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做出彩河南人——戰“疫”一線最美身影】妙手辨“陰陽”——記市疾控中心檢驗科工作人員張蕾

【爭做出彩河南人——戰“疫”一線最美身影】妙手辨“陰陽”——記市疾控中心檢驗科工作人員張蕾

信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 凱

與“病毒”交鋒,她不放過每一個細節,不漏掉每一個疑問,檢測著每一份新冠病毒樣本是陽性還是陰性,她就是市疾控中心檢驗科工作人員張蕾,距離病毒最近的“戰士”,參與了我市首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採樣和檢測工作。

核酸檢測是新冠肺炎的重要診斷標準。作為全市具備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資質實驗室的單位,市疾控中心檢驗科承擔著全市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任務。只有4人的檢測小組,在疫情期間,最多一天要承擔200餘份的核酸檢測。

從1月22日起,張蕾便一直在實驗室進行病毒檢測。張蕾告訴記者,每天檢驗人員都要面對從各縣區疾控部門和醫院送來的疑似病例標本,對它們進行檢測。

防護服、護目鏡、N95口罩……全副武裝後,要穿過4道門,才能進入實驗室核心——負壓實驗室。進入這裡後,不能喝水、更不能上廁所。

“每送檢一批樣本,我們得需要8個多小時進行檢驗,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呈陰性就可以一次通過,如果呈陽性還要再次複查,加以確定。”張蕾說。

大年初二,因送檢樣本太多,張蕾和檢驗檢測技術組其他成員一直都在實驗室中做檢測,一天一夜沒有閤眼。

在多級防護下超負荷工作,心臟難受了,張蕾就到緩衝區站站;低血糖犯了,就靠在椅子上歇歇;皮膚被汗液浸泡起了疹子,就忍著做完一天的工作……

雖然衝鋒在一線,張蕾一直保持著積極樂觀的態度。她說,作為長期與病毒打交道的疾控人,相信“沒有哪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