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請收藏!2019中國基礎教育年度報告之政策分析篇,關鍵詞:高質量!

《2019中國基礎教育年度報告》正式在2020年第2期《人民教育》上首發。這是自2017年以來,中國教育報刊社第3次發佈中國基礎教育年度報告。

與前兩次不同的是,這次年度報告由3個子報告構成,分別為中國基礎教育政策分析、中國基礎教育研究前沿與熱點、中國基礎教育典型案例,分量十足。

年度報告,顧名思義,就是對一年中最最重要的政策、研究、實踐加以整理、總結、提煉,讓歷史告訴未來。因此,前兩年年度報告發布時,都受到業界高度關注。這次年度報告研製中,我們發現,讀者最關心的,便是政策走向、研究熱點及啟示和典型實踐案例。

今天,我們首先為讀者推送的是2019中國基礎教育政策分析。2019年對基礎教育而言,是個頂層設計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及教育部都有諸多重大政策文本發佈。這些文本里包含著明確的政策方向、指導性建議和工作思路,直接關係著2020年工作部署和具體任務。無論是教育廳長、教育局長,還是校長、教師,都不能不知。一起來看看~

請收藏!2019中國基礎教育年度報告之政策分析篇,關鍵詞:高質量!

—2019中國基礎教育政策分析—

一、2019:國家頂層設計為教育謀劃強國未來

2019年,對國家而言,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對教育而言,則是一個重要的頂層設計年,最主要的依據是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及全國教育大會精神。

(一)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

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召開新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由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主持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8位大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被邀請到北京彙報如何上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教育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動。這是繼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之後又一次關於培養人問題的重要會議,為深入解決立德樹人關鍵問題指明瞭方向。

請收藏!2019中國基礎教育年度報告之政策分析篇,關鍵詞:高質量!

思政課何以如此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教育是造就新生力量的事業。學校思政課是直接關係到人的價值取向形成的課程,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後繼有人,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其作用不可替代。“我們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習近平總書記一針見血,一錘定音。早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提出教育“四個服務”的要求。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這次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我們黨立志於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在這個根本問題上,必須旗幟鮮明、毫不含糊。”由此可見,思政課實際上關係到培養什麼人的首要問題和方向性問題,集中體現了教育作為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的戰略地位和政治屬性。

上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在這次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六方面素質要求,被認為不僅是思政課教師的努力方向,也是廣大教師的行動準則。“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贏得學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以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等被一線教師廣泛學習引用,成為廣為傳播的金句。這是繼“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等論述之後,習近平總書記對教師提出的最新要求,突出體現了教師作為學生價值觀引領者、塑造者的職責使命。

如何改革創新思政課?“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全面總結思政課的規律性認識和成功經驗,提出了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形成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方法論,極具戰略眼光和現實針對性。為切實保證提升思政課質量和水平,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各級黨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擺上重要議程,抓住制約思政課建設的突出問題,在工作格局、隊伍建設、支持保障等方面採取有效措施”。思想政治理論課被提升到黨委領導層面,是加強黨對教育工作全面領導的直接體現。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加強和改進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體制機制”,從體制機制上對思政課進一步提供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在全國大中小學引發熱烈反響,在教育工作者中引起強烈共鳴。中國教育報刊社·中教傳媒智庫輿情監測數據顯示,輿論關注點主要集中在“助推教師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學校思政課建設指明瞭方向”“有助於強化學生的國家認同、政治認同”三個方面,其中“助推教師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最受關注,各平臺報道、轉載、評論數據量達13000多條/篇。參加座談會併發言的華東師範大學一附中教師陳明青表示:“新時代的政治老師應該怎麼做,新時期新時代的政治課應該怎麼上,習近平總書記其實給我們做了一個既系統又具體而且是全方位的解讀。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種子在高中生心田裡播種。”北京市第八中學校長王俊成說,“中學階段是孩子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思政課在教學內容和方式上要與小學、大學進行一體化設計,做到承上啟下”。

座談會後,全國教育系統積極行動起來,針對如何開創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打造“讓學生真心喜愛、受益終身”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頂層設計和具體部署。

青海省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若干措施》,從加強指導、建設高素質隊伍、提高思政工作者職業地位、打造網上思政課堂、推進開門辦思政等10個方面全力推進新時代學校思政課建設。貴州省在一個月內集中對全省200名高校思政課教師和500名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進行專題培訓。湖南省充分利用全省豐富的紅色資源,大力挖掘育人元素,做到思政課建設有力、有為、有效。河北石家莊成立全市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究指導中心,選拔高水平專家、教授、骨幹教師進入研究指導中心,構建以精品課程為主導的思政課程體系。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程建平表示,“為黨和國家培養一批又一批‘四有’好老師,特別是具備‘六個要’品質的思政課教師,是北京師範大學的政治責任和時代使命”。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提出完善思政課課程教材體系、壯大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改革教師評價機制、加大教師激勵力度、加強後備人才培養工作等舉措,以切實提升思政課質量。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進一步加以落實。

愛國主義教育是思政課的重要內容。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這是時隔25年後又一次基於時代需要和長遠發展的頂層設計。《綱要》指出要“著力培養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堅持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為鮮明主題,堅持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相統一,堅持以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為著力點,堅持以立為本、重在建設,堅持既立足中國又面向世界,並要求把“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廣泛開展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教育”“強化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等作為基本內容,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徵。該《綱要》明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要面向全體人民、聚焦青少年,把青少年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中之重,將愛國主義精神貫穿學校教育全過程。2019年堪稱思政課史上最強音。

與培養人問題直接相關的另一份重要文件是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這是繼2001年黨中央頒佈《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後,為回應新時代更高的道德建設要求研製的。該《綱要》提出要“著眼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在全民族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在道德觀上要“堅持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社會主義道德觀,倡導共產主義道德,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始終保持公民道德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要求學校“把思想品德作為學生核心素養、納入學業質量標準”“把公民道德建設的內容和要求體現到各學科教育中”。

綜上可見,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學校教育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同時也要看到,學校與家庭、社會之間邊界正在消解,只有樹立大教育觀,全社會群策群力,才能更好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二)繪製教育強國目標藍圖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及《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經過縝密研製,終於在2019年初發布。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加快教育現代化的重要舉措。

請收藏!2019中國基礎教育年度報告之政策分析篇,關鍵詞:高質量!

一是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作出了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重大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系統回答了關係教育現代化的理論和實踐問題,併發出加快教育現代化的動員令。在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進程中,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迫在眉睫。《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是我國第一個以教育現代化為主題的中長期戰略規劃,是新時代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綱領性文件,具有全局性、戰略性、指導性。2035年是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時間節點。規劃提出提前國家現代化15年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充分體現了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和麵向未來、決定未來的戰略意義。規劃具有服務國家人民、體現前瞻引領、立足國情世情、突出改革創新、注重規劃實施等鮮明特點。

二是回答了什麼是中國教育現代化這一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國人對教育現代化期盼已久,對於什麼樣的教育堪稱現代化的教育一直莫衷一是。《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對標國家現代化的戰略部署,在教育總體發展水平進入世界中上行列的基礎上,提出到2020年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到2035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邁入教育強國行列。教育現代化是普及、質量、公平、結構等方面整體水平的提升,是教育高水平的發展狀態。

這個狀態是什麼樣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第一次給出了中國教育現代化的全景,提出了八個方面的 2035 年主要發展目標,即建成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教育體系;普及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實現優質均衡的義務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職業教育服務能力顯著提升;高等教育競爭力明顯提升;殘疾兒童少年享有適合的教育;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教育治理新格局。這八個主要目標,具體可感地勾勒出我國2035年教育現代化水平的藍圖和教育強國的風貌,成為我國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努力方向。

三是回答瞭如何推進中國教育現代化這一關鍵問題。推進中國教育現代化,必須回答與國外教育現代化的本質區別,回答如何處理傳統與現代、當下與未來、思想與行動的關係。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明確規定了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指導思想、基本理念、戰略任務和推進路徑。如指出中國教育現代化的根本方向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這也是中國教育現代化的本質特徵。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在系統梳理我國優良教育傳統,充分吸收借鑑國際經驗的基礎上,概括提煉出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即以德為先、全面發展、面向人人、終身學習、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融合發展、共建共享。明確了推進教育現代化的七個基本原則: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堅持優先發展、堅持服務人民、堅持改革創新、堅持依法治教、堅持統籌推進。

針對當前教育發展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重點部署了面向教育現代化的十大戰略任務,其中教育優質化、普及化、公平化、終身化和創新服務能力反映了教育現代化的主要內涵,教師隊伍專業化、治理現代化、信息化、國際化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支撐。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了“發展中國特色世界先進水平的優質教育”,這是教育現代化的核心要求,其關鍵詞聚焦在全面發展、質量標準、培養方式、制度、文化上。《實施方案》則提出了未來五年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十大任務,為宏偉藍圖的實現繪製了路線圖和時間表。

總之,《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及《實施方案》是我國教育中長期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為中國教育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必將產生深遠影響。兩個文件的發佈引起了外媒的廣泛關注,認為《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將助力中國實現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我國教育界反響熱烈,中國教育報刊社·中教傳媒智庫輿情監測數據顯示,輿論關注點主要集中在“新時代推動教育現代化的綱領性文件”“提升一流人才培養與創新能力”“聚焦當前教育發展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三個方面,其中前兩者的關注度比較高,各平臺報道、轉載、評論數據量均達4500多條/篇。

(三)開闢中國教育之治新境界

經國序民,正其制度。2019年10月召開了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全會最重要的成果是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關係黨和國家事業興旺發達、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問題。黨中央決定用一次全會就這個重大問題進行研究部署,是從政治上、全局上、戰略上全面考量,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作出的重大決策。

《決定》最大的貢獻是全面回答了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上應該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個重大政治問題,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也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宣言書。

如何貫徹落實好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抓好三件事。第一,毫不動搖堅持和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第二,與時俱進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第三,嚴格遵守和執行制度。

有外媒稱,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被稱為中國繼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後,提出的“第五個現代化”目標。前四個現代化重在物質或生產力層面,而“第五個現代化”強調製度和生產關係層面。報道稱,十九屆四中全會將鞏固現有改革方向,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決定》提出要“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這一制度設計傳遞出重要信號,即作為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的一部分,要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上有新作為,如“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構建覆蓋城鄉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在文化制度部分還提出“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齊抓共管機制”等;教育治理體系仍需要在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上下功夫,如“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健全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保障機制”等;要看到兩個重要的發展趨勢:一是中國將由小教育走向大教育,即教育形式將從學校教育體系擴展到更為開放的社會教育體系。二是中國將從小學習走向大學習。具體而言,即從特定人群的學習走向全民學習;從特定年段的學習走向終身學習;從方式單一的學習走向適合每個人的學習。

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總體上具有決定作用。教育部提出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將在五個方面著力:堅持和完善黨對教育工作全面領導的制度體系;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抓治理的能力;提升教育管理效能。相信治理成效必將轉化為立德樹人的高質量。

總之,方向、戰略、治理構成了2019年中國教育宏觀層面的關鍵詞。基礎教育要牢牢把握正確的育人方向,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對標《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及《實施方案》開展區域和學校教育現代化規劃設計並推進實施;在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下功夫,積極破解制約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一系列體制機制改革難題。2020年基礎教育改革方向已經明確,任務艱鉅,只有萬眾一心加油幹,方能取得積極成效。

二、2019:基礎教育“換擋”高質量發展

2019年,基礎教育進入全面提高育人質量的新階段。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等基礎教育三個重要文件相繼印發,教育部加強教研、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實驗教學等系列配套文件先後出臺,義務教育從基本均衡走向優質均衡,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大力推進,關鍵領域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高質量發展成為基礎教育的主題詞,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新局面初步形成。

(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

2019年是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年,教育系統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五育”並舉,大力構建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意見》)明確提出“堅持‘五育’並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對“五育”逐一提出相應工作要求,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指導性。

請收藏!2019中國基礎教育年度報告之政策分析篇,關鍵詞:高質量!

中國教育報刊社·中教傳媒智庫輿情監測數據顯示,“推動素質教育全面發展”最受關注,各平臺報道、轉載、評論數據量達12000多條/篇。《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意見》)也特別強調要“構建全面培養體系”,對進一步加強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等提出要求。中國教育報刊社·中教傳媒智庫輿情監測數據顯示,輿論關注點主要集中在“穩步推進高校招生改革”“完善綜合素質評價”“突出德育時代性”三個方面。截至目前,已有16個省份出臺了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13個省份出臺了落實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文件的實施意見。《教育部關於做好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高招通知》)明確規定“2019年高考命題要充分體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求”。《教育部關於加強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工作的意見》強調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構建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正成為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義。縱觀一年來的基礎教育改革政策,至少有以下四點值得我們注意。

一是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意見》明確指出,要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著力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鬥精神、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科學的教育質量觀是從義務教育實際出發,建立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科學評價體系,注重過程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突出德育實效,提升智育水平,強化體育鍛煉,增強美育薰陶,加強勞動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破除“唯分數、唯升學”的片面評價體系。具體而言,《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意見》把科學的教育質量觀概括為“德育為先、全面發展、面向全體、知行合一”四句話。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的“破五唯”要求的重要內容,也是引領義務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舉措。2019年7月,改革開放以來第二次以國務院名義召開的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舉行,這是一次具有重要標誌性意義的會議,開啟了我國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徵程。10月12日,教育部在浙江海鹽召開全國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啟動現場會,標誌著我國義務教育由“均衡發展”進入“優質均衡”,義務教育將邁向更高質量、更高水平,這是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一件大事。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四省份學生參加PISA測試,數學、閱讀和科學均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績。11月,《2018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數學學習質量監測結果報告》和《2018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體育與健康監測結果報告》發佈,這是我國首次發佈分學科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沒有關鍵領域改革的實質性進展,基礎教育質量提升就難以落地。11月,繼中央印發關於基礎教育的三個重要文件之後,教育部《關於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基礎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見》(簡稱《教研工作意見》)、《關於加強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工作的意見》(簡稱《考試命題意見》)、《關於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實驗教學的意見》(簡稱《實驗教學意見》)等三個配套文件出臺,落實中央要求均指向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領域、關鍵環節。

二是旗幟鮮明強化思想政治教育。補足理想信念之鈣、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時代基礎教育的重要使命。思想政治課要強,首先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要過硬。2019年3月18日,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思政課教師提出六方面要求,第一個就是“政治要強”,要“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善於從政治上看問題,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建設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思政課教師隊伍”,把“政治強”放在第一位。9月,教育部等五部門出臺《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要求引導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堅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站位,“把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放在首位”;選聘思政課教師時要嚴把“政治關、師德關、業務關”,把“政治關”放在第一位。9月1日,中宣部、教育部、中央電視臺舉辦《開學第一課》節目,聚焦隆重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立足在廣大青少年中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發揮國家級電視思政課的重要作用,受到中小學生熱烈歡迎,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節目收視率又一次打破紀錄,達到5. 18%,僅次於當年春晚收視率,央視網多終端同步直播收視用戶達6128萬,節目播出後12小時,微博主話題《開學第一課》閱讀量增至18. 1億,《我為祖國升國旗》閱讀量增至1. 1億。

培養有理想信念的時代新人,中小學責任重大。《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意見》提出,要“大力開展理想信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態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少年兒童聽黨話、跟黨走”,更旗幟鮮明地指出,要“突出政治啟蒙和價值觀塑造”。《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意見》強調,要“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切實增強‘四個自信’,厚植愛黨愛國愛人民思想情懷,立志聽黨話、跟黨走,樹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勤奮學習的遠大志向”。從義務教育的“政治啟蒙”到高中教育的“思想情懷”“遠大志向”,要求螺旋上升,意在提醒廣大中小學教師,千萬不要忘記人民教師的根本使命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019年2月,教育部、人民日報社、全國少工委聯合開展“學習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題閱讀活動,主題閱讀文章點擊量超1. 35億次,引導廣大中小學生立志做好接班人。

三是勞動教育進入全面落實的新階段。2019年11月2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會議指出“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強調“要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並明確勞動教育的核心價值是“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意見》在第二大部分專列一條“加強勞動教育”,明確提出要“制定勞動教育指導綱要”,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確保勞動教育課時不少於一半”“創建一批勞動教育實驗區”等。《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意見》規定“重視勞動教育,制定勞動教育指導綱要,統籌開展好生產性、服務性和創造性勞動,使學生養成勞動習慣、掌握勞動本領、樹立熱愛勞動的品質”,並強調要強化“勞動實踐”等方面的綜合素質評價。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勞動教育,大中小學實施勞動教育如今一再被黨中央、國務院文件確認、強調,表明新時代構建全面培養體系的堅強決心和意志。

一年來,勞動教育開始在中小學深入紮根。2月,“大力加強勞動教育”位列《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點》第七條。《高招通知》第一次把“勞”納入高考命題。各地紛紛出臺落實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要求的文件,校長、教師的勞動教育意識被喚醒,勞動教育在廣大中小學逐漸成為重要課程。

四是加強體美,讓學生生動活潑健康成長。《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意見》強調堅持健康第一,強化體育鍛煉,嚴格執行學生體質健康合格標準,健全國家監測制度,開足開齊體育、藝術課程。“完全人格,首在體育”。2019年初,教育部發布《關於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的工作通知》,明確要求在校考中增設體育科目測試,測試結果作為錄取的重要參考。7月,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教育部目前正在制定加強學校體育和美育改革發展的意見,將明確要求中小學生每天要有2小時的體育鍛煉。另外,美育穩步推進。數據顯示,目前在義務教育階段,93. 5%的省(區、市)音樂、美術課程總量達到了國家規定9%的課時數;在高中教育階段,全國92. 1%的學校能夠開設6個學分的藝術類必修課程。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創建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生態

公平是社會主義教育的本質要求。“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在教育領域集中體現在“面向人人”,促進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2019年9月26日,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活動新聞中心第二場新聞發佈會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70年來中國教育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全國99. 8%的城鄉學校辦學條件達到了底線要求。這是很大的改善”。

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2019年基礎教育抓攻堅、補短板,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攻堅克難、奮力突破。

請收藏!2019中國基礎教育年度報告之政策分析篇,關鍵詞:高質量!

一是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80%。時間緊迫,任務異常艱鉅。2019年,重拳開展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開展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城鎮小區嚴格依標配建幼兒園、確保小區配套幼兒園如期移交、規範小區配套幼兒園使用,明確提出“小區配套幼兒園應當辦成公辦園或委託辦成普惠性民辦園,不得辦成營利性幼兒園”。10月,教育部等七部門出臺《關於做好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整改工作的實施意見》,推動各地按照“一事一議”“一園一案”的原則,切實解決治理工作中摸排範圍“窄”、移交“難”、補建“慢”、保障“弱”等問題,紮實開展整改。教育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七部門先後召開治理工作小組會、治理工作推進電視電話會,及時總結研究治理情況,部署推動整改落實工作。教育部建立了小區配套園治理信息監測系統,實時監測治理進度,實行逐一銷號管理;組織七部門調研團隊到整改任務重、進展較慢的省份,加強指導督促;與住建部聯合下發通報,推動各地加快整改進展。多次召開新聞發佈會、新聞通氣會,組織專家撰寫文章,集中宣傳解讀政策和各地的治理經驗,組織央視、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加強宣傳,推廣典型經驗。

截至目前,在前期摸排出2. 04萬所幼兒園需要治理的基礎上,各地已完成1. 78萬所幼兒園的整改任務,佔總數的87%,到2020年各地全部整改完成後,預計可增加普惠性學位400萬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將提高約8個百分點。

二是鞏固義務教育普及水平,著力破解義務教育“城鎮擠、農村弱”難題。隨著城鎮化的進程,城鎮學校大班額現象比較嚴重。2019年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通過招生源頭控制、擴大學位供給等措施加大化解大班額。7月,教育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關於切實做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見》,將消除城鎮學校大班額、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推進農村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列為重點工作任務。截至11月中旬,全國大班額比例由2018年的7. 1%下降至4. 1%,超大班額比例由0. 5%下降至0. 3%,提前一年完成化解大班額目標任務。有22個省份提前實現了到2020年大班額比例控制在5%以內的目標。“人口大省”河南持續推動擴充城鎮義務教育資源五年計劃,截至6月底累計投入近600億元,新建、改擴建學校3821所,新增城鎮義務教育學校學位262萬個。

控輟保學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大政治任務。大力推進教育扶貧,加大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力度。2019年召開了全國控輟保學暨農村學校建設現場推進會,開展了“解決貧困地區孩子輟學問題”專項整治,進一步強化了工作部署,壓實了工作責任。教育部確定374個縣區作為控輟保學國家重點監測縣,進一步加強工作溝通和業務指導。會同國務院扶貧辦,明確建檔立卡貧困學生義務教育有保障的工作標準和支持政策。會同公安部建立學籍系統與國家人口庫比對核查機制,精準識別失學輟學學生。推動各地以多種方式紮實做好勸返復學。為助力“三區三州”脫貧攻堅,教育部協商財政部在資金分配時更多向“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和169個非深度貧困縣傾斜。832個國貧縣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人數由2019年5月底的29萬減少至0. 4萬。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再上新臺階。2018年底,全國已有2717個縣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2019年12月,又有7省份69個縣通過均衡發展評估認定,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水平不斷提高。

三是提高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水平。繼續實施教育基礎薄弱縣普通高中項目建設和普通高中改造計劃,在中央資金的分配上,向與教育部簽訂備忘錄的中西部10個省份予以傾斜,指導各地加快學校建設項目進度,擴大教育資源,改善辦學條件。截至2019年底,全國已有28個省份完成了毛入學率90%的普及目標。推動30個省份建立健全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準,其中20個省份達到了每生每年1000元的標準。部署和指導各地結合實際制定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額專項規劃,加快化解普通高中大班額,為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和高考綜合改革奠定良好基礎。

(三)推進基礎教育關鍵領域改革,全面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年來,課程教材建設大力加強,招生入學、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改革不斷深化,學生減負持續發力,基礎教育關鍵領域改革取得重大進展。

請收藏!2019中國基礎教育年度報告之政策分析篇,關鍵詞:高質量!

一是課程教材建設不斷加強。教材是最重要的教書育人載體。2019年秋季新學期,義務教育統編三科教材在所有年級覆蓋。啟動義務教育課程方案修訂,加強義務教育課程與高中課程的銜接和一體化設計。

2019年秋季學期起,普通高中統編三科教材率先在北京等6省份投入使用,教育部加大了對使用省份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教研部門和地市級教育教研部門等骨幹人員的培訓,並部署完成了新教材教師的培訓,確保做到先培訓後上崗。三科教材導向和特色都很鮮明,主要體現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認真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價值導向正確,讓廣大青少年從小就打好中國底色;選文選材精當,充分吸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精選貼近學生思想、學習、生活實際的內容,做到了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呈現方式新穎,編排合理,圖文並茂,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據調查,教師對教材的總體滿意度達92%。

3月,教育部在系統研究基礎上,推出了《關於加強和改進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方案》,明確了中小學系統化、制度化、長效化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目標,確定了課程教材、實踐活動、考核評價、教師隊伍、場所和資源建設等方面20餘項工作任務。

2019年底至2020年初,《全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規劃(2019-2022年)》(以下簡稱《規劃》)重磅發佈,首次對我國教育領域各學段、各學科教材建設作出系統設計;並提出到2022年中小學教材建設重點是增強教材育人功能,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各學段教材的系統性,強化相關領域教材建設。與之相應,《中小學教材管理辦法》《職業院校教材管理辦法》《普通高等學校教材管理辦法》《學校選用境外教材管理辦法》等4個教材管理辦法文件同時出臺。《中小學教材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呈現出幾個特點:首先加強國家統籌。《管理辦法》規定,思想政治(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課程教材,以及其他意識形態屬性較強的教材和涉及國家主權、安全以及民族、宗教等內容的教材,實行國家統一編寫、統一審核、統一使用。國家課程教材必須在國家公佈的中小學教學用書目錄中選用,地方課程教材必須在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公佈的中小學教學用書目錄中選用,各地教材選用結果必須在教育部門網站上公示並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其次加強全過程管理。《管理辦法》對教材的編寫修訂、審核、出版發行、選用使用、激勵保障、檢查監督等各個環節都作出規定。再次提高教材編寫門檻。明確中小學教材實行單位編寫制;從政治、專業、品德等對主編和編寫人員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要遵紀守法,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形象和師德師風。最後加強審核把關,堅持“凡編必審、凡選必審”。此外,“校本課程由學校開發……原則上不編寫出版教材”“原則上地方課程教材不得跨省使用、校本課程教材不得跨校使用”“義務教育學校不得使用境外教材。普通高中選用境外教材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執行”等規定,與中小學校都息息相關。

二是招生入學改革不斷深化。入學機會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內容,一定意義上是社會公平的基礎。《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意見》明確提出“推進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強調嚴禁以各類考試、競賽、培訓成績或證書、證明作為招生依據,不得以免試、評測等名義選拔學生,並明確指出“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這項規定著眼於義務教育持續健康發展,全面執行了《義務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等相關法律要求,構建了公辦民辦一視同仁、平等發展、互不享有特權的招生機制,促進形成良好的基礎教育生態。

三是課堂教學改革不斷加強。課堂教學是育人的重要陣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意見》《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意見》均倡導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等課堂教學方式。《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意見》特別指出,教師課前要指導學生做好預習,課上要講清重點難點、知識體系,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提問、自主探究。融合運用傳統與現代技術手段,重視情境教學;探索基於學科的課程綜合化教學,開展研究型、項目化、合作式學習。精準分析學情,重視差異化教學和個別化指導。《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意見》強調,要實施好新課程新教材,要有序推進選課走班,要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要優化教學管理。《實驗教學意見》明確,在2023年前要將實驗操作納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考試成績作為高中招生錄取依據。可以預見,實驗進入中考將大大促進中小學的實驗教學,積極推動學生開展研究型、任務型、項目化、問題式、合作式學習。

教研隊伍是提高我國教育教學質量、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力量。《教研工作意見》明確了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務,即服務學校教育教學,服務教師專業成長,服務學生全面發展,服務教育管理決策;首次提出了教研員的專業標準,明確了教研員應具備政治素質過硬等五個基本條件,對誰能當教研員提出了准入條件;強調要進一步完善國家、省、市、縣、校五級教研工作體系,“有條件的地方應獨立設置教研機構”,配齊所有學科專職教研員。同時,還對創新教研方式提出了要求。

四是評價體系改革不斷深化。教育評價是指揮棒,有什麼樣的評價導向就有什麼樣的教育。《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意見》提出要建立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科學評價體系,制定縣域義務教育質量、學校辦學質量和學生髮展質量評價標準,還特別強調“黨政有關負責人要牢固樹立科學教育觀,正確政績觀,嚴禁下達升學指標或片面以升學率評價學校和教師”,通過評價改革,切實改變唯分數、唯升學傾向。《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意見》提出要“深化考試命題改革”,《考試命題意見》就是落實這一要求。《考試命題意見》規定:“將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所設定的除綜合實踐活動外的全部科目納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範圍”,即俗稱“全科開考”,這將促使全面育人落到實處。《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意見》要求“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省份不再製定考試大綱”,《考試命題意見》規定“取消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大綱,嚴格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命題,不得超標命題”,倡導多年的以課標為準進行教學、“學什麼就考什麼”終於成為國家層面的落地政策。《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意見》要求考試內容要“重點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考試命題意見》規定“試題命制既要注重考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還要注重考查思維過程、創新意識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意味著耗時費力、死記硬背、低效重複的“題海戰術”可能失靈,促使廣大教師切實改革教育教學模式。

高考綜合改革取得新進展。4月,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等第三批高考綜合改革八省市改革方案公佈,既吸收前兩批的經驗,又結合各自的實際,穩妥積極推進。

五是學生減負持續發力。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負擔是近年來基礎教育的重大任務。2018年底教育部等部門出臺《中小學生減負措施》(減負三十條),隨後各地相繼跟進,目前已有26個省份出臺了具體實施方案。《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意見》也誓言“堅決防止學生學業負擔過重”。

規範全國性競賽活動。4月,教育部委託中國教育學會開展了首次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審核工作,公佈了29項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大幅削減了競賽數量。教育部要求,除本次公佈的競賽活動以及根據教育教學需要由教育部按規定組織開展的競賽活動以外,其他所謂全國性競賽包括通過網絡形式舉辦的全國性競賽均不合規,不得在任何區域內實施,有效整治了競賽亂象。

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由線下向線上延伸。6月,教育部組織了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回頭看”活動,要求各地再次全面摸排線下培訓機構,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鞏固治理效果。7月,教育部聯合有關部門印發《關於規範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第一次從國家層面對面向中小學生的學科類校外線上培訓進行系統規範管理。該《意見》規定,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實施校外線上培訓備案審查制度;同時要求經排查發現問題的校外線上培訓機構,於2020年6月底前應按整改意見完成整改,實現線上線下同步管理,並於2019年10月召開全國性會議,部署深化校外培訓治理工作。

積極推動中小學建立學生彈性離校制度,有效開展課後服務工作,明確相關保障措施,不斷擴大課後服務覆蓋面,豐富課後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質量。目前,有29個省份已經制定了關於建立中小學課後服務制度的意見,絕大部分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也制定了具體實施辦法。據統計,全國有36個大中城市66. 2%的小學、56. 4%的初中開展了課後服務,43. 2%的小學生、33. 7%的初中生自願參加了課後服務。

(四)全面深化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大力為教師“賦能”“賦權”“減負”

2019年,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教育部以落實中央4號文件為抓手,著力強師德、提素質、優管理,為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支撐。全國現有各級各類專任教師1673. 83萬人,這一龐大的職業群體支撐起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

請收藏!2019中國基礎教育年度報告之政策分析篇,關鍵詞:高質量!

保障教師待遇。推動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特崗教師年人均工資性補助標準中部地區由3. 16萬元提高到3. 52萬元、西部地區由3. 46萬元提高到3. 82萬元。全國有30個省份1430個縣(市、區)實施了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惠及200多萬名鄉村教師。

大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2月,《教育部辦公廳關於深入做好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系列文件貫徹落實工作的通知》印發,實行師德違規情況報告制度,開展十項準則落實情況實地調研督查,分三批在教育部門戶網站公開通報18起典型案例,畫紅線、抓警示。12月,教育部等七部門推出《關於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突出規則立德,強化教師的法治和紀律教育,把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影響惡劣的突出問題作為重點從嚴查處。加強新時代教師形象宣傳。在“學習強國”平臺推出“教師”專欄,其中“習近平總書記與人民教師在一起”專題片發佈三日閱讀量超過3000萬,點贊量超過42萬;《感念師恩》微視頻發佈兩日推廣曝光量達7. 81億,點贊量1987萬。集中展播《一生只為一事來》《我是班主任》等影視劇,以優秀作品鼓舞人。

努力補足短板。擴大實施“特崗計劃”,2019年“特崗計劃”招聘名額10萬人,比2018年增加1萬人,增加的計劃全部用於新疆地區補充農村教師。擴大實施“銀齡講學計劃”,實施範圍擴大至15個省份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招募名額增至4000名退休講學教師。大力推進新週期鄉村教師隊伍建設,《關於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即將出臺;實施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共遴選獎勵鄉村優秀青年教師300名。

健全管理服務機制。會同人社部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工作的通知》,對長期在農村和“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工作的中小學教師實行高級職稱定向評價、定向使用,總量控制、比例單列,不佔各地專業技術高級職稱比例。會同相關部委,已形成《關於進一步挖潛創新加強中小學教職工管理的指導意見》,推動中小學編制管理創新。

技術飛速發展,“面向未來”的教育必須回應挑戰。教育信息化關鍵在“融合”、重點在“應用”。《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意見》提出要推進“教育+互聯網”發展,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應用”。《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意見》強調要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4月,教育部印發《關於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 0的意見》,突出強調提升廣大教師的信息化應用能力,提出到2022年要實現“三提升一全面”的發展目標: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團隊信息化指導能力要顯著提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要全面促進。

教師能安心、靜心教書,教育才有活力。3月,中央提出將2019年作為“基層減負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減輕教師負擔意見》),明確要求“從源頭上查找教師負擔,大幅精簡文件和會議”“嚴格清理規範與中小學教育教學無關事項”,同時鮮明提出要“確保中小學教師潛心教書、靜心育人”。教師負擔重是個老問題,希望藉此機會能真正把寧靜還給學校,把時間還給教師。中國教育報刊社·中教傳媒智庫輿情監測數據顯示,輿論“支持、期待儘快落實”的呼聲較高,認為該文件有利於維持正常教育教學秩序,有利於教師潛心教書、靜心育人的評論較多,反響熱烈。

沒有懲戒的教育,猶如沒有剎車系統的汽車。《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意見》要求“制定實施細則,明確教師教育懲戒權”。11月,教育部發布《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則》),這是中國教育制度建設的重要一環,體現了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的“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要求。《規則》明確:教育懲戒是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同時對如何實施懲戒作出了比較詳細的規定。《規則》一旦成為正式文件開始實施,必將對建立良好的師生、家校關係,引導學生健康成長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五)完善教育督導評估體制機制,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高質量的教育督導,才能保證教育高質量發展。教育督導“長牙齒”才有權威,才能為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請收藏!2019中國基礎教育年度報告之政策分析篇,關鍵詞:高質量!

6月,國務院督導辦印發《2019年對省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評價方案》,明確省級政府的職責履行情況評價有15個重點,“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和教育系統黨的建設”“健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育人機制”分別位列第一、第二,“保障教育財政投入”也赫然在列。11月2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該《意見》旨在推動教育督導“長牙齒”,建設“全領域、全口徑、全支撐、全保障”的督導新體系,緊緊圍繞確保教育優先發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優化管理體制、完善運行機制、強化結果運用為突破口,不斷提高教育督導質量和水平,推動各類主體切實履行教育職責。

幼兒園規範辦園行為是2019年教育督導重點之一。6月,教育部出臺《幼兒園責任督學掛牌督導辦法》,要求責任督學應對幼兒園安全管理情況、規範辦園情況、師德師風建設情況進行監督指導。

保障教師工資發放是2019年教育督導的一個亮點。12月,國務院督導辦向各省級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通知,明確2020年要把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作為督導檢查重點,要求各地在年終為公務員發放獎勵性補貼以及安排下一年度財政預算時,務必統籌考慮義務教育教師待遇的保障問題。有這樣的教育督導,廣大義務教育教師的工資待遇就有了堅強的保障。

總之,2019年是基礎教育奮力、勤力、聚力質量提升的一年,相關政策“高規格”“快節奏”出臺,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建梁立柱,關鍵領域改革一再突破,深入實施落地有聲。這是基礎教育為教育強國建設打牢基礎的關鍵一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