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农村小孩过去玩的打碗籽现在很少见了,其学名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

下坝毛哥


打碗子又叫草珠子,小时候在农村非常普遍,也算是小时候的一种玩物吧,因为草珠子有天然的孔洞,并且表面光滑而坚硬,小伙伴们常常收集起来做手链。不过不知道为什么有些大人不让我们玩,说是这东西会吸人血,直到今天,我也一直没有搞清楚是什么原因,难道是大人故意不让小孩穿戴物品吗。

不过现在农村地区确实很少见了,也有可能是因为这些东西是属于90后之前人们的记忆吧。草珠子其实没有太多的价值,唯一的价值便是用来制作首饰或者装饰,记得小时候去同学家里玩耍,看到对方家里的门帘都是用这种东西串连起来的,进出碰到门帘后,清脆作响。

现在也有部分旅游景区用草珠子做成首饰,比如手链、项链,作为一种地方特色的东西,用来卖给游客,殊不知,其实这东西在农村地区是非常普遍的,尤其是在南方农村。


Power泡儿


说起这打碗籽,小时候的农村生活就展现在眼前了!为了做一个不花钱的门帘,我们全家人上山连续采摘了三年!然后母亲和我穿针引线足足两天两夜才把这不花钱的“打碗籽”门帘做好了!这个门帘每年夏天我们都要把它挂在堂屋门口,秋天的时候再把它清洗干净收起来,一直使用了有十几年!

这种打碗籽学名草珠子。在我们这里还叫它“玉珠子”,因为这种草珠子天生质地很硬,采摘的时候我怎么都不肯相信是从植株上长出来的!还以为是像算盘子那样,是什么地方生产出来的呢!

秋天的时候,农村女孩子还会把打碗籽串了串戴在手上,有的戴在脖子上,过足了戴首饰的瘾。有时候想一想,大自然鬼斧神工,知道农村人买不起首饰,自然界就有这些最天然的东西来弥补啦。



打碗籽植株的叶子和玉米植株的叶子非相似。它的花和根还可以药用的。小孩子们腹泻的时候,农村老人们会熬一些给他们喝,非常管用的。听老人们说,以前粮食紧缺的时候,这种打碗籽还救过许多农家人的命,那根和茎都可以食用的。但好像不能用量太多,太多了会中毒。

我们这里还有一种打碗花,跟这个打碗籽风马牛不相及!打碗花是喂兔子的好草,可是为什么都带“打碗”二字呢?!这大自然的事儿真是奇妙无穷啊。


村姑说村事


打碗籽!如果不看图片的话,我还不知道是啥?


打碗籽在我们这里叫草珠子!我们小时候经常见,在家门前的地里,似乎不是长在好地方!任何一个土坡上都能看见它!后来,人们发现用草珠子串帘子非常不错!于是有人开始种植!草珠子的帘子似乎家家都有一个!😂我家也不例外!等草珠子成熟,干些变硬之后,我妈带我姐俩去地里采回来。要做的第一步就是稍稍晾干些,然后拿针把中间的芯捅掉,这样中间就有一个洞了,再用长长的有韧劲不易断线一根一根穿起来,几天之后就完成了!后来发现会长虫,然后会用油漆大概刷一遍!相信那时候草珠子串的帘子,也是家家户户的一道风景。



至于有什么作用,在我看来只是串帘子防蚊虫,其他的还真的不知道呢!现在草珠子在村里很少很少看见了,只能存80后记忆里了,好怀念小时候,也只能怀念咯!


小李子的Vlog


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在我们四川叫尿珠子!在我们小的时候田边地头长了很多!现在比较少了,偶尔还能看到!

尿珠子的珠子中间有个洞刚好用针穿得过!那个时候就用线穿成一窜做成项链或者手链!如果比较多的话还能做成门帘!由于成熟了的珠子各种颜色都有!做成这样的装饰品也是挺好看的!以前村子里的老人说尿珠子会吸人血吓得我们把这些手链和项链都扔了!到了现在也就成了儿时的-种回忆了!





酿酒俩湾小哥


其实就是草珠子,高雅点叫菩提珠,我们老家叫穿珠子,小时候没少拿来做手链和项链戴。也叫野薏仁,尤其去了壳的,和薏仁(薏米)长得超像。然后就有不良商家拿来冒充薏仁赚钱,你懂的,托前些年养生热的福,能祛湿又美白的薏仁火的不能行,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

我本人就上过几次当。花钱买一堆没啥用的野草籽,口感还很不好。

都说到这儿了,顺便啰嗦几句两者的区别。

草珠子颜值其实比薏仁要稍微高那么一点。尤其去了壳之后,白白胖胖,光滑坚硬,稍带透明,不大好咬,咬开后干巴巴的,没甜味,还不容易煮熟。而薏仁也是白白胖胖,但稍微带点青,个头比草珠子小,没那么光滑,也不透明,比较好煮,咬开后有点甜糯的感觉。重要的是,人家真的有祛湿美白的功效。

说到草珠子的作用嘛,没发现它有啥特别之处。作为草本植物,当肥料的功效肯定是不缺的。其实就让它安安静静地做一株漂亮的观赏植物,给人类提供些做手工的珠子,个人认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下面图片里是草珠子的倩影。



阿财姐姐


农村小孩过去玩的打碗籽现在很少见了,其学名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

打碗籽的学名叫做草珠子,以前的农村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都生长着很多打碗籽,有的是野生的,有的是人们种的。

我小的时候特别喜欢在房前的一片空地上种各种花草,有菊花,指甲花,串串红,烧汤花,刺果等,除了种这些花外,打碗籽也是每年必须要种的,因为打碗籽除了有观赏价值外,还有很多用处,成熟的种子黝黑发亮,可以用来做手链和门帘,窗帘等。



每年打碗籽成熟之后,我就会把他们采摘下来,用针线把它串起来,戴在手脖子上当手链,感觉特别的漂亮,走路都多了几分自信。

母亲把成熟的打碗籽做成门帘挂在房间门口,房间顿时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


打碗籽不但是很好的装饰品,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它和薏米是同一科,所以和薏米有着相似的功效。作为一味药材它有健脾养胃,去除体内湿气,清热润肺,利尿消肿等作用。

如今的农村,很少见到打碗籽了,现在的孩子根本不知道打碗籽为何物,而在八九十年代的农村,它伴随了孩子们快乐的童年。


豫南小平


你说的这种植物叫做「薏苡」(学名:Coix lacryma-jobi)。打碗籽所用的材料,其实是它坚硬的果实部分,即“卵圆形的骨质念珠状总苞”。

《中国植物志》载:“薏苡:禾本科薏苡属植物。一年生粗壮草本,须根黄白色,海绵质,直径约3毫米。秆直立丛生,高1-2米,具10多节,节多分枝。叶鞘短于其节间,无毛;叶舌干膜质,长约1毫米;叶片扁平宽大,开展,长10-40厘米,宽1.5-3厘米,基部圆形或近心形,中脉粗厚,在下面隆起,边缘粗糙,通常无毛。总状花序腋生成束,长4-10厘米,直立或下垂,具长梗。雌小穗位于花序之下部,外面包以骨质念珠状之总苞,总苞卵圆形,长7-10毫米,直径6-8毫米,珐琅质,坚硬,有光泽;第一颖卵圆形,顶端渐尖呈喙状,具10余脉,包围着第二颖及第一外稃;第二外稃短于颖,具3脉,第二内稃较小;雄蕊常退化;雌蕊具细长之柱头,从总苞之顶端伸出.颖果小,含淀粉少,常不饱满.雄小穗2-3对,着生于总状花序上部,长1-2厘米;无柄雄小穗长6-7毫米,第一颖草质,边缘内折成脊,具有不等宽之翼,顶端钝,具多数脉,第二颖舟形;外稃与内稃膜质;第一及第二小花常具雄蕊3枚,花药桔黄色,长4-5毫米;有柄雄小穗与无柄者相似,或较小而呈不同程度的退化。花果期6-12月。

产于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多生于湿润的屋旁、池塘、河沟、山谷、溪涧或易受涝的农田等地方,海拔200-2000米处常见,野生或栽培。

本种为念佛穿珠用的菩提珠子,总苞坚硬,美观,按压不破,有白、灰、蓝紫等各色,有光泽而平滑,基端之孔大,易于穿线成串,工艺价值大,但颖果小,质硬,淀粉少,遇碘成蓝色,不能食用。”

这东西小时候虽然也玩过,但长大后就很少见了。深圳这边只在仙湖植物园的药用植物区见过两次,野外倒是还没有见过逸生或者野生的实物呢。


- 《中国植物志》第10(2)卷


郊野的瓦尔登


农村老人说这种打碗子穿成串戴了会吸血,一些孩子因此不敢戴。


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刺楸】,了解更多农村趣闻趣事。

农村有「打碗」一说的植物有两种,一是旋花科的打碗花,刺楸相信好些人都听过,二是打碗子,但打碗子并非打碗花所结的种子,而是另有所指。民间流传说玩耍了打碗花和打碗子后就会把碗打烂,听起来甚是诡谲,那神秘的打碗子到底是何种植物呢?

一、禾本科的薏苡

打碗子是种子,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刺楸之前也介绍过,还专程跑到外面去拍了好几张照片,现在先摆出来给大家看看,估计好些人看到后就显得是何种植物了。



没错,这就是禾本科薏苡属的薏苡。属、种同名,可见薏苡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植物。薏苡广布于各地,多见于房前房后、山涧、河沟等土壤湿润之地。

薏苡的种子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打碗子、尿珠子、草珠子和菩提子。之所以叫做菩提子,是因为其可用线穿成串来念佛,而农村孩子多用它来当手链和项链。稍稍讲究一点的人家穿长串后吊在门框上以当门帘。


二、不是超市卖的薏苡仁

在与薏苡同属的植物中,薏米也是一种较常见的。薏米去壳后就是超市里的一种粮食,不仅淀粉含量高,其营养也丰富。

薏米的植株与薏苡长得像,普通人几乎难以辨别,但可从种子来辨别。薏米的种子较大且壳薄软,刺楸发现,一般人用手就能捏破,去壳后叫苡仁或薏米。另外,种子底端的孔小,不便于穿线,故不穿线用来耍。


反观薏苡打碗子,其种子的体积小且坚硬而不易去壳,种子底端有一个可穿针引线的孔,所以可穿起来当工艺品。

总之,打碗子不用来吃而用来耍,而薏米则不用来耍而用来吃。

以上就是刺楸对农村打碗子的介绍,如果觉得回答的对你有所帮助就点个赞,并顺便关注一下吧,谢谢。

刺楸


农村小孩过去玩的打碗籽现在很少见了,其学名叫什么?有什么作用呢?

打碗籽的学名叫草珠子,小兰本地叫米珠子,常见生长于小溪、山沟旁边。其果实在没成熟时是绿色的,成熟后呈褐色,晒干或风干之后会有点泛白。是小时候的最佳玩物之一,也是做装饰品的天然好材料,同时也是小时候的美食。

打碗籽果实成熟后光亮而坚硬,两端都有个小洞,摘回家用线串起来就是一条完美的手链了。数量多的可以拿做门帘,在八九十年代,在房间门口挂个打碗籽的门帘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记得小兰小时候经常把它串起来绑头发,那时显得非常漂亮,几个小姐妹们人手两串以上。



小时候还有一种玩法叫闯天关的游戏,就是在地上画些连起来的格子,用打碗籽串起来的链子当子,单脚跳,从第一格开始按顺序把链子踢到最后一格,然后原路踢回,另一只脚没落地、链子没被踢出线外就算赢,不知道有没有小时候也玩过这种游戏的人。男孩子喜欢用石头当子,我们女孩子就喜欢用轻一点的,打碗籽是最好的,耐用、轻、而且又光滑。


我们这里叫米珠子是因为打碗籽里面的籽有点像薏米,可以吃。老一辈的人几乎都吃过,小兰也吃过。因为小时候基本没钱来买零食,所以经常会去找一些能吃的野果来解解馋。还别说,刚刚采回来的打碗籽塞到火堆里面烤一下子,还挺好吃的,就是比较难剥开来。同样方法烤糯米穗更好吃,韧性好又香,而且烤过之后谷壳很容易脱。

至于有什么作用就不知道了,小兰没听说过,也没见过有人使用打碗籽做些什么。不过,在农村有用的植物真的太多了,只是可能没被普及吧。


农村蒋小兰


俺这儿叫穿帘籽,那几年好多人穿帘子用这,红过后,现在早都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