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写给朱永新老师和云伴读的一封信

朱永新按:昨天偶然在网上看到了这封信。信很朴实,还有个别文字错误和语句不顺,但是这是一颗真诚的心。这是一位年轻教师的来信。新教育云伴读、新教育在银河等课程在CCtalk开设以来,每天

写给朱永新老师和云伴读的一封信

都有大量 的信件和留言,让我们非常感动。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能够为一线老师的成长做一点微博的贡献,是我们新教育团队最开心的事情。

小陈_未来老师

我敬佩、敬爱的朱永新老师:

您好!想跟您说说我的内心话,我可能和其他老师能够顺利参与云伴读的途径不同,与吴校邱校、各位导师、全国各地的老师的结缘感觉就是一个个偶然堆积起来的必然,这一路走来特别奇妙,我先是很早以前在网络上偶遇了广州佛山的悦谷社区公众号,添加了其中一位老师,好像是创始人吧,因为我是非师范生,处在急于求索教育领域有利于自身成长的一切知识却不知所措比如不知如何寻找获取如何开始的困境,焦灼又茫然,所以,我很大一部分只是也只能局限在微信上搜索一些专家、学者、名师等人的文章,一步步索引,从LIFE教育创新公号、博鳌论坛会上看到《什么是未来学校,如何从现在走向未来》还有等等类似文章,您和杨东平老师的详细阐述,这是我第一次碰见未来学校。2月初在刷新闻的时候,碰巧新校长传媒公号上最新推送了教师云伴读的活动链接,几次的偶然遇见,才争取了成长机会。同时,又看一些专访、纪录片(本身也是纪录片爱好者,看过《盗火者》、《童年》、《镜子》等教育片,由于自身的受教经历和太少的教育经验,只停留在看的层面,比较局限)、还有李镇西老师多年以前的关于教师方面的一段视频等等一些有价值的资料,我感觉现在还是比较碎片化的。我一直是主动的带着兴趣去了解,自己清楚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觉得有资格、有底气。

未来教育,每个人都会受益,它能解放如今学生的学业压力,像我一样处境的老师也不会再苦恼于渴望学习却难以有效找到满足自身需要的资源,我们乡村里的孩子会像城市孩子一样,能够接受适合自身的教育,能够立足于社会,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想,到那时,整个社会也会更加和谐安定了吧,世界将与中国更加紧密的联在一起,是多么自豪美好的事情!加上您和汤敏老师有理有据的描述与分析,感觉未来已在来的路上,好像只要我们一起垫垫脚,就能触碰到我们想要的未来,当然,每一小步肯定都是极其艰辛的,至少让我看到了希望!是现实的可能而不是抽象的可能性!

昨天晚上收听了云伴读的代表学员分享的这17天以来的伴读感悟,徐建利老师的那些经历对我触动最大,倍受鼓舞,仿佛将来的我就会成为现在的她。除了多次强调和感恩于新教育的引领、感谢您的指导和建议外,还有她那几年的基层工作另我由衷佩服,我能找到和她相同的特点,我也是非师范生,巧的是徐老师当时的语文素养也比较差,我回想了我的教育经历,除了正儿八经的在学校接受语文学科的教育外,很少有过课外阅读,也不能全责怪应试模式。并且,我一直认为我只是个普通学生,敢于发言、能发言的场合很少,读写说能力我都在平均水平以下,有时我没有准确表达出心中的想法给别人听时我很无奈,我觉得我所努力过却没见起色我很无奈,这样下来就会把它归结于我的天资不足,会气馁沮丧。了解了维纳归因理论以后我下意识的无论成功与否都归因于努力是适合我的,这些小问题是我最渴望提升的,真是对汉字、语言又爱又恨啊。

这十多天的伴读,身在乡村,自从我知道有云伴读的那天起,每天用数据流量来实时参与,不时的伴有卡顿,仍然想坚持听完,因为内容太有吸引力啦!想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认识到自身种种不足,考虑到专业理论或是能力方面,光靠自己,学的太碎,我选择了考研来加快我的成长速度和效率,报考了湖北的华师院校,这次疫情的突发,也许招生工作开展会延迟,非常理解他们的安排,我也有更多的学习时间,静心等待成绩的同时,在家里蹲贵族大学,补充精神营养、丰富思想,我也在想,未来教育实现的那天,文凭也许不再重要,我们共享优质的各类资源,都有平等的成长机会,像我自己不需要再特意或者不得已返回学校回炉再造,真将是能者为师的时代哩!

最后,感谢云伴读吴校和邱校强大团队(和其他平台)在非常时期为我们天南地北的老师策划举办非常有意义、非常精彩的活动!感谢朱老师(和其他各位导师)为我们精心准备的导读,循着我的初心,一个个行动、一个个改变、一个个新的自我,盼望将来能拥有加入新教育学校、加入青椒计划等助力我成长的一系列宝贵机会,老师的模样可以成为学生的模样,学生的模样是整个中国的模样,中国的模样就是世界的模样,与每一位新时代的教育人共同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

祝朱老师做学问的同时,身体安康!

小陈―未来老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