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农村老人去世,以前乡亲都去帮忙,现在没人帮忙了,以后怎么办?

用户9042146706825


农村老人去世了,以前乡亲都去帮忙,现在没人帮忙了,是因为疫情期间的缘故,如果都去了对防疫没什么好处的,疫情期间农村人也不敢去人多,或者人员密集的地方去,加上村委会也不让大办或小办,白喜事的。

等疫情期间过了结束以后,会回复成原来的样子,毕竟都乡里乡亲的,一般有事儿都会去帮忙的。


西北大成


你好,我是蔓蔓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农村习俗白事,以前都会有许多的乡亲去帮忙,为什么现在过白事人却少了,没人 帮忙咋办,这个不必担心,随着时间的变化,现在农村人也富有起来了,像现在农村小伙子结婚,大多数都是去饭店,都不在家里办了,在家里还得请人帮忙,还得请喝酒,在家里结婚的话,一般都是头结婚的前两天都开始用人了,要拉桌子椅子,买菜,请厨子,事很多,又麻烦,家里小老,还闹腾不开里,又不少花钱,所以现在都去饭店,在饭店结婚,一天就完事了,简单痛快。我相信以后农村过白事应该也会形成去饭店,专一过白事的饭店,这样也不用找人帮忙干活,大家都方便。




蔓蔓在农村


在以前农村老人去世,亲戚邻居都去帮忙,这也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俗话说红事是请的,白事是蹿的,人一躺下,主家鞭炮放完,然后邻居们都过来帮忙了。去亲戚家报孝,糊花圈,撕白布,做棺材,挖墓坑,还有做这么多人的饭菜,人少了肯定是忙不过来的。

这几年生活水平提高了,感觉人情味也少了很多,人老后,都是白事一条龙,花圈 白布 棺材 墓坑,一个电话都搞定了,报孝也不用人去了,都是打电话,各村都有上门包桌的,饭菜也不用操心了,就是太浪费钱了,除了自己一家人和知己亲戚过来慰问下,邻居们过来也都没有什么忙帮了。

还有就是这几年村里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没有在家,老年人腿脚也不方便,去了也帮不了什么忙,能做的就是去吊个孝,放串炮子都回家了。

至于以后什么样,还要看国家的政策了,现在农村也有很多企业 工厂,国家补助都很大,年轻人可以不用去外地,在家都可以上班,相信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帮忙。


白云飘飘飘0


我们这里只要是上午去世的老人中午就去火化,下午入土为安,就一天,不过现在就是不如以前了,因为上班的上班,不在家的不在家,帮忙的人是比以前少了。离镇有十几里的一个朋友的母亲去年八月里去世,开门那天,(开门就是老人下葬的前一天)我去随礼。到了中午开席了,(主家招待吊孝的亲朋而开的宴席)我发现端捧的(上菜上酒的人)大部分是妇女,我很吃惊。


姚律妹


我们那里也是,现在族规还规定:不管你在哪里,只要族里有人去世了,就必须回来,否则到你家了,没人来理会!我去年就这事回家三四回,老板都不乐意了!我觉得,遇到这事,每家有个代表就行了,没到的就出钱也行。我们家三弟兄,每次都要回来,太不符合逻辑!你们说呢?


岁月如歌44


我们家是住在农村高山上,别看我们这个小小村子,二十多户人家,做事情算是配合得相当默契的,还是跟原来的样子没有多大的变化,是过去的老习惯,从我记事时候起就是这个样子,在上个世纪末村子里老了人,如听到了炮竹三声响,基本都是自告奋勇地去出事地点,男人们做一些需要准备的东西,女人帮忙烧饭,无须指派,都很自觉,等到第二天附近的人都来了,找一个人写一下帮忙的名单,进行分工,在由东家为托一个安排招待来往的客人,支客师进行分配,把名单贴在墙上,大家看了就会各就各位做自己被分配的事情,几乎都做得有条有理。擦桌的擦桌,摆凳子的摆凳子,女人烧饭呀,蒸饭,洗菜各负其责。另外八大金刚被安排在山上整理墓地,把要用的材料准备妥妥当当就够了,农村老了人,只要过闭日子没什么不合,一般放置三天就要火化了,等最后一天由八大金刚抬着逝者上灵车并送上山放进墓里,就算没事了。其它在家里忙的人员还要把东西收收完毕,才算完成任务。


用74992046978


以前老人去世,很多乡亲帮忙。现在没有了,以后怎么办?

以前村子里人很多,大家在一起互相帮忙。而且村子里的人大都是沾亲带故的。现在很多人外出工作,生活,人越来越少了。而且现在的人情都越来越淡薄了。加上总有一些帮忙不得好,因为帮忙惹祸上身的事更让人愿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而以后怎么办?个人觉得再往后去葬礼要从简了,就像这次疫情期间,奶奶过世了只让我们一家人去送了一下。而且有很多的丧葬礼仪我们年轻人已经懂得不多了。往后本来亲戚子女就少,过世了也就自家儿女抱着骨灰盒送一程了。


土豆那么圆


以前人清闲,现在还有人吗?大家各奔东西,天天忙忙碌碌 ,哪来的人啊!很多时候抬棺材你都找不到人,特别是小村庄,所以现在不帮忙不是因为没有感情,根本原因是忙大家都外出打工了,家里根本就没有人。

现在老人去世还是左邻右舍都来帮忙,根本不用叫,凡是知道的都是主动帮忙,男人帮忙找东西,搭灵棚,女的帮忙做孝衣,年纪大的帮忙烧纸,年轻人帮忙送信,告诉亲朋好友老人去世了,叫他来吊唁。

不管什么时候老人去世都是大事,凡是在家的都来帮忙,我们常说逝者为大,即使碰巧和结婚的撵在一起必须给逝者让道,就是这个理 ,所以老人去世是最大的事情。

一个村有老人去世,基本一个村里的人都去帮忙,因为这种事情需要的人多,抬棺的需要16个,还有很多帮忙,搭灵棚的,抬纸扎东西的,打墓坑的,反正需要很多人,所以大家都来帮忙 就是这种风俗。

喜事是通知谁谁去,不通知不去,和白事不一样,白事我们这里不用通知,大家都自觉去,这就是我们当地的风俗,所以白事就是我们当地的大事,什么事也没有老人去世事情大,这就是我们鲁西南风俗。


大海传媒


在春节期间,村里就有两个老人相继去世了。因为农夫的村子并不大,再加上很多的年轻人都在城里买了房子,所以在办喜事的时候,人手方面真的有点不足。最棘手的是就连轿夫也是到处打电话,让村里的很多在城里的年轻人都赶回来,才把老人送上山。对此现象,村里很多的老人都是连连摇头。

这种现象不只是在农夫所在的村子里存在,在其他的很多农村里也是如此。听村里的老人说起过,在附近有些小村子,因为大量年轻人在外地务工了,不仅办红喜事都是承包给了专业的服务团队,而且就连白喜事也有团队承包了,他们能提供一系列全方位的服务,就连送殡这些也能承包,只要主人家付钱就行。那为什么以前村里老人去世,大家都去帮忙,而现在一些年轻的都不愿意去帮忙了呢?村里老人们总结了几点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人情味淡了。在过去如果谁家里办喜事了,像红喜事本家族的成员都会积极主动来帮忙,而白红喜事几乎村子里家家户户都会来帮忙,并且还是不计报酬的那种。当时都是你帮我,我帮你,大家互帮互助。那是因为在当时大家都是在村子里围着一亩三分地转,很少外出打工。所以村里人也是比较和睦、团结的,并且有着互帮互助的美好传统,一旦遇到谁家有事情了,就会毫不犹豫的伸出援助之手。可是现在年轻人常年在外地,一年也在村里待不了几天,见面的机会也的少之又少。就算是见面了,也只是简单打个招呼。这样因为联系少了,感情就淡了,自然也就没有多少感情可言了。有些人常年在外,就连村中一些老人都不认识了,让他们去给过世的老人帮忙,多少会有点犹豫。

第二个原因就是现在年轻人的压力比较大,时间比较紧,来帮忙会耽误挣钱。在过去农民都是在村里干活,去给别人帮忙也耽误不了多少事情,只是推迟而已。可是现在都是在外地打工,不仅来回需要车费,而且一天的工资也是数百元。而办白喜事一般要好几天的时间,再加上来回路上所耽误的时间,如此算下来差不多要五六天了,几千块钱就没有了。所以,有些年轻人会怕麻烦而不愿意回来,除非是一些关系比较好的才会过段回来。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有些人家比较的自私,在村子里别人家里有喜事了不愿意去帮忙,那轮到自家了,村里人也就不愿意来帮忙了。因为大家都不傻,我家有事情了,你不帮我,我又凭什么帮助你家呢?在农夫村里曾有一户人家,常年在外地,村里什么事情都不参与,有老人去世请他帮忙都是拒绝。后来他家有亲人去世了,别人也都不愿意去帮忙。没有办法是在主事人带领下,一家一家跪着去请。村里人也秉着“死者为大”,乡里乡亲的最后才肯帮忙。

其实,谁家都有老人,生老病死是谁都无法避免的事情。这种事情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如果你不去帮助别人,到时候你家有事情了也不要指望别人来帮助你。





红尘一梦or


老人去世,乡亲帮忙,以前是一种世俗。老人去世后,有许多规矩,需要多人抬棺材,抬死者的尸体,家中存放三天后出殡、火化,期间需要从村中找重客(专门抬棺材的,一般八人),亲戚朋友买上一刀烧纸,亲属近的带几百元钱几乎全到,大吃大喝地招待,比较隆重。一场殡葬下来花费上万元。

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人们的世俗观念也逐渐淡化,不再死要面子活受罪地去讲排场,大操大办了,其中也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环节。同时也响应了国家的号召:丧事简办。

前几天,我们村一个老人去世,家族中几个男人把尸体抬上火化车,第二天就火化了,没有通知外村亲戚,没有找重客,更没用棺材。这样操办何必找人帮忙呢。

在农村这几年,政府也号召每村建公墓,村里按标准统一建好,不收取任何费用,为了倡导丧事简办,前五名使用公墓家庭,每户奖励五百元。

如果在农村,户户都能达到丧事简办,何愁没人帮,又何必找人帮呢。

和谐、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一些陋习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将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