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戰在“疫”線的資陽“95後”

通訊員 莫雨凡 何姿才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邢玲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益陽市資陽區一些年輕的“95後”甘於奉獻,一往無前,用實際行動彰顯新時代青年人的責任和擔當,書寫屬於“95後”的戰“疫”篇章。

战在“疫”线的资阳“95后”

<figcaption>向鳴權(右)遞交入黨申請書 /<figcaption>

疫情防控一線卡點遞交入黨申請書

2月25日,是益陽市公安局資陽分局新橋河鎮派出所民警向鳴權連續工作的第32天。這個1997年出生的小夥,在這次戰“疫”中,用行動給自己貼上了耐心、有擔當的個人標籤。

1月24日,正在張家界老家與家人準備吃團年飯的向鳴權,接到取消休假的通知,立即驅車300餘公里趕回新橋河鎮派出所。自到崗之後,向鳴權向民眾宣傳新型冠狀病毒的危害和疫情防控知識、政策,勸導群眾不聚會、不串門、戴口罩、勤洗手,排查湖北籍車輛和近期往返湖北人員情況,聯合醫護人員上門開展檢查,在檢疫站值守……忙得不亦樂乎,不曾休息一天。

“作為一名警察,保護人民群眾是我應盡的責任,我願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請黨組織考驗我。”1月30日,在新橋河鎮疫情防控高速路口檢測臨時支部正式成立當天,向鳴權在抗疫一線鄭重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他說:“身為人民警察,抗疫一線我必須在。”

战在“疫”线的资阳“95后”

<figcaption>陳倩為居家隔離人員送菜 /<figcaption>

父母眼中的孩子成了社區居民守護者

“辣椒、白菜、排骨……”每天上午,22歲的陳倩都會在手機上仔細核對轄內居民的訂單,裝入菜籃,生怕漏掉什麼。

陳倩是大碼頭街道三益街社區的衛計專幹,去年11月份參加工作。在父母眼中,她還是個孩子,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她上門摸底排查、護送病人、為居民代購蔬菜,樣樣都行。

這些天來,她幾乎每天第一個到社區,主動承擔起值崗量體溫、公共場所消毒等工作。而與武漢返鄉人員、或去過武漢的人員近距離接觸,為這些隔離人員購物、送菜、上門測體溫,她更是衝在前頭。“我是共青團員,又是社區幹部裡最年輕的,應該我先上。”陳倩說。

战在“疫”线的资阳“95后”

<figcaption>周立莎正為患者採血 /<figcaption>

7個姑娘三班倒堅守發熱門診

2月26日,在益陽市人民醫院發熱門診室,穿上厚厚“防護裝備”的24歲姑娘周立莎開始了她日常的工作:測量體溫、詢問接觸史、登記、分診……從1月24日(大年三十)參加戰“疫”那一刻起,忙碌讓周立莎忘記了時間——她已記不清自己已連續奮戰多少天了。

像周立莎一樣工作在市人民醫院發熱門診的“95後”姑娘,還有6個。她們三班倒,承擔接診、分診發熱患者的工作。因為防護服是一次性的,穿脫比較麻煩,而且非常緊缺,為了把時間擠出來給患者,她們不斷挑戰生理極限,少吃飯,少喝水,工作時不去衛生間,一個班下來,整個人都處於脫水狀態。面對疫情,她們以實際行動踐行著救死扶傷、服務人民的宗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