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小楷《洛神賦》之結體特徵

王獻之《洛神賦(玉版十三行)》之所以被譽為“小楷極則”,除了作品整體表現出的爽利勁健的美學特徵外,其根本的原因還在於其技法上的完備。

王獻之《玉版十三行》在結構上,其最大的特點,便在王羲之的基礎上進一步變橫勢為縱勢

楷書(小楷)從鍾繇到王羲之,已經有變橫勢為縱勢的趨勢,王獻之吸收了王羲之楷書的特點,結字取縱勢,使字顯得舒展清健,給人以典雅大方之感。

小楷《洛神赋》之结体特征

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

在王獻之的筆下,完全沒有鍾繇楷書的隸書遺意,也與王羲之楷書古拙的韻味大異其趣。當然,和唐代楷書相比,王獻之的楷書顯然更具古意,絲毫沒有唐代楷 書“搭積木”之感。

疏朗開闊

蘇軾說:“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文徵明也言:“小字貴開闊,字內間架宜明整。”

結字方面王獻之是頂尖高手,他的小楷在結構上多采用疏朗開闊的佈局。

小楷《洛神赋》之结体特征
小楷《洛神赋》之结体特征小楷《洛神赋》之结体特征
小楷《洛神赋》之结体特征

如“嗟”、“椒”、“飛”、“為”等字,筆畫儘管很多,但筆畫與筆畫之間互不干擾,顯得落落大方。

字勢飛動

王獻之善於在字中營造動態,並在動態中尋找平衡,這樣整個作品就顯得生動活潑,也起到調節整幅作品節奏的作用。如“兮”、“湍”、“疇”、“佳”等字。

小楷《洛神赋》之结体特征
小楷《洛神赋》之结体特征小楷《洛神赋》之结体特征
小楷《洛神赋》之结体特征

- end -

總監丨馮錯

主編 | 凌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