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李兰娟等13人被提名2020年最高科技奖,网友:为何缺少钟院士?

据悉,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已经结束,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已经有13名专家获得了提名,根据评选规则,每年最终当选的人数不超过2名,而且在2004年和2015年曾经出现过空缺的情况,目前已经有33名科学家摘得了此项殊荣。

此奖项设立于2000年,目前是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的奖项,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奖项含金量很高,因而备受瞩目。

李兰娟等13人被提名2020年最高科技奖,网友:为何缺少钟院士?

目前,已知获得提名的13名专家均为院士(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其中5人为教育部提名,2人为中科院提名,5人为地方省市提名,李兰娟院士为专家提名,提名不分先后,其中有7人来自高校,而且均为教育部直属211工程高校,除北京科技大学外均为985高校,此外有4人来自中科院系统,还有赵梓森元院士来自企业,吴祖泽院士来自军事医学研究院,他们均为各自行业的杰出代表,下面大家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部分被提名人的光辉事迹。

部分人物简介

李兰娟院士

对于李兰娟院士,大家可能都不陌生,因为今年以来,她曾先后多次前往武汉,很难想象她已经有73岁高龄,她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今浙江大学),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40余年,擅长各类肝炎、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诊治。她曾先后发表论文400余篇,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1项,可谓成果丰硕。

李兰娟等13人被提名2020年最高科技奖,网友:为何缺少钟院士?

葛昌纯院士

葛昌纯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矿冶系物理冶金专业,他长期从事材料科学研究工作。1980年,他凭借乙种分离膜项目取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年,他的乙种分离膜的制造技术获得国家发明奖一等奖。

程国栋院士

程国栋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今中国地质大学),他创造性地提出近地面厚层地下冰形成的重复分凝机制,被国际冻土界誉为“程氏假说”。近年来提出的冷却路基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在青藏铁路建设中被全面采用。他先后获得各类奖励3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全国科技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1项。

赵梓森院士

赵梓森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他是中国光纤通信公认的开拓者之一,他直接参与和技术总负责的项目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4项,邮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

钟南山院士

这些提名公布后,很多网友纷纷表示钟南山院士应该获得提名资格,因为他为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其实以上仅为2020年最高科技奖的部分提名,并不全面,即便今年没有被提名,以后也还有机会,大家不必过分纠结,其实被提名的这些科学家也都很优秀,都是各个领域的杰出代表,获得提名也毋庸置疑。

李兰娟等13人被提名2020年最高科技奖,网友:为何缺少钟院士?

钟南山院士出生于医学世家,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今北京大学)。他的人生堪称传奇,1959年,在首届全国运动会上,他以54.4秒的成绩夺得男子400米栏冠军,创造了当时的全国纪录,但他并没有因此选择成为一名运动员,多年来,他躬身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事业,更难能可贵的是每到关键时刻,他总能挺身而出,他的付出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各级科研成果20余项;此外,他还荣膺中国工程界最高奖项,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

时势造英雄,今年我们遭受了多年难遇的疫情,在这个时候,钟院士带领团队迎难而上,为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人民的尊敬,授予荣誉本毋庸置疑。但赵梓森、程国栋等院士又何尝不是时势造就的英雄,他们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通讯难题,青藏铁路修建技术难题……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