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警惕职场陷阱,掌握"失业择业四部曲",助你青云直上

这两天各个企业都开始全面复工,但我表弟却开心不起来。因为他们公司比较小,原本计划开春就启动的项目也搁置。现在尽管公司已经全面复工,但是基本处于没有项目可做的情况。

昨晚他找到我,聊起了这件事儿,毕业两年多原本有机会进入大公司的,但是因为想着在小企业能够给自己更多的展示能力的机会,从毕业至今都没有经历过跳槽,但是现在面对公司这种情况。不少同事已经开始着手准备面试了,但他对于跳槽,面试有些恐惧,压根儿不知道从哪儿入手。

警惕职场陷阱,掌握

更不愿意将工作的事情给父母交流,因为在父母的观念里,一个人跳槽、离职总给人一种不稳定的感觉。昨晚我们聊了两个小时,并且给出了我的一些建议,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我们能够正确地看待失业择业这件事儿,并且警惕职场中的陷阱。

好,接下来呢,我将从职场陷阱、建立职场长期主义、以及如何运用"失业择业"四部曲选择一个属于自己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份工作,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01

三种普遍的职场陷阱

我本人是专注在职场领域的,遇到了不少的咨询者,发现他们对职场有普遍的错误认识。毕竟职场可以说是我们绝大多数人要干一辈子的事儿。有人说:“工作的本质其实就是工资”。这话有一定的道理,而且多数人也都是通过工作获取养家糊口的金钱。但是如果我们想要在职场中做出成绩,就应该从更深一层次的地方去了解它,尤其是一些误区。

那我们接下里就梳理三个最普遍的职场陷阱:

1、职场安全感

当这个问题被提出来之后,或许大家就会去考虑,找一家大的公司,工作稳定,薪酬待遇高,干的工作又不忙,好像这就是我们最大的职场安全感,但如果你真的去了解的话,就会发现之所以很多人这样想,就是因为他们距离这样的目标比较遥远,活在未来里。

警惕职场陷阱,掌握

这种期待让他觉得很安全,回归职场的本质。职场的本质就是员工出卖时间和能力,借助于老板提供的平台创作社会价值,我们创造了价值才有可能享受到高薪资待遇,完不成指标,达不到要求就会面临低薪水甚至被离职的情况。

李笑来老师在《财富自由之路》提出:每个人在做事儿的时候,都需要一种“自我驱动力”,不然很容易就会半途而废。想要让自己的具有职业安全感,就需要赋予它重大的意义。

马云曾这样说过:“任何的强大公司都不会给员工安全感。最不给员工安全感的公司,其实给了真正的安全感。”

这句话它的潜台词说的是什么?就是在告诉我们想要寻求职场安全感就是在那些极具有上升空间的公司、行业里。十年前很多人都几乎没有听到过“中年危机”这个词儿,但现在你再去看看,大学毕业三五年,很多人都在面临职业选择和职业转型。

向阳生涯的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指出:“职场上已没有绝对的安全感可言。如果你真的想要自己有职业安全感,你应该先做好职业规划,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后,再努力工作打造自己的顶端优势,成为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不然很难有职场安全感。”

场经济大发展,原本那些稳定的职业和工作可能被机器所替代,要记住在职场中没有一劳永逸的稳定工作。

2、根据“兴趣”选择工作

我们通常会看到不少人建议我们在找工作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来,但是兴趣到底是什么呢?很多人是没有的。这话其实并不是空穴来风,就比如我们近期居家隔离,不少人都在说,我想去上班,我想找个人聊聊天,哪怕没有工资我也想去单位上班,更有甚者会说:“我在家都要憋疯了,再也不讨厌加班了。”

警惕职场陷阱,掌握

也许这是大家的玩笑话,但通过这个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人其实是没有兴趣的。我在做咨询的时候就明显地发现一些人错误的把娱乐消遣的方式当作自己的兴趣,甚至还想着把它们当作职业。这种错误的把根据所谓的“兴趣”来选择工作的,在最后会面临一种情况,就是工作没有做好,兴趣也丢了。

古典老师在《拆掉思维的墙》一书中这样描述道:“很多人的想法就是,如果我发现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儿,能够把兴趣当职业,就会全力以赴,但事实上,当这些人真正走进去之后,你会发现仍然是现在吊儿郎当的应付工作。兴趣没了,工作也没做好。”

对于这块儿,我们会在后面的章节给大家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大家找到自己真正的热爱的工作,而不仅仅是感兴趣。

3、埋头苦干,从不抬头看路

这种踏实肯干的职场人,是很大一部分群体,他们对工作认真,对工作负责,但是你会发现他们的晋升之路异常的曲折,甚至不少的职场老实人干了多年却还是个基层员工。

在平台上看到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慨:“为什么职场中受伤的总是老实人呢?为什么那些踏实肯干的最终都没有做的长久呢?”诸如此类的话。

这里我们需要纠正一个观念:职场中实现晋升绝不是单单的靠技术能力的,而是一种综合能力。比如社交、沟通、思维逻辑,我们应该把自己定位成职场的靠谱的人而不是老实人。

靠谱的人,具有超强的业务能力之外还有一种能力就是让领导感觉到自己的靠谱,任务交给你,让领导放心,这种看上去非常简单的,做起来着实不易。

<strong>在优化工作的底层逻辑时,任何时候都有十分重要的一条标准就是:无论做什么都要用结果去落实。

02、正确认识“三阶思维”

建立职场长期主义

黑格尔曾说:只有经过长时间完成其发展的艰苦工作,并长期埋头沉浸于其中的任务,方可望有所成就。

选择一个行业,一份工作我们的出发点不是它的现在,而是它的未来。这个才是我们选择职业的一个标准。

警惕职场陷阱,掌握

我们都知道人与人最大的区别在于思维模式,那为什么它对我们的人生有如此巨大的作用呢?在德国著名理财大师博多·舍费尔的力作《财务自由之路II》中这样描述道:“<strong>我们如果不去思考自己所从事的事情,以及如何实现它,是否跟我们的个性相符,那么尽可能地去赚更多的钱根本毫无意义。而且我们极有可能是更快地朝着错误的目标跑去。”

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我们不同的行事风格,不同的行事风格就会决定我们做事儿的结果。在书中作者帮我们梳理了三阶思维,咱们一起来学习下,最好能够给自己做个定位,并学习如何进行阶层突围。也许在有些人看来,这样给社会人群分阶层会引起强烈的不适感,但如果我们真的想要改变,就必须要正视这个问题。好,咱们来一起看一看吧。

接下来的三个阶层我们主要提供这三个阶层的人对待工作、财务状况、收入情况、对待金钱的态度、对待挫折的态度、如何对待学习和成长以及金钱和时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一个对比。

1、贫困阶层

  1. 工作:一直都处于找工作的状态,最痛苦的是一直找不到工作。
  2. 财务状况:总是喜欢“我是穷人”挂在嘴边。
  3. 收入情况:为了工作赚钱,或者靠着国家的补贴,领取失业金过活。还有一种就是“啃老”状况。
  4. 对待金钱的态度:有了钱就消费,娱乐,挣了就花,花完了再挣。
  5. 对挫折的态度:为什么受伤的总是自己呢?自己真不幸。
  6. 学习和成长:除了看电视就是刷手机,甚至可以不吃饭但是不能没有网络和手机。
  7. 对时间和金钱的关系:没有时间规划,也没有对金钱的存储计划。完全是一种无所顾忌的状态。

2、中产阶层

  1. 工作:寻找最好的工作,寻求职场稳定性。
  2. 财务状况: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行,能穿的暖,吃得饱就可以。
  3. 收入情况:为了赚取更多的钱,不断的加班,甚至打两三份工。
  4. 对待金钱的态度:背负高额债务,比如车贷、房贷,为了支付利息不断的努力挣钱。
  5. 对挫折的态度:以后再也不能这样了,还是继续加班努力工作吧。
  6. 学习和成长:依靠书本、网络资源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认识。
  7. 对时间和金钱的关系:把时间花费在省钱上面,毕竟有的是时间,缺少的是钱嘛。

3、富裕阶层

  1. 工作:努力创造就业机会。
  2. 财务状况:即便是破产了,也会说道:“困难总是暂时的,待我东山再起”。
  3. 收入情况:让金钱为自己工作。
  4. 对待金钱的态度:投资获利,购买他人时间、技能来创造价值。
  5. 对挫折的态度:不断地学习,挫折也是一种财富。
  6. 学习和成长:更多地通过社会实践、向榜样不断地学习。
  7. 对时间和金钱的关系:把钱花在省时间上。
警惕职场陷阱,掌握

博多·舍费尔整合了联邦政府在2001年贫困与富裕的报道中,梳理了德国的贫困、中产和富裕的三个阶段。之所以把这三个阶层拉出来给大家做个阐述,就是因为它具有普适性,也适合我们当下的一种社会现状。谈论它并不代表我们接受它,而是希望我们可以通过比对找准自己的位置,以及接下来努力的方向。

4、建立职场长期主义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华教授曾发表公开演讲《为什么要做一个长期主义者》。不论是对企业还是对个人来讲,我们都需要建议长期主义的意识。

她在演讲中这样说道:“要做好共生组织,企业和个人需要在四个方面作出调整:


第一,你能不能做到与合作伙伴互为主体?


第二,你可不可以做到让整体中的生态伙伴都分享利益?


第三,组织的柔韧性和灵活性能不能表现出来?


第四是,组织能不能得到协同的效应?”

毕竟没有任何一项工作和组织能够在短期内达到预期设想的,这就需要我们从开始的时候就进行好规划,通过预期的结果来规范我们在具体执行中的表现。成为一个长期主义者首先需要我们有长期主义的思维,把目标放长远,但也不可天马行空地乱想。

那到底如何让我们在职场中能够做到长期主义呢?接下里的“择业失业四部曲”帮你来解答。一起来看看吧。

03、"失业、择业四部曲"

做个长期主义者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在职业的道路上,我们不仅需要避开常见的常见的“职场陷阱”,还要明白现实中的“三阶层思维”是怎么一回事儿,帮助我们更好地来定位自己。那我们也说了,职场中离职跳槽其实是件儿很正常的事情,人人都可能会遇到,所以我们必须要正确地看待这个问题,而不是选择逃避。

警惕职场陷阱,掌握

就比如我表弟,原本在一家公司做的好好的,但是面对突发事件导致我们不得不去面临再次选择工作的难题。刚毕业前几年,我们跳槽、甚至是裸辞都没有关系,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家庭社会负担不算加重,而且每一次的择业、跳槽都会影响到我们未来的发展。所以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通过“四部曲”让我们轻松地选择自己的职业,做个长期主义者。

1、选择一个有帮助意义的态度

在表弟刚刚得知他们公司项目砍掉,大家可能出现无项目可做的消息时,他内心是非常的惶恐和震惊的。公司这样表态,潜在意义上就是在告诉职员:公司目前运营困难,大家可以另谋高就了。讲真的,我之前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但凡有一些转机,作为公司老板也不会跟职员这样讲。

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时,我们第一步一定是选择一个积极的态度。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每一次的“危机”,最后都变成了一个新机会的开始。

莎士比亚曾说:“明智的人决不坐下来为失败而哀号,他们一定乐观地寻找办法来加以挽救”。

<strong>在这阶段我们不要有意避开这些问题,更不要寻求怜悯,也不要同情自己。就像我表弟一样,刚开始找我聊天的时候,总是在说自己多么多么努力在公司工作,在这两年里多么努力地加班,现在竟然要面临失业。

所以我在刚开始给他做分析的时候就明确地告诉他,你的困难和遭遇别人也在经历。你如果想要在未来,拥有更好的生活,就必须马上把这种消极的心态丢掉。如果你对找工作感到有压力,那不恰恰说明我们在当前这家公司没有什么大的发展吗?我们的竞争者是社会上的所有人,而不是小公司里的那几十人。

所以第一步一定要给自己一个积极的态度。

2、请不要马上找工作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曾经经历过这样的择业过程中,为了马上找到工作可以挣钱,根本就没有为长期考虑,而选择了薪资看上去比较高的小公司,结果是在半年之后我却再次面临了择业的情况。

警惕职场陷阱,掌握

不找工作不是让自己放飞自己,而是要在这个阶段弄清楚自己的职业方向到底在哪里,最好能够花费3-5天的时间来给自己做个详细的梳理。从行业的发展、个人真正的兴趣和喜好、以及自己与选择行业、岗位的匹配度。比如

  1. 做什么工作可以让自己拥有心流的感觉。
  2. 自己在哪一方面能够比同龄人更优秀,更能做出成绩。
  3. 在这个行业中,做的牛的人都从事的什么岗位,他们现在的生活和工作是自己多年后想要的吗?

通过这三种方法来给自己重新做个定位,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职业方向。

3、请像没有失业的时候一样去做事儿

正常的作息是我们保持精气神很重要的一方面,我见到过不少的择业者,在择业的过程中,作息不规律,复习面试内容的时候毫无效率。这样的状态导致我们很难找到好的工作,而且长期在这样的状态很容易产生意志消沉的情况。

警惕职场陷阱,掌握

据调查显示:失业者平均每周花费了5个小时去找一份新的工作,更让人诧异的是,这些人不仅没有找到工作,也没有做其他的事情,除了刷手机,看电视之外。

在这个时间段里,我们一定要表现出:<strong>没有人会阻止我去工作。我现在也许只是失去了一份工作,但是从来都不是没有事情做。只有自己决定,要什么时候工作,工作多长时间。任何人都不会从我们手中夺走这些

4、制定一个30天的求职计划

制定了前面三步之后,接下来就是具体的执行计划了。

  1. 筛选公司,标准对应的要求:比如说我们可以利用前一个星期将有意向的公司做个筛选,并且把每家公司具体的要求罗列出来,作为接下来复习的计划。做个心中有数,效率自然也就提升了。
  2. 准备面试技能时提前发送求职简历:这个就是让我们所有的工作可以“并行”起来,不要等到自己觉得复习的差不多了再去投简历。这时候很可能浪费一些本属于自己的机会,毕竟我们面对的是来自整个人才市场的竞争者,所以投递简历一定是要跟准备技能同步进行。
  3. 面试时间安排有策略:当我们在接到面试邀请时,可以策略性的选择面试时间,比如一般可以将面试时间往后推个一两天时间,在这段时间我们可以更针对性地去复习下他们公司的要求。
  4. 面试公司的巧妙安排:我们可以将有意向的公司往后放一放,先去尝试一些意愿不大的公司,全当自己“练兵”,就是为了更好的去面试意愿比较强烈的公司,这样的话把握会更大一些。

04

结语

本文主要是结合我表弟在当前阶段面临失业的这件事儿,给大家做了一个关于失业、择业的整理。因为看到很多朋友一提到失业,被辞退就出现了焦躁不安,甚至导致失眠的情况。职场中遇到这种问题,其实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儿,也确实让人很悲伤。但是悲伤、焦虑对实际问题起不到任何积极的作用。

所以呢,我就结合自己的一些经验为大家做了一个梳理,希望能够在择业的道路上给大家带去一些帮助和启发。

我是@杨子翔 ,前上市公司高级工程师,欢迎关注我,专注于思维模型的研究和学习,每天都会有职场干货输出,欢迎评论和转发,职场中一起进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