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余秋暮色重,思量半生行”是什么意思?怎么赏析?

用户1960466987647


我想没有那一个季节,能像秋天这样,能够让人静下心来,去回忆一些远去的旧时光,那些记忆深处的点滴,在片片落叶的凋零中,一点点被捡拾。秋天,更像一个人的中年,在历经春华的明媚,酷夏的热烈之后,心中过境千帆之后的宁静,踏着厚重的落叶,内心有种从容与安然,风过无痕的淡定与洒脱。轻触旧时光的脉络,很多的回忆,都是从那些泛黄的旧照片,找寻一些曾经的蛛丝马迹。那些美好的回忆,犹如芳醇的美酒,经过时间的酝酿,愈发历久弥香。


汉江伊人


我是顾南安。“余秋暮色重,思量半生行”并没有明确出处,很多人留意并且记住这句话,大概是因为这句话字里行间所弥漫的人生况味。

一、字面意思

简单来说,就是:节令已经行至秋天深处,距离冬天不远。四顾张望,只看见眼前暮色重重,像雨像雾又像风,一切景物都模糊不清。面对此情此景,让人不得不心生怅然,开始默默思虑已经失去的半生时光和行走过的路。

二、深层意味

很多话之所以意味深长,是因为话里寄托了作者的情思。上面这句话,并不是简单记录生活中的某个场景。而是有另一番更深层次的意味。

试想,一年有夏秋冬四季。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要经历童年,少年,青年,壮年和老年。日常,我们习惯于把我们所处的人生阶段,比喻为春夏秋冬四季。

这句话中的“秋”,其实也有同样的意思,既是指秋天,那个万物凋零的季节,更是说作者的人生已经到了秋天,到了壮年甚至老年时分,面对真正的离去已经不远。这个“秋”字,其实与下一句中的半生相呼应,说的是人生已经过了大半,而暮年就在眼前。

同时“暮色重”也不光是形容秋天时雾霭沉沉的景象,而是说大半的人生走下来,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雨飘零和坎坷曲折,人生已经有了“重露繁霜压纤梗”的厚重和积淀,同时也有了颤巍巍的身体载不动太多岁月的危机。

何况还有一个“余”字,把时日无多的局促感和无力感也充分体现了出来。

那么,作者“思量”这“半生行”,想到的是什么呢?大概是:人生已然到了这个阶段,再蓦然回首思虑大半生的匆忙时光,只觉得经历了太多太多,似是有万千的话语要说,而心中五味杂陈,话到嘴边,却只化作了一句厚重悠长的叹息……剩下的人生风雨未知,又该怎么用老病之躯去应对呢?

这也正是这句“余秋暮色重,思量半身心”营造出来的况味,引发很多人特别是中老年人感喟的原因。

三、写在最后

最初看到这句话,脑海里想到的是:父母在,人生尚有来路;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我们的人生,就是在父母离开的那个时候,跨过了一道分水岭。

而当我们在分水岭的另一侧越走越远,老之将至时,内心也一定有这样的时刻,五味陈杂,内心灰茫,而与“余秋暮色重,思量半生行”这句话的况味不谋而合。


顾南安


人生自古悲寂寥,何言秋日胜春朝?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在“阴阳消长”中:中秋(仲秋)为“阴阳各半”的平衡,之后便是“阴长阳消”的进程。


在“阴阳五行”中:秋属金,主肃杀,配位西方......所以,当金风(西风)吹起的时候,对于百谷草木来说,是凋零的开始,之后便是枯萎与死亡。


在“人体五脏”中:肺属金,五色为白,七情主悲......所以,当盛年(中年)不在的时候,对于人体器官来说,是退化的开始,之后便是白发苍苍与步履蹒跚......


人生一世,犹如草木一秋。到头来,谁把秋捱过?

道求长生,纵观历史,有谁长生不老?又有谁返老还童?


日过午时则西仄,人过半生犹日落。

人是自然的产物,谁能逃脱生死的循环!


“余秋暮色重,思量半生行”的直观意义在于:

眼观自然凋零枯萎的死气越来越浓,当思量生命过半将怎样走过剩余的人生。


作为赏析,可借鉴古人,亦可活出自己:


楚狂歌孔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屈原谓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虽,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稀语红楼


大家好,我是海海文化闲谈,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余秋暮色重,思量半生行"中,“余秋”代表的是深秋,"暮色重"表示时间已经很晚了,暮色深沉;"思量半生行"指的是诗人在思考回忆自己前半生走过的路。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在一个深秋的夜晚,暮色深沉,年纪将近老年的诗人,望着昏昏沉沉的天空,回忆起自己前半生走过的路程,感叹青春不在,韶光易逝。

这句诗中通过描写时间已为深秋,暮色深沉,来比喻诗人已年近老年,青春不在。在这样的一种天气中,诗人通过思索自己的前半生,来感叹时光如白驹过隙般匆匆流逝,一代人的芳华早已落幕。

综上所说,我认为这首诗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诗人通过描写深秋暮色深沉,回忆自己的前半生,来感叹“时光易逝,青春不在”这一主题。


海海文化闲谈


先回答这两个句子的字面意思:暮色重重的深秋傍晚,一个半百老人,在考虑自己过去的这半生行迹事业。

中国诗词,讲究意境,尤其善于运用外境来衬托心情心理。

句子里,余秋,代表晚秋深秋,隐含的意思,是一个步入晚年的老人。

暮色重,一方面代表失去朝气活力的老人,另一方面,也含有老人迟暮的悲凉晚景。

思量,有两层含义,考虑和思念。在这里应该是思念回忆的意思。

半生行,意思是过去的岁月,自己的行迹和事业。

虽然是两句,作者比较直观的描写了一个老人,在暮色重重的深秋,有些悲观的回忆自己的半生行止。

或许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也或许,事事思量竟有因,半生尝尽苦酸辛。




中国干细胞医疗


"余秋暮色重,思量半生行。"表面意思是愈到晚秋天黑就越来越早了,人生过了一半就时光越来越容易逝去,不知不觉就步

入老年了。人们追求未来却又缅怀过去,人生匆匆许多事情来不及回味就己成回忆。


听风轩主


秋,是丰收的季节,落日的余晖与秋的金黄,是那么的厚重;人生的秋,五十多岁的年纪,也是一世鼎盛的年华;秋、夕阳、暮年……

秋,是多思的季节,秋的果实回忆着半世的奔忙,还有曾经路过的风景、遇到的人……

林妹妹的秋,与愁相伴、相连秋日的雨,美人垂暮、心生感伤;严冬将至,凄凄惶惶……

虬髯客的秋,有相思、有兄弟、还有酒!雨送相思,梧桐老树,点点寒秋;相思的兄弟,相聚必有相送的时候——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雨送相思酒解愁,

梧桐老树又寒秋,

兄弟相逢图一醉,

日暮挥手不言留。



我思WORDS


晚秋时节,日落时分,看暮色沉重,思考着我度过的人生。

前半句写景,交代时间,营造出孤单落寞,沉静的氛围,后半句写人,面对逐渐消失的阳光,思考着自己已经度过的时间,剩下的日子又会是怎样的跌宕起伏。

生活节奏的加快,周围脚步匆匆,我们似乎越来越浮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我们多了一丝圆滑,少了一点菱角,于是乎,在独自一个人的时候,会想要慢下来,欣赏生活的本色,感慨着时间的流逝之快,在时间长河之中的我们,似乎格外微不足道,可有可无,但是回想起来,又是格外的美丽动人。


夏妮


前半句描绘自然景色;深秋的傍晚天空之色越来越晚,语意即将秋去冬来,后半句借前半句观自然之景色由感而发出人生感叹;人生道路已然走到现在面对生活压力与社会的现实,是该好好考虑剩下半生的道路该怎样去做出改变与行走!深思而发前半生本该努力学习而有所收获却两手空空,回首发现自己已然不再年轻必须好好考虑余下的时间了[微笑]



悬崖上的小草


字面意思很好理解:

我的人生知之秋已然到来,暮色凝重,表明作者已经是迟暮之年。此时自然是要回望自己过去的半生的作为,省视自己的内心盈亏得失——这也是每个中年人都要面对的灵魂拷问吧?

正应了陶潜那句: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