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端州:“两抢”换“两赢”复产按下快进键

<table> 端州:“两抢”换“两赢”复产按下快进键

端州区九成以上规上企业复工复产。 杜哲锋 摄

/<table>

进厂必检,门口安保严阵以待,员工统一佩戴口罩,逐个接受体温检测,对车间进行实时监控……复工后的广东骏驰科技股份公司,车间机床传来久违而喜人的轰鸣声,一批批汽车零配件产品源源不断下线。

连日来,端州区派驻公职人员驻企服务,与疫情赛跑抢时间,与复工赛跑抢效益,努力做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战都要赢”。截至2月23日,该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产率超90%。

南方日报记者 刘亮 施亮 通讯员 杜哲锋

车间上防疫课 与疫情赛跑抢时间

“防疫与生产必须两手抓,这既是对员工负责,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珊瑚食品机械总经理冯伟亮说。目前,该企业已有40人回到工作岗位,企业运用“两点一线”平台,每天监测员工下班后的活动轨迹,并要求员工自带饭菜在各自工位上就餐。

入门测体温、双手用酒精消毒、领口罩,这是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员工上岗的“三步走”,公司安保人员告诉记者,在做好复产员工个人防护的同时,每天上班前,他们都用消毒水对公共区域进行消毒。

从企业大门到办公大楼,再到班组车间,员工在每一处监测到的体温都会记录在健康档案里。专门人员会在系统对数据进行每日一报一收集,同时录入监测好的员工上下班“两点一线”轨迹。

在生产车间,记者看到机器如常运转,但鲜见员工走动。该公司运营管理部总监廖伟强介绍,为加大员工之间间距,优先开启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对需要较多人员一起操作的车间,会根据实际情况关闭部分设备,确保每100平方米空间内不超过10人。“虽然牺牲了部分产能,但这是落实企业员工分散作业的举措。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更不可松懈。”廖伟强表示。

作为端州区一家规上工业企业,肇庆万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拥有140多名本地工人,目前均已到岗复工。记者在该公司看到,生产车间内,工人穿着防护服,每人间隔约1.5米;中午就餐时,在平日可容纳200多人同时就餐的饭堂内,摆放着50多张4人饭桌,每张之间都用纸皮隔开,每桌限坐1人,确保用餐安全。

“上班在大门口要按顺序经过体温探测、口罩更换、人员消毒、人员登记四个步骤”“酒精消毒时,在室内和室外的操作是不一样的”……肇庆金盈模具有限公司2月20日复工当天,总经理梁德照首先给员工上了一节防疫课。该公司主要生产汽车零部件模具和5G通讯基站配套模具。复产当天下午,金盈模具就与上游供给企业签订200万的新订单。“得益于及时复工,我们才保住了200万元的生产订单,更守住了企业的商誉。”梁德照说。

“特派员”驻企服务与复工赛跑抢效益

2月25日,复工半个多月的珊瑚食品机械公司车间内机械轰鸣声不断,工人加紧装配生产线和生产零部件。此时,端州区政府派驻企业的特派员邹建洪和车间工人坚守生产一线,监督企业落实疫情防控情况的同时,帮助其解决复工复产实际困难。

作为端州区一家制造威化饼生产线的规模企业,珊瑚食品机械产品外销占比80%,原计划年初八复工复产,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公司的计划。2月12日,邹建洪进驻该公司,和公司负责人一起研究复工复产方案。

两天时间里,邹建洪拿着文件对照标准,帮助企业建立防控机制,完成员工排查,备好防控物资,强化内部管理。企业根据达标复产要求,迅速备齐酒精、口罩、手套、消毒液等物资,完成相关工作机制。

2月14日,邹建洪迅速上报材料。当晚11时,珊瑚食品机械获得复工生产的批准,第二天就恢复了生产。“企业年前积下不少订单,早一天复产,我们就能早一天交货。”该企业负责人说。

企业实现复工复产后,邹建洪接着帮忙解决运输难题。他出面和交通运输部门沟通,提前申报,完善手续,打通企业产品外运、生产物资内输的通道,增强了企业开足马力生产的信心。

邹建洪只是端州区众多特派员中的一人。面对疫情下的企业复产复工潮,端州区派驻116名公职人员进驻企业现场办公,一线答疑解惑,让不了解政策的企业少走弯路,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公职人员下沉一线、靠前工作,更能切身体会到企业的难处。作为广东腾胜真空有限公司的特派员,黄昭莹察觉企业库存的口罩难以为继时,提前协调联系口罩生产厂,解决企业后顾之忧。

特派员同时承担着监督企业防疫工作的职能。在肇庆万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特派员仔细检查车间工人的工作距离和防护物品的穿戴情况。中午就餐时,特派员清点就餐人数和每桌人数,明确用餐规范,防范疫情风险。

截至目前,端州区132家工业规上企业已有119家复工复产,仅2月20日当天就复产16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