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王子朝奔楚”事件考辨

春秋时期,诸侯争覇,世卿执政,周王室内乱频生,日益衰落。“王子朝奔楚

”是春秋晚期东周王室发生的重大事件。然而关于这个事件的性质等问题,史家历来就有不同的认识。本文谨就“王子朝奔楚”事件的相关问题,略作考辨。

一、“王子朝奔楚”事件的原委始末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驾崩后,围绕着王位的继承问题,周王室内部两大集团展开了长期激烈的斗争。

第一阶段:太子寿卒与拥立太子的斗争


“王子朝奔楚”事件考辨


据《左传.昭公十五年》,“六月乙丑,王大子寿卒。秋八月戊寅,王穆后崩。”杜预注:“大子寿,周景王子。王穆后,大子寿之母也。”这是周景王十八年(前527年),景王穆后和太子寿相继去世,未有嫡子,王子朝为庶长子。按照当时礼制,景王与子朝的师傅宾起商议,准备立子朝为太子。王室世卿单旗和刘蚠与王子朝、宾起有隙,反对立子朝,欲立子朝异母弟子猛为太子。为了王室的安定,景王先杀死王子猛的师傅“下门子”(《国语.周语下》)。周景王二十五年(前520年)四月,景王想趁到北山(今河南巩义市北)田猎时再杀掉单旗和刘蚠,恰巧心疾突发,驾崩去世(《左传.昭公二十二年》)。

从公元前五二七年“大子寿卒”,到前五二0年景王驾崩,围绕着拥立太子的问题,景王与世卿单旗和刘蚠之间,开展了长达七年的激烈斗争。不料,在事情进行的关键时刻,景王驾崩去世,使这场斗争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歩!

第二阶段:王子猛篡立与王子朝奔楚

据《左传.昭公二十二年》,“五月庚辰,见王,遂攻宾起,杀之,盟群王子于单氏。”《孟子.尽心上》:“修身见于世。”赵岐注:“见,立也。”这是说景王驾崩后,单旗和刘蚠抢先拥立王子猛为“王”,并攻杀了宾起、盟会“群王子”,王子朝的生命受到威胁。


六月丁巳,葬景王。王子朝联络“旧官、百工之丧职秩者与灵、景之族”,师领“郊、要、饯”等地的兵甲,把王子猛赶出了王城(今洛阳市王城公园一带)。接着,单旗率众攻杀王子还、王子姑、王子发、王子弱、王子鬷、王子延、王子定、王子稠八位王子,并向晋国求助。晋国派兵护送回王子猛到王城。十一月十二日,王子猛病逝,其同母弟子匄即王位,是为周敬王。

周敬王元年(前519年)七月,王子朝又攻入王城,敬王避居狄泉(在今孟律县翟泉旁)。这时,尹文公拥立子朝为王。召伯奂、南宫极率王城民众戍守伊氏邑(在今宜阳县东北)。王子朝居王城,时称“西王”。王子匄在狄泉(在今洛阳市东北翟泉村旁),时称“东王”。

敬王二年(前518年)三月,晋国派士景伯到王城乾祭门询问周室内乱的是非曲直。“晋人乃辞王子朝,不纳其使”。

敬王三年(前517年)夏,晋卿赵鞅在黄父(在今山西沁水县西北)会盟诸侯,令“同恤王室”,向敬王输送粮食,遭到宋国的拒绝。

敬王四年(前516年)“四月,单子入晋告急”。七月,敬王逃出狄泉,“次于滑”(在今偃师市东南)。晋卿知跞、赵鞅帅师纳敬王。十一月,晋师攻克巩邑(在今巩义市西)。“召伯盈逐王子朝。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嚣奉周之典籍以奔楚。”召伯盈本是王子朝的支持者,看到王子朝即将败逃,便转而迎接敬王。周敬王入于成周(即王城)。王子朝派使者遍“告诸侯”,数说“单刘立少,以间先王”、“行乱于王室”的罪行。


“王子朝奔楚”事件考辨


公元前五二0年四月周景王驾崩,单、刘集团抢先发动政变,拥立王子猛,杀死宾起,王子朝被迫举兵反坑。然而,由于晋国出兵支持单、刘集团,王子朝战败逃奔楚国。

第三阶段:召伯盈、尹氏固被杀与王子赵车的反坑

敬王五年(前515年)秋,晋国召集诸侯在扈地(在今河南原阳县西)盟会,令诸侯派兵戍守周室。

敬王七年(前513年)三月,“京师杀召伯盈、尹氏固及原伯鲁之子。”召伯盈因曾支持王子朝举兵反抗,尹氏固在逃奔楚国的途中道复返,两人均被杀害。单刘集团的肆意屠杀,激起“王子赵车”举兵反抗。

召伯盈、尹氏固本是周室世卿,也是最初支持王子朝举兵反抗的骨干力量,但因中途反悔而被单刘集团杀害。这场屠杀引起王子赵车的激烈反抗。

第四阶段:王子朝被杀与周儋翩的反抗

敬王十年(前510年)秋,敬王派使到晋国,请求邦助扩建“成周”城(在今洛阳市白马寺东北)。周敬王十一年(前509年)正月,晋合诸侯于狄泉,“城三旬而毕,乃归诸侯之戍。”宋大夫仲几、齐大夫高张不从诸侯”。

敬王十四年(前506年),三月,刘文公合诸侯于召陵(在今河南漯河市鄢陵县)谋伐楚国。冬十一月,吴师伐楚,楚师败绩。吴师攻入郢都(在今湖北江陵纪南城)。

敬王十五年(前505年)春,“王人杀子朝于楚。”

敬王十六年(前504年)四月,周儋翩率王子朝余党,准备联合郑国,攻击敬王。“郑于是乎伐冯(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滑、胥靡、负黍(在今河南登封市西南)、狐人(在今河南临颖县境)、阙外(在今河南伊川县北)。”冬十二月,

敬王再次出逃,“处于姑莸,辟儋翩之乱也。”

敬王十七年(前503年)二月,周儋翩从仪粟起兵反抗。“四月,单武公、刘桓公败尹氏于穷谷(在今宜阳县东北)。”“冬十一月戊午,单子、刘子逆王于庆氏。”晋国再次出兵护送敬王。“己巳,王入于王城。”

敬王十八年(前502年)二月,单子、刘子伐谷城(在今洛阳市西北)、仪粟、简城、盂(在今河南沁阳县西北),“以定王室”。

公元前五0五年,所谓“王人杀子朝于楚”,实为刘文公(刘蚠)乘楚国战乱,派人到楚地刺杀了王子朝。这使王子朝的支持者感到愤怒。周儋翩从仪粟起兵反抗,郑国也派兵侵袭周王室的边境城邑。

二 “王子朝奔楚”事件的历史争讼.

长期以来,古史学界关于“王子朝奔楚”事件的认识,存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兹略作考述。

(一)王子朝“作乱”诸说

王子朝“作乱”说。《左传.昭公二十二年》说:“王子朝因旧官、百工之丧职秩者与灵、景之族以作乱。”这是最早把王子朝举兵反抗单刘集团拥立王子猛为“王”的行为,定为“作乱”的性质。

宾孟“佞臣”说。《荀子.解蔽》说:“昔宾孟之蔽者,乱家是也。”杨倞注:“宾孟,周景王之佞臣,欲立王子朝者。

乱家,谓乱周之家事,使庶孽争位也。”荀子把宾孟定为“使庶孽争位”的“佞臣”。

景王“既立子猛”说。《国语.周语下》载:“景王既杀下门子。宾孟适郊,见雄鸡自断其尾”云云。韦昭注:“下门子,周大夫,王子猛之傅也。景王无适子,既立子猛又欲立王子朝,故先杀子猛傅下门子。宾孟有宠于王,欲立子朝,王将许之,故先杀下门子。”景王为阻挡单旗、刘蚠欲立子猛为太子的念头,杀死王子猛之傅“下门子”。三国时期的韦昭在这里提出景王“既立子猛又欲立王子朝”的说法。当代学者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从其说。

“国人立长子猛为王”说。《史记.周本纪》说:周景王“二十年,景王爱子朝,欲立之,会崩。子丐之党与争立,国人立长子猛为王,子朝攻杀猛。”杜预《左传.昭公二十二年》注:“王子猛次正,故单、刘立之。”《史记志疑》卷三说:“王猛次正,为太子寿之弟,故单穆公、刘文公立之。”清姚彦渠《春秋会要》卷一从其说。

王子猛为“世子”说。《汉书.五行志上》载:景王崩,王室乱,宋、卫、陈、郑四国“不救周,反从楚,废世子,立不正,以害王室,明同罪也’。”

这里提出王子猛为“长子”、“世子”、“次正”的不同说法,意在为单、刘拥立王子猛的行为,构建合法的伦理依据。

(二)王子猛“篡”位诸说

然而,《公羊传》、《谷梁传》和《韩非子》诸家的认识,与上述看法判然有别。

王子猛“篡”位说。据《春秋.昭公二十二年》,“秋,刘子、单子以王猛入于王城。”《公羊传》说:“王城者何?西周也。其言入何?篡辞也。”何休注:“篡辞,言入猛其事也。

”唐徐彦疏:“依春秋之义,立、纳、入皆为篡辞,故此为入为篡辞矣。”这是把“王猛入于王”训为“篡”夺朝政的叛逆行为。

《春秋.昭公二十二年》:“冬十月,王子猛卒。”《公羊传》:“其称王子猛卒何?不与当也。不与当者,不与当父死子继、兄死弟及之辞也。”何休注:“卒,明其为篡也。”“不与当也”指王子猛不应参加父死子继、兄死弟及的事。换句话说,王子猛称“王”是不合礼制的篡逆行为。

王猛非正“当国”的“嫌”恶名声。春秋.昭公二十二年》:“秋,刘子、单子以王猛入于王城。”《谷梁传》:“王猛,嫌也。入者,内弗受也。”范宁集解:“直言王猛,不言王子,有当国之嫌猛,非正也。”杨士勋疏:“单刘王之重卿,

猛王之庶子。”“”,《谷梁传.隐公四年》范宁注:“凡非正嫡,则谓之嫌。”杨倞《荀子.正名》注:“嫌,恶也。”这说明“王猛”本是景王庶少子,因其篡位当国,故有“”恶的名声。明代学者李廉说:“《公》、《谷》皆以子猛为篡,故卒。”

《公年传》《谷梁传》的这种记史笔法,还有许多案例。如《左传.桓公十六年》(前696年)卫国发生内乱,周庄王支持“左公子泄、右公子职立公子黔牟,”卫“公子朔”逃奔齐国。公元前689年,齐国率鲁、宋、陈、蔡诸国“伐卫,纳惠公也”。“惠公公子朔。《春秋.庄公六年》(678年)载:“夏六月,卫侯朔入于卫。”《左传》说:“

夏,卫侯入,放公子黔于周,……杀左公子泄、右公子职,乃即位。”这是说卫侯朔触犯天王之命”,齐、鲁诸国却以兵纳“”即位。《公羊传》便以“卫侯朔……犯命也。其言入何?篡辞也”;《谷梁传》也以“入者,内弗受也”来秉笔直书。

“单氏取周”说。据《韩非子.说疑》记载:

若夫齐田恒、宋子罕、鲁季孙如意、晋侨如、卫子南劲、郑太宰欣、楚白公、周单荼、燕子之,此九人者之为臣也,皆朋党比周以事其君,隐正道而行私曲,上逼君,下乱治,援外以挠内,亲下以谋上,不难为也。如此臣者,唯圣王智主能禁之,若夫昏乱之君,能见之乎?

以今时之所闻,田成子取齐,司城子罕取宋,太宰欣取郑,单氏取周,易牙之卫,韩、魏、赵三子分晋,此六人,臣之弑其君者也。

这里将“周单荼”与“齐田恒、宋子罕”并列,把“单氏取周”与“田成子取齐,司城子罕取宋”并举。“田恒”即田成子,公元前481年夺取姜齐的政权。“宋子罕”即宋国的司城子罕,战国中期夺取宋国的政权〔〕(杨宽:《战国史》第142、15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周单荼”与“单旗”当为一人。“荼”、旗含义相近。《周礼.考工记.弓人》载:“宽缓以荼。”郑玄注:“荼,古文舒,假借字。郑司农云:荼,读为舒。舒,徐也。”《尚书大传》卷二:“朕则侯王其荼。”郑玄注:“荼,缓也。”《说文.部》说:“旗,熊旗五游,以象罚星,士卒以为期。”“旗”本是布、纸或丝绸制作而成的标识,随风舒展,有徐缓之义。单穆名“旗”,字“舒”,义相联锦。因此,《韩非子》

所说的“周单荼”,《左传》的“单旗”(即单穆公)当为一人。

因此,“单氏取周”也当属于篡权谋乱的反叛行为。

(三)“王子朝奔楚”事件是非辨正

因历代史家对“王子朝奔楚”事件秉持着不同的立场,便演译出许多差异的说法。兹略作辨正。

王子猛的死因辨正

司马迁《史记.周本纪》说:周景王“二十年,景王爱子朝,欲立之,会崩。子丐之党与争立,国人立长子猛为王,子朝攻杀猛。”清姚彦渠《春秋会要》卷一说:“景王崩,国人立长子猛,子朝作乱,攻杀猛。”顾德融、朱顺龙《春秋史》从司马迁说,认为“

左传》昭公二十二年‘王子猛卒’,有误”〔〕(顾德融、朱顺龙:《春秋史》第148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王子猛的死因,《春秋.昭公二十二年》谓“王子猛卒”。《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均从其说。这是有关王子猛的死因最早,也是最为权威的记录。司马迁受《左传》“胜王败寇”观念的影响,杜撰出“子朝攻杀猛”的说法,缺之史实依据,不足为信。

王子猛为“长子”、“世子”、“次正”辨正

史记.周本纪》、《春秋会要》卷一王猛为“长子”说,杜预《左传.昭公二十二年》注、梁玉绳《史记志疑》卷三“王猛次正”说,均无依据。

据《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子死,有母弟则立之,无则立长。”《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载王子朝《告诸侯书》已明确指出:“先王之命曰:‘王后无嫡,则择立长’”。而景王的“穆后及大子寿早夭即世。单刘赞私立少,以间先王。”“间”,犯也。这是说“穆后及大子寿早夭即世”后,景王已无嫡子。“单、刘赞私立少”,说明王子猛当是庶少子。因此“单刘”违犯了“先王”遗制。这些内容见于《左传》,当属信史。

韦昭《国语.周语下》注说:“景王无适子。”《春秋.昭公二十二年》:“王室乱。”《公羊传》:“何言乎王室乱?言不及外也。”何休注:“刺周室之微,邪庶并篡。”徐彦疏:“邪庶并篡者,正以子猛、子朝皆非正适,故谓之邪庶也。”《史记.集解》引贾逵曰:“子朝,景王之长庶子。”杜预《左传.昭公二十二年》注:“子朝,景王之长庶子。”这些说法都与《告诸侯书》记载相符合。因此,

王子猛既非“长子”,亦非“次正”,而是王子朝的异母少弟。

景王“既立子猛又欲立王子朝”辨正

如前所述,王子猛即非嫡子,也非庶长子,景王根本不可能违犯礼制立其为太子。所谓景王“既立子猛又欲立王子朝”的说法晚出,完全是韦昭的推测文辞,不是为据。

由上所述,王子猛为自然病死,并非“子朝攻杀”。他既非“长子”、“世子”,亦非“次正”,更没有发生景王“既立子猛又欲立王子朝

”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