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同為三國名將,張遼與關羽在後世的名聲為何相差如此之大?

Blue_square


踏馬關公身上紋,掌聲送給社會人。

張遼也只有孫權送了人頭的戰績而已。而關羽在沒斬顏良之前就被程昱稱為萬人敵,可見名聲在外。斬顏良,三國志寫的很清楚,羽望顏良麾蓋,突入陣中斬其首而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這種兵力沒優勢,士氣也低迷的情況下,完全憑個人武勇突襲敵軍中軍斬其主將的,只有關羽一個。張遼雖然威風八面,但孫權還是安然無恙啊。

關羽死後,他的忠義之心無論是統治階級還是普通百姓都很欣賞,備受推崇。像南北朝時期稱讚勇將,大多用“關張之勇”,就是因為關羽和張飛不僅武藝出眾,而且形象正面。而到宋朝時,關羽更是被作為忠義的化身而被供奉。在民間,關羽的故事也廣為流傳,小說、戲曲裡都不乏他的傳說。明清以後,關羽在民間的地位達到巔峰,已經正式封神,身兼武神、財神等多個神位,關羽廟遍佈全國各地,成為三國時期名氣最大的第一人。

張遼最出名的戰役是逍遙津之戰,面對東吳絕對的優勢兵力,張遼亳無懼色,膽大心細,沉著應戰,親率八百騎勇闖吳營,搞得孫權措手不及,差點被殺。這一戰,張遼威震逍遙津,讓東吳人狠狠地記住了他,對他所鎮守的土地,不敢輕易再犯。儘管張遼勇武有謀,戰功赫赫,但在曹氏集團,他並非嫡系。曹操手下戰將如雲,能將眾多,他最信任的當然還是他曹氏一族的將領,比如曹洪、曹仁、夏侯惇、夏侯淵等。所以,作為非嫡系的張遼在曹軍中無論是職位還是地位,比起在蜀軍中最重要的嫡系關羽來說,那都是相差甚遠的,所以張遼無論是三國時期,還是後世都沒有關羽名氣大。




裝修的小木工


同為三國名將,就當時而言,張遼的名聲並不在關羽之下,他們有著共同之處,都是個人武藝高,統兵作戰能力強的一時名將,都是忠肝義膽,光明磊落的漢子,同時他們之間又是極好的朋友。

但在後世,關羽的地位不斷被抬高,以至到了封神的地步,而張遼也就是當時的名氣,隨著時代推移而淡化,與關羽早就不可同日而語了。他們相差為何如此之大,原因無非如下幾點。

一、各自追隨的人不同結果也就不同,關羽成了忠臣良將,張遼名聲則為主子拖累

關羽與劉備張飛桃園結義(正史中並無此事)以來,追隨劉備從無二心,光復漢室是終身的奮鬥目標,民間歷來就尊劉為正統,關羽自然是漢代的衛道者,屬忠臣良將,為人所稱頌。張遼早期追隨呂布,給自己留下了不良的底子。雖張遼沒有什麼不良劣跡,但呂布歷來都為人所不恥,賣主求榮少情寡義是他的特徵,張飛的一句“三姓家奴"堪稱絕罵,也伴隨流傳千多年。所以張遼在跟隨呂布的時期可稱黑歷史。呂布為曹操所殺後,張遼投降了曹操,在長期征戰中累建奇功,但曹操並不是漢室忠臣,他挾天子以令諸侯,被稱之為是亂世奸雄。按理張遼能力和品格並不在關羽之下,但他為主子拖累,遇人不淑,自然不可跟關羽比了。

二、關羽張遼都有被俘的經歷,但各自的處置不同

劉備為曹操所敗,關羽土山約三事,降漢不降曹,帶著劉備家小暫時投靠曹操(演義中是這樣說的),但他知道了劉備的下落後,立刻掛印封全,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尋找劉備(演義中是這樣說的),體現了他的忠肝義膽,一生不事二主,就連曹操都欽佩為之嘆息。但張遼被曹操所俘,沒有象陳宮等人那樣慷慨赴死,反為曹操所用,氣節上就輸了一籌。當然或許為追隨呂布去死也屬不值,但他一生沒有努力尋找明主仍應承擔責任,當然也就遠不能跟關羽相比了。

三、官方和民間對關羽的美化,使他們之間的差距無限量的擴大

歷代官方都喜歡弘揚忠誠,因為統治者為了自身的需要,更希望官員和民眾對他的統治衷心臣服,都是他的忠臣和順民,關羽具有典型意義,對死者的追封成了一種宣揚忠誠的手段。歷朝歷代對關羽追封從未停止,從侯而到公,從公到王一直到帝,最後成為武聖人。民間則喜歡忠肝義膽的英雄,通過評書,戲曲中的美化,關羽的形象扶搖直上,成了千古忠義的代表。

總之,統治者有他的需要,民眾有自己崇拜的偶像,當兩者重合在一起,就能造出神來,這是必然結果。張遼作為普通人當然不能跟神比,自然就不能望關羽其項背了。


湘水微波


張遼、關羽同為古今64名將之一,在三國時期同為武力爆表的人物,我感覺除了個人喜好以外他倆得名聲應該是一樣大的。

先說一說張遼張文遠雁門人,曹魏著名將領,在白狼山大破烏恆並且殺了烏恆大單于蹋頓,在魏吳合肥之戰的時候率領800人突破東吳大營差一點就把孫權給宰了,所以說張遼也是一個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人物。

關羽,二爺的事蹟就不用說了,武聖人,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斬顏良誅文丑等等太多了大家都耳熟能詳。

那麼同樣出色的倆個人為何後世的名聲差別這麼大呢,我感覺問題主要出在《三國演義》中了,劉備匡扶漢室做為演義裡的正面角色小說裡用了大量篇幅描寫蜀漢名將,而二爺又是重中之重,裡面的二爺除了有一些傲氣之外簡直是一個完美的人物,對漢室忠誠對大哥忠心對兄弟義氣。而曹丞相作為一個挾天子的反面角色,對他手下將領描寫大多都是給我們諸葛孔明刷經驗用的。

由於《三國演義》不管是電視劇還是小說都比《三國志》的傳看率高所以關羽的名氣越來越大。

只是我的一點淺薄認知,請大神斧正!!!!


侯滿志


小小小百科全書觀點

關羽之所以名氣這麼大,並不是因為關羽有多麼的厲害。關羽的能力這個確實是有的。而且在三國時期關羽也算是一員猛將。但也僅此而已。拋開關羽被神話的部分。關羽的真實能力和張遼相比甚至多有不如。之所以關羽名聲被吹的這麼狠,還是因為宣傳的原因。歷朝歷代統治階層都希望立一些忠君愛國的例子給給天下人,給臣子們宣傳洗腦。其目的就是為了讓人們擁護朝廷,擁護他們的政權。畢竟關羽就是以忠義聞名的嘛。


我們從歷史記載上看,關羽在活著的時候雖然是一員虎將。但也僅此而已。三國眾多將領可以和關羽媲美甚至超過關羽的將領也不是沒有。至少蜀漢陣營的趙雲和魏延就不弱於關羽。直到關羽死後開始逐漸被神話。民間尊其為“關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而統治者宣傳關羽的目的就是為了給人們灌輸忠君愛國的思想。為什麼選擇關羽呢?也是因為南北朝時期尊劉貶曹之風盛行。蜀漢陣營被一頓誇讚。關羽地位自然也水漲船高。如果真看歷史的話,廖化和魏延的忠義絲毫不弱於關羽。

歷史上關羽能拿得出手的成績其實並不是很多。只有在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在和曹仁爭鬥過程中取得了上風,並且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軍,將前來救援的于禁打的全軍覆沒,進而包圍樊城。經此一戰關羽名氣徹底打了出來。甚至交戰之所離許都太近,最後導致了曹操有遷都的想法。但不久後關羽便接連被東吳呂蒙和曹魏徐晃所擊敗。最終被敗被殺。所以說關羽的巔峰輝煌時刻其實很短暫。

張遼則不同,早年間張遼一直征戰在幷州之地與胡族交戰。而且在對抗胡族的過程中張遼勇武之名遍傳幷州。後來張遼歸魏並且頗受重用。後來在曹操滅掉袁紹之後,曹操大軍繼續北伐進攻烏桓。而在北伐烏桓的過程中張遼就立了大功。在白狼山之戰中。張遼率部大破烏桓並且斬殺了烏桓首領蹋頓單于。這開始對外戰爭的勝利。而且還是對於兇狠的遊牧民族。


建安二十年的合肥之戰,張遼率領八百士兵衝擊東吳十萬大軍,一直衝殺到孫權的主帥旗下,東吳軍隊四散而逃。緊跟著張遼又擊敗了淩統,甘寧等人。差一點就把孫權生擒活捉了。孫權後來差點兒沒嚇出心臟病。至此張遼之名威震江東。當時張遼之名在江東可以令小孩停止哭泣。“張遼止啼”也稱為流傳千古的典故。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書


關羽在張飛面前言張遼,"此人的武功不在你我之下"。作為傲慢的關羽,張遼這是關羽第一次在人前讚揚誇獎的第一人。細品三國演義,張遼確實是一個頂級一流文武雙全的武將,武功,正直,都很好,在三國演義中我很喜歡張遼。💐在後世中,張遼與關羽的名聲為何相差如此之大❗❓我認為:三國演義的筆者的屁股是坐在蜀漢這邊的椅子上的,整部三國演義,其主題是蜀漢,重筆寫了桃園劉關張。關羽的忠、義、武、文(關羽喜歡看春秋)深得民眾喜愛。久而久之,傳至後世,知關羽者多,識張遼者少,就形成了如此相當大的差距。



不倒翁78442


關羽。在我們百姓心中是古代神英無比的英雄。他年輕時任俠好義,因為殺了杖勢欺人的豪紳,流落江湖。後來在三國爭霸的戰爭過程中,他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水俺七軍,擒于禁,殺龐德,刮骨療毒,都表現了他勇敢無畏的英雄氣概。

忠義無二。他被曹操圍困,張遼去勸降,他和張遼在“屯土山約三事”,降漢不降曹。曹操對他雖然“三日一小宴,五曰一大宴,上馬提金,下馬提銀,官封漢壽亭侯,但他一心想著劉備,終於掛印封金,過關斬將,千里單騎而去。他兵敗荊州被俘後,對孫權說“吾與劉皇叔挑園結義,,,,,,豈與汝叛漢之賊為伍耶!”英勇不屈,慷慨就義。

他剛強、勇敢、勇猛、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品質,受到古代人民的推重和後來江湖人士的喜愛。在他身上,建立在個人恩怨基礎上的“忠義”、交朋友,夠意思思想有突出的體現。挑園三結義以後,他對劉備的忠貞不渝,勢殺賊兵,客觀上有符合人民願望的一面。

作者在《三國演義》中,主要著重描寫漢室劉備正統儒家形象,關羽是神勇而又仁義的儒將。講朋友夠意,不出賣朋友,是自古至今民間百姓所需要的。所以至今交朋友的標以關羽為榜樣。

張遼做為曹操的一員猛將,在作者筆下,作為陪襯人物在小說中存在。在義的行為表現方面比不上關羽。因此在百姓心裡印象不深,自然越表現越差。


用戶王者孝


我想原因有一下幾點:

第一點是受到三國演義這本小說的影響作者過度的尊劉貶曹美化關羽

第二點是因為當時漢是正統而蜀漢又以此佔據大義史書也會盡量美化於關羽

第三點是滿清入關前是奉抗擊異族的岳飛為武聖滿清入關後為了減少漢人對滿清統治的反抗把關羽改為武聖美化關羽

因為這幾點過度把關羽神化了

而張遼有擊敗夏侯惇, 滅袁紹,勝烏恆,威震逍遙津的戰績。

威震逍遙津後當時有小兒止啼的傳聞,只要孩子哭鬧時說張遼來了變能止住哭鬧。

更是被曹操稱為古之周亞夫,曹仁稱為古之召虎。

有此可見張文遠並不見得比關羽差,只是後一個被過度美化神化之後兩者相比較之下才會如此。


埋在江南煙雨中


個人覺得原因如下:

一、三國演義的影響。

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影響是通過故事口口相傳的,而演義的文學造詣和通俗性很高,比三國志更深入人心。

二、正統觀念的影響。

張遼雖然也有豐功偉績,例如逍遙津之役等,雖也是忠義無雙,但是他屬於曹營,是所謂漢賊的人馬,故而尊劉滅曹的原因,張遼也被弱化了。

三、能人多寡的影響。

曹營英雄人物輩出,劉備的蜀漢則不同,所以,著力刻畫了關羽。

四、王朝統治的需要。

王朝統治一定要宣傳忠義,關羽是被神話的人物,藉以宣傳忠君的理念。


老衲虛空


50

夜風MBC

5分鐘前

在說此二人之前,就得先說說他們老闆,劉備乃大漢皇族後裔,名正言順,深得民心,而曹操挾天子以今諸候,不合禮法,難得民心,後世君王理所當然不會去推崇一個奪權篡位的集團,把所有的憤恨都發洩在集團老大一個人身上,所以你會發現曹操底下的文武知名度都不太高,張遼也如此。既然有一個大反面,肯定也得找一個大正面的人來節制,劉備理所當然衝當了這個角色,為了突出劉備的正義,必須把帳下文武的優點無限放大,讓他們成為神一般的人物,如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早已是家喻戶曉的人物,而關羽又把中國人最看重的“忠、義二字發揮得淋漓盡致,所以他就是正義的化身,後世尊稱關聖人!






夜風MB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