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美俄羡慕,国产垂发 "忽冷忽热" 的划时代意义

近日, 中国052D驱逐舰冷热共架发射 鹰击18巡航导弹 和 红旗9防空导弹 的消息, 让广大老铁欢欣鼓舞, 在小书有限的记忆中这是中国新型垂直发射系统 (Vertical Launch System, VLS) 第1次公开展示"忽冷忽热发射术".

美俄羡慕,国产垂发

中国 VLS 独门绝技 —— "忽冷忽热发射术"

很多媒体都在不遗余力地宣传这个"冷热共架技术", 但很少有人思考过2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 为什么导弹要分冷热发射? 像美俄那样统一冷热, 节省设计成本, 简化后勤, 不香吗?

别急, 且看小书慢慢胡来, 不是, 慢慢道来.

1, 冷热共架助力中国导弹架构领先

发现了吗? 巡航导弹 (鹰击18) 是热射, 而 防空导弹 (海红旗9) 是冷射, 想必聪明的你, 大概也看出一些道道来了.

不错, 这俩类型的导弹的作战需求截然相反, 巡航导弹的时效性要求相对不高, 故而一般轻油起步, 以省油增大射程, 然后末段加速, 则点火时尾焰温度和冲击力较小, VLS 能够承受, 可以井内直接点火(热发射).

而防空导弹的战机稍纵即逝, 故而要求以最快速度完成打击, 能烧胎起步是最好, 导致了红旗9发射时的尾焰流速和温度 是 VLS 的排气装置难以承受的, 因此, 采用弹射后点火 (冷发射) 以解决.

航天科工 (红旗系列导弹的开发商): 在 冷发射 加持下, 理论上, 我可以毫无顾忌地堆动力, 正所谓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

Raytheon (标准系列导弹的开发商): 我要首先考虑 MK-41 能不能承受这么高温度, 苍天不公!

美俄羡慕,国产垂发

2, 本来师承毛子, 那都用冷发射, 岂不美哉?

冷发射至今发射故障率都是远高于热发射的, 原因很好理解, 因为机构复杂, 发射时对导弹有较大冲击力, 除了保障导弹爆发动力外, 各方面都不是省油的灯.

美俄羡慕,国产垂发

S-300 弹射点火再失败

美俄羡慕,国产垂发

S-300 弹射点火失败

冷发射是目前远程高速防空(反导)导弹最佳发射方式, 却不是那么好掌握.

读到这里有会有老铁说了: 一派胡言! 我大, 不, 他大美利坚乃人类之希望, 此等雕虫小技焉能落后?

问得好, 这就来.

3, 美帝为何没有采用冷热共架技术?

MK-41 是70年代的产物, 首先, 那时候美国还没有舰载导弹发动机点火功率达到钢铁不能承受的程度, 其次, 弹射点火故障率太高.

至于新一代的 MK-57, 科技产品的发展有个词叫 "路径依赖", 美国自打MK-41开始所有的家当都是基于热发射设计的, 体系改起来, 成本就感人了, 就像我军步枪弹从 7.62×39mm 改成 5.8mm DBP 花了小30年, 在没有迫切需求下资本家是不会掏这个额外成本的.

关于利用 "路径依赖" 追上强者的案例很多, AMD 凭借 Ryzen 和 7nm 制程 追赶 Intel 就是一例, 以后小书发文细聊, 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关注头条号太尉行书.

4, 美国海军 SM-3/6 导弹如何烧胎起步?

答案是: 变相冷发射.

热发射是祖制, 但防空反导的反应时间越来越短, 必须提高反应速度怎么破? 以下是美国人的骚操作:

美俄羡慕,国产垂发

注意标准6尾部加1个 MK-72 助推火箭.

虽然架构落后了, 但技术能力、材料、加工工艺、元器件水平依然是大爷, 然后就直接加一段助推火箭, 在导弹初始段提供爆发推力, 以变相烧胎达到目的.

注意, 美国人这个分级点火可比弹射点火的失败风险高多了, 其可靠性, 完全是靠工业水平来弥补, 这点和 F-18 的境遇比较像, 这个有兴趣我后期分享.

如今没有了冷战时的倾国投资, 美国人确实积重难返, 中国虽然工业水平还有差距, 但是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充分利用后发优势, 先在架构上实现超越, 站在更优的架构上进行追赶.

中国海军率先装备冷热共架 VLS, 成为世界上目前唯一能在未来让各种导弹以最佳工况发射的海军, 实乃社稷之福, 海防之幸也.

<strong>太尉行书长期从事军事冷知识的原创和分享, 关注一时欢乐, 持续关注持续欢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