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战疫英雄,原来是独生代的这一群孩子


战疫英雄,原来是独生代的这一群孩子

一个月来,在湖北武汉,在战疫一线,日夜奋战在病魔面前的是一群80、90后的青年勇士。历史为证,一百年来,中华大地经历水灾、火灾、地震、病疫,还有革命战争、红军长征,新中国建设,热血青年是每一次民族危难和关键之时奋进的先锋。

战疫英雄,原来是独生代的这一群孩子


80年之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产生了一个特有的名词叫独生子女,和改革开放一起长大的新生代,背负着两代亲人的呵护和期望,衣食无忧却压力倍增。一时间独生子女偏见颇多,无端被扣上自私、自我、软弱和不思进取的各种帽子,甚至有人还担忧我们的精神传承,担心事业的成败和祖国的未来。

战疫英雄,原来是独生代的这一群孩子


独生子女是不是祖国最不放心的一代,是不是难负国之重任的一代?

2003年非典爆发,同样是无数的白衣卫士冲上战场,感受了全体战友和民众的心手相牵和众志成城,感受了和前辈师傅,和牺牲的烈士并肩作战,拚命争斗的惨烈悲壮,抗击非典胜利之时,摘下帽子,我们看到了第一代独生的孩子美丽的坚强。

战疫英雄,原来是独生代的这一群孩子


2008年汶川地震,在废墟中摸爬滚打的子弟兵战士,在堰塞湖坝上日夜挣扎的工程师傅,在医院里抢救生命的白衣卫士,从阴雨的云端飞身一跳的空降兵,还有来自全国各地运送物资的司机大哥,自带干粮来灾区默默干活的自愿者,大多数还是80后这些所谓担心被宠坏了的独生的好孩子!

战疫英雄,原来是独生代的这一群孩子


之后,我们的祖国举办奥运会,我们的神七飞天,我们的嫦娥奔月,我们两次建国大检阅,我们的全力奔小康,全面促脱贫,整个神州大地成了80、90后的主场,独生代的青春在祖国每一块土地海疆飞扬。

战疫英雄,原来是独生代的这一群孩子


祖国母亲刚刚度过70岁生日,新冠疫情突然来袭,各行各业的年轻人以一腔青春热血,书写着可歌可泣的故事。

战疫英雄,原来是独生代的这一群孩子


90后护士为了方便穿防护服,剪掉齐腰长发剃成了光头;不少年轻医生穿上了纸尿裤,把时间节省出来留给抢救患者;被消毒液、洗手液、滑石粉浸泡侵蚀,伤痕累累的双手让人心疼……“

战疫英雄,原来是独生代的这一群孩子


急诊室里、ICU病房、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工地、长途运输的供给线上、社区管理的工作者中、筹措物资的志愿者里,处处都能看到80、90后青年的身影,还有“云监工”“饭圈女孩”“二次元”漫画、UP主视频等,都是这些孩子们在跳跃的激情,鼓舞着大国民心。

战疫英雄,原来是独生代的这一群孩子


疫情防控最前线,一声声“我报名,我参加”不绝于耳,一支支青年突击队火速成立,一封封请战书按满手印,一拨拨捐赠爱心如潮,越来越多的独生代加入疫情防控,用青春热血守护脚下的这片土地。

 “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研究攻克病毒”,这个95后女孩的誓言让人泪目。

 “头发没了可以再长,要节省时间去救更多人。”90后女护士单霞干脆给自己剃了个光头。

战疫英雄,原来是独生代的这一群孩子


“我必须到一线去,我有特殊的理由!”24岁的护士佘沙,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幸存的她见证了全国各地对灾区人民无私的援助。

战疫英雄,原来是独生代的这一群孩子


 “生在中国是件幸运的事情,危险的时候肯定不能退缩。”95后男护士许汉兵坚持不懈奋战抗疫一线,他在防护服上郑重地写下“精忠报国”。

战疫英雄,原来是独生代的这一群孩子


  28岁男护士王涛,工作后脱下防护服,双手浸泡得面目全非;危重症医学科25岁医生章聪的手长满了裂口,是这样的手十几天坚持和死神抢夺生命。

 

战疫英雄,原来是独生代的这一群孩子


——通红的脸庞、护目镜下的汗水、迷蒙的双眼、N95口罩下深深的压痕、干裂的嘴唇、紧紧的拥抱……

穿上防护服,他们是与病魔抗争的白衣天使;脱下防护服,他们其实也是一群刚刚长大的孩子。

战疫英雄,原来是独生代的这一群孩子

 

“是的,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哪有什么火线英雄,不过是一群共和国的孩子们,换了一身衣服行装,学着前辈的样子,冲锋陷阵,和死神抢人罢了。”

战疫英雄,原来是独生代的这一群孩子


我们很难获知他们的名字,但是从他们身上却找到一个共同的标签——“80、90后”。这一代独生的孩子,在相对优越的环境中长大,而当人民需要之时,他们纷纷“出列”,置生死于度外,与平静的生活告别,义无反顾挺起脊梁。

战疫英雄,原来是独生代的这一群孩子


在不少人眼里,他们似乎和“非主流”、“不吃苦”等联系在一起,但在这里,他们“战”在疫情防控的一线,展现出勇敢、坚强的英雄形象。

——这次战疫胜利后,也许让全国人民最欣慰的,是见证了这一代独生的孩子们最可贵最神圣的责任与担当,感受到新一代青年英雄的力量,看到了革命后代的强大和祖国新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