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武则天1生造了20个字,此时19个被废除,只留了1字为何无人敢用?

JOJO悠


武则天一共发明了18个字,后世统称“则天文字”,其中有许多字至今仍然被中国和日本使用,绝对不止一个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首位女皇帝,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即便是男女尊卑观念并不强烈的唐朝,武则天的称帝也给全国带来了极大地震动。

为了给自己称帝造势,在登基之前武则天大兴土木,建造神都洛阳,修建万象神宫,并允许臣民参观。接着她又更改官名,营造出一番新朝气象。而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则暗自命人在一块白石上镌刻:“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并将其献给武则天,号称在洛水中发现的。武则天见之大喜,将这块白石取名“宝图”,之后武则天加尊号为“圣母神皇”。

公元689年,在武则天称帝的前一年,武则天准备效仿秦始皇统一文字之举,授意凤阁侍郎的宗秦客制造了12个新字,这12个新字是:

“照”、“天”、“地”、“君”、“日”、“月”、“星”、“臣”、“载”、“初”、“年”、“正”,这12个字即所谓则天文字。

次年690年,武则天正式称帝,该国号为“周”,后世称“武周”,而这些新字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后来经过近代学者施安昌的考证,他又发现了6个则天文字,分别是:授、证、圣、国、人、月。其中“月”这个字有两种则天文字,于是到目前为止,人们发现的则天文字为18个。

(则天文字)

在武则天所创造的新字中,流传最广的就是“曌”这个字。“曌”即是“照”的意思。武则天在新字发明后就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武曌”,寓意普照大地。

此后的武则天的下台虽然导致“则天文字”被人渐渐遗忘,但“曌”这个字仍旧作为“照”的异体字在使用,因为这个字真的太形象了,将“曌”字上下拆开就是“日月当空,光明普照”的意思,字如其意。

(我觉得“曌”这个字还是蛮好看的)

如今“曌”字作为“照”的同意字可以继续使用,只不过后世都把这个字当成了武则天的专属名字了,所以使用的人可少,但这个字不属于异体字,日常电子设备显示毫无压力。

则天文字发明出来之后,不仅在中国使用,也传到了日本和朝鲜半岛。例如日本江户时代的大名,水户藩第2代藩主就叫德川光圀,他就是使用了则天文字的“圀”(国)字。相比于“曌”字,“圀”字也非常形象,寓意着一统八方。

(德川光圀)

如今的则天文字虽然很少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但是这些则天文字都是可以在电脑上显示的,不会出现乱码。


千佛山车神


一代女皇武则天,一生造了18个字,但唯有一个字流传至今,而且一般人还不敢用,就算是换在今天,很多人还都不懂得怎么念。

武则天造字,是武则天基于政治理由及愚民政策等因素而命人创制的汉字,后世遂称这些文字为“则天文字”。史学家一般公认则天文字共有十八个字,包括最初由宰相宗秦客献给武则天的十二字和后来陆续颁行的六个字。

不过这些文字都有其特殊的政治服务作用,在民间无法流行开来,随着武则天的去世和武周王朝的结束,这批文字已然失去了其时代意义而遭到抛弃,后人便纷纷用回了本字。

据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所撰《新唐书》卷七六《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传》记载:

:“载初中,又享万象神宫。……作曌、天、地、日、月、星、君、臣、戴(初)、载、年、正,十有二文,太后自名曌,改诏书为制书。”

此十二新字,由当朝宰相宗秦客上呈御览,其中除了“瞾”这个字为武则天个人专用之外,其他十一字皆颁行于天下,并抄赐发行于全国各州。此后又陆续增加了“授”、“证”、“圣”三个字。以及证圣元年(公元695年)六月后,又出现了“国”字。

圣历年间(公元698年)“人”字附焉,至此,加上武则天独有的“瞾”字,便形成了完整的十八字“则天文字”。


提到女皇,人们会想到一个气质雍容华贵的女性形象武则天。女皇一生非常传奇,在她14时,唐太宗听说她仪容举止美丽,遂召她入宫,封五品才女,赐号“媚娘”。后入感业寺为尼,被高宗再召入宫。

此后她开始传奇的一生,史上将她与高宗并称二圣。其实在武则天还没出身前,就有一术士给她母亲算过命,说你若生一女子,则贵不可言。当然无从考究,但给一代女皇武则天添上了神秘的色彩。

除了女皇的政绩不谈,她还做了这样一件事——造字,没错她模仿仓颉造了20个字。但随着时间更替,19个字被废,1个字也不怎么用。这与历史因素有关,也与当时的条件有关,未推广普及开来。

其中有一个字为”曌”。

应为当女皇在感业寺为尼时发号为明空,于是她为自己取了一个名字曌,即日月当空,普及众生之意。

她虽贵为一代女皇,但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尤其是在当时男性为尊的年代,自然有大臣不服气了。在那封建的时代,女性不允许管理朝政,但武则天确做到了,成为了传奇。欲要群臣服气,就要展现王者的霸气,而这个曌字无疑是强者的证明。

成为一代女皇的武则天,他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可谓是步步惊心,一步三折。624年武则天出生于并州,其父为荆州都尉,也算出身于世家。再加上长大后的她天生丽质,仪态万方,一时风华绝代声名鹊起。

14岁的她被远在京城的高宗所知,被召入宫,赐号媚娘。可时运不济,一直呆在高宗身边12年,未能晋封。

她也是有志之人,高宗年轻时得一烈马难以驯服,于是媚娘说给她三件东西可驯服烈马,分别是铁制的鞭子还有铁制的棍子和铁制的匕首。

先用铁制的鞭子鞭打马的背部,让它吃痛,若马不服,则用铁做的棍子打马的天灵盖,若马还不被驯服,则只能用匕首宰了烈马了。

高宗听后得知她有大志,怎奈纵有大志无处释放,于是她便于太子暗中勾结。649年李世民驾崩,李治登基,武则天应无法生育,被勒令于感业寺为尼,651年高宗无法忍受相思之苦,将媚娘接回。

其中各大臣百般劝谏,但都被驳回谏书,后应为高宗生下一皇子,名为李弘,被晋封为二品昭仪。此时的她已感觉权利的快感。历史上但对于权利的争夺无一不是明争暗斗,工于心计,武则天也不例外。

一次王皇后来看她,走后她便掐死了自己的女儿,当皇上进来和她看公主时,揭开被子发现公主已死,武则天则假装嚎啕大哭,问丫鬟,则丫鬟回答,王皇后来过。

此时王皇后也欲哭无泪,她愣是把王皇后拉下了台。以后长孙无忌极力阻止,但高宗立后心意已决,武则天顺利上为,这就是著名的“废王立武”。武则天母仪天下,享受尊荣。

之后,她开启二圣临朝,李治死后,改国号为周。而之后的造字,则是为统治做的准备,应为历朝历代无女子管理朝政,而她的一腔抱负也得以施展。之后有给自己设无字碑,使后人评论自己,也算为自己一生画上了句号吧。


大国布衣


谁说没人敢用?我用给你看

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曌


fhbguhj


这个字到现在也不是无人敢用,我身边有个朋友单名就是个“瞾”字。小时候,我们还说她名字笔画多来着,也没见她有什么问题,挺好的。只能说这个名字比较大,看她的命道受不受得起罢了,还是比较多人用的,没那么可怕。

被废除的十九个字,也不是不敢用,而是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比如有个类似“臣”字的,是一个忠字上面加一横,表示臣子要一心一意的对待君上,不得有异心。这个字带有武则天浓重色彩,她性格多疑,对臣子猜忌颇多,所以造了这个字,但实际的用处不大,所以没有流传下来。

还有一个国字匡内,有个武字,这个字就稍显狂妄。武则天虽然是中国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君主,是非常了不起,但不至于她创造的字就都是好的。用自己的姓造字,还这么多个,实在有些多余。所以,也没有能流传下来。

而“瞾”字,作为武则天的名字,也符合她的作为,才流传了下来。其他的十九个字大都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也太过狭隘,故流传不下来。


阿楚故事


一代女皇武则天,不但是唯一女皇帝,也是造字大师,她一生造了18个字,是历史上有记载除仓颉以外造字最多的人,不过她造的18字如今只剩1个为人熟知,还基本没人用。

武则天为什么要造字?

武则天造字开始于她登基为帝前,当时她已经具备称帝的实力,但一个女人想要堂而皇之当皇帝,必须证明自己的合法性。为达到这个目的,武则天用了很多办法,包括改东都洛阳为神都,百官改名,改元等一系列看似“除旧布新”的手段,为下一步行动营造氛围。

武则天之心,路人皆知。在这种背景下,凤阁(原中书省)侍郎、山西人宗秦客不失时机地拍起了武则天的马屁,他别出心裁,造了12个全新的文字献给武则天。

武则天一看,甚合吾意,于是采纳,又下令让人造了6个字,然后公布天下。

武则天造了哪些字?

武则天批准并支持造字,但字却不是她个人造的,而是上面那位宗秦客。

第一批12个字是:

“照、天、地、日、月、星、君、臣、初、载、年”,其中月有2个新字写法,这些都是旧字,也就是原本的写法,新字由于太复杂,只能用图片呈现。

第二批6个字是:

“正、授、证、圣、国、人”,这些也是旧字。

这些字在史学家一般被称为“则天文字”、“则天新字”、“武后新字”、“则天遗字”,反正冠名权都是武则天的,发明专利权人宗秦客惨遭无视。

武则天新字的命<strong>运

武则天在位时,靠着强制力把这些新字颁布公告天下,要求使用,但她一死,立刻就被翻篇了,因为这些字实在太复杂太复杂,比什么上古的小篆、隶书都要复杂,完全就是人类文字诞生之初的模样,根本就不具备任何实用性,所以到了唐朝以后就被淘汰了。

这18个新字很快就被历史遗忘,惟有其中一个很多人都知道——曌。

曌据说是武则天亲自造的,但史学家更倾向是那位宗秦客的手笔。

曌,是个典型的会意字,取“日月当空”之意,很明显是把武则天比喻成“日月当空,普照天下”,这马屁拍的悄无声息,又效果奇佳,极端高大上。

曌字还有一个深意,日,象征阳,男人;月,象征阴,女人;日月当空,阴阳一体。

古代认为女人不能当皇帝,否则是阴阳不合,乾坤颠倒,必定遗祸无穷。

“曌”这个字象征阴阳一体,很好解决了武则天女人身份这个问题,深得武则天欢心,于是把这个字当作自己的名字,取名叫武曌。

据说武则天曾规定曌是自己一人专用,任何人不得使用,所以这个字只偶尔在一些石刻、碑文上出现。到后来,一说起“曌”,大家就把让它和武则天联系在一起,成了专属文字。

其实唐朝灭亡以后,谁也不会再把武则天的规定当回事,只是“曌”这个字,由于和武则天紧密联系在一起,男人取名肯定不会用,因为这是女人用的名字;女人也不会用,因为谁要是用了岂不是表示自己想当皇帝?所以事实上根本不存在不敢用的说法。

参考资料:《新唐书》、《唐大诏令集》、《通志·六书略》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看小辫儿说历史,听听不一样的故事。


武则天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唯一被承认的女皇帝,自从690年10月16日正式登基后,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等做了一系列的改革,以显示自己聪明才干和领导能力,继而用来向世人证明,虽然自己以女子身份当上了国家君主,但绝对不是闹着玩,而是的确有帝王才干。文化方面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她亲自造字的故事,但据学者施安昌研究表明,武则天一共只造了18个字,其中包括“月”字697年被二次修改过,至于后来“20个字”的说法,都是后世的讹传。

武则天造字的年代及顺序

  • 689年,修改“日、月、年、天、地、星、正、载、初、君、臣、曌”共12个字;

  • 690年,修改“授”字;

  • 694年,修改“证、圣”2个字;

  • 695年,修改“国”字;

  • 697年,修改“人”字,第二修改“月”字,之前的写法作废;

  • 705年,之前修改的文字写法全部作废,但仍有一些字被广泛使用。

武则天为什么要造字?

武则天虽然实际掌权多年后才亲自当皇帝,但毕竟古往今来没有女人正式做皇帝的先例,她心里还是虚,为了打消这个顾虑,展现自己的知识渊博,也为了彰显自己作为皇帝的威严,就开始将自己觉得不合理的文字进行修改,比如:
  • 将“年”字改为“千千万万”的组合,表示她的大周要延续千千万万年;

  • 将“臣”字改为“一忠”的上下结构,表示必须做到一辈子对一个君主忠心,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大臣;

  • 将“君”字改为“天大吉”的半包围结构,表示皇冠下面的人(皇帝)就是大吉大利。

  • 将“照”字改为“曌”,表示明月当空。民间流传着的一首诗“日月当空照,则天长安笑。一朝做皇帝,世间我最傲。”充分说明了武则天当皇帝的骄傲和尊贵。

武则天为什么在16年后将自己造的字全部废除?

从689年开始造字,到705年全部废除,前后历时16年,我认为武则天废除这些文字的原因有一下几个:

  • 常用文字是经过上千年时间的沉淀演变而来,其写法和本意的正确性已经被历史证明,并且已经深入人心,而武则天新造的文字第一眼看上去好像很有意义,但时间一长就会发现它们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性,比如“年”字,最后的本意是一只猛兽,而改为“千千万万”的组合,完全失去了其本意,对后世会造成很严重的误导。

  • 新的文字造出来后,虽然官方会公布新的写法,但人们在短时间内都难以适应,一不小心就会用回原来的写法,尤其是一些民间的小说,根本不会刻意用新的写法。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民间文字的混乱,毫无章法,有时一篇文章内同一个文字都会前后会出现不同的写法,不利于向后世流传。

  • 以前自己修改文字的人很少,如果武则天自己开了造字的头,后世的君王必将效仿,甚至民间的文人也可能会擅自修改文字的写法,长此以往,必定会给中国的文字造成不可挽回的灾难,如果再重现管理起来会非常困难。

再皇帝上位子上坐的久了,武则天的眼光也变得原来越长远,修改文字后的这些不利影响,她应该都想到了,所以才全部废除。

如今,武则天所造的18个文字只剩下了一个“曌”字还在使用,但并不像题目所说的“无人敢用”。也许在封建社会中,确实无人敢用,毕竟那曾经是皇帝专用的文字,一般人觉得自己的命“驾驭”不了这样的文字,随便用会对自己不利。但现在的文明社会,很多人已经不相信命理那一套,人人都有“唯我独尊”的想法,“影帝、影后、歌王、歌后、女神、女王”这些词都已经被用得烂大街,甚至本名就叫“陛下(或同音)、皇帝(或同音)”的也很多,因此有很多女孩的名字中用了“曌”字,也就不足为奇了。


小辫儿说历史,坚持原创,欢迎关注,本文为悟空问答首发,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删。

小辫儿说历史


武则天当时造字,取法篆文、籀文等,用的是象形和会意造字法。后来大部分被废除,改回本字。

但有一个字没被废除,就是"曌″字,当时用作武则天的名字,"武曌″,有"曰月凌空,当空普照″之意。

据说这个曌字是她的老乡,时任中书侍郎的宗秦客创造出来,献给武则天的。

武则天的儿子当皇帝后,因为是他母亲用过的名字,出于"孝道″,因此才没有废除这个字。这个字现代字典中仍存在。

武则天写的书法有霸气

《升仙太子碑》是由武则天亲撰并书写,字态奇崛有力。用鸟首飞白体写的碑额,是她76岁时所作。

武则天书法学王羲之、王献之。此碑厚重古朴。《宣和书谱》评:"后初得晋王导十世孙方庆家藏书迹,摹拓把玩。自此笔力益进,其行书有丈夫气。″


神韵轩书法


唐朝是一个非常神奇而开放的朝代,因为深受胡人文化的影响,在唐朝出现了很多令我们至今都难以接受的事情,比如武则天嫁给了她丈夫李世民的儿子、杨玉环嫁给了她丈夫的父亲杨玄宗等等让人无法接受的事情,都发生在开放至极的唐朝。



除了以上这些事情之后,唐朝的女性也不如其他朝代的女性一般地位低下,和很多游牧民族的女性一般,唐朝的女性差不多是可以拿来当男人用的。

在李渊开辟大唐江山的过程中,他的三女儿平阳公主就曾经率领着一支娘子军南征北战,为大唐的建立建立下了卓著的功勋,从这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那些时代女性的地位。

正是在这种非常开放的文化基础下,武则天这个权柄滔天的女人,才有机会成为了我国历史中的第一个女皇帝,执掌起了整个唐帝国的权柄江山。

武则天走向人生巅峰

武则天在当皇后期间,凭借着李治重病难以处理国事的机会,拿捏起了朝廷大权。

在李治驾崩、李治和武则天所生的儿子登上皇位后,武则天迟迟不肯给自己的儿子放权,由此进入了一个垂帘听政的年代。

在她垂帘听政的年代,她曾经换过两个皇帝,直到最后无法控制自己的权欲之心,她才夺走了她儿子的皇位,以一介女流之身登上了皇帝宝座上。

武则天成为皇帝后,她首先把唐帝国的国号改为了“周”,她的朝代在后世也被人们称之为武周。

除了这些大方向的改变之外,有一些小方向的改变也是颇引人注目,比如她的造字,就是这些小方向中的一部分。

武则天的造字

关于武则天到底创造了多少字,一直有着很多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武则天创造了21个字、有的人说她创造了23个字,不过一般主流的说法认为武则天仅创造了18个字。

之所以会有那些多余出来的字,是因为古人在书写的时候没有一个正规书写习惯,从而导致字形发生了变化。

在以错传错下,就出现了两个原本应该是一个字,但是字形发生了巨大改变的字,使得人们产生了武则天创造20多个字的错觉。

关于武则天创造的字,大家可以看一下这张图片,这张图片里就是武则天时期创造出来的字。


不过大家要清楚的是,虽然这些字是武则天时期凭空创造出来的,但是这些字所包含的意思却并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而是以原本存在的文字为主体创造出来的。

只是字形不相同罢了,意思是完全一样的。

武则天的名字不叫做武则天

而在这里要跟大家澄清一个误解,那就是武则天原本的姓名并不叫做武则天。

武则天只是一个人们对她的习惯叫法,就如同康熙的名字不叫康熙一样,武则天原本的名字叫做武照。

人们之所以会叫她武则天,是因为在她当权的时候,她有一个称号叫做则天大圣,正是在人们这样叫习惯之后,武则天这个外号才流传了下来,反倒使得很多人忘记了武则天原本的名字。


在武则天准备登基当皇帝的时候,她手下有一个很会见机行事的大臣向她提出了提议。

提议让她修改名字,把武照的“照”改成以前没有过的“曌”,这个曌的读音跟“照”的读音差不多,意思上也比较相同,是日月当空照射大地的意思。

武则天在看了他的提议之后,也觉得这个新创造出来的字非常霸气,很符合自己这个历史第一女皇的身份,于是她就用这个字替代了自己名字中原本的照字,修改了名字,把名字改成了武曌。

武则天死后那些文字的所去所从

在武则天时期,因为武则天是皇帝的原因,所以根本没人敢使用这个曌字取名字。

但是在武则天死后就不同了,在武则天死后,人们根本不是不敢用,而是不想用。

在那个儒家思想浓重的年代,大男子倾向非常严重。

那些文人士大夫们对武则天并没有太多的好感,如果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字用这个文字的话,可能会让人笑话。


如果给自己女儿取名字时用这个字的话,也可能会让人觉得失礼、有希望自己的女儿走武则天道路的嫌疑,于是在那种封建礼数非常严重的年代,就没有什么人会拿这个文字取名字。

反倒是现在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约束,人们给自己孩子取名字的时候,开始大量采用起了这个字,想必不少人的身边,都有使用这个“曌”字当名字的人。

武则天在去世之后,她创造出的其他大量文字倒不至于完全被废除,她创造的文字仍然在历史中流传了下来。

只不过她想用这些新文字取代原本常用字的想法却随着她的死亡胎死腹中了,原本那些被取代的字,又开始重新出现在了世界上,在历史文化中继续起到了它们的作用。

所以说这个提问的描述是有着一定错误的,现如今一般认为武则天时期创造出的文字有18个,曌字也并不是没有人不敢用。


孤客生


一农民在嵩山脚下发现一块金片,上交国家后发现,那块金片竟然是武后自制名片,内含自制十八字,其中有十七个被废除,剩下的一个字无人敢用。


封建社会时期一直是男权为上,女人的地位一直很低下。然而半路却杀出来了武则天,她以一个女人的身份,却坐上了皇帝的位置。在当时的条件下,想要达到这样的位置,也是绞尽脑汁。

至于为什么要创造这18个字,还是为了彰显自己特殊的地位。别人没有做的我来做了,而且还受到了当时人的恭维。发现这18个字,还和嵩山脚下的一个农民有关。

由于嵩山位于登封境内,被誉为天下的正中心。因此很多皇帝登基之后,都喜欢来这里封禅。武则天封禅的时候已经73岁高龄,在经过嵩山封禅之后,才把年号改为了万岁登封元年。

在武则天登基四年之后,又再次来到了嵩山。此次宴请群臣,但是自己却染上了风寒。回去之后一病不起,险些是“出师未捷身先死”。意外的是没过多久,自己竟然痊愈了。


于是武则天就把这一切的功劳都归到了嵩山上面,认为它这是暗地里面保佑自己。于是大病初愈的她,立刻组织人员前往嵩山还愿。甚至为此,还特意打造了一片金度牒。开头上书:

大周国主武曌(照),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宫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岁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

武则天之所以会打造这块金简,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女性当权,于情于理都有点说不过去。所以整天诚心惶惶,生怕上天降劫,惩罚自己。于是就写了上面一通话,来表示自己的忠心。(胡超是小太监)

他本来是想投给天庭,但是没想到在千年之后,却落到了一名农民的手上。该名农民在耕地的时候发现这块金简,随后交给了文物专家。专家鉴定之后,发现上面有很多字并不熟悉,原来这些基本上都是武则天造的。


有关于武则天究竟造了多少字,历来的说法都不一。有人说是18个,有人说20个,还有人说二十几个,但是最主流的还是18个。不过这里并不是说武则天多有文化,而是为了统治的需要。

因为里面很多的文字都是牵强附会,一般认为制造的字简体分别是:照、臣、君、月、年、日、星、载、圣、人、初、授、证、天、地、正、国。照字最复杂,放到最后解读,其他的简单分析几个。

臣:本来好好的臣字,被武则天改成了忠心的忠,上面加上一横,意思是告诫属下一定要忠心不二。

年:改成了由千千万万垒起来字样,意思是希望自己的大周千千万万年都存在。

证:寓意永主久王,永远的主人,长久的皇帝,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

人:他和臣改的比较相似,就是在生的下面加了一个横。如果拆开读就是一生,也就是指代人了。

地:拆开了读就是山水土,这个也很好理解。就是有山有水的地方,而且地当然也离不开土,所以下面就加了一个土。



国:改成了圀。本来的想法是:“有言国中或者,惑也,请以武镇之。”也就是中间的玉字换成武,用武则天去镇压。

但是考虑到这样一改,有点把武则天困住的意思,就改成了上八下方的样子。寓意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四面八方的人,都要受到武则天的管辖。

其他的我就不多介绍了,基本上只要拆开都是一个原字。这些字的原意组织起来,就成为了一个新的字。如果造字这么简单的话,其实我也可以造。

其实造字并不是武则天的专利,当时唐朝很多皇帝都喜欢造字。比如说李隆基他也曾经造过字。当年距离长安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叫做豳州的地方。但是李隆基认为这个字和幽很像,认为很不吉利。

于是决定把豳州改为邠州,倘若后来不是在《诗经》当中发现了豳州七篇,可能很多人都忘记了这个地方吧。

我们重新回归正题,还是说说那个最重要的字“曌”,也是后世之人不敢使用的字。这个字也是堆砌起来的,拆开了就是日月当空照。

有人说是因为武则天的原名叫武照,后来顺着造字的风。有下面的大臣提出意见,把照字也改了,就成了上面的样子。意思是日月当空,照亮天下所有人。

据说还有一种寓意,是日代表着太阳也就是男人,越代表着月亮也就是女人。武则天作为千古以来第一个女皇帝,希望能和男人的地位一样,可以照耀当空,所以才有了这个字。

考虑到武则天的独特性,这一个和他关系最密切的字,则被后世留了下来,也是唯一一个没有被废除掉的。之所以后人不敢用,是因为犯忌讳。

虽然武则天是以女性称帝,但是好歹也是一个皇帝。很多人起名字都会有所避讳,如果自己的命够硬,才能够撑得起这个字。


史之策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统一的王朝,太平盛世,国富民强。她首次开创了女性政治的天下,创下了女性政治的范例。在她的执政期间,在科举制的基础上,增设了武举和殿试,首创了科举糊名制。

这位了不起的女皇,还首创了汉字,她一生共造了19个字都被废除了,只留下了一个字,至今还没人敢用。

武则天造字是根据字本身的意识,再加上自己的想法来改变它的面貌,用起来都是一样的,意识并没有变化。如武则天造的“国”字,就是将国字改成了口中是八方,八在上方在下,意识明朗,百姓口中的四海八方就是国家。以前国字的解释是百姓口中的一起狩猎,一起防御的那么一个地方,就是国家,古代有狩猎防御的意识。还有一个星字,武则天将其改成了一个圆圈,因为是象形字,星星是圆的,武则天还将地改成了山水土,武则天总共造了



留下的这个字就是“曌”,日月当空照,和现在的照字,意识一样。有记载说,武则天当时造这个字的时候,就是先看到了照字,认为这是对女性的不公平,日是阳,指的是男人,照字只有男人,而没有女人,是看不起女人,于是就造了这个字,月是阴,指女人:意识是日月同辉,也正好映照了她和唐高宗共治天下。

并且武则天还将自己的名字也改成了武曌,她的儿子之所以没有废除这个字,是出于对母亲的尊重,也怕后世对自己的非议。


这个字留下来也没人敢用,主要是此字的意识和照一样,并且还很难写,人们就习惯用照字了。再一个意识就是,这个字的下面是一个空字,人们就会想到与佛教有关,所以这个字就成了武则天的专有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