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疫線”企業家|眾生藥業陳永紅:醫藥企業要站在防疫第一線

本期主持人:南方週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侯明輝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一大批企業、企業家積極行動,參與到疫情防控當中。伴隨企業逐漸復工復產,抗擊疫情也進入新的階段。為了解復工復產後企業負責人對疫情防控的全局思考和系統行動,以及疫情給企業經營帶來的影響和企業的應對之策,南方週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策劃了【“疫線”企業家】專題,邀請企業負責人進行訪談。本期嘉賓:廣東眾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永紅。

“疫線”企業家|眾生藥業陳永紅:醫藥企業要站在防疫第一線

復工復產優先保證防疫藥物生產

南方週末:在本次疫情防控過程中,眾生藥業捐贈了臨床所需的藥品,也開展了針對疫情的聯合研究,除此之外,公司還開展了哪些疫情防控工作?

陳永紅:我們是藥品生產企業,應該說對公共衛生事件方面比較敏感。1月20日看到鍾南山院士接受中央電視臺採訪,第二天是我們春節放假前最後一個工作日,我們就開始勸告員工特別是湖北籍人員儘量不要前往疫區,同時提醒員工注意個人防範。除夕當天,我們從鍾南山院士團隊處瞭解到目前醫療機構的具體需求後,就盤點了原來用於研發工作的醫用口罩和病毒快速篩查診斷試驗試劑盒庫存,1月25日大年初一一早我們就把這些庫存產品分別捐給了武漢協和醫院和廣州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1月28日,一項研究表明“老藥”氯喹對新型冠狀病毒有較好的抑制作用,我們剛好有磷酸氯喹片的生產批文,所以就抓緊了解研究了原料供應和製劑的情況。在2月2日廣東省政府組織廣東省藥監局開展關於磷酸氯喹復產的科技攻關活動時,我們就提出了復產的建議,也得到了支持。隨後我們用了四天時間作復產準備,2月5日就順利生產出了第一批產品。生產出的產品也都優先捐贈給了湖北地區的定點收治醫院。目前(截至2月20日)我們已經向全國455家醫療機構作了磷酸氯喹片捐贈。另外我們本身也在生產抗病毒藥物,有些藥物如利巴韋林也納入了疫情治療方案中。

南方週末:當前眾生藥業是全面復工復產還是部分復工復產?復工復產後公司在員工保護和心理輔助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

陳永紅:眾生藥業集團總共有5家生產工廠,東莞本部的2家生產工廠基本全部復工了,除個別在疫情嚴重地區的員工無法到崗外,其他員工都以復工進行生產。另外在肇慶、從化以及雲南的3家生產廠根據各地的要求在做復工準備。東莞本部復產後,我們主要是集中精力優先開展防疫藥物的生產,保障防疫藥品供給。然後再根據各地的訂單進行其他產品的復產工作。在員工的健康保護方面,我們都是按照政府防疫工作的要求進行,而且作為製藥企業,本身對防疫更加重視,措施也比較科學豐富。

物流是最大影響,銷售場景短期發生了變化

南方週末:截至到目前,疫情對公司的生產經營是否產生了影響?

陳永紅:這個問題和兩個方面有關,一個是人,一個是原輔材料供應商。原輔材料方面,我們也一直關注上游原料供應商的情況,處在疫情比較嚴重地區的供應商,他們不能及時復工就會對我們的生產有影響。其實最大的影響還是物流恢復不了,導致來貨週期比較長,我們現在有些原料採用空運,成本也就極大增加了。我們運輸出省的產品現在也需要和京東、順豐這些第三方物流合作。整體上物流成本是原來的3倍以上,特別是省外的物流,省內物流已經恢復了。

另外對銷售方面也產生了短期影響。我們的產品很多是慢性病用藥,患者需要長期服用。原來我們的銷售渠道主要在醫療機構,現在防疫工作是各個醫院的首要任務,很多醫院一刀切地把普通門診都停掉了,而且願意上醫院的患者也少了。另外,部分地區的藥店對抗病毒和咳嗽治療藥物購買進行了限制或不讓購買,這多少也會影響我們的銷售。所以就導致我們的銷售場景發生了變化,我們在積極進行網絡線上銷售業務的拓展,包括和京東、阿里、線上醫院等平臺合作,希望能對沖一部分線下渠道的影響,也更方便消費者尤其是慢性病患者去購買我們的產品。

南方週末:您認為這種影響是短期的還是會持續相對較長的時間?

陳永紅:我認為影響是短期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不斷出臺文件,強調在保證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積極準備復工復產。也強調延遲復工這些不要搞一刀切。另外我們看到疫情確診病例也在不斷下降,防控工作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所以影響都是短期的,疫情過去後會得到很快恢復。

讓醫藥企業加入公共衛生事件演練當中

南方週末:作為企業負責人,在這個時點進行回顧的話,您覺得眾生藥業在這場疫情防控戰中做對了什麼?

陳永紅:一是我們的響應是及時的。1月20日看到鍾南山院士的訪談後,我們就意識到了疫情可能是很嚴重的,所以21日我們就開始著手做防疫物資的採購,統計公司的湖北籍員工數量,成立了疫情防控小組這些工作。到大年初三也就是1月27日防控小組管理就升級了,成立了領導小組、工作小組,職責更清晰。二是主動應對,包括加大防疫物資採購、防疫藥物生產等都是主動而為的,沒有等到政府要求時才做準備。三是作為藥企,我們日常對防疫是有一些基本知識和職業素養訓練的,因此疫情防控時我們的員工配合程度很高,這也為復工復產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保障。我們一千多人復工,出現發熱需要隔離觀察的只有4例,都及時送到發熱門診就醫檢查,沒有疑似,也沒有確診病例。

南方週末:長遠來看,您對醫藥企業有效參與應對類似重大公共事件有哪些建議?

陳永紅:疫情當前,人人有責。作為藥品生產製造企業,責任擔當更加重要,我們要發揮我們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站在防疫第一線。首先作為製藥企業,無論是在日常的疾病防控還是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方面都是責無旁貸的,本身也有這種應對能力。所以我們要時刻準備著,思想上的這根線要繃緊。其次,我想未來在以政府主導牽頭的公共衛生事件防範、規則的制定以及應急演練的過程中,是否可以加入藥企,讓醫藥企業也作為演練的一部分。現在的衛生事件演練大多都是在醫療機構、疾控中心進行。那以後是否可以讓藥企參與,加大在防疫物資、藥品生產、儲備、應急調度等方面的演練。第三,未來可以建立公共衛生基金或者防疫救治保險,我想在這些方面醫藥企業都可以發揮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