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是你愛人!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是你愛人!——因為防護服太嚴實。疫情後,愛情是一道嚴密的防控線,我在社區頭,老婆在隔離間裡頭!——這樣不用花錢買禮物”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是你愛人!

2月14日,成都市武侯區華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人員羅方波在微信朋友圈向妻子“表白”,此刻他的妻子陳忠秀正奮戰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新冠肺炎治療中心——傳染科隔離病房的抗疫一線。

幽默風趣的表達引發了同事朋友們的點贊。“笑著笑著就哭了,真實到扎心。”這對80後“戰疫夫妻”是當前奮戰在抗疫前線“雙一線”醫務人員的縮影。

醫生本能 厚重防護服下的堅守

按照計劃,今年春節羅方波先帶著女兒回達州過年,同為醫生的妻子值完春節前的最後一個夜班,將緊隨其後回達州和大家團聚。沒想到隨著疫情的升溫,全員返崗的信息傳來。夫妻二人從此過上了“雲”生活。“前期她從醫院回家的時候我們在居民院落一線排查,基本很難見面。半個月前她入住醫務人員集中居住區,更是隻能靠視頻微信交流。”羅方波說起很久沒見的妻子,語氣顯得平靜。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是你愛人!

傳染科隔離病房裡的陳忠秀

妻子陳忠秀作為一名華西心內科醫生,今年2、3月將在傳染科輪轉學習。剛進入該科室學習就趕上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傳染科成了抗疫最前線,這對於陳忠秀來說是一次考驗。“疑似病人的篩查、採樣、診治、週轉,根據病情未確診的病人會被轉入普通病房繼續治療或出院居家隔離。”陳忠秀介紹道。“觀察記錄確診病人的病情變化和治療效果。隔離病房的工作忙碌又充實。”她補充道,好在醫院實行急診模式的三班倒,醫生能夠得到充分的休息。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是你愛人!

全副武裝

每次進入病房前,陳忠秀都深呼吸一口,即使隔著厚厚的防護服,她也要以最佳的狀態面對患者,因為她知道進入病房後醫生就是患者們的精神支柱。面對未知的病情,患者會緊張,會恐慌。陳忠秀和同事們不僅要嚴謹科學地診斷和治療,還要從情緒上給予安撫,幫助其渡過難關。“事實上這就是我們的工作,真的沒有什麼特別的。” 陳忠秀言語中透著一絲堅定。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是你愛人!

出了病房繼續忙碌

事實上,新冠疫情的肆虐,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她從未與家人說起更多的細節,一方面出於職業紀律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因為同為醫務人員的家人瞭解防護服的厚重,也知曉夜班的艱辛,最重要的是作為社區醫生的丈夫和她一樣忙碌 。

疫情結束 我們一起看春暖花開

“今天我們就是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繼續排查,應該可以準時下班……”,羅方波在微信裡和妻子說到,事實上日常的排查過程中經常遇到突發狀況, 2月15日,他和同事發現轄區某社區一家三口均出現了發熱、咳嗽等疑似症狀,需要及時轉運到定點的發熱門診醫療機構進一步診斷。由於這一家三口期間活動頻繁,為了防控不漏點,需要對整棟單元進行居家隔離,同時還要安排好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的居家觀察。對每家每戶進行信息登記,詢問流行病學史,工作量極大,忙完一切已經是凌晨。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是你愛人!

夜色中的醫務工作者

而半個月前,陳忠秀按照醫院統一規定入住醫務人員集中區,忙完一天的工作,陳忠秀不能像往常一樣回家和孩子團聚,只能靠視頻聯繫。孩子心情好的時候會和媽媽聊起今天都做了什麼。“孩子說想我的時候我就心情好,去玩玩具不理我的時候稍微有一點點失落。”說起孩子,陳忠秀難掩思念之情。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是你愛人!

羅方波協助轉運觀察者

三歲的孩子此刻並不能完全明白媽媽工作的意義,好在生日之際,爸爸送來了一份特別的禮物——一封特別的家書。“親愛的孩子,媽媽在傳染科的隔離病房,穿著厚厚的防護服,辛勤地值守夜班,抗擊著這個被你稱作“病毒怪獸”的入侵者。乖巧的你千萬不要對她的夜不歸宿覺得是虧欠。”雖然堅守在抗疫一線的羅方波和妻子不能為女兒過生日,但所有的愛都融化進這封書信的一字一句裡,疼愛之情溢於言表。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是你愛人!

奔波在社區疫情防控一線的丈夫(左)


“我們身邊有很多雙一線的夫妻,這些都是我們職業使命所在,沒什麼大不了的。”夫妻雙方几乎異口同聲地表達了這樣的想法。只是羅方波告訴記者:“希望疫情結束之後,可以帶著家人去旅行,感受春暖花開。”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是你愛人!

白衣天使,你們辛苦了!


(武侯融媒記者 張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