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从“明蒙政策”入手,探析中央统治地位与边关防护的关系

引言

“商周秦汉,商周秦汉,隋唐宋,隋唐宋,元明清,元明清。”

这首以儿歌《两只老虎》为背景音调的朝代歌曾广泛流传于哈佛大学校园内。我国有着辉煌璀璨的历史,在历史的数十个朝代中又都曾发生过令后辈引以为鉴的事情,本文所讲讲述的便是夹于两个少数民族政权元清之间的大明王朝。

《易彖》乾卦条有言:“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1368年,随着万物依赖而生的乾元之气的元朝江山怦然坍塌,象征着天道运行的“大明”横空出世,出生贫民的朱元璋在应天正式称帝,由此拉开前后历经二百七十六年明朝历史的序幕。

纵观整个明朝历史,从未出现过如“开元盛世”空前富饶的情景,但也并未如同南北晋一样空前黑暗。有过英明之主,也有过宦官当政;出现过官不搭肩,也出现过朋党之争;将军曾驱蒙元于戈壁沙滩,皇帝也曾缢于郊外煤山......。明朝是一个矛盾的朝代,有僵化有变化,有发展有退后,终随历史烟消云散。作为后人在感慨之余也让我们再度回首这个朝代,让我们一探事关明亡的明蒙政策的究竟。

从“明蒙政策”入手,探析中央统治地位与边关防护的关系

《易彖》史料内容

一、明初:挟一统中原之威,以武抗蒙元之族

《明史·兵志》有言“终明一世,边防甚重,边境之祸,遂与明始终云”。明朝建立后,一直将蒙元残部视为外部的主要威胁,朱元璋与朱棣一直主张武力驱逐蒙元残部,经过数十年努力,蒙古势力最终缩退至大漠地区,边境地区也迎来了短暂的平静。但是北方游牧民族历史由来已久,蒙元残部虽然元气大伤但是根基犹在,因此在几十年发展后仍旧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军事力量,应如何处理蒙元威胁一直是明朝执政者所考虑的问题。

由于明朝是灭元而取代之的王朝,因此自朱棣之后的各代皇帝在对待蒙元问题上一直持“高高在上”的态度,一旦出现蒙元散兵骚扰侵袭边境的情况,明朝皇帝动辄派遣正规军前往围剿,而蒙元首脑也一直视明朝为不共戴天的仇人,因此双方在处理边境对峙一问题上并无何谈余地,这一状况一直持续至明朝中期,并有愈演愈烈之势。《明史十讲》有言如下:

“明朝的统治者一再声明华夷一家,对各个民族一视同仁,同时又继承了历代封建统治者“内中国而外夷狄”的大汉族主义思想,认为少数民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从“明蒙政策”入手,探析中央统治地位与边关防护的关系

蒙元残部军队

二、明中:以创兴皇帝之姿,议和于蒙元

公元1566年,时年二十九岁的明穆宗登基称帝,成为明朝的第十二任皇帝。登基之初,明穆宗面临着嘉靖皇帝扔下的一堆烂摊子,为解决当时国家的明病隐疾,抑制大明江山将倾的颓势,明穆宗任用高拱、张居正等官员,在国内实行改革,整顿吏治,这些改革有效的清除了明朝内部存在的弊端并为其后的对蒙政策打下基础。公元1570年,明穆宗借俺答孙子汗那吉向明朝乞降之际,与高拱、张居正等群臣商议后决定放弃此前对待蒙元的敌对政策转而选择与其议和。《答王鉴川计贡市利害》一文中有言如下:

“封贡事乃制虏安边大机大略,时人以媢嫉之心,持庸众之议,计目前之害,忘久远之利,遂欲摇乱而阻坏之,国家以高爵厚禄畜养此辈,真犬马之不如也”。

尽管当时朝中有反对声音,但随着明穆宗的一锤定音,明朝正式开始与蒙元势力进行事关和谈事宜的接触。双方经过数月商谈后,公元1571,明穆宗下诏敕封俺答为顺义王,俺答家族均给予十分厚重的封赐,至此

“隆庆和议”正式达成。此次合议之后,两朝边关终于出现数十年难见的安静和平,“戎马无南牧之儆,边氓无杀戮之残”,边关地区甚至逐渐出现“塞上物阜民安,商贾辐辏,无异于中原”的昌盛景象。“隆庆和议”的达成,标志着明朝与蒙汉边关两百年来武装对峙的结束,边关内外出现令前人难以想象的和平之景。

从“明蒙政策”入手,探析中央统治地位与边关防护的关系

“隆庆和议”场景

三、明末:乱于历史大势,明蒙彻底决裂

但是这一状况却因蒙元内部激进势力的影响而出现改变,如同日本国内的左右翼分子一样,当时的蒙元部落中也存在着与倡导议和势力处于对立端的“左翼”势力。这些“左翼”分子不满于统治阶层的乞合政策,并时常派遣骑兵前往明朝边关进行掠夺。明朝政府对此也采取得过且过的政策,并未大规模派遣官兵前往围剿。《少保鉴川王公督抚奏议序》中如此说道:

“公在镇凡三岁余,后先所上疏积数十百万言,不独得虏要害,使其权恒在我而不在虏,至于练兵实,选材官,斥奸宄,务要害,诸可以鞭挞膺惩之具靡不备。使虏晓然知款我之利而犯我之害。其言固班班可考也”

显然易见,明朝为合议大局并不愿因此再度开启战事。万历年间,女真族开始崛起并最终建立后金,明朝的边关安全再次受到威胁。于是在对蒙政策主要以恩威并施之余,为缓解边关防守压力,明朝政府决定借蒙元势力中的“左翼”势力来抗衡逐渐强大的女真。事实上,这一政策取得显著的成果。

从“明蒙政策”入手,探析中央统治地位与边关防护的关系

女真族领袖完颜阿骨打

但是由于明朝政府已完全腐败,几位皇帝也多昏庸无能,此次拉拢蒙元“左翼”势力抗衡女真的政策最终不得已被彻底取消。除此之外,当时大厦将倾的大明王朝已无力拨出足够的财政支撑边关战争的支出,后金由此迅速发展壮大,至此明朝彻底失去将后金政权围剿于襁褓的主动权。

明朝末期,国内起义硝烟四起,在位统治者已无暇顾及塞外的蒙元政权,尽管当时的蒙元政权并不具有染指明朝统治权的能力,但是因其地理位置的优势,蒙元势力依旧是明朝与后金政权中不可忽视的第三方。在见到明朝势力范围彻底缩水后,后金政权立即向蒙元部落抛出橄榄枝,以恩威并施的方法成功说服蒙元势力与自己同处同一阵营。《满文老档》记载道:

“天命六年四月,“巴林部贝勒杜楞属下十八户,一百二十男丁,携马五十匹,牛四百一十头,羊千只逃来。”(32)五月,“巴约特部恩格德尔额驸之弟蒙果尔台吉率子女、畜群及属下三十户人来归。”(33)六月,“巴林部贝勒杜楞之子阿玉希及古尔布什、萨特塔尔三台吉所属蒙古一百六十户来归。”

显然易见,血缘为近亲的蒙古族与女真族关系已经十分密切,而明朝也从此彻底失去蒙古地区势力的支持。从此以后,后来改名为清的后金政权再无后顾之忧,而是将精力完全投放于一统中原的战争中。

从“明蒙政策”入手,探析中央统治地位与边关防护的关系

《满文老档》史料留存

评价

仔细分析明朝对蒙元的政策我们可以大概得出下面结论,明朝建立之初明皇帝仍能挟一统中原之威北进驱蒙元残部于大漠,但是常年征战使得明国内百姓居无宁日,因此明皇帝不得已放弃武力对抗蒙元势力的政策。而后,蒙元势力死灰复燃再次对明边境造成威胁,此时的明帝即明穆宗能够审时度势的选择和议政策,并有效解决长期存在于边境的武装对峙问题,此举为双方的和平发展打下基础。而明朝后期因内部的腐化与外部后金的威胁,不得已放弃与蒙元势力的交好政策,蒙元投怀于后金政权,使得明朝边境更加岌岌可危。

事物均有两面性,为彻底了解明朝对蒙元政策的变化,我们可以跳出惯性的思考逻辑即只是简单的考虑明朝一方对蒙元心态的变化,我们可以设身处地的站在蒙元一方进行研究。首先,元朝政府虽然灭亡,但是元朝最为根本的游牧本性并未因近百年的中原生活而彻底泯灭,在不得已退缩至大漠地区后,蒙元势力仿似如鱼得水再次恢复游牧民族的原始生活,习惯了奔马飞驰,习惯了射箭挥刀,却无法习惯寒冷冬季带来的缺水少粮,他们只得再次向富饶的明朝边境挥刀。

但是成吉思汗时代的金戈铁马已经不存在了,蒙元部落也只能苟活决不能再次称霸中原了,因此在见到汉家皇帝送来的一纸合约倡议后,很多蒙元牧民答应了,他们需要粮食,需要可以不用生命去拼抢的粮食,而后双方边境开始了久违的和平。

从“明蒙政策”入手,探析中央统治地位与边关防护的关系

游牧民族场景图

但是正如上文所提及的“左翼”势力,蒙元部落扔存在着不愿臣服于明的势力,他们成为“隆庆和议”后的不稳定因素。

在数年骚扰明朝边关却未被大规模围剿后,这些不读“圣贤书”却懂得礼尚往来的“左翼”分子放下了心中的仇恨,决定接受明朝的拉拢并在其后将武器转向对他们同样存有威胁的后金政权。然而好景不长,明朝江山已是迟暮,边关地区交易的缩水使得蒙元部落的日常供给陷入困境,此时后金向他们伸出了援手,因此和好于后金已是水到渠成之事。

纵观明朝对蒙元政策的转变,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个朝代的兴衰迭替,更能了解到边关政策对于中央统治地位的影响,“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在国际形势瞬息万变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注重各项边关政策,只有此边关问题才不会成为压倒国家的一棵稻草。

参考文献:《易彖》、《明史·兵志》、《明史十讲》、《答王鉴川计贡市利害》、《少保鉴川王公督抚奏议序》、《满文老档》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