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不願意再發朋友圈了?

一個菇涼一家人


對我而言,簡言之就是刷、發朋友圈的機會成本太高了,

在時間上無端消耗(實際上在加強人際關係上有意義,然而相對於要做的事情本身來說微不足道),讓自己無暇工作、研究、學習;

在心態上讓自己浮躁無比,狂妄萬分。朋友圈抹去了自己的黑點,習慣於這種思維,就會讓自己對自我期望過高。難以潛心思考,難以耐住孤獨與枯燥的研究、學習過程(實際上很多事都有這樣的組成部分)。

不只是朋友圈,現實生活興許也是這樣,

如果周圍圈子過於活躍、過於娛樂而缺乏嚴肅與深思(或是你自己就很靜不下來),你與其他人的交流也許沒有太大真正價值。

這可能也是為什麼“一個人的工資幾乎等於周圍圈子5個人的平均工資”這句話會如此準的原因。

某天看到《目送》裡的一句話:

“智慧必然來自於孤獨。”

頓時豁然開朗。


中裕智能科創周康


以前我們部門五個人。有一次我和部門一個師兄都在同一天請假了。特別巧,我們倆在那天都發了盆友圈,我發的內容是逛超市買菜,他發的是逛超市買好多零食……盆友圈剛發不到5分鐘,經理打電話給我們倆讓我們把盆友圈都刪掉,說是工作日不要發這些。總部領導看到了她不知道怎麼解釋……我就納悶了,我光明正大走正常流程請假,請假條有簽字確認,我正當休假怎麼就不能發盆友圈了?怎麼就不能解釋了?從這次起,我的盆友圈就變質了。噁心的企業文化


廣佛樂生活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試圖先回答一下,為什麼我們現在過春節等傳統節日會覺得累,過聖誕這種洋節會很輕鬆。

春節我們會幹什麼呢?大部分在外地工作的人會辛辛苦苦搶火車票回家,要按照當地的習俗應付親戚(不管親戚是多少年沒見過),要接受七大姑八大姨的致命盤問:月薪多少、買房了沒、結婚了沒,要面對父母各種期待和催促。

心累。金錢、肉體、精神、信念多方面的累。

聖誕節呢?

買幾個平安果,或者一個人在家裡放肆的吃零食熬夜看劇,或者待著妻子兒女去體驗一下聖誕氛圍。我相信大多數人的聖誕節都是以一種愉快的氛圍度過。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春節是傳統節日,上面會有更多的傳統文化寄託,這是在幾千年的農業文明中形成的,根植於沒個華人的血髓裡。但是當這種文化符號和現代化的生活方式衝突的時候,不適應感就產生了。

聖誕節在我國並無跟腳,聖誕只是我們進行自我狂歡的一個理由。

聖誕是一個純粹的、快樂的節日。

再回到朋友圈的話題。最開始的朋友圈,用戶是年輕人,他們有共同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願意分享生活中的美好與蹉跎。但是後來,當你的領導可能看到朋友圈時,當你的父母可以看到朋友圈時,當你的兄弟姐妹都可以看到朋友圈時,朋友圈就不是私人領地,而是個人的“基礎設施”,承擔了社交之外的重量,聚焦了太多人的目光。

打個比喻,最初的朋友圈是聖誕節,現在的朋友圈就是春節。


歪我是墨白呀


老了,有些東西,說出來矯情,嚥下去委屈…但是更多的時候選擇嚥下去,我們過了矯情的年紀


槓FIY


發朋友圈取決於僅自己可見還是對部分人或者全部可見。

如果對自己可見可能是寫寫日記之類的。

而對他人可見就有目的性,向虛擬社交尋求安全感,渴望得到或引起關注。

生活,終究還是自己一個人的。

即便沒有人叫好,也要用心地活。酸甜苦辣,悲歡離合,千百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李姐私廚


人越成熟,越不願意把自己生活暴露出來了,在朋友圈更願意報喜不報憂,再也不會什麼情緒什麼事情都發出來啦!


機智de小姐姐


因為你的喜怒哀樂與他人無關,別人看見不過是當個笑料來看,真正關心你的人不會去從朋友圈瞭解你的心情


三林娛樂資訊


生活中有個可以無話不說的朋友 已經不需要在朋友圈發洩和分享自己的生活中的瑣事了


書生背上一把刀


朋友圈的人越來越多,不想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面,最脆弱的一面展現出來,遇到朋友高興可以分享,痛苦怕招嘲笑,更不願意拿來讓他們娛樂!


佐爾美小宇


有的人不願意再發朋友圈了,最直接的緣由就是熱情減少了,人都是這樣的,對一件事件總是會隨著事件推移消去興趣。除非能得到一些想要的好處。我們來看下我們的朋友圈,隨著事件的推移裡面的朋友越來越多,但是真正的朋友卻是很少了,所以有的時候不能形成有效的互動。有的人不想發朋友圈了,可能興趣到了其他的事情上去了,沒有事件。還有的人不願發朋友圈了,也是因為本身生活的平凡,每天的事情就是那些,也就沒有什麼好發的了。還有的人是用著多個微信號,但能維持一直髮的可能也就一個兩個的,其他的也就各種緣由不用了,也就不更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