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疫情之下多次延后假期,“加长版”寒假怎样过?

受疫情影响,2020年春季开学时间多次延后,学生只能先行居家学习。史无前例的变化,无论对学生、家长还是老师,无疑都是一种全新挑战:有人焦躁不安,在朋友圈大喊“再不开学就疯了”;有人利用难得的时光,尽情享受亲子互动乐趣;还有人潜心修炼“内功”,借机提升自己。

学生 有计划地充实自己

“俯卧撑3组,每组15个以上;扎马步3组,每组30秒以上;挥网球拍5组,每组100次以上……”走进李沐昀家,墙上一张“日常必做事务”清单颇为醒目,这是他给自己制定的一份计划,包括锻炼和学习两大部分,每天都会按计划完成。

李沐昀是金庭学校五年级学生。虽然不能回校上课,但他说自己很充实。每天除了观看学校老师制作的网课和完成自己制定的计划外,他还会背诵一首毛泽东诗词。喜爱看历史类、诗词类书籍的他,目前正在看《念楼学短》和《平凡的世界》两本书。

假期里,李沐昀多了一个新爱好——使用Scratch编程制作小游戏。李沐昀的父母都是湖南工程学院老师,父亲在这段时间教会了他使用Scratch。“早就想学会编程自己设计游戏了,这次终于实现了。”李沐昀从中找到了乐趣。

疫情防控期间,所有学校停课不停学,像李沐昀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除了根据老师的线上指导学习外,还增加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一天的安排比较紧凑。

而处在各阶段毕业年级的学生,这个假期过得并不轻松,高三、初三学生早已按照课表严格作息,即便在家也没停止紧张学习。大四学生的焦虑体现得尤为明显。湖南工程学院大四学生李思敏告诉记者,她参加了研究生考试,原本农历新年后考研笔试成绩就要公布,因疫情原因时间延后,让她不得不先考虑就业的事。焦灼中,李思敏还是利用假期做了不少前期工作:准备论文、备考职业资格考试、网上求职等,“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现在多准备,日后好应对。”她说。

家长 抓狂应付VS陪伴成长

家住雨湖区熙春路的方女士,已经恢复正常工作,可9岁女儿在家学习情况让她“不省心”。“每天不是看电视,就是玩平板电脑,爷爷奶奶根本管不住。”方女士说,女儿学习缺乏自觉性,在家里没有老师的管束,孩子难以静下心来阅读或学习,为此她绞尽了脑汁,但收效不大。

方女士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朋友圈已有不少家长发出“孩子再不开学,家长就要疯了”的声音。如何让孩子在超长假期中既能保证学习质量,还能足不出户地玩些有益身心的游戏,成了家长要学习的新课题。“我们每天要上班,不可能守着他按点学习、锻炼,他到底是在学习还是玩游戏,我们根本不知道。”一位家长有些无可奈何。

市民谭先生,显然是众多家长中较为“淡定”的一位,他给孩子做了详细的计划表,让孩子学好也玩好。谭先生的儿子上二年级,开学延期一开始也曾让他不知所措,“孩子本来自觉性就不强,这样一来,我担心他的惰性会变得更重。”不过,他很快就对儿子提出明确要求,“学校延期开学,但是每天在家的学习、生活要严格按照学校标准来。”7点起床,7点半吃早餐,然后再按学校的各科课程时间表上下课,课程内容可以增加自己一些喜欢的内容,比如手工等等。“他平时动手能力很强,我就买了不少手工课程的用具,让他多做手工,至少他看电视的时间就少了。”一段时间下来,孩子就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每天在学习之余,谭先生还引导孩子学着洗碗、扫地、整理房间等。他有空的时候,还和孩子一起跳绳比赛,既丰富了孩子的居家学习生活,也拉近了亲子关系。

家住岳塘区福星西路某小区的黄女士,同样是靠给孩子做计划,避免了部分家庭的“鸡飞狗跳”。“孩子初二了,也不算小孩了,我觉得最主要是要培养他的系统学习能力,提前做好计划很关键。”她陪儿子一起做好了每天的学习计划,并督促儿子按照计划执行。她反对读死书,让孩子学习之余跟自己一起做蛋糕,让孩子的假期更充实。

相较于未成年子女假期的相处模式,郭女士认为这个假期更是一次“心灵沟通”。她的女儿上大三,明年面临就业和考研的抉择。孩子难得在家这么长时间,母女俩有时间畅聊,郭女士支持女儿考研,没想到女儿也出于研究生就业面更广考虑准备考研,母女意见不谋而合。目前,郭女士的女儿已经开始考研复习,郭女士感叹,聊天中才发现女儿已经长大,已经对前途有了规划。

老师 在挑战中提升

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教。线上教学、线上辅导对很多老师来说是一种全新尝试,他们不论年龄、资历、科目,都全力以赴投入其中。

7:00发布当天的学习内容以及作业;上午制作好下午需直播的PPT,同时录制成“知识胶囊”,关注班级群动态,随时答疑回复,批改收到的作业并进行登记;

15:30进行作业讲评的直播,同时推送“知识胶囊”给没有听直播的学生以及学习基础不好的同学,反复叮嘱他们观看;

19:00对当天的观课、作业、锻炼等情况进行小结,然后再根据总结情况准备第二天的学习内容。

这是实施停课不停学政策以来,雨湖区护潭学校三年级数学教师李平均的日常。

李老师年过半百,日常工作时学习了不少信息技术,疫情防控期间,开直播课、录制微课这些对她来说并不难,“难的是要让每个孩子都跟着进度走。”李老师坦言,有的孩子自律性差,一旦家长没有时间监督,就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为此,她每天都要多次提醒家长督促孩子学习。再加上随时要进行线上答疑,这样一来,白天很少有休息时间。

线上教学对于毕业班级的老师来说更是一种挑战。湘机中学高三319班班主任殷燕介绍,最开始宣布延长假期的消息时,学生其实是很开心的,家长情绪也比较稳定,但时间一长,高考一天天临近,家长、老师和学生都焦虑起来。大年初五,科任老师就进入班级群、学生群,在线指导学生学习和答疑。原定开学日一到,学校就按课表在线上课。

老师们精选优质线上课程,还运用不同软件给学生上直播课或录播课。“老师们真的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殷燕坦言,老师们现在一天到晚要抱着手机或者对着电脑,同时要顾及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老师自身心理压力也挺大。

有过多年混合式(线上+线下)教学经验的湘潭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副院长陈宾认为,受网上教学经验、线上教学认知、学生接受度以及软硬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很多老师可能即使参加了突击培训,网上直播效果也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更不用说短期内建成一门优质慕课或优质课程视频了。“现在教育部免费开放了很多优秀课程资源,老师们都可以根据班级或者学生实际情况选用。”他不建议老师人人开直播,可先从网上优质课程资源入手,如果确实找不到合适的,可以调整教学内容、变换教学方式,也可以由相关单位牵头,集合优秀教师团队集中制作可以分享的优质教学资源。

他还提醒老师,“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将是未来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所以疫情防控期间的线上教学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次教师全面提升教学能力的机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