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失眠,陰陽失和是根本,睡覺前1個好習慣,陰陽交合,寧心神

中醫對睡眠是怎樣認識的?

中醫學認為,睡眠——覺醒是人體寐之間陰陽動靜、對立統一的機能狀態。認為人與自然相應,自然界有晝夜交替,人類則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晝屬陽,夜屬陰;溶屬陽為陽氣所主,寐屬陰為陰氣所主,人體陰陽之氣隨晝夜的交替而往來盛衰,於是有了寐的交替。

失眠,陰陽失和是根本,睡覺前1個好習慣,陰陽交合,寧心神

正如《靈樞?營衛生會》中說:"日入陽盡而陰氣受矣,夜半而大會,萬民皆臥,命日合陰;平旦陰盡而陽受氣,如是無已,與天地同紀"。《靈樞?口問》中說夜半"陽氣盡,陰氣盛,則目暝";白晝"陰氣盡而陽氣盛,則癌矣"。

中醫學還認為人的窘寐變化,是以人體營衛氣的運行為基礎,並與衛氣正常運行最為相關。營行脈中,衛行脈外,週而復始。《靈樞?衛氣行》說衛氣運行"一日一夜五十週於身,晝行於陽二十五週,夜行於陰二十五週"。《靈樞?營衛生會》說:"衛氣行於陰二十五度,行於陽二十五度,分為晝夜,故氣至陽而起,至陰而止"。由此可見衛氣行於陰,陽氣盡而陰氣盛,則神靜而入寐;行於陽,陰氣盡而陽氣盛,故神動,寤而作。

總之,中醫學以天人相應的觀點,認為睡眠是人適應自然,合乎自然的一種狀態,它反應了人體陰陽營衛的變化,也受陰陽營衛變化的影響。

失眠,陰陽失和是根本,睡覺前1個好習慣,陰陽交合,寧心神

睡眠可看作是陰陽消長平衡的一個過程。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內經》記載的原因有三:

(1)其他病症影響,如:咳喘、腹滿等,使人不得安臥;

(2)為邪氣客於臟腑,衛氣不能入陰所致;

(3)臟腑所傷,陰陽不和,則夜寐不安,如《素問病能》曰:"人有臥而有所不安者,何也髒有所及,精有所之寄,則安。故人不能懸具病也。"認為"是人體營衛之氣順應自然界晝夜變化的結果。即衛氣"晝行於陽二十五週,夜行於陰二十五週,周於五髒",正是營衛相互協調,實現臟腑安和,目瞑而寐。

失眠,陰陽失和是根本,睡覺前1個好習慣,陰陽交合,寧心神

如果一旦患有失眠,該如何調治呢?睡覺前1個好習慣,陰陽交合,寧心神,睡前堅持開水裡放一點植物芝寧多糖,堪比天然安眠藥,天天喝一點,睡得香,失眠不來擾

芝寧多糖屬於菌類多糖,提取自靈芝中,主要作用就是改善睡眠障礙。每天開水放一點,堪比安眠藥效果。赤芝是中藥中的上品,扶正固本,安神助眠,其改善睡眠的主要成分就是芝寧多糖、三萜,腺苷的物質,提高身體免疫力的同時,增加各個器官的活性,對神經紊亂起到調節作用,經過身體的應激反應,阻斷失眠的惡性循環。

中醫上認為,失眠是由於心腎不交、肝氣不疏、脾胃不調、心膽氣虛等原因造成的,簡單來說就是五臟不調,身體機能紊亂,因此要想治好失眠就要方方面面都照顧到,不要偏食、挑食,多吃營養含量高的食物,增加多種微量元素的攝入。失眠患者尤其注意多糖物質的攝入。

失眠,陰陽失和是根本,睡覺前1個好習慣,陰陽交合,寧心神


失眠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助於睡眠

1.睡前熱水泡腳,促使血管擴張,引導氣血下行,使睡意矇矓,入寐時間縮短,睡得更熟、更香。

2.睡前勿進食,睡前進食,特別是油膩之品,會增加胃腸的負擔,橫膈肌向上抬,胸部受壓,腹部脹滿,易引起多夢、說夢話、發夢,應極力避免,並不要喝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飲料。

3.睡前少飲水先小便,老年人腎氣虧虛,如果沒有心腦血管疾患,則應睡前少飲水,解小便後再上床。避免膀胱充盈,增加排便次數。定期動動,運動可幫助自然地進入睡眠,但不要在太晚的黃昏時運動,因為這能刺激心血管和神經系統,並使你保持清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