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汕尾屬不屬於潮汕地區?

吳定雄GN


這個問題紛紛擾擾很久了。嘗試理順一下。

1.首先”潮汕地區”不是一個確定的區域概念,所以汕尾屬不屬於潮汕地區就是一個偽問題。

2.從行政區域劃分上,汕尾或者說海陸豐長期是歸屬惠州的,解放後幾十年與汕頭揭陽潮州同屬一個地區,八十年代又獨立建市。這是汕尾的基本演變過程,這個過程讓汕尾產生了這樣的認同感困惑。

3.從族群構成上,海陸豐與汕潮揭幾乎如出一轍,都是河洛人和客家人不同比例混居的地區,文化上也非常相似。這一點讓認同感困惑加劇。

4.這個問題,個人覺得其實很簡單,沒必要糾纏於海陸豐屬不屬於“潮汕地區”,汕潮揭和海陸豐的河洛人都是廣東地區的河洛人,汕潮揭和海陸豐的客家人都是蓮花山南麓的客家人,我們共享一樣的文化,我們可以共同創造我們獨特的文化,至於這個文化應該叫什麼,反倒是不重要的問題,可以探討。汕潮揭這邊還經常有來自潮州的兄弟整天叨叨叨說“木有潮汕文化,只有潮文化只有潮文化只有潮文化”的呢,呵呵。


隔壁老王oo


嚴格上來講汕尾有一半的地方是屬於潮汕地區的,有一半屬於客家,福佬混合區。陸豐三甲地區屬於潮汕,陸河全境以及海豐偏北的幾個鎮是客家文化。



汕尾與潮汕有共同的語言,除了閩南語系的潮汕話和汕尾話之外,還有客家話、畲語。但即使是基本同源的潮汕話和汕尾話,兩者口音也是有一些差別的,互相之間只能聽懂五六成左右。其實潮汕地區的口音也有一些區別,特別是潮陽一帶。



歷史上汕尾這個城市有一段時間曾屬於汕頭管轄又有一段時間屬於惠州府管轄,所以汕尾這個城市的歷史文化比較多元,融合了客家潮汕的一些特色形成了自己的一種風格。當初設立汕尾這個城市來看省府是有意希望這個城市融入粵東潮汕地區和汕頭形成呼應。



但是從網絡上有關汕尾是否屬於潮汕這個問題總是有一些爭論,許多汕尾客區福佬的自己本身就不屬於潮汕民系卻要強加自己的觀點來代表所有汕尾人包括潮汕民系的那一部分,是不正確的。



反正汕尾人認同潮汕的,可以說是潮汕人,不認同,也可以說不是,總之這是個人的自由,但是不要來以個人名意來代表一個地區的人。



所以在外面其它城市遇到汕尾人有說自己是潮汕人,也有說不是很正常。總體來說在香港老一輩的汕尾人包括商界是認同潮汕地區的,香港潮州會館是包括汕尾地區的人。如今全國各地成立的潮汕商會里面也不乏有汕尾商人,大家互相幫助食茶談生意。看都看了不是膠己人我們也可以交朋友都是中國人給個關注加點贊!


陳探長


汕尾屬於粵東地區,但屬不屬於潮汕地區?有人認為是,有人認為不是,各說各的說法。



首先說啥叫潮汕地區?它只是一個地域的泛稱。是91年後汕頭分拆為三市才有的,取1906年一條鐵路名為地域名稱的。潮汕代表著這個地區的歷史,也包含這個地區所管轄的範圍。潮汕便是這個地區新舊政權劃分時代的產物。古代以潮州府代表這個地區的中心。進入十八世紀,英國等列強以堅船利炮打開了清王朝的大門,開放了廣州、香港、廈門、上海、青島等沿海城市,汕頭也被列入開埠貿易的範疇。進入十九世紀,汕頭工商業發達,梅州人張煜南兄弟看到了商機。1904年傾力建成了潮汕鐵路。潮汕這個名字就被人所熟知。1921年汕頭建立市政府,由此往後粵東的行政管轄權逐漸從潮州轉到汕頭。新中國成立後,汕頭專區成了粵東地區的代名詞。1981年汕頭在市區龍湖創辦特區。1983年汕頭專區把海陸豐劃給惠州市,並將原八縣一市併入汕頭市(俗稱為地市合併)。1988年汕尾立市。1991年汕頭分拆為三市,成立揭陽、潮州。特區擴大至全市範圍。潮汕是這個地區承上啟下的一個稱謂。從汕頭市的分拆看,潮汕只是原汕頭市,即現在汕頭、潮州、揭陽三市的一個稱謂。不過汕頭專區的管轄範圍是包括了汕尾甚至一個大粵東。因此,廣義上講,汕尾是在其中的。



潮汕人歷史上是這樣的產生的。在宋代前,潮汕這個地區土著人多,生產力落後,有可能不是說閩南方言的(閩南話的形成在漢唐及宋代,潮汕話始於宋。兩者是同源同宗關係),這與閩南及中原南下的移民史有關。秦前廣東、福建、江西、浙江等省稱之為百越。原居民為畲、瑤、侗、黎、苗……等民族(潮汕至今還有三山國的傳說)。秦統一時,這裡跟福建(閩越)一樣,尚未形成閩南語方言。閩南方言為古河洛話,是漢唐時中原地區的一種方言。它跟客家方言區,白話區有很大的異同。語言不能溝通與交流,而客家與白話區甚至越南的倞族有幾分相似。這是為何呢?



閩南話的由來分三個歷史時期,它是由晉末、唐末與宋末形成的。而廣東自古非閩越之地,為何講閩南語呢?這都跟南越國有著密切的關係。楚漢爭霸時,秦將趙佗見秦二世大勢已去,便自立為王(這時已是書同文,車同軌了)。統治兩廣等地區,這時潮汕地區仍是以土著原居民為主。一直到了西漢統一南粵國後才改變了原來的一切。平定南越後,西漢便把傅羅縣一分為三,將:海豐縣割給東宮郡(即潮州的前身),唐代時,又將陸豐縣併入海豐縣(即今汕尾)。為了削弱南越國的遺留,各朝各代都在削掉南越國的地盤,以免死灰復燃。最典型的例子是:隋唐時,隨著中原地區戰亂不斷,福建成了逃災避難的良港。唐將陳政與陳元光父子入閩,在閩形成了一定的勢力範圍,閩南話在這時才開始基本定形。由於漢人的到來,地少人多的閩人向南開闢土地,陳元光率部攻陷揭陽、潮陽。逼義安郡(潮州的前身)割讓土地,以泉潮兩地開闢漳州,融合漢蠻兩大族群。陳元光被譽為開漳聖王。因此陳氏也是廣東、福建最大的姓氏(閩八大姓的來源都是春秋戰國中原的國號姓)。此後,閩人開啟了南遷的大門!那麼講潮汕話的祖先基本上與福建有關,有直接從中原南下的,也有是二次移民。



唐代的韓文公流放到潮州時,潮州一帶的人還被稱為南蠻。潮州當時是一處相對較為落後荒涼偏僻的蠻煙瘴地,是懲罰罪臣的流放場所。而韓愈及中原人的到來,使這荒野之地開始有了自己的文化(潮汕有許多家族宗祠祖譜都說明是祖上遷徙而來的及遷徙的路線)。此影響是深遠的,因此它有別於客家文化。潮州的大移民發生於宋代。並且是規模十分大的古莆田移民潮,南下之人可謂是傾巢而出背井離鄉是歷史所罕見。歷史上眾說紛紜,較為靠譜的說法有兩種:一、戰亂。北宋割地及遷都(也有人說是元軍南下屠城),造成中原人南遷。二、天災。宋代時沿海一帶發生大海嘯,地點便是古莆田。媽祖成了沿海一帶人的保護神。到了元代,廣東由江西中書省管轄。因此粵東地區南遷了一批北方遊牧族人。後來被稱為客家人!客家人是統稱,他的主體便是畲、侗、瑤、黎……等民族及北方漢族人融合同化而成的。形成的歷史很雜,分五至九個時期,幾乎各朝代末期都有。海南的客家也是在明清時才形成的,汕尾及潮汕地區的揭陽成了潮客的混居地。不過在古代,界線也是明顯的,平原為潮,山區為客。客家的形成史在元代,明清達到鼎盛期。太平天國時便在南方與廣府人鬥械爭地,轟動了朝庭。粵東潮客區相對和諧些,他們有些逃離了事非之地,遠下重洋謀生。這就不得不說鄭和下西洋了,印尼、新馬泰的華人也是在這個歷史開始紮根的。才有後來陸陸續續的華人走向海外,清末最多。(華僑屬廣東粵東地區及閩南人最多)



汕尾到底是屬不屬於潮汕呢?從形成史看,汕尾與潮汕同屬一脈相承關係。從漢唐以來,粵東的形成及潮汕方言的形成史都屬閩南移民系,包括雷州半島及海南、臺灣等地。閩南方言其實只有兩種:一種是本土系(即泉州話),一種是移民系(即古莆田話也就是今潮州話)。現在的莆仙話不是潮汕話,已物是人非了。它是仙遊一帶客家與福州話的變種,是宋代後才產生的。漳州為泉潮(古莆田)合音,廈門話後期才有的。從人文習俗上講,廣東人是把汕尾歸納為潮汕地區的。這一點無人反對,因此客家人的大本營就是梅州,客家人也認同。由此可見潮客是有默契的,客家人在汕頭也被同化成潮汕人了,許多客家後裔都講潮汕話而非客家話。判斷你是否是潮汕人?一、宗祠祖譜是否閩遷民。二、民居。潮客民居有別,客家圍樓,潮四馬拖車。三、移民文化。四、拜神明。五、男耕女織。六、海洋文化,如拜媽祖。等等



那麼個人認為:由於行政劃分上的分分合合,有人一會把汕尾劃分給潮汕,一會劃分給惠州。汕尾到底屬不屬於潮汕地區還要聽省府解釋,如果算,那麼潮汕地區就是四市,如果不算,潮汕就是分拆前的汕頭市。具體算不算?個人說了都沒用。說歷史就是說政權演變的一個過程,只有當權人自己清楚。如果讓大家看,廈漳泉及汕揭潮(包括汕尾)更應該組成一個省才對是吧?因為他們更像一體的。




現在省裡已有明確的劃分,汕尾屬潮汕的一員。按省劃分看,以汕頭為粵東中心的省域副中心是包括汕尾市在內的大汕頭城市群。因此潮汕地區也指汕尾的海陸豐地區,不過個人感覺即有很多人不喜歡潮汕這稱謂,換成粵東人更加合適。或者說四市都併為一個市更有凝聚力!不然四市的人都互為排斥各自為政人心鬆散,對發展經濟十分不利。


付原粵東轄區,如圖:


嚁月


汕尾應屬於廣東珠三角“固有領土”。汕尾和深圳市的龍崗區一起,1000年來都屬於惠州的屬地,2000年前和廣州市增城區、從化區一起屬於大秦朝的傅羅縣,1500年前汕尾和東莞市、中山市、珠海市、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一起屬於東官郡。——由此可見,汕尾自古以來就和珠三角同歸於一個政區了!

反觀廣東省西部的陽江市、雲浮市,以及肇慶市西面的四個縣,2000年前還都屬於另外一個“省級行政區域”(桂林郡);1500年前大約唐朝的時候它們屬於嶺南西道,而廣州市及其以東地方屬於嶺南東道;1000年前大約宋元時期它們部分地方還屬於湖廣行省,跟廣東不在一個政區。

至於汕尾以東的潮汕地區,在民國以前跟汕尾也幾乎從來沒有在同一個“地級行政區”。2000年前汕尾屬於珠三角的傅羅縣,潮汕屬於東邊的揭陽縣;1500年前汕尾屬於珠三角的東官郡,潮汕屬於浮海擊流虯的義安郡;1000年前汕尾屬於珠三角的惠州,潮汕屬於潮州。汕尾根本不是宋元明朝的時候才劃歸惠州的,早在中原王朝初次踏足嶺南,大秦王朝已經將汕尾劃歸珠三角政區裡面的傅羅縣。


平治東方


這個問題紛紛擾擾很久了。嘗試理順一下。

1.首先”潮汕地區”不是一個確定的區域概念,所以汕尾屬不屬於潮汕地區就是一個偽問題。

2.從行政區域劃分上,汕尾或者說海陸豐長期是歸屬惠州的,解放後幾十年與汕頭揭陽潮州同屬一個地區,八十年代又獨立建市。這是汕尾的基本演變過程,這個過程讓汕尾產生了這樣的認同感困惑。

3.從族群構成上,海陸豐與汕潮揭幾乎如出一轍,都是河洛人和客家人不同比例混居的地區,文化上也非常相似。這一點讓認同感困惑加劇。

4.這個問題,個人覺得其實很簡單,沒必要糾纏於海陸豐屬不屬於“潮汕地區”,汕潮揭和海陸豐的河洛人都是廣東地區的河洛人,汕潮揭和海陸豐的客家人都是蓮花山南麓的客家人,我們共享一樣的文化,我們可以共同創造我們獨特的文化,至於這個文化應該叫什麼,反倒是不重要的問題,可以探討。汕潮揭這邊還經常有來自潮州的兄弟整天叨叨叨說“木有潮汕文化,只有潮文化只有潮文化只有潮文化”的呢,呵呵。


烏鴉97



汕尾究竟算不算潮汕?這確實是一個千古難題!

▲汕尾市區

歷史淵源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從歷史淵源說起。

眾所周知,潮汕人祖先多來自中原一帶移民,潮汕人的祖先因歷代戰亂而一路南遷,先是遷徙到福建莆田、漳州一帶,約在宋元年間遷入潮汕,最後在省尾國角的潮汕定居下來,繁衍至今。中原移民與南越土著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不斷融合同化,所以現今的潮汕話雖與閩南話同屬閩南語系,但口音已有較大差異。

現今的汕尾人是西晉“永嘉之亂”和中唐“安史之亂”南遷的部分中原河洛人,以及福建南遷的福佬人,同早已在此生活的客家人、原住民融合而成的。

汕尾人中重要的一支雖也來自福建閩南一帶,但他們的遷徙要晚於潮汕移民,並且是從福建沿海直接遷入汕尾,因此汕尾話也被稱為“福佬話”,口音上比潮汕話更接近於閩南話。

汕尾與潮汕共有的語言,除了閩南語系的潮汕話和汕尾話之外,還有客家話、畲語。但即使是基本同源的潮汕話和汕尾話,兩者口音也是差別較大的,互相之間只能聽懂五六成左右。而汕尾還有不少潮汕所沒有的方言。

▲汕尾漁歌表演

汕尾歷史上曾為海防重鎮,明朝時期朝廷在汕尾設立“衛”、“所”,從北方遣派士兵駐軍。後來這些士兵的後裔很多留在了汕尾,他們所講的語言是一種明朝官話,被稱為“軍話”。

汕尾由於接近珠三角,歷史上與穗港商貿往來頻繁,受廣府文化影響較深,有數萬漁民以白話為母語。

汕尾還有一種奇特的語言“佔米話”,佔米話是一種兼有白話、客家話、閩南話特點,又自成體系的混合型方言。

可見,汕尾的人口構成和語言成份遠比潮汕三市複雜。

我們可以把潮汕與汕尾,看作源自閩南的兩個分支,他們歷史上既屬同源,在文化、習俗、語言上,大體是相同的。但由於兩地又各自相對獨立,人口構成不盡相同,因此也存在不少差別。

從歷史淵源上看,汕尾算不算潮汕?大概是一半一半。

▲潮州八邑會館

潮州八邑由來

我們再來看歷史上的潮州八邑由來。

“潮州”是潮汕古代的行政名詞,潮州府下轄八個小城,古代人口少的城叫邑,所以叫“潮州八邑”。清乾隆三年(1738年)設立豐順縣後,潮州主要有八邑商人經商於國內各商埠大邑,兼設立潮州八邑會館,號稱“潮州八邑”。

潮州八邑分別為:海陽(潮安)、潮陽、揭陽、蓮陽(澄海)、洪陽(普寧)、饒陽(饒平)、葵陽(惠來)、新陽(豐順)。

潮州八邑即為現今的潮汕三市:汕頭、潮州、揭陽+梅州豐順縣。這其中,並不包括汕尾,但卻包括了豐順。

說到汕尾,我們更不能忘了豐順這個兄弟。歷史上豐順是正統的潮州八邑之一,1976年才割屬梅縣地區,自此與潮汕分道揚鑣。豐順人至今仍對潮汕懷有很深的感情和歸屬感,他們依然認同自己是潮汕人。

從歷史上的潮州八邑來看,汕尾並不屬於潮汕。

▲美麗的汕尾紅海灣

汕尾的前世今生

汕尾地域上由於遠離潮汕腹地,更接近珠三角一帶,歷史上曾長期隸屬惠州府管轄,與潮汕在行政區劃上並不相同。

秦漢時期,汕尾屬南海郡傅羅縣,而潮汕屬揭陽縣;

兩晉南北朝時期,汕尾屬東官郡,而潮汕屬義安郡;

宋朝以後,汕尾屬惠州府,而潮汕屬潮州府;

新中國成立後,汕尾屬東江專員公署,而潮汕屬潮汕專區;

1957年汕尾隸屬惠陽專員公署;1958年劃歸汕頭地區專員公署;1983年又歸屬惠陽地區專署管轄。

1988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在原海豐、陸豐兩縣的行政區域上設置地級汕尾市。自此,汕尾獨立成市。

▲汕尾小吃店,有一種潮汕小吃的即視感

歷史上,汕尾只有在1958年至1983年的短短25年間,隸屬汕頭地區管轄,而卻長達上千年隸屬惠州府。25年,不過是歷史長河之一瞬。但就是這短短的25年,讓汕尾的歸屬爭議了很多年。

汕尾屬不屬潮汕的爭論,很大原因是歷史上行政區域的不斷變動造成的,可以說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用我們潮汕話來說,就是一直在“割來割去”,導致認知上的紊亂。

汕尾曾有25年隸屬汕頭,你能說他不算潮汕嗎?汕尾也曾長達上千年隸屬惠州府,25年跟上千年比起來,那都不算事兒。

因此,從屬地上看,汕尾算不算潮汕?確實是頗費思量。

▲海豐麒麟舞

官方民間各有說法

我們再來看官方和民間對汕尾歸屬的說法。

官方上,潮汕三市的汕頭、潮州、揭陽,近年來開展了不少合作,去年三市更是共商建設汕潮揭城市群,力推大潮汕一體化。2014年,曾有全國政協委員在兩會上提交提案,提議潮汕三市合併。可見,從地緣政治上考量,官方一般不把汕尾列入潮汕。

在海外的潮州會館中,也是不包括汕尾的。因為汕尾歷史上並不屬潮州八邑,汕尾籍華僑自然不會參與潮州商會事務。海外的汕尾籍華僑,都加入惠州十屬會館。

▲陸豐皮影戲

有趣的是,在很多大學的潮汕同鄉會裡,是包括汕尾的。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現象呢?這是因為,潮汕人以團結著稱,剛踏出家鄉的學子,更迫切需要團結一致,以免受人欺凌,人多力量大嘛,當然不能將汕尾的兄弟拒之門外!而汕尾學子是不可能再對惠州投懷送抱的了,他們由於文化的趨同性,心理上對潮汕更有一種天生的親近感,潮汕一伸來橄欖枝,自然是皆大歡喜了。

而在民間上,潮汕人對於汕尾的歸屬更多的是一種困惑。

有人從汕頭、汕尾的地名上“有頭有尾”,據此認為汕尾屬潮汕。這個說法其實是不成立的。汕頭古稱“沙汕頭”,汕尾古稱“汕美”,只是各有“汕”字而已。在汕尾話中,“尾”和“美”發音相同,至於後來為何改稱“汕尾”,只有天知道。

▲陸豐甲子英歌舞,與潮陽英歌舞如出一輒

不少潮汕當地的網站,對於汕尾的歸屬,也是各說各的。有的今天說汕尾屬潮汕,明天又說汕尾不屬潮汕,讓人無所適從。

從地域上看,汕尾遠離潮汕腹地,距汕頭204公里。由於相距遙遠,再加上語言差異,兩地民間往來並不密切,更多的是一種疏離感。以前沒有高速路,從汕頭乘車到汕尾,走國道至少要5個小時,還不能塞車。現在有了高速路,也要兩三個小時車程。

不過,位於汕尾市陸豐碣石鎮的玄武山,卻是千千萬萬潮汕人的禮佛聖地。每年的正月期間,都有無數的潮汕人蜂擁往玄武山的元山寺拜佛祖。元山寺是馳名海內外的名勝古蹟,並且是閩南語系百姓的佛教信仰中心。可以說,玄武山是聯結潮汕與汕尾的一個紐帶。

▲玄武山是潮汕人心中的佛教聖地

不少汕尾人,對於潮汕是既不拒絕,也不太認同的看法。你說他是潮汕人吧,他也不太反駁,但會補充一句:我是汕尾人。

汕尾民風彪悍,比潮汕三市有過之而無不及,史稱“天上雷公,地上海陸豐”。汕尾人彪悍的性格特徵,註定了他們要做就做老大,不會甘於依附他人。汕尾人為何對潮汕若即若離,也就不難理解了。

從官方和民間說法來看,汕尾算不算潮汕?可以說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汕尾究竟算不算潮汕?其實聰明的潮汕人早已給出答案了!

潮汕有廣義和狹義之分,也即大潮汕和小潮汕。狹義的潮汕是指汕頭、潮州、揭陽三市;廣義的潮汕是指上述三市加上汕尾、豐順。汕尾屬大潮汕沒錯!

不管怎麼說,潮汕是歡迎汕尾的,也是認同汕尾的!沒有汕尾的潮汕是不完整的!不然,怎麼叫大潮汕!


汕尾那些事


潮汕地區,地理位置上多指位於廣東省東部沿海一帶的潮州、揭陽、汕頭等三個地級市,北迴歸線與海岸線相交處。 潮汕地區的三個地級市,自隋朝至民國稱為潮州。

汕尾曾於1958年劃歸汕頭地區,1983年劃出,1988年設為汕尾市。

1991年,潮汕地區拆分成現今的潮州、揭陽、汕頭三個地級市。



1949年至1952年,“潮汕”曾被用作行政名詞。

潮汕商幫由僑鄉,海外華僑、華人及港澳臺同胞組成,近2000萬人,形成於唐朝後期,興盛於宋元明清,是最具國際影響力的著名商幫。他們曾因遭受過幾次類似西方反猶排猶的排華運動苦難,被泰國國王稱譽為“東方猶太人”。

可見,汕尾曾歸入過潮汕地區,但其在風俗文化方面,與潮汕地區還是有很大的區別。


田蘭地博


八十年代以前是汕頭地區管轄,後來由海豐的鎮成立了地級市,海豐縣、陸豐縣、二縣各再分割一部分,又成立一個陸河縣,現在汕尾市管三個縣。汕尾的語言有些當地語,有潮汕語音,又有客家語言混合‘土話’地區。


暢遊夢幻


官方的定義:潮汕地區分廣義和狹義,廣義上是站在廣東省乃至全國的角度來說是包含汕尾地區,也就是海陸豐地區。因為廣東省內兩者都屬於粵東地區,兩者都同屬閩文化圈下的2支派生文化,通俗的說潮汕人和汕尾人都來自於福建。而狹義上的潮汕地區是不包含汕尾的,這也是我個人比較認同的。首先,我是在深圳出生長大的潮汕人,我也查閱過許多資料和每年回家鄉與當地人瞭解後的觀察和分析,可以更客觀的來看待和說明這個問題:

1.歷史原因:距史料記載,應該說廣東省內自有潮州文化開始應該是自潮州府設郡開始算起,至今2000餘年,廣東省內歷史久遠度僅次於廣州,但需要注意,潮州府的管轄範圍並不包含今天的汕尾地區。我們再來看看汕尾地區,汕尾的歷史比潮汕地區短的多,僅有400-600餘年,而最早屬於南海郡管轄,也就是今惠州。

2.文化與民系原因:上面說到潮汕地區文化形成距今2000多年,早已形成與福建更不同的潮汕文化,而大家仔細可以看看,今天的汕尾地區,海陸豐人說話與福建人更為相似,為什麼中間隔著潮汕地區,文化語言習俗卻和福建相似?和福建接壤的潮汕地區語言文化習俗反而大不相同,從這點可以看出原生海陸豐人大多要比原生潮汕人到達廣東要晚的多,但這裡需要注意,潮汕文化在後來與海陸豐地區接觸的後來的幾百年裡,潮汕文化一直作為一種強勢文化和輸出一直在影響著海陸豐文化,從語言中也不難看出。潮汕人也有不停的遷移至海陸豐地區,我個人的祖先中就有從潮汕遷移到海陸豐的。

3.心理歸屬:因為從古至今,雙方行政不曾統一,但潮汕文化作為強勢方一直在影響著汕尾地區,如影響力,經濟,文化。而汕尾地區一直被客家文化為主體的惠州壓著,就很難形成像潮汕地區一樣的自我身份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另一個原因就是汕尾的文化分佈著閩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廣府文化,並不如潮汕地區純粹,所以汕尾地區和潮汕地區在認同感上比較尷尬,比如我有很多好朋友是汕尾人,在外時會說自己是潮汕人,潮州人,因為說海陸豐或者汕尾知名度太低或者影響力太低,別人不知道或不認可。但自己內心其實是很矛盾的,因為語言文化習俗確實和正宗的潮汕四市(潮州汕頭揭陽普寧)有較大的不同。

最後,一句話概括吧,汕尾和潮汕應為兄弟關係,同屬關係,遠古祖先同樣來自中原,近古祖先則都來自福建,到了近代,潮汕人又有大量人員遷入補充,和汕尾原有的福建人,客家人,廣府人形成融合。


166732284


又是你這個白痴仔悟空呀?你真蠢!汕尾古時是潮汕大佬!潮汕人看到汕尾(學佬人)一定叫大佬!你不信,問老一背鄉民!可能遠古是倆兄弟,汕尾是哥,潮州是弟。在一個(你)字可分別潮汕,汕尾!(你)潮州叫(魯)汕尾人就(你)。理論上當然不能連在一起!是因為解放初由廣東移到汕頭專區管!才有這個結果!又在香港有一過去警官六仔呂人,他可能不敢報海豐縣(當時誨豐管),報潮州人。所以才有現今這個大誤會!懂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