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轉載:洪厚甜課徒稿-《麻姑仙壇記》的學習(下)

在上一講裡面我們對《麻姑仙壇記》進行了介紹,我們刻意強調線條的定位和選用。因為我們對一個碑帖的臨寫表達,它的基調就是它是用什麼樣的線質來表達這個書風的。所以說我們要提醒大家就是尤其是在《麻姑仙壇記》這種風格很強烈,個性化很突出的這種範本裡面,構成它風格的重要元素,第一是線質,第二是在線質的前提下對點畫的描繪、刻畫、運用。顏真卿他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雄渾質樸。雄渾質樸前提下的點畫形態的那種流露,質樸是它的線質,雄渾是它的格局。用這樣的線質來完成這樣一個空間構架,才能獲得真正接近顏真卿的藝術,真正的走進顏真卿的藝術。只注意結構而忽略線質本身是不行的,那麼僅僅只有線質而沒有它的空間構架,也沒有顏真卿的藝術。

轉載:洪厚甜課徒稿-《麻姑仙壇記》的學習(下)


下面我們就把這種線質在顏真卿楷書裡面的表現特點,對點畫刻畫的一些特點,運用的一些特點,就《麻姑仙壇記》這個帖給大家做一個分析。我們對《勤禮碑》、《麻姑仙壇記》的用筆特徵給大家做一個演示示範。

轉載:洪厚甜課徒稿-《麻姑仙壇記》的學習(下)


勤禮碑

轉載:洪厚甜課徒稿-《麻姑仙壇記》的學習(下)


勤禮碑

轉載:洪厚甜課徒稿-《麻姑仙壇記》的學習(下)


麻姑仙壇記

大家看一下,《勤禮碑》和《麻姑仙壇記》的力量,如果說嚴緊富於彈性的線在《勤禮碑》裡面表達的更充分,那麼在《麻姑仙壇記》裡面表現的就更含蓄。就是說《勤禮碑》書寫的速度和流暢性,讓字有向上浮的感覺,而《麻姑仙壇記》的筆墨讓字有下沉的感覺,這都取決於線和紙的摩擦力不一樣。在《勤禮碑》書寫的過程中,線的緊松、張弛的這個幅度比較大。而《麻姑仙壇記》的書寫,線抵得比較緊、比較實。《勤禮碑》作為一個比較、參照,在基調上要有所改變。然後我們再說《麻姑仙壇記》點畫的書寫。《麻姑仙壇記》橫的寫法請大家注意,就以篆隸之法直接去表達它,越樸越好。

轉載:洪厚甜課徒稿-《麻姑仙壇記》的學習(下)

橫的表達

《麻姑仙壇記》顏體的特徵就在它的一個點畫和它的結構格局上體現出來,還是要更加渾,篆籀意趣更濃,不在點畫上去刻意求細節的雕琢,而不是像《勤禮碑》這樣處處流露出點畫的特徵。除了它的結構之外,真正有顏體特徵的就是這一豎,這是最能體現顏真卿的形態。

轉載:洪厚甜課徒稿-《麻姑仙壇記》的學習(下)

也就是說寫《麻姑仙壇記》這樣的顏體楷書,是不能在點畫上面過多地刻畫,過多點畫細節上的刻畫必然走向僵死。哪些是最具有《麻姑仙壇記》特徵的點畫呢?勾和捺。

轉載:洪厚甜課徒稿-《麻姑仙壇記》的學習(下)


轉載:洪厚甜課徒稿-《麻姑仙壇記》的學習(下)


轉載:洪厚甜課徒稿-《麻姑仙壇記》的學習(下)


把這些字的捺畫一去掉,它的特徵、顏體的感覺就淡了。然後再說它的勾,含蓄、有力,從外向內勾有環抱之勢,從裡向外勾也是迅捷,突然發力。對它結構的改變、重心的下移和富於特徵的捺、勾,都是我們核心去體會的。

轉載:洪厚甜課徒稿-《麻姑仙壇記》的學習(下)


轉載:洪厚甜課徒稿-《麻姑仙壇記》的學習(下)


在面對《麻姑仙壇記》相同字的臨寫的時候,我們的側重點一開始還是要去體會它點畫的形狀。但是不能夠停留在對它形狀的這種描畫上。進而更要從氣象上去著眼,寫它的這種質樸的感覺。就是說我們一開始可以對外形進行簡單地模仿,但是我們進而要在一個更質樸的感覺上去把握它,這個時候你就會感覺,當你從對點畫細節的刻畫上跳出來以後,你真正獲得的才是顏真卿最本質的精神。

轉載:洪厚甜課徒稿-《麻姑仙壇記》的學習(下)

從形狀著眼

轉載:洪厚甜課徒稿-《麻姑仙壇記》的學習(下)

從氣象著眼

在用筆的過程中要求整體做得慢一點,因為它線條的摩擦是比較大的,但是又不能夠千篇一律,整體的慢不是說它處處都慢,還是要有節奏變化的,還是要有書寫的節律變化,不是單純的慢。

轉載:洪厚甜課徒稿-《麻姑仙壇記》的學習(下)

虛實也應該有變化,偶爾出現的這種虛實和墨的枯潤,都是它生動的藝術語言的表達。因為我們看到的是碑刻,當它還原成墨跡的時候,就是要通過這些信息來表現我們書寫的鮮活、生動、古樸。

轉載:洪厚甜課徒稿-《麻姑仙壇記》的學習(下)


《麻姑仙壇記》的學習只要是我們建立在對《勤禮碑》的顏體點畫刻畫技術上再對它進行學習,我們可以在技術的表現上和點畫的刻畫上做減法,用大篆的線條直接來對它進行學習,取其結構、取其勢態、取其格局,把我們對古人範本的學習從簡單的表象臨摹上升到對一個內在的藝術元素的探尋,藝術氛圍營造的一種規律上的把握理解,在這個層面上我們對楷書藝術的認識、表達就會逐漸的邁上一個新臺階。《麻姑仙壇記》是中國書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範本。我們隨著每一個學習者在書法上的積累的不斷增加,書法的認識理解的不斷提升,學術眼光的不斷開闊,我們會在這個優秀的法帖裡面不斷的發現它能夠滋養我們,能夠啟迪我們的新的元素。

附:臨習習作

轉載:洪厚甜課徒稿-《麻姑仙壇記》的學習(下)


轉載:洪厚甜課徒稿-《麻姑仙壇記》的學習(下)


轉載:洪厚甜課徒稿-《麻姑仙壇記》的學習(下)


轉載:洪厚甜課徒稿-《麻姑仙壇記》的學習(下)


轉載:洪厚甜課徒稿-《麻姑仙壇記》的學習(下)


轉載:洪厚甜課徒稿-《麻姑仙壇記》的學習(下)


轉載:洪厚甜課徒稿-《麻姑仙壇記》的學習(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