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北京市豐臺區芳古園小學:李秀娟老師的“宅家月記”

延期開學已經一段時間,師生家長們也漸漸開始適應這段特殊時期。當然,在這過程中,師生家長們也遇到了一些問題,有些困惑,北京市特級校長,北京市豐臺區芳古園小學申瑞芝校長為我們帶來一篇芳古園小學李秀娟老師寫的“宅家月記”,這位老師同時也是一個小學生的媽媽,相信在她的雙重視角下,會發現更不一樣的教育之光,一起來看看吧!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宅家月記兩三點


依稀記得,1月23日,武漢封城。新春佳節,本應闔家團聚的喜慶之時,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戛然而止,隨之而來的,是一場舉國上下展開的沒有硝煙的戰“疫”。


作為千千萬萬的普通人之一,和眾多的華夏兒女一樣,能為祖國做的最基本的事情就是減少疫情擴散,居家自我隔離。於是,三口之家、祖孫幾代同堂,都蝸居一隅,迎日出送日落,祈盼疫情早日結束,扶老攜幼共賞春暖花開。


我是一名小學教師,也是一個小學生的媽媽,雖說是個閨女,然有俗語說“七歲八歲狗都嫌,九歲還有大半年。”


古人誠不欺我,面對這個三年級的孩子,有時候我覺得管理她比我在學校上班辛苦多了,甚至懷念孩子沒上學之前,那時候母慈子孝的時光是多麼美好!可是,緬懷過去的美好,對現在的境地毫無益處,那麼就需要爸爸媽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與她“鬥智鬥勇”,共同成長。


北京市豐臺區芳古園小學:李秀娟老師的“宅家月記”


場景一:她說“不”


看到孩子在讀書,我說:“大聲讀出來,可以練習朗讀。”她說:“我在練習默讀。”


晚上,時針已經過了十點,我說:“快點睡覺,不然明天又起不來。”她說:“知道了,你好嘮叨。”一翻身不理我。


進入中年級的孩子,不像剛剛上學時,比較聽父母的話,時不時地表現出自我感覺良好,固執己見,不希望別人否定他。作為父母一方,對孩子在低年級時一定是願意積極配合老師,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以期孩子適應學校的學習和生活節奏。到了中年級,父母也表現得心有餘力不足,就像心裡的那跟皮筋一直繃著,繃得時間長了也就鬆懈了。那麼這時候,爸爸媽媽不妨放下高姿態,根據孩子的這個特點,滿足他的合理需求,獲得他的好感。比如:平時不要用命令的語氣要求孩子,而是多以商量的語氣和孩子討論,引導他往自己希望的方向去做。


北京市豐臺區芳古園小學:李秀娟老師的“宅家月記”


回到場景一


當看到孩子在讀書,我問:“看得這麼認真,讀了多少頁了?”她說:“我看到110頁了。”我故作驚訝,“厲害!讀了這麼多!能不能選一段你認為最好的讀給我聽,因為媽媽也想和你一起讀。”女兒拿起書翻了翻,找到一頁讀了起來。我停下手中的忙碌,用心聽,她哪裡讀錯了,我就說“這裡我沒聽懂”;她讀得很流暢,我就肯定“你讀得很好,我彷彿能看到當時的畫面。”還會和她交流兩句自己的體會,聽聽她的看法。


北京市豐臺區芳古園小學:李秀娟老師的“宅家月記”


場景二:她很“獨”


午飯,餐桌上擺了幾盤菜。還沒等爸爸媽媽動筷子,她就把自己愛吃的菜端到面前,用筷子夾來夾去,挑揀出大部分,放進自己的碗裡。


大多數父母只有一個孩子,即使現在二胎政策放開,剛剛出生的小寶貝也不足以影響到第一個孩子在家中的地位,所以很多孩子我行我素慣了,在家中還是“唯我獨尊”。簡單如餐桌上的舉動,就能看出從爺爺奶奶到爸爸媽媽,對於“獨”苗,真的是傾盡所有地愛他。可是,我想問問居家的爸爸媽媽們,疫情期間,是不是很多人捨棄小我,奔赴大愛,被稱為“最美逆行者”?就算居家工作的職場人,面臨激烈的社會競爭,是不是就可以安於現狀了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對待孩子品行方面的教育,居家這段時間正當時。


北京市豐臺區芳古園小學:李秀娟老師的“宅家月記”


回到場景二


當孩子坐到餐桌前的時候,我會提醒:“這桌菜都是爸爸做的,他還在廚房收拾,我們等爸爸一起吃吧。”如果發現哪個菜不常做,比較新鮮,爸爸媽媽應該先給爺爺奶奶佈菜,說:“爸、媽,您先嚐嘗這個合口嗎?”爸爸和媽媽之間也可以互相照顧一下,把對方愛吃的菜夾過去,那麼孩子見得多了,自然不好意思自顧自地給自己夾很多菜。當孩子模仿家長給長輩夾菜時,一定要欣然接受,這樣是肯定他的行為,默默地表揚。


北京市豐臺區芳古園小學:李秀娟老師的“宅家月記”


場景三:她太“笨”


居家學習時間,按學校的課程表應該已經到第4節課了,她卻依舊在第2節的數學知識裡“遨遊”。不是她不想奔向閱讀的書山,而是她在數學的海洋裡遊不上岸。


前段時間,網上流傳著段子:“一場疫情,全民成了廚子,醫護人員成了戰士,機關幹部成了門衛,老師都成了主播,家長都成了班主任,只有神獸們,依然是神獸!”延期開學期間,對於孩子應該如何學?學到什麼知識?爸爸媽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的認為就算居家也不能耽誤功課,於是早在寒假時就讓孩子開始學習下學期的知識,屬於超前學習型的;有的認為學校有安排,跟著走不會錯,於是每天盡力完成學校提供的課程表相關學習內容,以複習為主;有的兼顧課內外,既要求孩子完成學校的學習任務,又從各方面下手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不管是心理、生理、智力方面都是有差異的,加上生活水平和教育條件的不同,導致孩子的發展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爸爸媽媽應該承認孩子的差異性,根據實際情況讓孩子發現最好的自己。臺灣黑幼龍先生的家教心得是“養孩子就像種花,要耐心等待花開。”他曾暢談“慢養”:慢養並不是時間上的慢,而是說教育孩子不要太擔憂、太著急。不以當下的表現評斷孩子,尊重每個孩子的差異。


北京市豐臺區芳古園小學:李秀娟老師的“宅家月記”


回到場景三


孩子到了中年級,學習知識確實花費更多的精力。但是爸爸媽媽要相信孩子,只要努力,落後一段時間是可以再追趕上去的。學習時,可以建議孩子從易到難,自主安排學校提供的課程內容,不要求面面俱到,每天和自己比,哪怕比昨天有一點進步也是值得肯定的。爸爸媽媽應關注孩子的學習興趣點在哪裡,教給他運用學習參考書,查閱資料等學習方法,逐步走向自主學習之路。


宅在家中的日子過得似乎很慢,每天早上,爸爸媽媽一睜眼就在尋思今天的三餐怎樣可以多些花樣,孩子揉著睡眼,打算開始新的一天居家學習與生活。宅家的日子過得似乎也很快,爸爸媽媽和傳說中的“神獸”相處一月有餘,整天低頭不見抬頭見,偶爾也會上演“河東獅吼”、“雞飛狗跳”,更多的是,在父母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下,孩子眼中的春天是否奼紫嫣紅呢?


親愛的師生家長們,在這段特殊的時期裡,大家都辛苦啦!感謝芳古園小學給我們帶來的戰“疫”故事,生活即教育,抓住生活中的教育機會,巧妙化“危”為“機”,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們都能迎接嶄新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