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河南滑县:郭俊卿其人及郭家盐业的兴衰

“正当郭家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1865年古历二月初二日,年近五旬的曾祖父有了儿子,曾祖父为儿子取名郭俊卿,并昵称“来子”。郭老六的曾孙郭永庆如是说。

郭家生意的兴隆再加上老来得子可谓喜上加喜,有了儿子以后数年,老先生除了经营盐业以外把心思都放在了对儿子的精心培养上。在父亲的培养下,郭俊卿自幼知书达理,聪慧过人。长大后他也没有辜负父亲的培养,琴棋书画样样皆能,父亲去世后他继承了郭家盐业,并把生意推向了更高层次。

据道口镇志记载,道口在“清光绪年间(1875年至1908年)已有人口一万零三百多人,成为黎阳(现浚县)的重镇”。聪敏的郭俊卿于这个时期登上了历史舞台,他总结了先人“要经好商就要先做好人的经验”,在处事上与人为善,遇事不与人辩,好事他人为先,以乐善好施为做人原则;生意场上坚持薄利广销,同时还善抓机遇。在郭俊卿的精心打理下,郭家的盐业生意得到快速发展,短短几年就在道口北门外置地十余亩,建起盐场,海盐堆积如山。同时在盐场旁边的卫河堤上还建起了郭家专用装卸盐的码头。以道口为中心向山东、河南、山西的市县批发中转海盐。随着生意的逐步做大,郭家的财源滚滚而来,可以说以日进斗金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此时,郭俊卿被朝廷任命为山东盐道候补道台,更加助推了郭家的盐业生意。随着时间的推移,1911年中华民国政府建立。郭家的买卖并没有因清朝的灭亡和民国的建立而受到大的影响。相反,郭家买卖的发展劲头一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达到鼎盛。这与郭老先生的为人与经商智慧是分不开的。

河南滑县:郭俊卿其人及郭家盐业的兴衰

关于郭俊卿在清朝光绪年间做盐道的故事,民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用钱买来的,即所谓的“捐官”;另一种说法是郭俊卿象棋下的很好,少遇敌手,做买卖时经常来往于道口与天津之间,天津又是其老家,一住就是数月。其间,他结识了一位皇室王爷与之下棋,得到了王爷的赏识并成为至交。该王爷为其保了个候补盐道。其长夫人张氏被封为诰命夫人。由此可见郭家父子两代人在清朝都做过盐官,做的都是和官盐有关的生意,并且由此而发家,这在道口也不失为一个传奇。

郭俊卿老先生卒于1928年农历三月初六,享年六十三岁。他的去世,给郭家盐业生意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随后的近二十年里,由于缺乏得力的掌门人,郭家生意日渐萧条。后经过1947年和1950年的两次土地改革,郭家的财产被共产党收归国家所有。至此,郭家盐业经过百年的发展——繁荣——衰落,终于正式宣布“谢幕”。

河南滑县:郭俊卿其人及郭家盐业的兴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