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華夏文明之“開天聖人”: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華夏文明之“開天聖人”: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華夏曆史可分三個階段,從盤古氏到黃帝是神話時代,從黃帝到大禹是傳說時代,大禹以後到今天是信史時代。其中,黃帝和大禹是兩個重要的分水嶺。

包括如下十六位開天聖人:

盤古氏,開天闢地

上三皇:上古時期的天皇氏、地皇氏、泰皇氏

下三皇:有巢氏(巢皇)、燧人氏(燧皇)、伏羲氏(羲皇)

五帝:神農氏(炎帝)、軒轅氏(黃帝)、青陽氏(玄囂帝)、高陽氏(顓頊帝)、金天氏(摯帝)、高辛氏(嚳帝)、陶唐氏(堯帝)、有虞氏(舜帝)、夏后氏(禹王)

在這裡,我將重點介紹對華夏文明影響最大的其中十位聖人。

華夏文明之“開天聖人”: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盤古氏,距今四百萬年。其功績是“開天闢地,分陰陽”。盤古氏是告別混沌從洪荒走來的第一人,在此之前還沒有人類。但是應該有古猿,以及其他脊椎動物、蟲魚鳥獸,是華夏民族的第一個開天聖人。

華夏文明之“開天聖人”: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天皇氏 ,距今二百七十萬年, 兄弟十三人 ,出生在天靈山,都城天都,功績是“有數字”。天皇時期,人類已經知道了“多少”,有了數字的概念,包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以及“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因十天干,故稱“天皇氏”。

華夏文明之“開天聖人”: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地皇氏,距今一百七十萬年,兄弟十一人,出生在熊耳山,都城龍門。功績是“定三辰,分晝夜,有歲月”。地皇氏不像現在的人有工作忙,他們可以天天在吃飽肚子後就專心觀察日月星和蟲魚草木。所以知道了“一歲為十二個月”,以及“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因十二地支,故稱“地皇氏”。

華夏文明之“開天聖人”: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人皇氏 ,距今七十萬年,兄弟九人,出生在荊馬山,都城九城。功績是“出暘谷,分九河,衣獸皮,族內群婚”。人皇氏時期數字有了,日月星會看了,歲月知道了,活動範圍就大了。他們可以去到海邊看看,跑到山上轉轉。活動範圍大、影響也大,稱“泰皇氏”或“大皇氏”。又因為配齊“天、地、人”三才,又叫“人皇氏”。

華夏文明之“開天聖人”: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華夏文明之“開天聖人”: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有巢氏,巢皇是也,距今三十萬年,出生在九嶷山,都城蒼梧。主要功績是“構木為巢,族外群婚,編堇而蘆,葺灌而扉,塗茨翳以蔽風雨”。三十萬年以前,氣溫比較高,大氣含氧量高,雨水充足,植被十分茂盛,野獸也多,人類面臨著被猛吃光、被滅絕的危險。這時候,有巢氏教會天下人民築巢而居,從而倖存了下來。築巢而居,故稱“有巢氏”。

華夏文明之“開天聖人”: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築巢而居,帶來的一個問題是因為居所固定,遷徙不方便,需要囤積大量的食物。那時候人類以狩獵為生,囤積的肉食,無法再像以前那樣保證新鮮。不象以前如同動物,走到哪裡吃到哪裡,一直都可以吃新鮮食物。築巢而居之後,新鮮食物就無法得到保證。怎麼辦呢?第六個開天聖人“燧人氏”應運而出,“燧石取火”,教天下人民使用火。火使用的根本功能,就是為了給不新鮮的食物去腐去臭。“燧石取火”,故稱“燧人氏”。

華夏文明之“開天聖人”: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燧人氏,燧皇是也,距今十萬年,出生在崑崙山,都城燧明。主要功績是”鑽木取火,燧石取火,觀察天象,河出圖、洛出書,結繩紀曆,分禽獸蟲豸,定北極星(那時候的北極星是織女星),分三桓”。同時期還有兩個有名的女人“弇織氏”和“華胥氏”,燧人氏和華胥氏生了伏羲氏。

華夏文明之“開天聖人”: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隨著地球氣溫的下降,茂盛的原始森林生態開始退化,同時,因為人口的增加導致對食物的需求增加。“繩結以為網罟,以畋以魚”,完成這樣工作的,是華夏民族的第八位開天聖人“伏羲氏”。

伏羲氏,羲皇是也,距今三萬年。出生於石樓山,都城宛丘,以玉華子為師。其主要功績是“作八卦歷以通神明(又名“六十四卦歷”,以八為數,384天為一年),作結繩而為網罟,造書契,作瑟三十六絃,制嫁娶之禮,取犧牲以供庖廚,族外群婚”。

伏羲不是爬在地上的大蜥蜴,而是由於網的動物吃不完,暫時圈養起來,隨時庖廚了吃。因為已懂得庖廚,稱“皰羲氏”,又叫“伏羲氏”。

同時期還有一個有名的女人“女媧氏”,伏羲氏和女媧氏生了神農氏。

華夏文明之“開天聖人”: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因狩獵過度,導致了獵物供給的減少。原本靠狩獵怎麼也吃不完的小動物們,變得越來越少。人類面臨著食物短缺的問題。本來吃肉的人類,不得不轉型為吃草,從狩獵轉向了採集。相比狩獵而言,採集要求的技術性更高。大多數的動物,抓到都可以吃。但是植物不一樣,有些植物吃了會中毒。為了識別哪些草可以吃,哪些不能吃,華夏民族的第八位開天聖人“神農氏”,完成了這項傑出的工作。

神農氏,炎帝是也,距今一萬五千年,出生在常陽山,都城成紀。以赤松子、九靈子和廣壽子為師,以刑天為相。主要功績是”嘗百草,著《神農本草經》,制耒耜 ,創日曆(以九為數,729日夜即364.5天為一年),種五穀、稻、黍、稷、麥、菽 ,造雅琴 ,養家畜,創婚姻,製陶,以麻為衣,日中為市”。

神農不僅完成了對百草和穀物的識別鑑定,還發明瞭基礎的農業耕作技術。這是採集文明到農業文明的劃時代轉折。神農嘗百草,並不是為了採藥材,藥材只是採集農業的附屬成果。因為發明農業,稱“神農氏”。同時他也是一個用火的高手,又稱“炎帝”。

華夏文明之“開天聖人”: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人口的快速增長,摧毀了採集文明經濟殘餘,在黃帝時期,華夏民族的農業文明發展到了新的高度。新增人口,為了開墾更多的耕地,從一個地方遷徙到另一個地方,這時候,不僅是人口的遷徙,還有一系列生產生活資料的遷徙。這迫切地要求運輸工具來支撐這樣的經濟生態。所以車輪被黃帝發明了出來,以車作為運輸工具,是交通媒介技術的一項劃時代變革。

軒轅氏,黃帝是也,距今七千五百年,出生於太華山,都城雲巖。以廣成子、寧封子和容成子為師,以風后為相。命倉頡造字,命伶倫做簫管樂(五音十二律),命大撓創甲子曆法(天干地支六十甲子),命風后演兵法(奇門遁甲),造指南車,與岐伯、雷公、素女著《黃帝內經》,造宮室,做衣裳,刳木為舟,剡木為楫,定嫁娶。

軒轅氏是華夏民族的第九位開天聖人,因為發明了車,故稱“軒轅氏”(軒轅是車的代稱,軒和轅是車的兩個主要部件,橫木叫軒,縱木叫轅)。他完成了後世幾千年,基本的農業文明形式和社會文化制度。

農業的繁榮,導致人口的興旺。人口多了,又因為繁衍了很多代,可耕地短缺成了大問題,開疆拓土也是黃帝之後的顓頊帝、嚳帝、堯帝、舜帝主要做的事。

青陽氏(玄囂帝,又名少昊),距今七千年,以句芒為相;

高陽氏(顓頊帝),距今六千五百年,以赤精子為師,以共工為相;

金天氏(摯帝),距今六千年,以蓐收為相;

高辛氏(嚳帝),距今五千五百年,以圖錄子為師,以祝融為相;

陶唐氏(堯帝),距今五千年,以務成子為師,以皋陶為相;

有虞氏(舜帝),以尹壽子為師,以後稷為相,距今四千五百年;


華夏文明之“開天聖人”: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當開疆拓土已經達到了極限,提高土地利用率就成為必然選擇,大禹就應運而出。

大禹,又稱禹王,距今四千年,生於嵩高山(又名“崇高山”,筆者就出生在這),都城陽城。以真行子為師,以伯益為相。大禹治水,勞身焦思,三過家門而不入。定九州(冀州、青州、徐州、兗州、揚州、梁州、豫州、雍州、荊州),鑄九鼎(冀州鼎、兗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揚州鼎、荊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修定日曆以建寅之月為正月,稱為“夏曆”(我們今天用的陰曆就是夏曆)。禹治水有功,故稱“大禹”,“禹王”。因其開創的朝代叫“夏”,又稱其為“夏禹”“夏后氏”。

華夏文明之“開天聖人”: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大禹治水,並不只是抗洪搶險,實質上是農業文明的一次深層變革。大禹把靠天吃飯的自然農業,升級到了灌溉農業。讓一些原本無法保證收成的土地,變得可以旱澇保收。這樣擴張的新增人口,就可以在馴服後的土地上生活,這個成就使得華夏民族的人口大幅增長。

大禹所發明的灌溉農業,對人類的影響十分深遠,成為後世各個民族都存在大洪水的神話傳說的原型。

從華胥氏(燧人氏時期)到夏后氏(大禹)完成了華夏文明的奠基,所以稱為“華夏文明”。


(注:本文轉自頭條號“巖舟235”)

作者簡介:巖舟先生,華夏文化的擁躉,因敬仰船山先生“六經責我開生面,七尺從天乞活埋“的精神,故取名“巖舟”。巖者山也,舟者船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