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每個人的生命裡,都需要一根柺杖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喪失主體性,但是有些人讀了些書,容易被知識綁架,他不但綁架自己,也試圖用他的知識去綁架你。

——董如峰。北京心理衛生協會會員,英國Tavistock中國區研究員,美國NGH認證催眠師,擁有14年心理諮詢與培訓經驗,《青音共讀會》品讀導師


Q // 青音約主創團 大奎

A // 董如峰


每個人的生命裡,都需要一根柺杖


Q:在您的成長經歷中,讀書意味著什麼?


A:首先說工作,因為我從事心理學方面的工作,需要知識儲備,所以讀書對我的工作來說是有直接幫助的。當然這個幫助有兩個層面:第一個是在知識層面,另外一個層面就是知識儲備到一定程度之後,反過來會對我的自身形成一些調整,改變我的認知。


在生活方面,讀書對於我來說是一種休息方式。讀書能讓我安靜下來。一本好書,沉浸進去的話,獲得的體驗很美好——快樂、平和,有那種收穫到知識之後的滿足感。


還有一點很重要,如果讀書只停留在知識儲備層面,有時候不但意義不大,反而可能還會帶來一些煩惱,比如出現信息衝突:新的信息與過去在腦部已經形成的想象或是認知層面的東西,去解讀這個世界的時候,會有很多困擾。


所以我覺得讀書,最主要的是這本書能不能在你身上有所體現,為你所用。


比如,我的有些來訪者,他通讀了不少比較流行的心理學著作。當你用某些理論體系對他的某些行為,在適當的時機給出一些解釋的時候,他就會和你展開“辯論”。我遇到過最牛的一個男性來訪者,能和我聊幾個小時的理論,像給我講課一樣。


每個人的生命裡,都需要一根柺杖

董如峰老師在“更好的自己·成長營”阿那亞站做分享


Q:在某種程度上,我們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然後去讀什麼樣的書。當然達到這樣的層次還挺難的。


A:挺難的。一個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讀的內容要對你有所滲透,在自己的認知行為上有所改變才有意義。


比如,這次《青音共讀會》的書單中有《自卑與超越》。當我們讀完之後,我們不僅知道要作者是阿德勒、他的生平、他的理論,關鍵還在於有沒有內化並運用阿德勒的理論。如果你能把這套比較系統人生的描述,還有邏輯假設,運用到自己生活當中去調整自己以及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Q:也就是說,我們不能被死的知識綁架?


A:是的,我們讀書,不能喪失主體性,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喪失主體性:是你在讀書,是你在取用。有些人確實是被知識綁架,他不但綁架自己,他也試圖用他的知識去綁架你。這也是我們作為品讀導師的意義,也就在這裡。


每個人的生命裡,都需要一根柺杖


每個人的生命裡,都需要一根柺杖


Q:您把自己讀書的一些心得和方法與大家分享一下?


A:其實我讀的書不是特別多,但是我喜歡精讀。


比如一本好書,我會反覆讀。我有一個朋友他一年能讀幾百本書,聊起天來博古通今。但是根據我的觀察,他在行為層面沒有什麼變化。


而我自己來說,經常會把書讀三遍。第一遍讀目錄;第二遍把自己原有的邏輯放下,去試著理解作者的邏輯。當你真把他邏輯弄明白之後,再為我所用。這才是有效讀書的方法。


Q:您說自己喜歡的書,會反覆讀,您讀的次數最多的一本書是哪本?


A:羅伯特•費希爾的著作《為自己出徵——盔甲騎士》,我讀了10多遍。這本書裡,有我需要的一根“柺杖”。這本書,用故事的方式描述了一個人心路成長曆程,告訴你如何直面自己內心的恐懼。


Q:冒昧地問一下,您自己有一些什麼樣的經歷,特別需要從這本書裡獲得“柺杖”?


A:我從事心理學的工作,要跟人打交道,需要不斷地去跟自己的內心對話,不斷地去跟別人的內心對話。


但是我有時候只要往深處走的時候,總會碰到各種走不動的情況,總有個恐懼在那個地方。


還有一個實際工作當中挺有意思的現象:你吸引來的,往往跟你有類似問題和經歷的人。其實,這本書就給我提供了一根“柺杖”,或者說是一條路徑、一種支持。


每個人的生命裡,都需要一根柺杖

董如峰老師參與《今日說法》節目錄制


Q:您怎麼理解“腹有詩書氣自華”這這句話?


A:就心理學上的“氣質”來說,它是指先天遺傳的特質,但我們平常生活當中所說的“氣質”,是一個人在面對外界和人際交往當中的一種給人的綜合感受。


這種綜合感受就包含了他的體態、形態、言談舉止、行為、方式、做事等一系列個人的信息,都會傳遞給別人一種整體的感受,這被稱之為氣質。當一個人他讀書讀的多的時候,我覺得有這麼幾點可以能夠提升他的氣質。


第一點

可能最容易被人忽略的,不是書的內容,而是讀書本身這件事。他真的讓你可以靜下來。那麼這種安靜其實就是你散發的那種很平和的感覺。


第二點

就是讀書的內容,當你腦子裡有更多的知識和內容的時候,它可以提升你的自信。


第三點

當你的知識多了之後,自信增加了之後,在面對一些情景、一些人、一些事的時候,你會從容很多。


第四點

當你讀的更深,把書學為己用,你的行為、認知、思維方式,一定會改變,那麼你的氣質就會體現出來。


當然,我們說的是要讀好書。


每個人的生命裡,都需要一根柺杖


每個人的生命裡,都需要一根柺杖


Q:您覺得要讀好書,但什麼是好書?


A:有5個方面可以進行快速和簡單的判斷:

第一個,中國的古典名著,基本上都沒問題,能流傳下來,一定是有道理的。


第二個,世界名著,他們同樣是高度淬鍊了人類的文明與思想精髓。


第三個,有理論科學基礎的書,這些書要看作者,比如科學心理學,它經過實驗,有觀測有數據的。


第四個,通用讀物,更要看看作者,如果你多方面瞭解這個人,各方面的評判都不錯的話,他寫出來的東西一定是他內心的一種反應,也不會太差。


第五個,其實,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一杆秤:良知和普遍認同的價值,你用這個去判斷。


所以這五點,拿出來框一下,大概就知道什麼是好書。


每個人的生命裡,都需要一根柺杖

董如峰老師在節目錄制現場


Q:這次《青音共讀會》大部分都是和心理學相關的書籍。您覺得對於一些心理學愛好者來說,讀心理學方面的書,應該讀哪些方面的書,怎麼來讀呢?


A:這次《青音共讀會》選擇的書目就挺好的。

我建議大家也讀一些科普讀物,輕鬆一些的會比較好,比如這次讀書會選擇的書籍。因為這些著作,多是體現大多數人普遍的心理規律和心理反應,讀這種書能讓你對發生在身邊的事情瞭解的更多一點,更客觀一點。


當你有了一定的心理學的修為,有了一定的人生閱歷,再去讀一些大家的書。


當然,這些大家的書,其實很多都屬於哲學心理學範疇,嚴格來講,它不屬於科學心理學。大家的書往往是一家之言,有極強的自我成長背景有關係的東西,也就是說,更多是他把自己的內心和反思寫出來的,更多的偏向於理論假設。


我曾見過一些高中生讀了很多心理學經典著作,但是我感覺他太沉重了。比如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弗蘭克爾,他是經歷過集中營生活的,在不瞭解他的人生經歷的時候去讀他的書,不瞭解他的理論假設,讀起來容易走進死衚衕。


採訪後記


採訪董老師,是一個讓人非常享受的過程。


聽過董老師在我們Better更好學院的課程,你就會知道,董老師永遠都是在笑著說話,聊著聊著就把最近生活裡的各種事情都融匯在表達裡。讓人聽著親切的同時,也把他的話聽進了心裡。


再過幾天,3月1日,我們的《青音共讀會》就要上線了。到時候董如峰老師也將作為品讀導師之一,與你分享他的讀書感悟,以及值得你在讀書的過程中吸收的心理知識。是不是很期待呢~


每個人的生命裡,都需要一根柺杖


《青音共讀會》預售倒計時僅剩最後4天!現在下單,還可享受買一贈一的優惠,和你在意的人一起收穫心靈的成長~


《青音共讀會》自我成長書系,我們為你精挑細選了26本好書。


每個人的生命裡,都需要一根柺杖

每個人的生命裡,都需要一根柺杖


全網首創「四維共讀」模式


52期青音解讀:

每週一次,青音姐點睛解讀,快速理解書籍主旨

52期主播領讀:

每週一次,主播選讀段落,欣賞部分精華篇章

48期專家品讀:

每週一次,心理專家結合書友的需求進行講座

365天每天朗讀:

每天可自己朗讀感興趣的段落,分享到朋友圈

最終通過四維共讀,收穫更多的獲得感!


《青音共讀會》預售倒計時

最後 4 天!


2月29日24:00前下單

售價 299

買 1 贈 1 !

讓你和你在意的人一起收穫心靈滋養~

還可成為“更好創客”分銷課程賺收益!


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青音姐攜手知名心理專家與情感主播,為你拆解26本自我成長好書,直面家庭、情緒、性格等難題,提升共情、溝通、心態等能力,陪你在當下收穫一份平和與堅定的能量。


購買方式,查看海報


每個人的生命裡,都需要一根柺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