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鸿门宴上刘邦能趁机溜走,项羽为何不能借机发难?

亘古怀念说史


项羽勇猛有余而智谋不足,他只有一个谋士范增而不能用,鸿门宴这种关键节点看不清问题的本质,犯了方向性错误。

项羽为何不发难刘邦呢?这与项伯有关系,项伯为了答谢好友张良,不惜出卖项羽的军事机密,担心项羽会连张良一起杀掉,因此才报信给张良。项伯经常为刘邦开脱,迷惑项羽做出错误的决策,是不折不扣的小人。

项羽就是典型的“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之人,他可以为部属生病而抹眼泪,但立功后从来舍不得给奖赏。

项羽妇人之仁,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这也是必然的结果。








闻于天下


鸿门宴上真正想杀刘邦的是项羽的谋士范增,项羽至始至终都没有下定决心杀刘邦。可以说鸿门宴上项羽就是故意让刘邦逃走的。所以鸿门宴上刘邦成功逃走的根本原因就是项羽对他至始至终都没有起杀心。下面我们来对鸿门宴的过程做个具体的分析。

  项羽和刘邦的矛盾起因是,刘邦比项羽先攻入秦国的都城咸阳。这时又恰逢刘邦帐下的左司马曹无伤向项羽密报刘邦有独占秦地称王的野心,所以项羽便大怒道:“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从项羽的这句话看出他只是想给刘邦一个教训,并不是要杀刘邦。而此时项羽的谋士范增见刘邦的势力日渐强大于是趁机煽风点火劝说项羽火速起兵攻打刘邦。

  项羽要攻打刘邦的消息被项羽的叔叔项伯得知,项伯因为和张良的交情颇深便连夜去刘邦的营中警告张良赶紧脱身。但项伯却不知他这一去却被刘邦“策反”成了自己的人,刘邦对项伯倾诉自己的苦水,再三表明自己并没有和项羽作对的意思。刘邦为了笼络住项伯甚至提出让他们两家结亲,项伯被刘邦的诚意所打动于是便提出让刘邦第二天速去见项羽道歉。这才有了后来的鸿门宴的故事,所以鸿门宴应该是项伯间接设的,他做的这个局的本意是让刘邦和项羽和好并没有暗藏杀机。

  项伯在刘邦营中逗留片刻后便赶回了楚营,他将刘邦说的苦衷转述给了项羽,除此之外他还对项羽强调道:“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羽一听刘邦没有占据关中称王野心对他更没有敌意于是之前的怒气便云消雾散,随后他便许诺项伯会善待刘邦。

  第二天刘邦见到项羽之后便解释道:“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刘邦首先表示自己先入关中是件偶然事件,这也就间接向项羽暗示外面传言刘邦要占据秦国称王的密谋都是假的。所以刘邦下一句又对项羽说道一定事有小人在中间作祟才使得他们二人的关系僵化。项羽昨天在项伯的劝说之下对刘邦早就没了敌意,所以他干脆直接把曹无伤给出卖了说道:“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羽说出曹无伤就足见他对刘邦已经没了杀心,从而相信曹无伤是挑拨离间的小人了。

  后来项羽设宴款待刘邦,在宴会上范增频频向项羽示意杀刘邦,而项羽却不予理会。这也足以说明项羽并没有杀刘邦之心,而刘邦能从鸿门宴上逃出项伯功不可没。不过这些早在鸿门宴德前一天晚上就成了定局,后来鸿门宴上想杀刘邦的不过是范增罢了。倘如项羽对刘邦真的起了杀心,那么刘邦即使插翅也难逃楚营。





歪嘴说历史


让我们一起看看鸿门宴上刘邦趁机溜走,项羽为何不能借机发难?

刘邦表衷归顺的态度谦卑

刘邦带着百十个随从到了鸿门,面对怒气冲冲的项羽,刘邦非常谦卑恭敬的表示自己和项羽一直是并肩灭秦的战友,对项羽并无不敬之意,希望项羽不要听从小人的挑拨伤了双方的和气。

网络图片刘邦

项羽看到年长自己很多的刘邦如此低声下气的向自己赔罪,他很感动,甚至觉得自己多心了。相信了刘邦的诚意,甚至对刘邦的猜忌有了歉意,以至于曹无伤告密的事情也向刘邦和盘托出。

网络图片项羽

队友不希望杀刘邦

项羽手下也有很多和刘邦一起并肩作战的好友不希望杀刘邦,例如英布,蒲将军等和刘邦原来是战友,这个时候杀刘邦于情于理都是说不过去的。

网络图片英布

项羽是贵族喜欢公平竞争

而且项羽是贵族,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不搞那些偷袭和暗算,敢于和竞争对手公平竞争。也表现出项羽的政治幼稚,没有意识到刘邦是他的竞争对手。觉得这个主意是范增的主意,是范增觉得这个人是威胁。

网络图片项羽

有一个如项伯的叔叔

项伯为了报当年张良救命之恩私下跑到刘邦身边张良那提前报了信,并私下里和张良约定了和刘邦接儿女亲家。鸿门宴上亲自舞刀救刘邦。

网络图片项伯

综上所述,最主要的原因是项羽发自内心没有真正想杀刘邦,说明了项羽在政治上比较幼稚,意识不到刘邦是对手。范增都意识到了但是他又没听进范增的意见,自然鸿门宴后项羽不会借机发难。

网络图片鸿门宴


更丰富更好回家


不请自来!

“鸿门宴”这个故事如今的确是家喻户晓了哈,问题中为什么项羽不以刘邦溜走为由趁机发难。

一.刘邦当时的兵力极少、势力不大,最主要的是项羽误以为刘邦一直臣服于他,这就造成了一个心理落差,“强者虐杀弱者是不义之举”这便是项羽当时的心理。

二.刘邦曾在起义初期跟随过项梁,且在后来为楚国的义军立下过汗马功劳,项羽自巨鹿之战后便一直以楚国领袖自居,而刘邦做为楚国的将领,杀他实在是招人非议。


乌骓历史小课堂


项羽虽然已为盟军的实际霸主,但依然不会此时趁机发兵刘邦,原因有三:

1.妇人之仁,政治格局不足,不能够清醒的认识到对手。

据史记记载“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饮食;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妇人之仁。”看见人生病,伤心流涕,遇人待事,平易近人,将士建功,却舍不得赏赐,项羽的妇人之见便可见一端。即使有了想法,也会在项伯的进言下,不了了之。

2.军力掣肘,诸侯不愿意消灭刘邦

当时项羽驻军新丰鸿门,军四十万。刘邦驻军霸上,军十万。单从军队数量上看,刘邦处于绝对的劣势。但其实,项羽的军队是诸侯联军,而不是项家军。其中项家军数量估计约10万,剩余基本上都是跟随项羽入关的各路诸侯私人军队,而刘邦的十万大军却是自己实际统领。同时,各路诸侯内心里是不愿意看到刘邦被消灭,项羽一家独大的局面。刘邦的存在符合各路诸侯的利益。

单单依靠自己项家军去消灭刘邦,即使胜利,也会元气损伤。到时各路诸侯若有异动,项羽恐将失去霸主的地位,甚至被各路诸侯瓜分。

3.怀王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

当初,怀王与诸将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 ,而刘邦率先攻入咸阳,得到灭秦的首功之名。况且怀王在名义上还是当时各路灭秦诸侯的盟主,从法理上是对项羽的军事行动有一定约束力。即使他是个傀儡,项羽也应当考虑天下舆论。

所以,项羽是不会借刘邦逃离宴会之口实,而消灭他的。


曲径通幽处有晓哥


当时项羽并不想干掉刘邦,刘邦的逃跑反倒让项羽觉得这个人没有英雄气概,不配做他楚霸王的对手!

项羽是一个勇猛之士,他喜欢的是樊哙这种可以披坚执锐、可以攻城拔地的猛将,所以项羽身边都是一些像英布、龙且这样的人,如果刘邦参加完整个宴会,或许项羽觉得他是英雄值得出手,对于一个逃兵跑了也就跑了。

当然,还有就是项羽没有理由干掉刘邦。项羽最开始不满刘邦的理由是对方先入关中想要做关中王,结果刘邦秋毫无犯主动退出霸上,对项羽表示臣服,如果项羽还要动手其他诸侯会怎么想?会认为项羽不能容人。

受到《史记》结果论的影响,项羽因为放走了刘邦导致最后乌江自刎,殊不知当时项羽最大的敌人并非刘邦。从楚国内部来看,项羽因为杀了宋义同楚王的矛盾公开化;外部来讲项羽的四十万大军是诸侯联军,真正能为项羽出力的并没有多少,之前因为有共同的敌人秦国走到一起,刘邦因为先入关中惹得众诸侯不满,人家认怂了,项羽、诸侯也就失去了攻击目标。

不只是鸿门宴,项羽有多次机会可以干掉刘邦,但刘邦就想打不死的小强,越挫越勇,最后项羽不想跟这个赖皮玩了,乌江自刎成了他最后的选择!






石说大史话


项羽所恨,到底是刘邦这个人?还是他立子婴为丞相?

所恨只为秦

当初刘邦先入关中,曹无伤告密于项羽,说刘邦想要自立为王,封秦国已经投降的子婴为丞相。项羽勃然大怒,旦日飨士卒,为攻破刘邦军。

此时的项羽,携各路诸侯之兵,实力强大,不免不把刘邦放在眼里。

想当日,项羽心念秦军攻破自己的堂叔项梁,为报仇就想着和刘邦一起入关,结果却被派往巨鹿营救赵国。

而巨鹿一战,项羽和楚军威名达到巅峰,项羽又率军西进,必要灭亡秦国。此时见函谷关刘邦守军,加之曹无伤进言,一方面恨刘邦之先入关,但更恨的,可能是曹无伤所言的,刘邦欲封秦降王子婴为相。

此后刘邦让出咸阳,项羽入城后纵兵烧杀抢掠,火烧秦王宫,大火三月不灭!

降王子婴终究难逃一死,被项羽给杀掉了。

项氏世代为楚将,后为秦始皇所攻破灭国,在项羽的眼中,就是要灭亡秦国,必须得是彻底地焚毁,方能解心中对秦之恨。

刘邦依旧是战友

而另一方面,刘邦在项羽的眼中,毕竟,是曾经一起并力而攻秦的战友,所以,才会在见到刘邦的第一时间,说出了曹无伤告密的事情,说要不是曹无伤在那儿胡说,藉何以至此?!

也就是项羽的亚父范增,心心念地要除掉刘邦,一再想办法取刘邦姓名。

另一方面,刘邦拉拢项伯,结为儿女亲家,项伯为项羽的堂叔,也为刘邦开脱,说是先破秦入关,是有功之人。

从刘邦的角度来说,放低身段,该服软就服软,在项羽的面前称自己为臣。

此时的项羽,手下有各路诸侯将领,志得意满,对于项羽来说,刘邦可说只是一路诸侯军罢了。

刘邦借着上厕所的时候和樊哙溜走,并留下了张良请罪,说是怕项王责罚,故而先走了,已经回到了军中。

再者,各路诸侯军随项羽入关,如今秦朝已灭,正是分封犒赏之时,此时攻打刘邦,会让英雄项羽落人口柄。

项羽本就与刘邦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只要让出关中和咸阳,交出子婴,一切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也就不存在杀不杀刘邦的问题了。


玉成


一、自负的项羽没有将小混混出身的刘邦看在眼里。项羽是战国贵族之后,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仪表堂堂,武力超群,以其人格魅力,聚集了一批落魄公子,成长为当世名将;刘邦乃一村之长,走鸡逗狗,呼朋唤友,粗鲁少文,以其人格魅力,聚集了一批乡村能人。想想吧,在单位里那些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能力有能力,一个上天眷顾的人,肯定会牛的一批,怎会看上一个偶尔运气爆棚,连个专科都不是的乡巴佬呢!

二、项羽的高姿态怼上刘邦的低姿态。想想看,刘邦是多么谦卑,虽然有先占关中的优势,但他听从了手下的建议,低调做人,处处恭维项羽,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想想看,同一个单位,有同事处处恭维你,什么都听你的,接受你的安排,偶尔一次业绩上超过了你,你会计较吗!又况且项羽是那么高傲的贵公子!就这么一个“傲”字,使他在以后与刘邦的交战中处处被动,虽然与刘邦作战经常胜利,但一次失败就让刘邦要了命!

三、着急回老家显摆,没心事管刘邦。项羽武力值爆棚,但脑力值不及格。秦朝灭亡了,他想的不是怎么把分散在各地的义军统一起来,怎么治理国家,而是着急回家,穿上锦衣玉服到老家显摆去,于是就产生了一个叫沐猴而冠的成语。这种战略上的短视最终葬送他的生命,还有他的女朋友,还有那匹价格不低的宝马。





奔腾急


原来在当时并不是只有项羽和刘邦两大阵营,他们只是很多阵营中比较突出功绩明显的罢了,陈余、田荣等人在项羽结束了分封天下马上开始公然反抗他了。可惜的是,项羽平定不了这些叛乱。了解了这一大局势以后会发现,如果项羽在这次宴会中真的将刘邦除掉了,那么其他阵营的人则会觉得自己也可能遭到和刘邦一样的命运或者更惨,刘邦则变成了他们反项羽的再合适不过的借口。那么项羽会处于一个尴尬而被动局面。我是相信项羽确实武艺过人而且相当会带兵打仗,可是倘若几大阵营联合起来攻打他,那该如何为妙?能够将几大阵营的军队全部打败机率是比较小的,因此,当时他并没有考虑要不要把刘邦除掉的问题,他只是想试探一下刘邦是不是真的如曹无伤所说真的想在关中称王并与自己为敌。而刘邦赴宴的目的也是暂时打消项羽这个念头,毕竟对方的士兵远远多于自己的士兵。再加上项羽主要的目的是让其他阵营的诸侯们认可自己的首脑也是盟主的地位,所以即使他看见了范增的提示,也当作没看见一样。


儒逸茗茶


项羽已经自认为是当世霸主,比刘邦更具有威胁的还有好几个。楚怀王、田横等人,况且刘邦已然赴约,再对他用兵反而让天下人笑话,这不是自己的作风。

在他看来,刘邦只是一个亭长,手下不过是一群小混混罢了。尚不对自己构成威胁,于是不太听范增之言。

如果历史上项羽真杀了刘邦,那他会被后人骂。如果要说项羽妇人之仁,不如说他大仁大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