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山西清代第一位“探花”喬晉芳

劉玉棟(絳縣)

科舉是我國封建社會重要的政治制度,自隋朝始至清朝末,在長達1300年的科舉考試中,曾產生過500多名文狀元。喬晉芳名列“探花”不算什麼殊榮,但對山西來講,其意義則非同一般。

喬晉芳,字心農,聞喜縣橫水人(現絳縣橫水鎮橫北村人),生於清嘉慶二十四年(1795)。

山西清代第一位“探花”喬晉芳

▲絳縣橫水鎮上探花府中的一個院落

三百年來第一人

喬晉芳幼年隨經商的祖父、父親在山東濟南府完成了啟蒙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12歲,他回到家鄉橫水鎮後,繼續潛心學業,除在私塾上學外,在家便一頭紮在宅院西北角的一間閣樓上讀書習字。

如今,當年的宅院已經拆除。但由於探花在此閣樓上讀過書,所以院主人視此樓為聖地,用心保存了下來,供遊人瞻賞。

經多年苦讀,喬晉芳於道光五年(1825)考中乙酉科優貢,直接被朝廷破格錄用為武英殿校錄。其間,因業績突出,被加封為奉直大夫,委以戶部河南司行走職務。道光八年(1828),考中順天府戊子科舉人。道光十五年(1835)乙未科殿試高中一甲第三名進士,被道光皇帝欽點為探花,直接授翰林院編修。

自明嘉靖十一年(1832)汾州孔天胤高中榜眼,到清道光十五年(1835),長達303年裡,喬晉芳為全省科舉最好的名次,轟動三晉大地。山西巡撫勞崇光特地舉辦盛大的慶典,為喬探花敬贈了一副“兩千裡內無雙士,三百年來第一人”的賀聯。據其後裔講,喬晉芳載譽歸來後,並未趾高氣揚,而是非常謙恭地帶著禮物,到鄉鄰家拜訪,還特意在家中擺下幾十桌酒席請客。

此後,喬晉芳家那座由數個四合院組成的院落,被稱為“探花府”。1958年,院落被聞喜縣橫水人民公社佔用。解放後的60多年間,橫水鎮古宅院大多被毀掉,但因探花府是橫水鎮政府機關,倖存下來。現成為橫水歷史文化名鎮標誌性建築,也是全省現存唯一古代科舉文化符號。

山西清代第一位“探花”喬晉芳

▲探花府中精美的窗戶

赫赫政績垂青史

喬晉芳榮膺探花後,並未盛氣凌人,而是嚴謹治學,勤勉做事,深得上司賞識和器重。

道光十六年(1836)翰林院散館後,喬晉芳任刑部安徽司行走,主持兼總辦秋審處。道光十九年(1839),軍機處公開招考京章,喬晉芳考取第一,名噪朝野。道光二十年,他補軍機缺,任雲南司主事;道光二十四年升廣東司員外郎,簡放湖南副考官,使湖南“所取皆名士”(摘《聞喜縣誌》);道光二十五年,升湖廣司郎中。道光二十六年,補軍機處三班領班,官居四品,躋入清王朝核心領導層,“卯入酉出,勤瘁無懈”(摘《聞喜縣誌》),襄助道光皇帝處理軍政要務。

道光二十九年(1849),他以京察高等升任湖南常德知府。任職期間,喬晉芳端正民風士習,嚴禁問卜扶乩、清除衙內蠹蟲,清查、擒獲金牛山盜匪,修復潰決堤壩,賑濟受災黎民,資助書院辦學,造福一方百姓。因政績突出調任長沙知府。

任長沙知府時,有叛軍作亂,喬晉芳帶領長沙軍民,整整堅守了82天,使長沙城免遭塗炭。

消息傳到北京,咸豐皇帝大喜,特賞賜喬晉芳頂戴花翎。頂戴花翎是清王朝獎勵官員的最高級別,只有出身清王室的有功者才能得此殊榮,足見喬晉芳受獎的含金量。同時,委以喬晉芳署糧儲道,主管當地皇糧的徵收和調運。喬晉芳體恤民情,“以兵燹之後,瘡痍未彼,申請停運緩徵,後積勞成疾,因病歸晉,被當地官員聘為河東書院講師,主持教務,後因病未到任”(摘《聞喜縣誌》)。

咸豐八年(1858),喬晉芳在家因病謝世,享年63歲,崇祀於聞喜文廟鄉賢祠。清光緒《山西通志》《聞喜縣誌》《絳縣縣誌》均為其立傳。

古代因升官而發財的人不乏其例,但大權在握的喬晉芳卻能始終做到廉政清貧。在外工作期間過著獨身日子,妻兒老小一直在老家生活,所居住的房屋均由其祖父喬天成、父親喬遆槐及其後人所建,自己未動過一磚一瓦。喬晉芳因病告老還鄉時,無錢僱車,只得請求兩位族人前往長沙將他接回。喬晉芳的祖父母、父母去世後,因無錢出殯,一直停柩在家裡。直到1936年,才由其後裔操辦入土為安。由此可見,喬晉芳的清風高潔。

山西清代第一位“探花”喬晉芳

▲“丕則顯”匾額

殷殷鄉情留桑梓

喬晉芳雖然官居高位,長期在外任職,但戀鄉情結痴心不改。道光二十六年(1846),他聞知家鄉遭受嚴重旱災,專程告假回程,用父輩們的錢財,以自己的名義拿出一千兩白銀,從外地高價購回糧食,賑濟災民、開設粥棚,救活了許多鄉民。他對向自己索文求字的親朋好友,也總是有求必應。

道光十七年(1837),喬晉芳的姑丈、誥授資政大夫周萬鍾病逝,家人為其在喬寺村北修建巨型功德碑樓。喬晉芳專門撰寫了340多字的序文,褒讚其功績。其字端莊清秀,灑脫飄逸,堪稱其書法代表作。

170多年來,前往觀瞻碑樓及喬晉芳書法的人絡繹不絕,此碑樓2013年5月被列為第三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道光十七年(1837),喬晉芳讓其家人在宅院南側修建書院,招收當地一批學子入院學習。他親筆書寫:“聰明疏通者戒於太察,寡聞少見者戒於雍蔽,勇猛剛強者戒於太暴,仁愛溫良者戒於無斷,湛靜安舒者戒於浚時,廣心浩大者戒於遺忘”的銘言,刻於書院的照壁之上,供學子們借鑑。其內容意境高遠,哲理深厚,現珍藏於其後裔家中。

道光二十年(1840),曾任四川松滋縣知縣的族侄喬守中其家族修族譜。喬晉芳得知後,為其撰寫了“聞喜橫水喬氏三支譜序”,現存於聞喜縣檔案局,成為珍貴的歷史文物。道光二十八年(1848),為曾在典簿廳任行走的進士楊逢泰撰寫墓誌,其文高度凝練。

道光三十年(1850),他應邀為聞喜縣蔡薛村曾氏家族書寫:“立品與條山並峙,遺風偕涑水長流”的楹聯,現依然篆刻矗立於該村道路一側,供人觀賞。咸豐二年(1852),喬晉芳抱病歸裡不久,又為眷親絳縣毛家坡村王永泰撰寫了德壽碑,其碑現珍藏於絳縣文物局。

彌留之際,他還留下一幅“讀書之樂樂無邊,綠滿窗前草不除,讀書之樂樂無窮,瑤琴一曲來薰風”的扇面行書,被後人刻於小四合院垂花門楣額之上。至今,不少遊客在此楣額前攝影留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