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請問,你便前洗手了嗎?

排版編輯:郭洋

,哈爾濱醫科大學在讀學生。

“感冒”VS“流行性感冒”VS“新冠肺炎”

一百年前不知誰把“influenza”神翻成“流行性感冒”,導致國人為此誤解了一百多年,而如今的“新冠肺炎”初期輕症時症狀也似普通“感冒”,咦!那麼“新冠肺炎”和“流行性感冒”簡而言之不就是一個“感冒”嗎?非也,追根溯源這三者並不親近,分別由不同病毒感染所致。

首先,“新冠肺炎”好比新秀,偶爾出來刷個臉,但一刷就雷人,嚴重者引起致死性肺炎;其次,“流行性感冒”如流行歌手,不管甲乙都會季節性出來蹦躂蹦躂,偶爾引起肺炎;而普通的“感冒”充其量就是一個跑龍套的,一般只引起自限性的上呼吸道疾病。

请问,你便前洗手了吗?

洗手重要性:便前=便後

從SARS到MERS再到2020開年的COVID-19,一個人類前所未知的冠狀病毒SARS-CoV-2以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讓武漢建國以來首次“封城”,甚至漂洋過海蔓延到國外,引起全球的關注,這哪裡只是個“感冒”啊!行色匆匆的人們終於按下了“暫停鍵”宅屋避病毒,一場前所未有的抗疫戰爭轟轟烈烈在神州大地上打響,“戴口罩、勤洗手”不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幾乎已深入人心。但是經歷過這次病毒洗禮的你,特別是作為醫務人員的我們,是否能經得起靈魂拷問:“你便前洗手了嗎”?或許你會說小編吹毛求疵,下面且聽我講個真實的小案例:

不日前,S女士來臨床藥學諮詢克黴唑陰道栓的用法。待我們講解後,她很納悶地說,她經常時好時壞,懷疑是不是栓劑用法不對故而前來諮詢。現在看來用法沒錯,但病情為什麼反覆無常呢?我們仔細詢問了她的衛生習慣,沒發現什麼問題,再問她平時工作生活幹什麼?也沒發現不潔行為。突然她似乎想起了一點說,平時經常要去照顧她年邁的母親,她母親患有真菌性皮炎。我們緊追問道:請問,你護理好後,便前洗手了嗎?她疑惑地看著我們說:不是飯前便後才洗手的嗎?就這樣,通過層層抽絲剝繭,真相終於大白:S女士護理好她母親後未洗手如廁,手上已汙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不潔的手再汙染手紙,進而汙染陰道肛門粘膜通道,日復一日,這種不潔的行為導致了她黴菌性陰道炎反覆的發作。過後一週,我們追蹤隨訪,S女士已改正衛生習慣,便前便後都洗手,她的黴菌性陰道炎隨之痊癒。雖然這只是個特例,但不能排除不潔的手汙染下體通道,作為醫務人員的我們更應做好自我防護。

请问,你便前洗手了吗?

溫馨提示!

隨著復工大潮模式開啟,此刻的我們更不可以懈怠,畢竟病毒無處不在,不管是新冠病毒還是其他病毒。借用張文宏教授的話:“當你在看美好事物的時候,當你在看海底世界的時候,當你在看美麗天空的時候,病毒和我們一起在看。”所以除了戴好口罩外,還應做到便前勤洗手,接觸傳播主要通過手。清潔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對生活的尊重,不僅僅是為了抗疫,更是為了美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