,通勤公交就夠了,最差也可以打車,一個人過沒必要買車等等。。。然而,從小喜歡汽車的我選擇一意孤行,買了人生當中的第一輛車,並且是一輛手動擋車型。為這事,還和家裡吵了幾架。提車當天,我老爸全程黑著臉,銷售小姐姐還跟我打趣:“哥,您父親一看就是個嚴父”,我只好尷尬的笑了笑。

過程雖然艱辛,但總算目的達成,有車以後的日子是真香。

車,究竟對我們意味著什麼

就像宋思明說的:“路虎就是男人的腿。”雖然我的車不是路虎,但我依然開的很開心。從通勤的角度上說,買菜車和豪車之間是沒有差異的。

從此,我就和我的買菜車一起走南闖北了,我在秦嶺分水嶺上看過凌晨兩點的夜空,去過宋冬野歌裡唱的“六層樓”,目睹過郎木寺後山上神秘的天葬儀式,也領略過寒冬臘月武當山頂霧凇樹掛的奇幻瑰麗......

車,究竟對我們意味著什麼

我下班後再也不會躲在租來的房子裡看那些無聊透頂的綜藝節目,而是開車出去和朋友、車友們聚會,接觸不同的人,看不同的風景。或者一個人練駕駛技術(補油降檔,跟趾過彎,燒胎起步統統熟練掌握。),或者一個人開車上山看夜景。

車,究竟對我們意味著什麼

在這裡要插一句,如果你決定買車,並且你是一個熱愛駕駛的人。請一定要堅持自己的購車初衷,即你需要的是什麼,自吸or增壓,手動or自動,前驅or後驅,三廂or兩廂。不要聽別人瞎BB,什麼增壓有勁,自動方便,前驅安全,三廂寬敞等等屁話,因為最終開車的是你,不是別人,只有你最瞭解自己的需求,俗話說的好:“有錢難買爺高興。”不要弄得最後花了錢,還沒買到自己的心坎上。

我記得自己當時買車時,銷售妹子就不停的忽悠我買自動,還舉例子給我說,她們試駕的師傅以前就一直開手動擋,後來開的左腿膝蓋半月板過度磨損,導致關節炎。我當時就在想這是什麼狗屁理論,全國那麼多開手動擋出租車的的哥難道都開出了關節炎。

車,究竟對我們意味著什麼

總之,有了車之後,我的腿變長了,活動半徑變大了,活動時長增加了,交際圈子也更廣泛了。我相信,我那個朋友是體會不到這種快樂的,因為他看不到這些隱性的優點,而只能看到賬面上的缺點。人生當中有很多事物是不能拿金錢去衡量的,有時候,我們需要換一個角度去考慮問題,你的金錢並不是離開了你,它只是以另外一種形態陪伴在你左右而已。

車,究竟對我們意味著什麼

很早之前看過一篇文字,裡面寫到:男人停好車之後,總喜歡獨自在車上呆一會,因為,在車上,一個人冥想、發呆、抽菸,才發覺這個軀體是屬於自己的。而推開車門就是柴米油鹽、是父親、是兒子、是丈夫,唯獨不是自己。

車,對於現在的人來說,或許不僅僅是一輛交通工具而已,他承載了太多的東西,兒時的夢想、今日的地位、亦或是明日的回憶。


一味懷念過去,

就會止步不前,

但是童心未泯,

是男人的浪漫,

不是男人長不大,

而是在堅硬的外殼下,

藏著,

最柔軟純真的一面。

願我們出走半生,

歸來仍是少年。


車,究竟對我們意味著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