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传说中哪吒转世的裴元庆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角色?

D伯爵D




答:裴元庆是小说《说唐全传》中的人物,为隋唐年间的第三条好汉,仅次于李元霸、宇文成都之后,曾硬接过李元霸三锤,并在宇文成都重伤新愈之际将之再次震伤,名扬天下,是个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小英雄文学形象。

另外,《隋唐演义传》和《兴唐传》均有对这个人物的重复描写,人物形象没有太大的改动,情节上有所调整和改写。

比如说,在《说唐全传》中,裴元庆是被新文礼诱入庆坠山(注意这个山名的编造,与《三国演义》中凤雏庞统遇到的落凤坡、《东汉演义》里岑彭遇到的彭亡地如出一辙),由尚师徒埋下地雷,用火雷阵将之轰炸而死。

而在《隋唐演义传》,裴元庆却是被梁国大将猩猩胆回马刀斩杀。

在《兴唐传》中,裴元庆则是死于孽世雄的飞刀之下。

不管是《说唐全传》,还是《隋唐演义传》、《兴唐传》,都没有提到裴元庆是哪吒转世。

想想看,有时候觉得编书的人也很胡闹。

明知哪吒是天庭里面的天神,天天要上班,又没有死,哪有转世之说?

也就是觉得说来好玩罢了,他倒不说是孙悟空转世,那样更热闹。

顺带提一下,功夫小子释小龙曾经在林子聪饰演程咬金、黄海冰饰演秦琼的那版《隋唐演义》中饰演过裴元庆。他在剧中说了一句让人莞尔想笑的台词——在与敌对阵时,明明骑在马上的他突然跳下马,扬起手中的大锤说:“咱们在马上施展不出武功,还是下地来战吧。”

哈哈哈哈,你自己骑术不精,不敢骑在马上表演,却找出这样一个大借口。

话说回来,裴元庆应该是有历史原型的。

他就是隋朝礼部尚书裴仁基之子,原隋将张须陀的部下裴行俨。

裴行俨骁勇善战,有万人敌之称,于大业十三年(617年)与父裴仁基投靠瓦岗寨首领李密。

李密与王世充争夺洛阳失败后,李密投奔了李渊,裴仁基、裴行俨父子被王世充所俘,被迫降王世充。

武德二年(619年),裴仁基、裴行俨父子联合宇文儒童、宇文温等人,谋立越王杨侗,事泄,父子双双被王世充斩杀。

补一句,裴仁基有一遗腹子,名叫裴行俭,后来成为了唐初扬威域外的一代名将。


覃仕勇说史


作为一个能接住李元霸三锤的牛人,裴元庆也算是隋唐好汉里面比较出彩的一位了。

裴元庆出自《说唐全传》,乃隋唐第三好汉,排名仅此于李元霸和宇文成都。裴元庆武功盖世、年少有为,两柄银锤打遍天下无敌手。故被书中称之为“哪吒转世、战神下凡”。

裴元庆出身将门世家,其父裴仁基曾跟随韩擒虎将军、鱼俱罗将军“灭陈朝、剿吐蕃”,乃是隋末的一员虎将,裴元庆便是裴仁基的第三子。 据民间传说所言,裴元庆出生前夜,“满天红焱辉煌,透碧祥光照耀”。

裴夫人梦三太子在人间现出神圣法像,随后化作一团火球,飞入裴夫人怀胎十月的腹中。

几个时辰后,太阳东升,天空乍亮,裴府中彩气盈盈、红光满室,练兵归来的裴仁基推开房门,只见裴夫人的怀中躺着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婴。

这男婴天庭饱满、脸形圆润、哭声似洪钟、眉眼藏江龙。裴仁基见之大喜,感谢苍天赐子,故取名为“元庆”。元字有“天”的意思,庆就是“庆祝”。

裴元庆自懂事开始便喜欢舞枪弄棒,他八岁学锤,十岁便出师,十三岁臂力绝伦,十五岁时手持两柄重三百斤的“浪吼青霄白龙锤”击败天下豪杰。

曾力退宇文成都、搓败单雄信、锤震秦叔宝、打伤老杨林、单挑瓦岗山一众猛将,被列为“隋唐十三杰之第三条好汉”!

论力气,裴元庆略强于宇文成都,稍逊于李元霸。

宇文成都与李元霸过招时,李元霸手起锤落,宇文成都将四百斤重的“凤翅鎏金镗”向额前一架,来抵挡李元霸的重锤,然而宇文成都仅仅挡了一锤,虎口便流血不止。

而在“李元霸血洗十八路反王”时,裴元庆与李元霸连对三锤,仍然能够全身而退,足见裴元庆的力气在宇文成都之上。

论武功,裴元庆在老杨林之上,在宇文成都之下。

杨林手中的两柄囚龙大棍曾打得秦叔宝踉跄而逃,可遇见了裴元庆却落得了“折戟沉沙”的下场,曾经战无不胜的囚龙棍被裴元庆的银锤打为两段,身经百战的靠山王杨林在裴元庆的“天生神力”之下也不得不催马而逃。

宇文成都虽然败给了裴元庆,但是宇文成都败的冤枉、裴元庆胜之不武。

宇文成都和裴元庆交手之前凭借一人之力击退伍天锡、雄阔海、伍云召,这三人分别排名第四、第五、第六,裴元庆在宇文成都耗尽体力之后与其交手,虽然赢得了胜利,但却未免输了风度。

裴元庆虽然有“哪吒”的神力,却唯独缺了一点慧根。

话说裴元庆打败新文礼之后,他的武艺驰名天下,威震寰宇。裴元庆的心气更高了,锐气也更盛了,但是兵家有言“将不能骄,骄兵必败”。新文礼养好伤之后,偷偷派遣士兵在山谷中埋下八十八颗地雷火炮。

随后,新文礼率军在瓦岗寨的城墙之下叫嚣,大骂裴元庆是黄毛小儿,裴元庆一怒之下欲夸马出战,徐茂公急忙拉住裴元庆,告诉他今日不宜出战,敌军定有埋伏。心高气傲的裴元庆不听劝告,贸然出战,最后被地雷火炮炸得粉身碎骨。

裴元庆的人品正直、心怀正义、不爱杀生,而且孩子气十足,作为一个小说人物来讲,裴元庆这个角色可谓十分可爱。

不过裴元庆虽然有勇,但却无谋,年少轻狂,过于自负,白白送了性命。关羽、张辽、吕蒙同为武将,但却手不释卷,有勇有谋。而裴元庆目光短浅、暴躁易怒,实在当不起“名将”这个称号,所以只能是好汉。


白话历史君


传说中哪吒转世的裴元庆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角色?

裴元庆是小说《说唐全传》中的人物,此人使得一手银锤好功夫,然而经常刚愎自用,不听谏言,最终枉送了年纪轻轻性命。

一、 一身好功夫的裴元庆。

小说《说唐全传》里的这个裴元庆,虽然年少,但却有一身好功夫。使得一手双银锤,双锤重达三百斤,两臂力举万斤,乃神奇少年一个。

坊间传说裴元庆是哪吒转世,因接住李元霸三锤而威震民间,当时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三条好汉(第一条好汉是李元霸,第二条好汉是宇文成都)。

二、 不听谏言的小少年。

在小说里,少年裴元庆死的时候也才15岁。年纪尚轻,为何如此就死了呢。他的死主要源于他不听谏言,用现在话说叫年少轻狂。

裴元庆死于跟新文礼的对战中。此战裴元庆本可以不死,但他不听军师徐茂公的劝阻。

元庆道:“军师又来讲腐气的话了!我今日不杀新文礼,也不算成好汉!”
茂公道:“不必多言,这是大数难逃,此去不能活矣!”

交战中,新文礼略施小计,切断了裴元庆的退路,发动地雷之战,不费吹灰之力,将小将烧死在窟里。

三、人物评说。

裴元庆是隋唐“十八好汉”之一,虽然年少,但已闻名遐迩。他是小说里的亮点,他在小说里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裴元庆人物性格鲜明,立体感强,有力衬托起了全篇故事架构。

哪吒最为叫绝的篇章是哪吒闹海,以及对邪恶势力的不屑一顾,还有哪吒的不认命、不服输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在这点上,裴元庆跟哪吒有相似的地方,但在人物性格和对故事情节的渲染方面,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画外音:每个英雄人物的宿命也许都不一样,他们或为外界所束缚,或为自己而命丧黄泉,但凡能把命运握在自己手中的就是真正的英雄。

(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关注,欢迎点评。)


山城小哲


《隋唐演义》中有这么一个人物,他可以接住李元霸三锤

,要知道死在李元霸锤下的英雄好汉不计其数,所以他一战成名,他就是裴元庆,山马关总兵裴仁基。

裴元庆初印象

裴元庆是裴仁基的第三子,使得一手银锤(重三百斤),骑着抓地虎十分威风。在《隋唐演义》中,为了铲除瓦岗,皇帝要求群臣举荐能人义士帮助朝廷带兵出征瓦岗。

“谁领兵再打瓦岗?”宇文化及道:“若非大将,焉能取胜?今有山马关总兵裴仁基,他有三子:长子元绍、次子元福、三子元庆。这元庆虽只得十二岁,他用的两柄锤有五升斗大,重三百斤,从未相遇敌手。圣上可召他来,封为元帅,他若提兵前去,不消几日,包瓦岗必破。”

裴元庆随父亲三打瓦岗寨,作战十分勇猛,瓦岗无人能敌,但是瓦岗有一军师是徐茂公,徐茂公用计谋收服了裴元庆。裴元庆的姐姐最后嫁给了程咬金,也就是瓦岗的皇帝。

裴元庆的履历

裴元庆出现在观众眼前时,已经十二岁了,骁勇善战,跟随父亲南征北战。

  1. 早期裴家山马关总兵是手握一方重兵的军方大佬守卫隋朝边关,军功赫赫,在征战瓦岗时,被宇文化及举荐给隋帝,于是就有了
    三打瓦岗。
元庆把两柄鎚轻轻往上一架,贾柳二人的刀,一齐都震断了,二人虎口也震开了,只得叫声:“好厉害!”回马就走


2.裴元庆征战瓦岗立下无数战功,但是仍遭朝廷诬陷,忍无可忍最终投降瓦岗,成为瓦岗的一名猛将

3.李密和王世充开战,裴元庆向李密建议袭击王世充的老巢但是李密没有采取,果然李密兵败,最后投靠于王世充。有句话是功高震主,由于王世充猜忌裴元庆的功劳,最后也是下场惨淡。

4.在五关战役中,所有将领都没有抵得住李元霸只有裴元庆挡了三锤,裴元庆也因此成名。

元霸冲到西边,当头裴元庆一马迎上来,却没有黄旗,就要动手打了,把万里云一夹,四百斤重的锤一起,”当“的一锤打来,裴元庆把锤一架,大叫道:“好家伙!”“咣”的又是一锤。“当”的一架,“咣”的又是一锤。拍挡又是一架:“啊唷,果然好厉害!”回马便走。元霸大叫一声:“好兄弟,天下没有人当得我半锤的,你能接连挡我三锤,也算是个好汉,饶你去罢。”

5.由于在李元霸手里受了气,不开眼的杨林又挑衅裴元庆,结果被裴元庆胖揍一顿后逃了。

悲剧似的的结局,裴元庆的结局又好几种说法,但是没有一种结局是善终的。第一种:因功高震主被王世充杀害。第二种:被新文礼由计谋坑害在了山石阵中。第三种:《兴唐传》中则是死于孽世雄的飞刀之下。第四种:在《隋唐演义传》之《<strong>说唐后传》平梁部分,被梁国大将猩猩胆回马刀斩杀。看来裴元庆只能用悲剧结束一生,骁勇善战,但是却没有遇到明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