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读《红楼梦》之前,请先弄清楚这两个问题

一、《红楼梦》的版本那么多?如何挑选一本适合自己的?

《红楼梦》流传版本之多,一直是挑选《红楼梦》面临的第一个问题,选择一个较好的版本,是阅读该书的第一步。作为普通读者,大概了解《红楼梦》分为两个版本系统流传即可,更重要的是选择一个好的版本去阅读这本名著,至于版本的是非真伪问题,应留给专业的学者去探究。

读《红楼梦》之前,请先弄清楚这两个问题

《红楼梦》的两个系统分别是:(一),“脂评本”系统。带有脂砚斋批语的八十回抄本,这些版本是经过脂砚斋、畸笏叟等人在不同时期进行批注的本子。在清乾隆年间的北京,流传了一本八十回的手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后来辗转相抄,出现了十几种抄本。主要为“己卯本”、 “庚辰本”、“甲戌本”。从梦觉主人的续本《红楼梦》开始,以《红楼梦》为书名而不称《石头记》,这是“甲辰本”。

另外,清代蒙古王府的脂评本又配有续书四十回,简称“蒙府本”;1912年,上海有正书局石印的《国初抄本原本红楼梦》,简称“有正本”,又因有乾隆戚廖生写的序言,又叫“脂戚本”;脂评本不仅在国内流传,甚至流到俄罗斯,在亚洲人民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的称为“列藏本”,其中的眉批、侧批与脂评本有所不同。

(二),“程高本”系统。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和高鹗重新整理《红楼梦》,由萃文书屋活字刊发一百二十回本,即“程甲本”。此版本前八十回和脂评本有很多文字不同,后四十回为高鹗补写,并非是曹雪芹原著。乾隆五十七年(1792),程高二人在“程甲本”的基础上,又作了许多增删移改,即“程乙本”。

此后,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被广泛出版,在当今也普遍刊行。笔者在高中开始读《红楼梦》,年少初读时没有甄选能力,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岳麓书社的程高本,后来选择的是岳麓书社的《脂砚斋批评本》,分为上下册,该书以“甲戌本”为底本,又参考“蒙府本”、“庚辰本”将不完整的64、67、68回补齐,在校点时以“己卯本”为主,避免错字、漏字影响读者观感。

该本的优势在于较为符合曹公原意,并且参考了俞平伯、陈庆浩等红学家的研究成果。特别是里面有大量署名脂砚斋、畸笏叟的批语,涉及到了曹雪芹的家室、生活状况以及主要人物的关系。

读《红楼梦》之前,请先弄清楚这两个问题

看此本之前,需要弄清楚两个问题,其一,脂砚斋是谁?关于脂评本的评者不只脂砚斋和畸笏叟两人,但是两人的评语最多,有人说二人是一人化名;也有人说脂砚斋是曹雪芹本人,或说是湘云的原型,或说是曹雪芹的叔叔,总之一定是曹雪芹的近亲。因为在评语中他多次说“余旧日目睹亲闻,作者身历之现成文字”、“作者形容余幼年往事”等。脂砚斋身份至今未有定论,但他的评语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其中提供了曹雪芹的生平家世,如:“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为传诗之意”;还透露了情节发展的趋势,秦可卿丧事时贾珍“哭得像泪人”暗示贾府乱事,林黛玉是还泪泪尽归天,;也指出小说创作手法,重要的如:“草蛇灰线”、“横云断岭”。其二,什么是眉批,夹批?中国古代有一种传统批评模式,即评点方法。它包括评注和圈点。评注包括对整部作品的总评,有眉批,夹注和旁批等对作品细部描写的分析;圈点是将最精彩的字句标上记号。这种随感式的评点灵便自由,有利于读者深入体验作品。

二、《红楼梦》能带给我们什么?

鲁迅说读《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每个人读《红楼梦》获得的见解是不一样的,正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本名著之所以能流传千古,是因为它的内涵是丰富的,价值是亟待挖掘的。

《三国演义》表现“智”,《水浒传》表现“义”,《西游记》表现“悟”,《红楼梦》则是“情”。人有七情六欲,《红楼梦》中的“情”不是狭隘的爱情,而是对美好事物惋惜的真情。

读《红楼梦》之前,请先弄清楚这两个问题

生长于繁华鼎盛时期,眼看着家族没落的曹雪芹着眼于批判封建制度的可能性有多大呢?或者说这个封建家庭一点儿不值得人留恋吗?我想未必。若想了解作者的追求,必须去关注的就是贾宝玉。《红楼梦》以宝玉为轴心,用他独特的视角来观察这个大家庭的生活,他经历了从“木石前盟”到“金玉良缘”的爱情悲剧,又亲眼看着“金陵十二钗”里的青春女子走向婚姻、走向身不由己的地方,还有一个钟鸣鼎食之家不可避免的由盛转衰。

如果我们把自己代入成主人公,就会明白鲁迅说的:“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身为黛玉唯一的情感依靠者,他无法保全林黛玉的一往情深;身为贾府的潜在继承人,他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贾府内部的明争暗斗、尔虞我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读《红楼梦》之前,请先弄清楚这两个问题

贾宝玉是一个有特殊身份的人,他的前身是神瑛侍者,就是那块石头,下世转变为贾宝玉的通灵宝玉。这块石头是女娲炼石补天剩下的,它“无力可去补苍天”,相对应的在封建社会,他没有办法去改变封建末世走向衰亡的命运。但是,在这样的末世,尽管清醒者是痛苦的,但贾宝玉却没有颓废度日。

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眼睛带给了读者一些生命应该珍惜的东西,塑造了一个追求理想世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典型。贾宝玉的精神气质更接近老庄的“无为”,他看透了经世致用的虚伪,对所谓的封建道德原则敏感、怀疑,但他只能做个“富贵闲人”,他“一技无成”,实际上聪明灵敏,对于经纶事务并非不会,而是心不在焉。

他渴望自由自在,但他无力阻挡园中女子一个个无可奈何地被封建大家长安排。迈入成年之后的贾宝玉在社会中会无法选择,他绝望又找不到出路。“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在家世衰败,黛玉离世之后,他的理想破灭,经过痛苦人生的洗礼,终于悟破人生,也找到了人生真正有价值的是什么。

结语

比起空言参透人生,曹雪芹用真正经历人生大起大落的人来揭示“好了歌”中所传达的主题。这并非是无可奈何的逃避,曹雪芹其实是感受到了人的存在的虚妄,正如存在主义揭示的人存在的虚妄性。而曹雪芹想要告诉世人的是,不要绝望,顺应本性,珍惜青春生命,保持赤子之心。“梦醒了无路可走”固然无奈,但人生不能一直在绝望中徘徊,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才能不负年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