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法拉第算不算民科的最高成就者?

相逢只是一首歌


民科是民間科學家的簡稱,這個稱呼是在本世紀初才出現的。之前也有民科,比如大批聲稱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人。只不過那時候還沒有這樣的稱號,同時信息的傳播不像現在這樣便捷,很多人並不知道有這個群體的存在。互聯網興起後,可以見到一些人經常在網絡上發佈自己創造出的科學大論,這些人往往就是民科,像大家比較熟悉的郭英森,他就是一位典型的民科。

民科沒有經過專門的學術訓練,他們打造科學發現時用的方法往往本身就有問題,故他們不能被科學共同體所接納。這個群體整體上的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很多號稱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人往往只有初中學歷。自認為能創造出多個諾貝爾獎的郭英森就是初中學歷。

判斷一個人是不是民科,學歷並不是重要的,關鍵是看他用的什麼方法,能不能被科學共同體接受。以前不少民科經常拿愛因斯坦說事,說愛因斯坦給出狹義相對論時並非是科學家,只是聯邦專利局的小職員。愛因斯坦畢竟是受過專業訓練的人,而且他將自己的研究成果以論文的形式發表出來供科學界評判分析。這是科學發現被承認的必由之路。

國內有一位叫鄭曉廷的古生物研究學者,他的學歷只是初中肄業,這並沒有妨礙他走上了學術研究的必由之路。他和其他學者合作在《自然》等頂級期刊上發表了多篇研究論文,他的研究成果被同行接受了,他也被臨沂大學聘為教授。如果哪位民科能夠按照鄭曉廷這樣的路子走,即使研究成果不能發表到《自然》上,發到其他專業的學術期刊上也是有望被學術共同體接受的。

幾十年前國內的教育資源非常少,但畢竟需要有研究,所以出現過一些學歷不高的科學家。國內年齡比較大的一些博導很多並沒有研究生學歷,甚至還有華羅庚只有初中文憑的數學家。在國外也有類似的現象。法拉第是傑出的物理學家,可他並沒有受過幾年的學校教育。幸運的是他成為了大科學的戴維的助手,和戴維的工作讓他學到了科學的方法,並融進科學共同體中。

在教育逐步發展提高的今天,一個沒上過幾年學的人想重走法拉第的道路是不可能的。有志向成為科學家,這不是壞事。只有志向是不可以的,還必須有紮實的基礎知識,並遵守學術規則。


刁博


那要看你如何定義民科的概念,按照以前民科的定義是指民間的科學家,那麼可以說沒有進入國家科研機構的科學家都應該算是了。但是,現在民科的概念已經變了,不是之前的概念了,現在的民科指那些不學無術,卻總想挑戰尖端領域的人,成天想著不努力,靠拍腦袋就能成名。

現代民科有兩類,一類是沒有什麼基礎知識,卻想在尖端科學領域中開創新天地。另一種是本身具有一定學識,甚至在某個領域中有一定的造詣,但是卻要在自己不懂得領域裡開創新說。

這兩類民科得相同之處就是對於他們提出的理論領域,都沒有深入的研究學習,都是自己靠猜測,靠拼湊得出得結論。

是否是民科,並不是單看其學歷,可以說這跟學歷沒有必然的聯繫。例如題目中提到的法拉第,本身只上了兩年學,但是這並沒有阻止他學習的渴望,他在一個書商家做學徒時,閱讀了大量書籍,尤其是自然科學的書籍。在他哥哥的幫助下,參加了一個青年科學會,再後來又有幸成為當時一個著名化學家的助手。所以,雖然法拉第沒有正式上過學,但是其學習歷程一樣是很紮實的。有了這些紮實的基礎,才會有了後來的發明和發現,而不是像很多民科那樣,根本沒看過基本正式的書籍,可能就是看了幾本地攤文學或者科普刊物,然後就異想天開的要開創新理論。

所以說,法拉第從這個意義上說完全不是民科,而是一個腳踏實地的科學家,而且是人類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寒蕭99


為“民科”加油:

1,民科,指民間科學科技工作者。

2,民科是自發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我們民族發自內心的自覺的對科學的熱愛與探索精神。

3,科學探索成功率極低,大多數都在金字塔底座,能爬到金字塔頂端的人極少,但這又是一個築壘的過程,只有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基數大,氛圍濃,才能壘起金字塔頂端的人。也就是說,院科民科全社會共同壘塔,總有一天會成功。

4,允許民科犯錯,哪怕有萬分之一的成功,就是贏。

5,希望社會,有關部門,關注關心民科,設立民科自然科學基金。


天山我才


民科本來是民間科學的意思,可惜已經差不多成了傻子自嗨的代名詞了,我想法拉第恥與與這類人為伍


隱行Ren7804518


別把法拉第跟民科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