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平朝工委紀念館

平朝工委紀念館


平朝工委紀念館


平朝工委紀念館


平朝工委紀念館


平朝工委紀念館


平朝工委紀念館


平朝工委紀念館


平朝工委紀念館


走進平朝工委紀念館,眼前的歷史場景和老物件讓人思緒萬千,腦海盤旋在平朝起義的槍聲中,穿越在1948年10月的時空,據史料記載,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彭德懷根據毛澤東主席"在渭北打胡(宗南)"的指示,發動了秋季攻勢(後來被稱為荔北戰役),命令中共朝平工委率領所掌握的游擊隊和國民黨武裝舉行武裝起義,以便策應參加秋季攻勢之西北野戰軍各部東翼的安全。中共朝平工委委員羅曼中根據工委的決定於傍晚潛入縣城,在保警大隊部西面從南往北第三個倉廒內,向共產黨員楊海潮、王晏亭、李樹仁、侶瑞庭、周鑑秋等傳達了中共平朝工委關於舉行起義的命令,併成立了楊海潮和王晏亭、羅曼中為正、副指揮的朝邑武裝起義城內行動指揮部,制定出具體的行動計劃。然後,由楊海潮分別向保警大隊內部的中共黨員幹部、全體共產黨員和全大隊官兵三個不同層次發佈了不同的行動命令。起義成功後,朝邑起義部隊後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府軍分區(1949年4月改稱大荔軍分區)朝邑支隊,保警大隊編為支隊第一營。平朝工委紀念館就建立在平朝起義的發源地,主角韓增友的家鄉。

大荔縣安仁鎮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把弘紅色文化,傳遞崇德向善、積極向上作為重要一環來抓,激發全鎮人民尊崇優秀傳統、熱愛故土家鄉的熱情。平朝起義作為中國解放戰爭的潛流、同州革命火種的源泉,充分利用合併村閒置的村級活動場所,整合資源,收集各類老照片、老物件建設了平朝工委紀念館,旨在讓黨員群眾致富思源、思而後進。

新建的平朝工委紀念館,佔地440平方米,有1946年前後,平朝工委的成立和如何在強化黨的領導中發揮作用的歷史事件,韓增友、韓明治、馬崇德等革命先輩的光輝歷程,恢復重建了老油坊和肉架子(秘密接頭地點)、韓增友居室和展廳三部分,建設有安仁鎮群英牆、黨史牆等版塊,同時設立9個展櫃,將徵集平朝起義、荔北戰役和李子謙、韓增友等革命先輩文史檔案及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老物件共85件東西陳列擺放,系統展示了50多年來中共朝邑地方組織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所走過的光輝歷程,熱情謳歌了中共朝邑地方組織帶領全縣人民為實現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所建立的豐功偉績,成為大荔縣黨史教育基地。

據介紹,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共陝西省委決定成立"中共平民、朝邑工作委員會",統一朝邑一帶黨的組織。任命韓增友為書記,劉鍾諧為副書記,羅曼中、黨文伯為委員。其任務是:發展武裝力量,迎接全國大解放。l946年9月平朝工委成立後,又恢復了一些黨員的組織關係,並發展了一批新黨員,黨的組織進一步發展壯大。到1948年10月起義前,朝邑縣地下黨員的分佈情況是:縣保警大隊28名,常備大隊26名,高平鄉l71名,烏牛鄉40名,兩宜鄉33名,仁和鄉35名,大同鄉53名,中和鎮及縣南各鄉共23名 1948年,中共平朝工委所掌握的國民黨朝邑縣最重要的地方武裝縣保安警察大隊移駐於此,這裡便成為共產黨朝邑地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