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种植芹菜,发生早疫病,要如何防治呢?

生活八戒


芹菜早疫病又叫芹菜斑点病疫病叶斑病,发生比较普遍,一般以夏秋季发病较重温室大棚芹菜发生也很普遍病原为真菌高温高湿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防治方法:①种子消毒:用48~49摄氏度的温水,保持恒定温度,浸种30分钟后,立即投入凉水中散热此方法虽然使发芽率降低10%左右,但消毒比较彻底注意浸种时要不断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②实行轮作:与其他蔬菜实行2~3年的轮作③加强管理:施足肥料,培育壮苗,防雨遮荫,定植后适时浇水,防止大水漫灌加强棚室通风,降低湿度及时清除病残体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然后立即喷药防治,可用1∶0.5∶200倍的波尔多液加0.1%硫黄粉,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或50%代森铵800~1000倍,每5~7天喷一次,共喷2~3次在保护地条件下,还可选用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次用量1000克也可施用45%百菌清烟剂,每亩次用量200~250克,隔9天左右一次,连续或交替施用2~3次,效果很好


仙山秀水竹山人


芹菜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蔬菜,在芹菜种植中,早疫病是一种常见病害,严重时发病率高达60%-100%,显着影响芹菜的产量与品质。芹菜早疫病的病症及防治措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芹菜早疫病病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茎。叶片受害:初为水渍状褪绿色近圆形小斑点,渐发展扩大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大病斑,中心灰褐色,外缘有黄色晕圈;严重时病斑扩大成斑块,然后枯死。茎或叶柄受害:暗褐色,稍凹陷。发病严重的全株倒伏。

芹菜早疫病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附在种子上或病残体上越冬,也可在保护地芹菜上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气流、农具、农事活动等传播。病菌的发育适温25~30℃,适宜分生孢子萌发、侵染的适宜温度28℃。高温、多雨天气,郁闭、高湿环境,均有利发生和流行。芹菜栽培中密度过高、昼夜温差大、结露时间长、管理温度高、缺肥、缺水或灌水多、长势弱的地块,发病比较重。

芹菜早疫病防治方法:

①实行轮作;并适时对地面喷洒新高脂膜保墒防水分蒸发、防土层板结,隔离病虫源;合理施肥,及时清除病残体。

②种子处理。用50℃温水浸种30分钟,也可用种子重量0.4%的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拌种。

③发病初期,可选择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丙森锌;苯醚甲环唑+代森联干,或腐霉利+代森锌,5~7天喷一次。


小江苏大美夏都


在未发生芹菜叶斑病时,可选用吡唑醚菌酯等保护性杀菌剂均匀喷雾,以叶背为主,兼顾叶面。尤其是遇到连阴雨天或浇水前,最好提前一天用药。这样,杀菌剂能在湿度大的情况下保护叶片不被病菌侵入。嘧菌酯丶吡唑醚菌酯的有效期较长,所以用药间隔可适当扩展至半个月,而代森锰锌、丙森锌、可杀得等一些保护性杀菌剂的有效期约为7天,所以用药间隔应超过7-10天。

浇水最好在晴天上午10点以前进行,并确保浇水后3天内不遭遇连阴雨天,遇连阴雨天时可延后再浇。这样会减少芹菜叶片结露,从而减少病菌侵入机会。

如果芹菜叶斑病、斑枯病等病害因为防治不力而发生严重时,应该选用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的杀菌剂进行叶面均匀喷雾,比如苯醚甲环唑、咪鲜胺、戊唑醇丶氟硅唑丶丙环唑、克菌丹等,一般最好选用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混用,以提高防病效果。比如选用咪鲜胺加苯醚甲环唑、苯醚甲环唑加吡唑醚菌酯等。一般在晴天上午10点以前,下午4点以后喷药,应避开结露丶大雾、阴雨等不良环境。而且亩用药液量不能低于30公斤。

如果芹菜叶斑病防治的好,对于芹菜高产稳产将是一大福音。以上仅供参考。



102705716761五福


芹菜早疫病又称叶斑病,斑点病,该病发生较为普遍,是棚室芹菜栽培过程中的重要病害,在夏季高温育苗时发病,可导致幼苗大量死亡;芹菜生长期发病时造成植株叶片干枯,一般情况下病株率达到5%至20%,病情严重时,病株率可高达80%以上,严重影响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下面来了解一下芹菜菌核病的症状、发病原因以及防治方法:

一、症状;
芹菜早疫病主要危害的叶片,也会侵染芹菜的叶柄茎和种子;叶片受害,叶片上发生黄绿色、水渍状病斑,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渐扩大为5至10mm、稍凸起、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斑班中央呈灰褐色或暗褐色,周围呈黄褐色或浅褐色,病情严重时叶片上病斑相互连片,致使叶片干枯死亡;
叶柄、茎部发病,染病部位出现水渍状、椭圆形病斑,病斑逐渐变为暗褐色、稍凹陷,病情严重时,会导致叶柄折断或全株倒伏,潮湿的环境下,病斑表面会出现灰白色或紫色霉状物。

二、发病规律;
芹菜早疫病是由芹菜尾孢菌真菌侵染所引发的一种病害;病菌潜伏在种子表面或寄生在土壤中病残体上越冬,棚室种植芹菜冬天也会受到该病危害;环境条件下菌丝体萌发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通过气流、灌溉浇水、雨水、农事操作等方式进行传播;病菌喜欢高温高湿的生长环境,菌丝体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在25日30℃,分生孢子形成的适宜温度在15至20℃,菌丝的萌发分生孢子的适宜温度在28℃左右;棚室白天温度高、夜晚结露重,持续时间长或植株生长发育不良等因素病害发生严重。

三、防治方法;
1、种子处理;选用无病种株做留种母根,从无病种株采种或应用隔年陈种;使用当年采摘的种子育苗前要先进行消毒,把种子放入50℃的温水中浸泡半小时,边浸泡边搅动,使种子受热均匀,捞出后放入冷水中散热,然后捞出晾干即可播种,用这种方法虽然消毒比较彻底,但也会导致种子发芽率降低,所以需增加10%的种子量,进行发芽试验,根据种子发芽率,决定种子播种量;
也可以选用抗病、耐病性强的优良种子进行播种,推荐使用津南冬芹、津南夏芹等的品种;
2、田间管理;夏季育苗要注意防晒、防高温、防雨,要用遮阳网和防雨棚育苗,并及时间苗、浇水、施肥、除草,支持淘汰病苗、施足基肥,合理密植,严禁大水漫灌,彭氏要勤通风降湿,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减少田间病菌源,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并深翻整地;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洒药剂防治,可用25%丙环唑乳油兑水配制5000倍液,或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对水配制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水配制600倍液,每7至10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至3次,因芹菜叶面蜡质较多喷施药液时,药液中加入0.1%柔水通粘合剂,可提高药液防治效果。
欢迎大家留言,一起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