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何紹基 臨漢《武榮碑》

何紹基 臨漢《武榮碑》

何紹基臨漢《武榮碑》線裝一冊,計八頁十六面,每面三行,行四字,共隸書一百八十六字。民國年間為譚澤闓藏品,1926年譚氏提供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出版,後入上海工藝品進出口公司庫藏,書衣猶有“藝畫”舊籤,流傳端緒分明。由於此冊近代不斷翻印出版,影響書學甚巨,為存世最著名的何紹基隸書作品之一,極為珍貴難得。

何紹基 臨漢《武榮碑》

《武榮碑》原石在山東濟寧,《隸辨》認為作於東漢永康元年(167),傳最舊有明末拓本,後頗有損泐,是拓本存世較少的漢碑名品。咸豐八年(1858),何紹基主講濟南濼源書院,為溯漢隸法則,開始專習隸書,以後數年幾乎將東漢諸碑臨寫殆遍,“東京石墨皆我師,臂腕雖衰勇猶賈”,可見其用力之精勤。何紹基以積累數十年之書法功力臨模漢碑,或取其筆勢,或鑑其結體,或領略其神采,廣參博參,遺貌取神,意必有所專屬,此冊以遲澀生拙的運筆表現碑石漫漶斑駁之渾厚感,雖有部分泐字未書,致文義不甚貫通,然章法穿插揖讓,書風淳古峭健,乃其臨古力作,足為後學津樑。

何紹基 臨漢《武榮碑》

譚澤闓出身茶陵世族,為民國時期滬上著名收藏家,其本人既以顏體書法名世,收藏乃專主於清代宗顏的劉墉、錢灃、何紹基、翁同龢四家,兼以籍隸湖湘,與何紹基同源,故鑑定蝯叟書跡最具功力,收藏既富且精,堪稱近代巨擘,曾言傾力訪求何紹基臨漢碑墨跡歷二十餘年,以《武榮》、《華山》、《曹全》、《李翕》、《乙瑛》最為難得。此冊為譚氏所舊藏,前後鈐“瓶齋所藏”、“曾藏茶陵譚氏天隨閣中”收藏印,1947年譚澤闓去世,藏品經三房析產,《何道州臨漢碑十冊》亦自此分散,至1982年,譚延闓之子譚伯羽、譚季甫兄弟將家藏品捐贈臺北故宮博物院,十冊之《史晨》、《韓敕》、《李翕》赫然在目,此外曾見《衡方》尚存世間,其餘則不知下落。

何紹基 臨漢《武榮碑》

1926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何道州臨漢碑十冊》時,為求整齊劃一,將原作之豎長方框易為正方框,補繪字格,致行字間距多有變動,此外尚更換何紹基原鈐印記和譚氏藏印,冊首加入譚澤闓題簽,少數跨面跨行之筆劃略施描潤,徵之本冊和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皆然,此為早期出版品如商務印書館最著名的《四部叢刊》在內的習見現象,以後歷次翻印均襲其舊,拍品則仍具廬山真貌,保存完好無缺,其精妙處固不待言,識家自鑑。

何紹基 臨漢《武榮碑》

何紹基 臨漢《武榮碑》

何紹基 臨漢《武榮碑》

何紹基 臨漢《武榮碑》

何紹基 臨漢《武榮碑》

何紹基 臨漢《武榮碑》

何紹基 臨漢《武榮碑》

何紹基 臨漢《武榮碑》

何紹基 臨漢《武榮碑》

何紹基 臨漢《武榮碑》

何紹基 臨漢《武榮碑》

何紹基 臨漢《武榮碑》

何紹基 臨漢《武榮碑》

何紹基 臨漢《武榮碑》

漢《武榮碑》,現保存在濟寧市漢碑亭內,該碑文局部漫漶,碑額題刻"漢故執金吾丞武君之碑"。據《隸釋》卷十二《故執金吾丞武榮碑碑》補錄:

君諱榮,字舍和。治魯詩經韋君章句,闕幘傳講,孝經、論語、漢書、史記、左氏、國語,廣學甄徹,靡不貫綜。久斿大學,囗然高厲。鮮于雙匹,學優則仕。為州書佐、郡曹史、主簿、督郵、五官椽、功曹、守從事。年卅六,汝南蔡府君察舉孝廉,囗囗郎中,遷執金吾丞。遭孝桓大憂,屯守玄武。戚哀悲慟,加遇害氣,遭疾隕靈,囗囗囗囗。君即吳郡府卿之中子,敦煌長史之次弟也。廉孝相承,亦世載德。不忝囗囗,囗囗命囗,不竟臺衡。蓋觀德於始,述行於終。於是刊石勒銘,垂示無窮。其辭曰:天降雄彥,資才卓茂。仰高鑽堅,允文允武。內幹三署,外囗師旅。囗勒屯守,奮威囗武。囗旗降天,雷震電舉。敷耀赫然,陵惟哮虎。當遂股肱,囗之元輔。天何不弔,降此囗咎。痛乎我君,仁如不壽。爵不副德,位不稱功。鹹裡傷愴,遠近哀同。身沒囗囗,萬世諷誦。

碑陰有清人銘刻:"張力臣第四次來題,子增桐、孫裛冉從行。道光廿一年七月,日照許翰補刻。""丁未四月,路騰奇到此一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