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闲居,在春天


闲居,在春天


大年初四,迎来了久违的阳光,窗外的树木披上了温暖的颜色,也有些春天的样子了。

这个春天,因为肺疫的到来,中国几千年历史的传统春节,被以一种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安静方式度过。从城市到乡村,巷陌人家的门紧闭着,马路上人车稀少。家家户户准备好的过年食物,成了度过疫情的储备粮。

闲居,在春天


不用出门,也不用招待客人,换上柔软舒适的棉服和棉鞋,在家闲居。闲居,于我来说,已是习惯了。或看看书写写字,练练琴,到露台上侍弄花草;或整理一下家务,看看哪个角落里灰尘没有除干净,哪棵植物再往左或右侧一下姿态看起来会好一些,窗帘的褶皱是否均匀,桌旗铺得是否平整……热爱生活的人,也总是希望生活的角角落落里都是自己喜欢的样子。

守着自己喜欢的日子,在心里默默感谢那些为控制疫情而奔走奉献着的人们,因为有他们,我们才能享一室安宁。

闲居,在春天


这几天娘家人午饭后都会来我这儿喝茶。弟弟拿了我的书在一旁翻阅,小侄儿在膝头蹭来蹭去,我和弟媳嗑着瓜子聊着天,听孩子们的欢笑声在屋子里回荡,喧闹声填满了平日里空落落的每一个角落。

碳火炉上烤着几颗鲜亮的小蜜橘,茶壶里煮着一壶老普洱。父亲在辅导小孙女做数学题,身上穿着我和弟媳一起为他挑选的羽绒服,我隔着腾腾的热气,看着他谆谆教诲的身影,回想着小时候父亲的样子。茶煮好了,我倒进瓷杯递给父亲,父亲笑着接过去。小时候我常喝父亲泡的茶,父亲喜欢喝绿茶,他告诉我们好的绿茶在第二天倒掉的时候,叶子还是绿的,我会跑到门口去看那泥土地上的茶叶,那淡绿的颜色现在还记得的。如今轮到我给父亲煮茶了,能尽孝心,心里是比喝茶还甘美的。我手捧茶杯,给家人讲关于茶的知识和文化,教他们如何通过茶汤的颜色辨别茶的优劣,茶煮好后最佳饮用时间,喝茶对于身体的好处等等。我们聊着天,将一壶茶喝到淡,将一炉火烤到灭。

闲居,在春天


闲居,在春天


曾经,我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总是乐此不疲地去探索,总想到更远更宽广的地方去看看。而今,走累了,风尘仆仆地一头扎进父母的怀抱,才知道亲情是如此让人感到踏实安心。人生最该珍惜的莫过于,父母尚在,我亦未老,你还能疼我,我亦能孝你。

茶几上的水仙这几日开得盛了,茎杆的营养被花朵吸收,愈显得纤长欣雅了。汪曾祺《岁朝清供》里说,旧时候人们过年要在家里岸几上摆放些雅致的植物,或水仙,或腊梅,或天竺。穷人家没有那些雅物,就用水培蒜苗或萝卜英来替代,为的是给热闹的新年增添一些清雅气息。我和弟弟弟媳偎坐在柔软舒适的沙发上,歪斜着互相挨着靠着,面前那盆被瓜果点心簇拥着的水仙散发着若有若无的香气,在茶水煮出的白水雾里静静开着,葱茏的绿意里烘托出几朵带着黄芯的白瓣,色调上给人温润柔和感觉,眼里心里满满的舒服愉悦。陶渊明在乡下闲居的日子,悟出乡村生活“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大概生命的真意就是此刻这样无法用言语说出来了。不忙的时候,无意间也就活出了庄子的样子。

闲居,在春天


孩子们在屋子里跑来跑去,昨天才收拾好的,今天一会儿又一片狼藉了。可是当我收拾女孩们做手工剪下的碎布片,洗刷着他们吃完点心后留下的碗盘,一个个认真烫洗茶杯,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整理着被小侄儿弄得凌乱的屋子时,心里却是柔软的。这世间最深情的爱,莫过于,我就喜欢看着你在我的世界里闹腾。

小时候过年看着奶奶妈妈她们在厨房忙出忙进,为一大家子人准备过年吃穿用的,觉得有她们在,幸福就有着落。现在我也成了这样的主妇,可以为家里的人付出着,让他们在我的精心安排布置下好好儿享受着,心底不觉生出暖暖意。

闲居,在春天


没有事可做,也无话说的时候,我摸出茶几底下的一本《孟子》歪在沙发上翻看,从前买回来那些难嚼的古书籍,在这样闲的日子里也能静下心来读读了。我有时看书也并不认真看,随意翻翻,偶有佳句入了心,便是收获。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大概是读书的最佳境界了。

女儿在一旁练琴,因为是新曲子,叮叮当当的琴键声一直不成曲调地重复着,我想日子也就是像练琴这样吧,于平常里简单重复着一日日,把简单的日子过好了,就是一首美妙的旋律。

闲居,在春天


在这个特殊的春节,在春天来的时候,让我们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安心闲居吧,闲出雅趣,闲出生活滋味,我们好了,世界也就安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