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方向错了?夏朝会不会本就不在河南?

Mr种茶家


夏朝文明无论怎么挖,都挖不出来,这在目前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夏朝也许真的不存在。

对于夏朝最早的记载,出自《尚书》,这部著作大约公元前五世纪成书,也就是春秋晚期,战国初期。这个时间点,距离传说中的“夏朝”,已经过去了一千五百多年,其可信度大大降低。在此基础上,如果考古学发掘,在公元前21世纪,的确有某个已经进入奴隶制文明的王国的物品——尤其是文字记录,能够说明这个王朝的确叫做“夏朝”的话,那么在史料和考古的相互印证之下,夏朝的存在与否,便不需要质疑。但问题恰恰出现在,考古上并没有能够一丝一毫的证据来支撑“夏王朝”的存在。


更令人感到诧异的一点在于,作为历史记载中直接与夏朝产生冲突并且灭掉夏朝的殷商人,在其甲骨卜辞中丝毫没有提及这个被他们灭掉的王朝,这就很不正常。甲骨卜辞是做祭祀之用,祭祀对象包括历代殷商先王和天帝,同时也兼记录一些君王的伟大功绩,比如商王武丁征讨鬼方等。然而,成汤灭夏,作为商族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居然没有一丁点记载,这不得不令人怀疑夏朝存在的真实性。


在断代考古工程展开后发掘的二里头文明,被普遍认为是夏朝文明。但是,二里头文明究竟是早商时期的文明,还是夏朝文明,这一点很难确定。甚至对于二里头文化四期的划分,目前来说都比较模糊不清,有人认为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都属于夏朝文明,而另有观点认为前两期属于夏文明,后两期属于殷商文明。因此,对于二里头文明的性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

要证明夏王朝存在,目前而言,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将考古发现和文字记载对比,能够得到相互印证。这一点目前来说,还是做不到的。

至于传说中的夏王朝究竟在何地,就记载来看,毫无疑问地都支持河南。所谓伊洛竭而夏亡,这证明夏朝文明建立在古伊洛河流域,而伊洛河,则其主要的流域就在于河南。而根据考古发掘,最具文明形态的古文化遗址,或者说,与殷商文明的程度最为接近的上古文明,也都在河南被发掘。因此,如果夏王朝存在,那么其必定是在中原地区,而不可能在其他地区。


实际上,无论夏王朝是否存在,都并不影响中国境内的龙山文化等已经具备文明特征的既定事实,也就是说,中华文明进入文明时代在世界范围内已经算是比较早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