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四川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方舱医院“病区”变“社区”治病又“治心”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各行各业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他们在抗疫一线各司其职,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人民健康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四川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就是其中之一。

“四川的串串香,看到都流口水!”近日,位于武汉国博中心的汉阳方舱医院焕然一新,在四川省第四批(四川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与第六批援鄂医疗队共同接管的“社区”里,传来了担担面、串串香、蛋烘糕、回锅肉、宫保鸡丁、烂肉粉丝等多道川菜小吃的阵阵“飘香”,勾起了舱内新冠肺炎轻症患者压抑已久的味蕾。

据四川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介绍,这是一种心理干预模式,美食美景是人生向往,引导患者建立愿景和目标,树立生活信心,快速摆脱病痛造成的心理压力。

自四川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到达武汉以来,通过病人管理模式的创新,把方舱医院的病区变成了“社区”,患者与患者之间,患者与医护之间就像“邻居”一样和谐相处,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便有了好的心态,乐观与病毒对抗。


四川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方舱医院“病区”变“社区”治病又“治心”

每个单元分区标志上都贴了四川名胜风景


治病:临危受命 20小时开舱收治病人


2月4日,由四川省人民医院等9个医疗卫生机构72名队员组成的四川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出征武汉疫情防控前线。其中,以四川省人民医院为主体,该队伍是全国第一批建设的紧急医学救援队伍,曾参加过芦山地震、青海玉树地震、云南鲁甸地震、九寨沟地震救援,还代表中国政府参加过尼泊尔国际救援,医学救援实战经验丰富。

2月10日下午5时,四川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接到国家卫健委武汉督导组通知:立即到达武汉国际博览园,为完成“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控制传染源的国家目标,24小时内完成武汉汉阳方舱医院的建设并收治患者。


四川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方舱医院“病区”变“社区”治病又“治心”

四川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与患者


临危受命,四川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和湖北两家医院一起,用4.5小时完成了从医务流程、院感流程、收转流程、抢救流程的场地改造规划和设施布置要求。2月11日上午8时,四川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和四川省第六批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汇合福建、山东队,进驻扩容能容纳6000名患者的汉阳方舱医院。

2月11日下午3时,不到20小时,武汉汉阳方舱医院首期960张床位开始收治病人。经过48小时的协同调整、磨合适应后,600多人的医疗团队从院感控制、患者收治、医护协同、医技辅助、药事供给、后勤保障、安保维持、环境维护、信息统计、直至转院出院,逐步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标准和运行模型和体系。


四川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方舱医院“病区”变“社区”治病又“治心”

四川的美食遍布墙上,让患者心情愉悦。


治心:创新管理 病区变“社区”病友变“邻居”


2月11日下午开舱以后,方舱医院收治病员越来越多,不到3天,病人数量已接近千位、方舱基本满员,四川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带领四川第六批队员分管了24个单元480张床位。由于患者数量较大、病房区域广,舱内医务人员工作繁忙,给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

怎么办?四川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创新管理,率先启动了病友互助管理模式,将24个单元作为24个小组,遵循自愿原则选出每组“单元长”协助管理,并借助微信平台建立病友管理微信群,畅通舱内舱外沟通,及时发送通知和答疑解惑。

四川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方舱医院“病区”变“社区”治病又“治心”

护士站的熊猫元素

保持良好心情是战胜疾病的良药。刚到方舱医院时,一些患者情绪沮丧,有了病友管理微信群后,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病区也越来越像“社区”,病友们变得像“邻居”,患者们活跃了起来,开始在方舱内跳舞、练太极、表演小品等,最初的紧张氛围变得轻松起来。

近日,医疗队把四川文化旅游元素融入病区进行氛围营造,24个单元,每个单元张贴1幅四川美食或小吃、2幅名胜景区的海报,考虑到四川队接管片区走廊相对较窄,因此取名“窄巷子”,护士站也为体现温情暖心服务特色,便张贴了“大熊猫”海报,得到患者一致好评。

四川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相信,在这个“社区”里的“战友”们一定会很快迎来春暖,回归重启播放键的武汉。


(四川经济网记者 刘佩佩 周圆韵)

(图片由四川援湖北医疗队前方宣传组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