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让路遥红的发紫的《平凡的世界》到底讲了什么,真的有那么好吗?

悟空提问哥哥


路遥先生的百万巨著《平凡的世界》曾在1991年获得中国最高文学奖——矛盾文学奖。

《平凡的世界》主要以1975-1985年为时代背景,讲述孙少安、孙少平为主的一群年轻人在那个特殊年代的人生奋斗历程,他们在生存磨难中克服重重困难,突破自身局限性,一步步缔造平凡人中的伟大!

说实话,我第一次阅读并没有产生多深刻的感受,因为我并没有融入其中,只是以一个局外人的视角看那个我并没有经历过的年代故事。

但在后来,随着我反复的阅读和解读,我越发感觉自己越喜欢这本书。当然“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一本书的看法也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解读。但在我看来,《平凡的世界》之所以让我产生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01 角度一:喜欢历史,同时迫切想要了解那个时代背景下真实的人民生活

《平凡的世界》如果按阅读兴趣的人群来分的话,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他们对于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更容易理解,甚至更容易投入感情,这也是为什么经常听到有人边读边流眼泪的原因之一。

另一类是像我一样,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只是道听途说或者从书本了解,但又喜欢历史,迫切想要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通过历史的再现,了解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总结更多关于生活的经验教训,甚至更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

路遥曾说:“生活可以故事化,但历史不能编造。”

所以,想要了解那段历史,读记实性小说或许是不错的选择,比如《平凡的世界》。这也是我喜欢这本书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02 角度二:站在“记实”的角度看人性

刘墉说曾说:

宗教可以改变人,但它改变不了人性。

同样,历史可以改变人,但它依然改变不了人性。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踏上黄源城第一次揽工时,就遇到了好心的曹书记夫妇,因为知道少平原来没干过苦力活,还在村里当过教师,所以对他动了恻隐之心,尽量给他安排轻松一点的活。作为回报,少平也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于是他们关系越来越好……

而少平的哥哥,少安遇到的双水村的支书田福堂就不一样了,他为了让少安离她女儿润叶远一点,私底下到公社打少安的“小报告”。姑且不能因为这件事就认定田福堂就是个坏人,但这就是“人性”。人性里的阴暗面……

有人坚信:人之初,性本善。

也有人认为:人之初,性本恶。

那么透过本书,尤其是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更能展现出人性本来的面貌。

03 角度三:站在现在的角度回放历史,做深度反思

为什么青梅竹马的少安和润叶,却不能在一起,转眼少安一定要娶相亲认识的秀莲?

为什么精神高度契合的少平和晓霞,在“杜梨树之约”即将到来之季,上天却要把美丽善良的晓霞带走,独留少平一人空悲伤?

为什么李向前宁愿死也不愿放弃他心目中的的“神”——田润叶?为什么明明两个相互折磨的人却非要维持“有名无实”的婚姻,亦或没有一个人主动站出来说放手?

为什么同样出身贫寒的孙兰香,最终却能走向人人羡慕的归宿?为什么她能打破“门当户对”的魔咒,顺利走进了高干子弟吴仲平的世界?

……

其实这些都是读完书后,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地方。

为什么有人说,书读得多了,人更加容易变得冷静?

因为故事里众多的人物命运都可以和现实联系起来,反思得多了,对于生活中一些“鸡毛蒜皮”也就看得淡了……

马云曾说:“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路遥。”

路遥完成《平凡的世界》用了6年的时间,为了更准确的还原历史原貌,他翻阅各种参考文献到手指磨到不敢再用,只能改由手掌翻阅,可以说为写好这部书,耗尽了路遥一生的心血。

路遥曾在书信中写道:

当别人用西式餐具吃中国这盘菜的时候,

我并不为自己仍然拿筷子吃饭而害臊。

读者对这本书的喜爱,给了用生命写书的路遥最好的反馈。

这本书曾激励了亿万读者,激励他们在人生这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如果带着对人生的思考来读这本书的话,我相信一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END-


阿白读书


因为《平凡的世界》是生活的最真实的写照,里边有亲情,有爱情、有奋斗,有彷徨......不同的人,都可以在小说里获得启示与感动。

一、孙玉厚,平凡的世界里伟大的父亲

他隐忍负重,默默担当。年幼丧父,他一个人靠揽工养活母亲和年幼的弟弟,其艰苦挣扎可想而知,可他坚持供弟弟孙玉亭上学,后来又借债给弟弟办婚事,并把当时最好的窑洞给了他们,还“拉下了一河滩的债”,许多年翻不过来身。“长兄如父”的担当,在孙玉厚的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他始终很孝顺,在那样贫穷的年代,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给老母亲单另做几个白面馍。事情虽小,确实他能给予母亲的最大的努力。他这样做无疑对儿女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意义,孙家兄妹的孝顺,善解人意,就来自于他无形之中的身教。

他富有远见,不屈服于命运。年轻时把弟弟送到外地供其读书,后来又勒紧裤带供孙少平和孙兰香读书。他一直在为孩子们的明天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

他理解并尊重孩子,一直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坚强后盾。因为家里的光景太烂包,只能让大儿子孙少安辍学回家种地,对此他一直内心非常愧疚;少安因为让社员偷种猪饲料地被批斗,他虽然觉得脸上无光,但是仍劝少安:没事就不要寻事,有事了就不要怕事。当少安出去拉砖挣钱,向老丈人借钱买牲口,他也表示支持,孩子的生活有个奔头,是好事,他安慰少安尽管放心大胆地干,他不会拉他的后腿。当孙少平说要离开的时候,他虽然震惊,但是,他还是理解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选择。

二、田润叶,为爱受伤的女人。

田润叶和孙少安一起上小学和初中,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悄悄打开了少女的心扉,她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大胆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

然而,孙少安清醒地意识到两人之间难以逾越的障碍,难以沟通的距离,难以弥补的生活反差,选择了退却,拒绝了她。润叶满满的不甘心,在她继续努力的时候,可父亲暗中掺和,二爸工作上的艰难处境,世俗的约束,使她不能毅然决然的做出选择。

当最爱的人,成了别人的新郎,田润叶的失意难过可想而知。 

之后对于李向前的努力,她又犯了犹豫病,碍于种种情面,使她无法断然拒绝。于是在被动前行的路上,她越走越远,委曲求全嫁给了李向前。但她虽然结了婚,但那只是一个躯壳。一桩婚姻,成了两个人的爱情坟墓。

三、孙少平,为了理想而不懈拼搏的一代人的的缩影。

他有年轻而敏感的自尊心,他有积极而远大的梦想,他不甘于在这个穷山僻壤里度过自己的一生,他渴望的是外面的世界。

尽管出生在一个“光景烂包”的家里,但是他却有不同于常人的眼光和态度,他能从书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世界,他有更辽阔的眼界,“如果你知道往哪里去,全世界都会为你让步”,一路上苦读不辍,一路上忍辱负重,正是他的积极、坚持与不畏艰险,让他一步步靠近内心最初的梦想。

他不仅仅将劳动看作是谋生的手段,职业的高低贵贱更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价值,所以他田晓霞的面前不会自卑,在曹主任的面前进退有度,在吴仲平提出为他换工作的时候而拒绝。在他眼里,劳动让人变得强大,让人充实。

对挫折和苦难面前,尽管多次遭遇屈辱和不幸,但少平总能在每次打击面前崛起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因为心中有信念,贫穷、多难、痛苦的命运,只不过是锤炼灵魂的道具。他始终坚信:天空不会永远阴暗,当污云褪尽的时候,天空上灿烂的阳光照样会照射大地,花儿照样会蓬勃开放,青草依旧会鲜绿无比。

四、田晓霞,勇敢跨越阶层的爱

田晓霞喜欢读书,善于思想,勇于辩论。在某种意义上说,她就是孙少平的人生导师。她把孙少平领进了书的海洋,开阔的孙少平的眼界,让孙少平学会了思考人生,从而敢于走出双水村,走向未知的大世界,历尽艰辛而一往无前。

在对待爱情的时候,她勇敢而热烈。在她的爱情词典里,没有阶层与地位、光环与荣耀,只有勇敢与脱俗、坚贞而执着。田晓霞的性格里,有火一般的热情,她热烈的向世界宣告:“这想念像甘甜的美酒一样令人沉醉。爱情对我虽是"初见端倪",但已使我一洗尘泥,飘飘欲仙了。我放纵我的天性,相信爱情能给予人创造力的力量。我为我‘掏碳丈夫’感到骄傲”。

五、贺秀莲,勇敢追求爱的黄土地妹子

秀莲和孙少安的眼神第一次碰撞,这就擦除了火花——这个男人将是她要找的一辈子相爱的人。

没有询问对方的家境,没有在乎对方的身份,她义无反顾的捧出自己的那颗火热的心——她把家里好吃的鸡蛋,白馍馍尽情的让少安享受,为他打洗脸的水,为他洗衣服,孙少安几次提出回家,秀莲都挽留下来,最后干脆直接跟着孙少安回到了双水村。孙少安打心里喜欢这样的女子,但担心家境,担心让人家秀莲受罪,不想耽误她一辈子。秀莲的回答让人感动:“家里光景不好,将来我帮你家过光景,生命短我给你续上。”

这个可亲可爱的女人,在面对从天而降的爱情时,不计贫贱,勇敢果断,令人佩服、令人赞叹。

六、王满银,小人物的奋斗,心酸而温馨

在小说中,二流子王满银荒唐半生,最后在上海一个破败的小旅馆中,面对一面镜子,突然自觉满满的失意与落魄,突然幡然悔悟,没有丝毫犹豫、急切的要回到罐子村、回到妻儿身边。就像一颗在外漂泊多年的种子滑入泥土一样,焕发出了新的生命。

那一刻,读来令人心酸之余动容、感动之余感慨。

王满银就是一个踏踏实实的俗人,他俗的真实,俗的可爱。而芸芸众生的我们,又何尝不是世俗的呢?王满银不满于现实,我们更想活出自我;王满银为着梦想辛苦挣扎,我们何尝不是一路奔忙;王满银远在千里也忘不了老婆孩子热炕头,我们何尝不是满怀乡愁而不敢回首;我们会不屑于王满银的行为,而我们何尝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王满银悠荡半生一事无成回到家里,我们又何尝不是梦想过惊天之举而最终回归平庸……

我想,作者路遥大概是要以这样一种方式告诉我们:“习惯了被王者震撼,为英雄落泪,却忘记了我们每个人都归于平凡,归于平凡的世界”。





一尘哥的世界


致力原创,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谢谢指教!


《平凡的世界》主要以孙家两兄弟孙少安和孙少平的成长奋斗经历为主线,反映了七八十年代陕西的社会面貌和农村变革,人物的故事吸引读者,奋斗历史激励了无数的年轻人,深深影响了一代人。



1.孙少安的爱情和事业

爱情:舍弃青梅竹马的润叶,选择一见钟情秀莲

孙少安和田福堂女儿田润叶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从小在一起玩。光屁股在河里洗过澡,少安为她打伤过同学,润叶为他缝补过裤裆。俩人感情非常好,如同亲兄妹一般。等待润叶去城里读高中还央求孙玉厚让少安和他一起去读书。少安自己知道读书到此结束,所以毅然放弃名列前茅的好成绩,回家和父亲一起承担家庭的责任。

润叶最终在县城做了一名教师,等到被相亲时,她内心才意识到,自己要找个人结婚的话,那个人是少安。可少安在打开润叶给他的表白信时,内心既高兴又难过,既幸福又悲伤。他知道自己和润叶差距太大,所以理性的拒绝了润叶的爱。选择了远走山西去相亲,去逃避润叶的爱,去躲避内心的痛苦。



在山西相亲,自己也没想到,秀莲对自己一见钟情,自己也对秀莲很满意。就这样,双方就把这门亲事给认定了下来。而且秀莲家还不要彩礼钱,秀莲还要求春节前就结婚。

相比较润叶,秀莲更直接更热情,她能自己做自己的主,而润叶为不能,她考虑的问题太多,她性格也比较犹豫。秀莲能里能外,是做农事的一把好手。所以她成少安的最佳选择。

少安虽然不舍得青梅竹马的润叶,可在现实面前,他不得不舍弃润叶,选择更适合自己的秀莲。



事业:年轻有为,二十八岁成为双水村的首富

孙少安年少有为,虽然只是小学毕业,但是为人正直,敢作敢当,十八岁就是双水村一队的生产队长。就连村支书田福堂也要敬他三分,金俊武和金俊山兄弟也十分尊敬这个后生。

在家庭承包责任制还没有实行前,他就私底下带着一队的村民们分田到户,组成几户为单位的互助组。虽然后来被田福堂举报受批评,这种互助组也被迫取消。但也可以看到他是一个有远见的人。



等到他与秀莲组成了家庭后,在同学刘根民的牵引下,揽下了一个拉砖的活。贷款和借秀莲姐夫的钱,买了骡子去拉砖。得到致富第一桶金2500元。接着又看到建砖厂这个商机,投入血本办了个砖厂,可由于师傅技术不过硬,导致孙少安赔了个底朝天。

事业第一次失败他没灰心,又卷土重来,终于成功办好了砖厂,成为县里表彰的“冒尖户”。成为双水村的首富,而且还一个人捐款建小学。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村企业家。



2.孙少平的爱情和理想

爱情:初恋嫌贫爱富,遇见生命最美好的晓霞

孙少平由于有大哥孙少安的支持,得以读高中。由于家境贫寒,只吃得起黑馍馍,结识了同样吃黑馍馍的郝红梅。同样的遭遇,让两颗相近的心有了一丝互相取暖的情谊。

他们俩这种不算恋情的恋情最终被同学侯玉英给打破,郝红梅毅然抛弃了孙少平,和班长顾养民好了。孙少平深受刺激,陷入了一段时间的苦闷。



这时候田晓霞走进了他的视野,她大大咧咧的性格和不嫌贫爱富的情感一下子吸引了孙少平。而孙少平身上不甘平凡,自强自立的性格也吸引着田晓霞。俩人在日渐熟悉的相处中,逐渐产生好感。

等到他们毕业,少平回家教书,晓霞在省城待业后来参加高考上了大学。期间少平和晓霞也有书信联系,一直保持着微妙的关系。可在晓霞上了大学后,少平主动断了和晓霞的联系。可俩人没有因为断了联系而没有了牵挂。

终于在黄原的见面燃起了他们内心的思念,终于两人确立了感情。晓霞成了记者,少平成了大牙湾煤矿的正式工人。

孙少平和田晓霞完美的爱情让读者羡慕不已,也是小说里理想的爱情。可以,俩人最终也没能走到一起,晓霞为救儿童而意外去世了。



理想:不甘平凡做农民,进城黄原创出一番天地

孙少平和孙少安不一样,他思想有深度,有理想,不甘于做农民,而是渴望去外面的大世界闯荡。

在高中毕业后,他回家做了一名乡村教师。可没做多久,就被迫事业了,回家和父亲大哥做农活。可他的心不在家里的土地上,他渴望出去闯荡。于是,他提出要去黄原闯荡,自食其力。

来到黄原,他加入了揽工的队伍,有工做工,没工就看书。由于自己的努力,他得到阳家沟曹书记的赏识。曹书记有意招他为上门女婿,把他的户口从双水村迁到了阳家沟。从此,孙少平摆脱了农民的身份,成为一个城市户籍的人。



大牙湾煤矿招工,孙少平凭借自己的努力和表现顺利被招进去,成为一名正式工人。由于师傅王世才意外去世,他接班为班长。成为大牙湾煤矿有能力的班长,他们班挖煤量是矿区第一。

后来,他舍己救人毁容,在住院期间,他思考了他的人生道路。晓霞去世了,他的精神寄托就在大牙湾煤矿。由于他懂文化,又通过学习,他从一线煤矿工人成为一名领导,算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在黄原闯荡出了一番天地




总而言之,孙家两兄弟都用自己的方式在为自己的人生奋斗,实现了不一样的人生理想。只是两兄弟的情感归宿都让人唏嘘:少安的妻子秀莲得了肺癌,少平的最爱意外去世。

平凡的世界讲述的是平凡的人为自己理想而奋斗出来的不平凡的世界。


争取向上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上世纪典型的伤痕文学,而且是代表作。路遥作为那个时期的知青,切身感受了那个时代的清苦生活,从而有感而发写出了这部历久弥香的《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青春励志小说,于1991年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可谓实至名归。小说描写了中国农村改革前夜以及改革进程中发生在西北高原上的一群凡人小事。全书共分三部,故事背景辽阔,情节曲折起伏,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故事讲述了男主人公孙少平面对挫折困难,勇于奋斗,不甘心命运摆布,由一个自卑的农村少年逐渐成长为具有新思想的优秀青年才俊的过程。

孙少平的故事感染了几代人。文革后,《平凡的世界》广泛发行,深受知识青年喜爱。读者喜爱他的为人。作为一个农家子弟,他与人为善,真诚待人,最终赢得了市委书记女儿的芳心。他是一个品端行正的人。他做事积极主动,能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和建议。他不相信命运,坚信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一切都会改变,后来的结果也确实验证了他的自信他的付出。

孙少平背过石头,掏过煤……,喝菜汤,啃窝头,生活极其清贫,劳动何其艰难,但这一切并没有压垮他,没有使他向命运低头。其实,这里有作者的影子,有那一段知青岁月的记忆。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青春励志小说,对于那些依然在人生路上迷茫徘徊的年轻人,我推荐这部小说给他们,只要用心去读去领悟,一定会受益终生。


文一多


没长书初次看来,以为这部书真的像这部书的名字一样,比较平凡,其实并非如此,这部书讲述的故事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或许只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才能有不同的体会,整书以一个简单的故事诠释一个特殊时期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那么《平凡的世界》究竟具体写了些什么呢,我们来聊聊。

路遥简介

路遥1949年出生于陕北山区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1976年,年轻的路遥大学毕业,从贫困的小乡村来到繁华的大都市,以创作小说而闻名于文坛。路遥被称为“土若”作家,因为他的一生,受到了太多农民文化的影响。

《平凡的世界》全书共三部六卷,于1982年到 1988年间酝酿、创作完成。路遥以将近十年的广阔历史背景,全量式地描写了中国现 代城乡生活的变迁,通过复杂的矛盾冲突,刻画了社会各阶层的普通民众形象。 小说以沧桑的黄土高原为自然背景,主要讲述了发生在双水村的故事。

在这个吕 梁山脉环抱的黄土地上不起眼的小山村中,住着贫农出身的孙玉厚的大儿子孙少安, 少安上学时考试总是班上第一,无奈孙家家境贫寒,少安勉强读完高小后便回到队里参加农业生产以养家糊口。

但他决不是甘于平庸之辈,他的抱负是通过努力使全村父老乡亲摆脱世代的贫困,因而被乡亲们选为生产队长。村支书田福堂的女儿润叶与少安青梅竹马,高小毕业后留在县城当了一名小学教师,一直没有忘记孩提时代的好友少安,因此对其正在县城读中学的二弟孙少平格外关照。

少安明白润叶的心意,但却不想委屈了润叶。于是在家人的说合下,少安与名为秀连的山西姑娘结了婚。少安的婚姻使润叶的内心如同翻江倒海。对爱情的绝望,加上对二叔田福军的敬爱,使润叶终于痛苦地嫁给了革委会副主任李登云的儿子李向前,这样既可以暂时摆脱思念少安之痛,也能避免李登云在政治上打击二叔。润叶牺性了自己的幸福,与李向前过着几乎没有感情的生活。


少平在县城学习的几年间,抛弃了许多来自乡间的狭隘思想与偏见,视野也拓宽了不少,并与田福军的女儿田晓霞建立了纯真的友情。毕业后,少平回到双水村当上了民办教师。而此时的少安已经是一个孩子的父亲了。

1978年,国家的政策逐渐变得好起来,少安把他的生产队也划成了几个农业作业组,搞起了“小承包”。進知此事立即引起了大队、公社乃至县里一些领导的恐慌,最后,地区革委会作出“终审判决”:坚决制止双水村的资本主义复辟倾向。

后来,少安又承包了公社快要倒闭的砖厂,赚了钱的他出资重修了双水村小学,而秀莲却患上了肺癌…生活中的苦辣酸甜似乎都让少安尝遍了。

《平凡的世界》就是这样一部纯净异常、并且闪烁着那个时代特有的理想之光的小说,它为我们这个国家民族写史立传,也记录了那一代人难以忘怀的青春奋斗史。



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奋斗与拼搏,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社会的巨大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 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厚重、宏阔,为中国当代小说史留下了史诗般的艺术画卷。

——END:谢谢阅读,点赞很容易,评论显真情,期待关注《没长书》~

没长书


这是作者的代表作品,为了写这样的百万字小说而呕心沥血好几年。他体验生活和准备好了好多资料,七十年代一直到现在的时候都是一样的好看而且感人。我看过好多次了,原著和影视剧以及话剧都看过,参观过作者的故居和纪念馆,而且去过陕北和西安以及好多地方。











空中世界的百花园


平凡的人们,在平凡的世问里挣扎、生存,不向生活低头。孙式两兄弟,在成长的路上成熟,成了两汉子。少安,成了双水村的拔尖户,但是,妻人都病死,这是他的人生缺憾。少安,经历了种种磨难,成了矿上小领导,和师娘结合,这样的结局,不算完美,还算尚可。


雨横风狂门掩黄昏


平凡的世界;写的是改革开放前后期大西北黄土地农民真实生活。剧中人物孙少安务实,拚搏,进取的农民精神,孙少平不敢心平凡,外出闯荡,但一个农民的儿子纵有才华,四处飘泊,自己的理想迷茫,经过残酷社会的磨炼终久回归大众生活。他的人生是一个进取,又没有目标的路程。感觉可歌,可悲又可气。整部电视剧也是七八十年全国农民青年的写照。农民平凡,平凡中的人民生活多么艰难


chuhuaiLIANG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第一次看是在2014年,每一集都是经典,致敬伟大的文学家~路遥先生。我是80后,童年的时光都是生活在贫瘠,偏远的大山里,从故事的主人公里感受到了:在那个充满着社会矛盾,及其贫困的生活,人民内心矛盾挣扎之中,还能刨出一种改变自己,改变命运为之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让我们世代流传,永不停息!


十堰水哥


很多人对这部作品五体投地,我觉得写的很好,但是唯一不足就是把主人翁塑造过于完美,这可能是路遥内心世界的独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